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袁圓 云南省昆明市盤龍區新迎第二幼兒園
盤龍區新迎第二幼兒園位于云南省昆明市,這里物產豐富,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淀,素有“春城”“花城”的美譽,蘊含著無窮的教育資源。依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我園充分挖掘、利用昆明本土資源,站在幼兒視角,在“立德樹人”教育思想的指引下,將本土資源滲透到幼兒園課程中,進一步實現課程的生活化和游戲化,從而促進幼兒的身心和諧發展。
昆明本土文化保留著自己的特性,在歷史發展中形成了很多獨特的物質、民俗、語言、藝術等產物。《指南》社會領域目標指出:要具有初步的歸屬感。幼兒要能感受到家鄉的發展變化并為此感到高興。并能運用幼兒喜聞樂見和能夠理解的方式萌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本土文化對于擴展本地幼兒園課程設計的豐富性,拓寬幼兒園教育形式的多樣性,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我園充分挖掘現有資源,發動各方力量,調動家長積極參與到資源收集中,利用網絡搜集、走訪詢問、圖書資源等方式收集昆明當地的建筑、美食、文化等本土文化資源。并將其中有利于且適合幼兒發展的資源進行篩選,結合幼兒發展需要,立足幼兒興趣,將篩選出的資源進行加工整理,充分挖掘本土資源中蘊含的教育價值,并在“立德樹人”教育思想的指引下,有效地將其滲透在幼兒園課程中,促使課程內容實現游戲化、生活化。
我園將昆明本土資源融入幼兒園環境創設中,昆明本土文化底蘊在幼兒園課程環境中盡顯,使其富有趣味性和教育性。在幼兒園過道上將師生共同收集、整理、制作的可操作的昆明十大名片用“新迎二幼號”小火車進行展示,內容可根據課程進度進行更換,平時大家在路過時可跟隨小火車上的內容對昆明有進一步的了解;樓道間每一樓層分別有大家共同收集、整理、制作的昆明建筑、昆明美食、昆明歷史沿革等內容展示,并設置二維碼掃一掃可以看到孩子們的介紹……通過環境營造充滿童趣、體現本土文化特色的文化氛圍,可以讓幼兒在與環境的互動中感受本土文化的博大精深,彰顯幼兒園特色風格,構建隱性課程。
班級環境是每個班級課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班級環境創設中更應該注重幼兒的參與性,凸顯本班班級特色。例如:在大班課程“街頭巷尾”中,班級收集了各類昆明特色建筑,例如:大觀樓、東寺塔、西寺塔等,鼓勵幼兒共同參與創設,最終采取了昆明特色建筑的元素,用KT板在班級門頭、家園公開欄、主題墻上加以表現,用幼兒繪畫、手工予以豐富,將昆明特色建筑搬進班級,既能讓幼兒在參與創設的過程中了解昆明當地的特色建筑,學習昆明本土文化,又能讓大家清楚了解各班課程,家長、幼兒也能對本班的課程多一些關注,給予必要的課程支持。
以大班課程“相約西山”為例,在課程開始前期,教師發動家長帶領幼兒對西山的特色建筑、景觀、美食等進行初步了解并完成相應的調查表,隨后請家長帶上幼兒到西山切身感受,從參觀龍門中了解龍門這一建筑特色,例如:門頭、顏色、結構等,從嘗一嘗美食,到進一步了解各種特色美食……使幼兒在看一看、玩一玩、嘗一嘗、畫一畫中感受西山的文化與特色,激發幼兒愛家鄉的情感。在多次的調查、整理中,讓幼兒全面了解西山的文化和特色,從課程環境到課程內容的提供,再到課程游戲的開展,幼兒有著較為豐富的經驗,為幼兒園的特色課程奠定良好的基礎。
活動結束后,教師和幼兒分別從西山的美景、建筑、美食等幾個方面開設相關的活動區,并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材料,鼓勵幼兒用多種形式進行設計、制作和分享,既能促進幼兒的創造力和動手能力,又能讓幼兒在游戲中成為本土文化的“傳承者”和“宣傳者”,以課程的形式傳承地域文化所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加體系化和系統化的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在各班課程開始前,教師發動家長帶著孩子走進民間、走訪老人,聽聽老昆明的故事,深入了解昆明,通過反饋,幼兒了解到昆明本土關于抗戰勝利紀念堂、云南陸軍講武堂的歷史故事;感受滇劇、昆明童謠的趣味;品嘗官渡粑粑、小鍋米線的美味,最后還帶回了各種美味小吃的材料,供幼兒在區角活動中親子制作并與大家分享。
我園通過在課間操中設計了具有昆明特色的操節,讓幼兒在昆明童謠的背景下增添些許輕松愉悅,讓幼兒在其中感受昆明特有的民俗文化。此外,還挑選一些具有本土特色、適合幼兒需要的昆明童謠,以游戲的方式讓幼兒在其中理解昆明本土文化,例如:昆明童謠《揍揍包》,以“石頭剪刀布”這一游戲,輕松愉悅的學習昆明童謠;同時,鼓勵師生深入了解昆明本土文化,根據自己的了解改編昆明童謠,賦予其新的意義,發揮積極的教育價值。
昆明本土具有很多的特色美食,例如:官渡粑粑、小鍋米線、涼米線、鮮花餅等,而涼米線、鮮花餅等美食是比較容易操作的,所以,教師可以在區角為幼兒提供相關的材料,先向幼兒展示制作方法,再鼓勵幼兒親身參與,提高幼兒對昆明本土文化特色的感受。
在選擇幼兒游戲課程的內容時,教師要注重挖掘本土資源,選擇具有人情味和趣味性的活動,而且還要提供自主操作的空間和豐富的活動材料,確保活動的趣味性和新鮮感,以激發幼兒參與游戲的興趣,豐富幼兒的情感經驗。
為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精神,在幼兒園課程中融入本土文化,充分挖掘其中的教育價值,通過一系列的教學實踐潤物細無聲地傳遞給幼兒,培養“以德為先”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積極傳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同時,基于“立德樹人”教育思想的指引,結合昆明本土文化,設計一系列適合幼兒發展需要的課程,其目的是回歸本土,讓幼兒用豐富經驗反哺生活,積極參與到傳承、發揚本土文化中。由此可見,本土文化和園本課程的結合,有利于推動幼兒園課程本土化的發展,強化幼兒園教育的育人功能,落實“立德樹人”教育思想的根本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