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芮,趙丹,郭榕晨
(北京積水潭醫院手術室,北京 102208)
止血帶為骨科四肢手術常用止血工具,因其能夠創造無血清晰的術野區域而被廣泛應用。半月板損傷是膝關節常見損傷。隨著微創理念的發展,關節鏡下行半月板切除或縫合逐漸代替傳統切開手術,具有微創、損傷小、手術時間短、治療效果良好等優勢[1]。以往關節鏡下半月板手術中常規使用氣壓止血帶。驅血止血彈性束緊套環為一次性使用無菌產品,在國外被廣泛應用于創傷骨科、四肢血管外科、手外科、膝關節置換等手術[2-6],近年來在中國逐漸應用于骨科四肢手術。本研究選擇2021年6月至2021年11月北京積水潭醫院行膝關節鏡下半月板切除術120例,比較驅血止血彈性束緊套與傳統氣壓止血帶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納入標準:(1)行膝關節鏡下半月板手術患者;(2)手術時間≤60 min。排除標準:(1)患有周圍血管疾病、深靜脈血栓者;(2)患肢存在骨折、腫瘤者。
本研究共納入120例膝關節鏡下半月板切除術患者,其中男58例,女62例;年齡17~65歲,平均(38.53±12.16)歲;左側79例,右側41例;單純半月板部分切除術103例,半月板部分切除+半月板縫合術17例。分為驅血套環組和氣壓止血帶組各6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本研究通過該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201912-04號)及患者知情同意。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1.2 方法
1.2.1 驅血套環組 采用驅血止血彈性束緊套環進行下肢止血。術前由巡回護士與手術醫生共同測量患肢周長及直徑,選擇適用患者收縮壓范圍型號套環。鋪蓋無菌單后由手術醫生與助手雙人共同安裝套環,助手將患側肢體抬起,手術醫生將套環由腳趾穿入后兩人同時將套環沿肢體由遠端向近端穿入直至大腿中上1/3處,距離手術部位10~15 cm處以上完成操作。
1.2.2 氣壓止血帶組 采用氣壓止血帶進行下肢止血。術前由巡回護士與手術醫生共同測量患肢周長及直徑,選擇適宜止血帶型號。將保護襯墊墊于大腿中上1/3處,距離手術部位10~15 cm處以上,使用止血帶鎖扣或綁帶纏繞輕微加壓固定止血帶外層,松緊適宜,止血帶連接管與主機出氣口緊密連接待用。
1.3 評價指標 記錄所有患者基本資料,包括性別、年齡、身高、體重。主要評價指標:(1)止血帶安裝時間:氣壓止血帶記錄時間為,自測量肢體周長及直徑,至止血帶連接管與主機出氣口緊密連接;驅血止血彈性束緊套環記錄時間為,自術前測量肢體周長及直徑,至將套環調整為合適位置。(2)術中出血量=吸引器瓶中液體量+紗布浸濕血液量-術中使用沖洗液量。(3)評估關節鏡下術野清晰度,0分為最差,10分為最清晰,由同一組醫師在鏡下評估分值。
驅血套環組止血帶安裝時間少于氣壓止血帶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術中出血量、術野清晰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止血帶安裝時間、術中出血量、術野清晰度比較
氣壓止血帶作為一種簡便實用的止血工具被廣泛應用臨床[7],不僅用于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清創縫合、血管神經及韌帶修補等手術,還可用于膝關節置換及關節鏡手術,在骨科四肢手術中具有重要作用。氣壓止血帶能夠阻斷血液循環,創造無血清晰術野,減少術中出血,方便手術操作從而縮短手術時間。對于氣壓止血帶的使用一直存有爭議,使用不當會出現疼痛、神經損傷或止血帶休克等嚴重并發癥[8]。驅血止血彈性束緊套環由彈性環、彈性套、拉伸繩和拉伸手柄以及切割防護卡組成,通過彈性環的機械壓力(220±30) mm Hg阻斷肢體動脈血流,彈性環滾動的同時帶動無菌彈性套織物覆蓋在肢體上,利用圓環的機械壓力驅血止血。適用14~90 cm范圍內的肢體周長,并且與氣壓止血帶的壓力相當(上肢約為200~250 mm Hg,下肢約為300~350 mm Hg)[2]。與傳統氣壓止血帶相比,套環寬度較窄(<2 cm),可用于更廣泛的無菌手術范圍,降低手術部位感染[4,9-10]。Georgios等[11]的研究顯示,與氣壓止血帶對比,驅血止血彈性束緊套環對神經功能的損傷更小。Georgios等[11-12]發現,患者更耐受驅血止血彈性束緊套環,只是初始感覺稍差。Drosos等[13]同樣發現應用驅血止血彈性束緊套環在最初5 min內的初始疼痛感比氣壓止血帶強烈。
關于止血帶安裝時間方面,驅血套環組比氣壓止血帶組更省時。孫永強等[14]的研究表明,驅血止血彈性束緊套環可以減少術中出血,提供清晰術野,縮短止血帶使用時間。大部分文獻圍繞止血帶使用時間研究,較少關于止血帶安裝時間的研究。本研究發現驅血止血彈性束緊套環比氣壓止血帶安裝時間短,可能與該裝置操作簡便,使用難度低、步驟比氣壓止血帶簡潔有關。雖然會出現在滾動彈性環過程中操作者手套卷在內側的情況,但對安裝操作影響較小。
本研究兩組術中出血量均較少,可能與在關節鏡下操作能夠精準地評估損傷位置與類型,最大限度地保留半月板,減少患者損傷有關[15]。驅血止血彈性束緊套環覆蓋肢體部位方面比氣壓止血帶準確;氣壓止血帶使用時可能存在漏氣情況,驅血止血彈性束緊套環能夠保持持續壓力;驅血止血彈性束緊套環不具備氣壓止血帶的自動報警功能,因此在使用驅血套環時需要人工記錄和嚴格把控使用時間,防止發生神經損傷等并發癥。Jenny等[16]研究發現,兩種止血方法術后失血和血紅蛋白下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且發現驅血止血彈性束緊套環并沒有降低出血量與輸血需求的優勢。驅血止血彈性束緊套環嚴禁用于有嚴重皮膚損傷、感染及腫瘤的肢體[17],對于此類患者首選上肢抬高進行止血。
本研究兩組患者由同一組醫師在關節鏡下進行直觀評估術野清晰度,兩者均能夠提供清晰的術野,可能與該類型手術時間較短、術中總出血量較少、兩種止血帶的止血效果好有關。
綜上所述,驅血止血彈性束緊套環與氣壓止血帶在關節鏡下半月板手術中均能夠有效止血,提供清晰術野;驅血止血彈性束緊套環雖然不能取代傳統氣壓止血帶,但因其無菌、安裝時間短、操作簡便等優點,可作為骨科手術中一種安全實用的止血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