王靜思
(廣東科技學院)
設計規范是國家在相關設計領域制定的強制性規定,起著規范設計活動、提高設計水平的作用[1],環境設計的全過程都需要嚴格遵守與之相關的各項規范,為優秀的設計作品奠定基礎。由于環境設計專業學科的特殊性,專業知識橫跨、城市規劃、景觀園林、建筑、生態環境以及室內設計、裝飾工程、人體工程、環境心理等眾多學科,因此與相關的設計規范知識存在于環境設計過程中的方方面面。掌握相關的設計規范知識是一個合格的環境設計師所必備的能力,而在環境設計專業課程的學習階段融入設計規范知識的教學對于培養學生的設計素養必不可少,讓學生在高校環境專業課程的學習階段認識到設計規范的重要性,提高設計規范意識,懂得在設計過程中查閱相關設計規范,為培養優秀的環境設計師打下基礎。
環境設計專業培養的應該是設計師,而非藝術家,絕不是天馬行空地依照自己的想法隨意設計,設計過程中涉及的規范很多,需要嚴格遵守,是“戴著鐐銬跳舞”。而應用型本科高校培養的創新應用型人才應具備從事相關行業、職業的高技術要求工作所需要的理論知識、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2]。因此,培養高層次的應用型人才,既要求學生有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又要求具有突出的實踐能力,而設計規范在設計實踐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不符合設計規范的設計是不合格的設計,無論設計的功能流線、形式、色彩、材質肌理、比例尺度以及工藝等等方面如何出彩,遵循相關設計規范永遠是評價一個環境設計方案的及格線。其中室外環境設計中的總體設計、鋪裝設計、環境設施等均有相關的設計規范內容,室內環境設計中從防火規范、建筑設計規范到無障礙設計中的尺寸等在設計規范中也均有明確規定[3]。如何在專業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將設計規范融入其中對環境設計專業人才的培養至關重要,本文在分析環境設計專業傳統教學模式的基礎上探索新的教學模式,為環境設計專業培養優秀的應用型創新人才。
當前環境設計專業在專業課程尤其是基礎理論課程中注重的是培養學生感知藝術的能力,更加注重培養的是一種藝術的修養,而嚴重忽視了對設計規范知識的學習,提高了學生的藝術性而忽略了設計的合理性。與規范在工程實際中的重要性相比,環境設計專業課程在實際的教學中對這方面知識的教學嚴重不足。因此,學生在進行環境專業課程的設計時,乃至畢業走上工作崗位后,由于對設計規范知識認知不足,導致設計缺乏嚴謹性,設計不合理的現象屢見不鮮,這種情況甚至會延續至學生走上工作崗位以后。
從往屆畢業生的畢業設計中以及高年級學生的設計作品中不難看出,涉及設計規范類的設計錯誤屢見不鮮,如在室內環境設計作品中100平方米的公共建筑內房間的疏散門只設置一個,殘疾人衛生間內的活動半徑不合規范,設計尺寸違反設計規范等等。再如室外環境設計中《公園設計規范》中規定,“硬底人工水體的近岸2m范圍內的水深,不得大于0.7m,達不到此要求的應設護欄”,而學生的設計作品中完全沒有設計規范意識,設計隨意,與實際嚴重脫節。而造成這種現象的本質原因是本科教學中對規范知識的教學缺失,導致學生難以設計出優秀的設計作品,無法適應工作需要。尤其是在本科學習中若形成了不嚴謹甚至錯誤地認知,對設計規范重視不足,走上工作崗位后面臨的將是更加嚴重的后果,因此在本科尤其是應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學中融入設計規范是必不可少的,這直接影響到畢業生的質量。
現階段高校環境設計專業對于設計規范知識的教學,大多依靠專業課教師在課堂上零散地講授,且與專業教師的實踐經驗息息相關,不夠系統和全面,同時教學形式松散,難以形成完備的教學體系,教學效果受到影響。種種原因導致學生對設計規范的掌握不夠導致最基本的設計錯誤。
環境設計專業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在設計規范這部分內容的教學存在諸多不足之處,從教學安排到教學手段均缺乏一定的系統性。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習的專業學生應首先考慮應該是具有國內外各類工程項目環境工藝設計技術和環保施工設計的一般基礎知識方法和專業理論,掌握項目相關環境的相關設計操作規范,在此學習基礎的上應再注重進行設計實踐工作能力上的全面培養,為后續實踐工程操作實踐打下更為堅實良好的基礎。在我國現階段產教的融合,協同育人的建設環境下,設計規范的教學應該融入到環境設計專業課程的教學中。而現階段的教學由于對設計規范的重要性認知不清,導致學生在進行設計時對設計規范的掌握的認知遠遠達不到專業的要求,甚至有的學生完全沒有設計規范的意識[4],認為設計就是好看就行,完全忽略了設計的規范性,無法滿足社會生產生活對環境設計專業人才的需要。
當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課程包括基礎理論課程的學習、專業課程的深化與綜合實踐設計三個階段的課程。而三個階段的課程教學目標和內容中均無提到設計規范的內容,沒有把設計規范作為重點內容融入到環境設計專業的課程學習中,也因此很難讓學生意識到設計規范的重要性,無法構成系統化的知識體系,養成良好的設計素養。也有一些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點掌握了一些碎片化的設計規范,或者為了應付考試而死記硬背了一些設計規范。而這種碎片化的知識點的時效性較差,也導致學生對專業的認知比較片面化,無法將設計規范知識作為設計的基礎運用在設計實踐中。
在我校現階段對環境設計專業本科生課程教材的開發教學模式中,還是強調以主講教師學生為授課教學的主體,主要還是靠主講教師課堂教授,即主要采用以多媒體手段和口頭語言方式表述教學為主,而使學生完全被動接受學習,這種授課教學方法可能會導致教學課堂氣氛十分沉悶,讓多數學生課后感到相當疲憊沉悶和乏味。設計規范知識的融入教學中,教學形式較為松散,無法形成系統的設計知識體系。更為最糟糕的狀況是,由另一些根本沒有項目實踐項目經驗知識的授課老師親自來課堂講授項目設計及規范知識時,又將會出現有些教師過于照本宣科,一味地填鴨式死記硬背的重復教學等現象,設計的規范項目知識就無法做到聯系教學實際和項目實際設計,更主要是由于無法完全激發廣大學生強烈的課程學習和興趣,無法充分實現項目教學目標。
環境設計專業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加之學科的特殊性,對教師的綜合素養要求較高:既要有扎實的理論知識與藝術修養,也要有豐富的實踐操作經驗。如在將設計規范融入環境設計專業的教學過程中,只有具有實踐經驗的老師才懂得如何將設計規范知識與實踐相結合,也才能在紛雜的設計規范知識中篩選重點,懂得設計規范在實際項目中如何應用,在進行不同類型的環境設計時應參照哪些設計規范。而現階段高校的師資體系還不夠完善,無法滿足實際教學中的需求。
針對環境設計專業課程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主要從應用型本科高校人才的培養入手,在產教融合的大環境下,探求環境設計專業中涉及的設計規范如何融入到專業課程的教學中。在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有機結合的過程中融合設計規范,讓學生能夠系統化地學習到專業設計規范知識,養成良好的設計素養,既有理論體系,又有實踐能力。主要從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改革,教學內容管理,師資配備與建設,學生組織與管理等方面進行開展。從環境設計專業基礎理論課程出發,注重學生設計規范理論知識體系的構建,使學生在設計時養成良好的設計 規范意識,形成正確的設計觀念,創作出優秀的設計作品。
在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人才培養體系和評價體系的建設環境下,加強環境設計專業的內涵建設,通過將設計規范知識融入到環境設計專業課程中,使學生擁有良好的設計素養,在設計過程中有設計規范意識,鞏固加深專業知識,不出現設計錯誤,使學生能夠全面發展,實現知識、技能、以及素養的教學目標,提升就業競爭力,成為適應現代產業需求的高素質應用創新型人才,滿足環境設計專業學生復合型人才培養需求。
在環境設計專業課程中融入設計規范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應首先并著重培養的是學生的設計規范意識,明白其重要性并真正理解設計規范知識對于環境設計的重要指導性與一定的制約性,而不僅僅是具體的規范知識點。通過設計規范意識的培養,讓學生自主地形成設計規范的知識體系。另一方面,在設計規范的教學中,不單獨增設課程,而是以專業基礎理論課為核心,將設計規范知識滲透到專業設計課程中,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授課教師在授課時應當注意教學方法,注重知識的系統性和全面性,符合教學規律,而不是生硬地灌輸設計規范的知識點。同時,設計規范知識的教學應與專業課程的章節設定相互配合,制定合理的,有條理性的,系統性的教學內容,使得設計規范知識全面地覆蓋于教學活動中,學生也能更加全面的學習設計規范知識,形成更加系統的教學體系。
傳統學校的環境設計專業課程體系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都已經無法全面適應現代社會日新月異的發展。在將設規范理念融入到相關專業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構建出"雙課堂"的課程教學實踐模式:一是理實一體結合的課堂講解,二是課下的"自主構建教學模式"[5],利用網絡課堂構建設計規范知識的信息資料庫。在第一課堂設計規范知識融入到專業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案例式、討論式以及啟發式等的教學方法,同時結合實際項目,將設計規范知識融入其中。讓學生分組實地走訪調研,親身感受學習或以橫向合作研究項目學習的多種形式自主完成對相關理論知識系統化的學習探索與應用。在開展第二課堂教學實施過程活動中,不斷鞏固完善網絡課堂資源庫的系統建設。運用超星網等多媒體平臺來建立設計教學規范有關的網絡信息資料庫,及時收集更新較多和設計教規范緊密相關方面的課外知識,完成教師對原有課業上有關知識系統的鞏固補充與能力拓展。
在將設計規范融入到環境設計專業課程的教學過程中,為了加強學生對設計規范知識的理解與重視程度,應將其作為課程的重要考核內容,對課程的評價體系與考核內容作出相應的調整,根據設計規范的知識模塊進行對應的項目訓練,并根據每個項目對應的相關的設計規范的知識點,制定詳細的考試的評分標準,力求考核內容的全面性、考核方式的客觀性,使學生意識到規范的設立是保證環境設計品質的重要手段,從而自覺地學習和應用設計規范知識。
在環境設計專業課程融合設計規范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引導作用至關重要,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具有實踐經驗的教師才能在繁雜的設計規范中篩選出知識點,從而與專業課程相結合。構建高素質雙師型藝術師資隊伍既需要專業教師繼續強化基本理論知識內容的系統性學習,深化設計教育改革的體制,滿足于現代和社會環境藝術教育設計專業工作需要的實踐內容需要。同時,要提升教師專業的社會實踐知識生產能力, 不斷地完善我們自身教師隊伍的藝術知識結構水平和素養。
將設計規范融入環境設計專業課程的教學中可以促進環境設計專業知識體系的完善,從近幾屆高校環境設計專業畢業生的畢業設計中可以看出學生對專業相關設計規范知識的不足,也從側面反映了專業課程的教學成果。部分同學認為長時間藝術氛圍的熏陶就能成為一個優秀的設計師,完全沒有設計規范意識。而出現這些現象的原因均是設計規范知識的缺乏,本次教學改革可以彌補學生這方面的不足,提升學生的整體設計素質,實現專業知識體系的完善。
將設計規范知識融入環境設計專業課程,探索“雙課堂”的教學模式,建立信息資料庫,本著“必需與夠用”的原則,對設計規范進行篩選、重組,有效融合理論知識與實際崗位應用知識,實行項目化教學。針對環境設計專業課程的特點及現狀問題,融入設計專業以及就業所必需的設計規范知識,培養學生就業所需的職業能力,提升學生就業的競爭力,打造環境設計專業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