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計躍
[摘 要]毛澤東第一個高舉反對本本主義的理論旗幟,并積極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在革命和建設中把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一般性和中國具體問題的特殊性結合起來并獲得成功。毛澤東把中國文化精髓和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結合,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并以問題為導向把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同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論結合起來,實現馬克思主義時代化。毛澤東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發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是贏得我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全面勝利的根本所在,也是新時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遵循。
[關鍵詞]毛澤東;毛澤東思想;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指向作用
[中圖分類號]D61[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0292(2023)04-0021-06
一、問題的提出
一段時間以來,在意識形態領域總有些人在有意無意淡化甚至詆毀抹黑毛澤東思想和毛澤東本人,認為毛澤東思想是上個世紀的思想,對上個世紀的中國有指導意義,對新時代中國的改革開放和中國式現代化缺乏一定的借鑒和指導意義。對此,我們必須加以批駁和糾正。歷史和現實一再證明,毛澤東在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實踐中,賡續傳承了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那就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從中國革命的實際情況出發,以當時正在不斷變化發展的實際問題為研究和解決對象,辯證吸收和發展了馬克思當時以歐美發達國家革命為背景所提出的以城市為中心的革命理論,在理論和實踐上均進行了發展和創新,提出了更加符合中國革命發展實際的農村包圍城市的武裝斗爭理論。這一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是贏得我國革命斗爭與社會主義建設工程全面勝利的基本法寶,這就意味著,從理論上毛澤東已達到了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覺醒與自覺;在實踐上已經踐行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精華。
二、毛澤東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緣由和特點
(一)毛澤東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緣由
1.基于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是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的深刻認知
毛澤東通過大量閱讀經典著作,并自覺把書本上的斗爭理論和現實革命斗爭的殘酷現實結合,深刻認識到馬克思主義是世界上最科學和先進的社會革命理論,是中國共產黨組織引導和帶動廣大勞苦大眾深刻認識具有奴役和壓迫性質的社會,利用革命斗爭改變不平等社會狀態的有力理論武器,是推動中國革命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的精神力量。馬克思主義之所以有力量,是因為其把人類優秀的文化基因和工人階級解放自身運動的結合,具有革命性和批判性的內在品質。毛澤東的超群智慧使他能夠自覺地運用馬克思主義辯證法,在精通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之上,能夠自覺主動地把馬克思主義人文情懷與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以人為本的思想相結合,同新民主主義革命特殊性相結合,正是這些結合促使了我國更加堅定地根據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指引走上了自己的發展道路。毛澤東在革命實踐中,以一個真正馬克思主義者的正確性和大無畏精神,堅決同以王明為代表的各種各樣的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認識進行堅決斗爭,即使在困境中也不妥協,反而痛定思痛堅信馬克思主義的正確性,堅定了其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信念和決心。
2.基于對馬克思主義一般性和中國特殊國情的深刻把握
馬克思列寧的東方民族理論,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一般性和東方民族的特殊情況辯證統一了起來,是馬克思主義自身發展的典型示范。毛澤東在辯證吸收其科學性和合理性的基礎之上,深刻認識到作為東方大國代表的中國,由于長期受到各種非科學的思潮的影響,缺乏一個系統科學的指導思想。由于長期封建等級制度和奴役思想的影響,由于長期帝國主義的侵略和破壞,由于各種非馬克思主義思想的荼毒,中國根本不可能產生一個先進的科學的革命的理論來啟蒙群眾并指導中國革命。十月革命給中國送來了一個科學的先進的革命的理論,使中國看到了希望。但是馬克思主義產生于歐洲,馬克思主義理論具有一般性和抽象性,不可能如拿來主義一樣直接拿過來就可以用,必須要和解決的具體問題相結合,絕不能直觀的理解和直接運用,要與具體的條件相結合才能發揮實際作用,否則只能犯教條主義錯誤。機械照抄照搬,不但解決不了問題,還會產生新的問題,從而損害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對歷史的推動作用。毛澤東自始至終高舉反對本本主義的大旗,同各種錯誤理解和執行馬克思主義的錯誤傾向做斗爭,強調馬克思主義一般性和中國革命特殊性的辯證統一關系。正如劉少奇同志在中共七大上所指出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完全是馬克思主義的,又完全是中國的。這是中國民族智慧的最高表現和理論上的最高概括。”[1](P335)《毛澤東傳記》的美國作家羅斯·特里爾也說:“毛澤東使馬克思主義脫離了其歐洲血統,使它獲得了中國的出生證。”[2](P337-338)
3.基于對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高度契合的判斷
馬克思生活的時代和中國不同,但他創立的理論是基于人類社會實踐的發展,不可否認具有一般性,具有指導各國家、各民族文化發展的作用,同時又不排斥各國家、各民族的特殊性,不僅不排斥,還要從不同的國家和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有益于自身發展的營養。馬克思主義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思想和儒家天下大同思想,雖然存在著階級利益的差別和不同歷史發展階段的代差,但從人類歷史發展的方向和終極目的來看,是有相同之處的,這是二者可以高度契合的內在基因。中華優秀歷史文化的認同和支撐是馬克思主義傳到中國并得以生根發芽并成長為根深葉茂大樹的內在基礎。毛澤東同志自覺地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現中帶著必須有的中國的特性”,成為具有“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的馬克思主義。[2](P337-338)
4.基于對教條主義錯誤思想和實踐的批判
早期革命期間,毛澤東就是個具有鮮明個性的務實的理論家和革命家。他親身看到和經歷了革命斗爭的殘酷和教條主義對中國無產階級革命的危害。在早期的革命斗爭中,由于我們黨內的領導同志沒有很好的理解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犯了種種不是“左”就是右的錯誤,如陳獨秀雖然是早期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但是在實際革命實踐中犯了右傾投降主義錯誤,王明雖然熟記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著作,但是在實踐中不能活學活用,犯了教條主義和左傾冒險主義錯誤等,都給冉冉升起的中國紅色革命帶來了嚴重危害并造成不可挽回的重大損失,毛澤東本人和家人也深受其害。基于此,毛澤東深刻總結了正反方面的革命教訓,并意識到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在中國人民革命斗爭中的極其重要性和緊迫性。毛澤東思想的提倡和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在同教條主義理論斗爭和各種各樣失敗的教訓中,逐步形成和發展完善了自己思想的。
(二)毛澤東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鮮明特點其鮮明特點概括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1.一以貫之的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
毛澤東在認真閱讀過《共產黨宣言》之后,很快從一個具有改良思想的學者轉變成了一個完全的馬克思主義者,堅信馬克思主義理論是能夠真正解決我國實際問題的理論。在以后的學習和實踐中更加深刻認識到這一點。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和對中國實際問題解決的渴望,是毛澤東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根本動力。他認為只有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只有守正和創新馬克思主義,才能發揮其更好指導我國革命的雷霆之劍的威力,讓中國的反動階級瑟瑟發抖,讓中國人民把握革命的主動權。毛澤東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是為了標新立異,而是革命實踐的必須。要注意和那些以時代發展為借口故意詆毀歪曲和抹黑馬克思主義的錯誤思想從根本上區分開來,并嚴肅加以批駁,捍衛毛澤東思想和毛澤東本人的歷史地位和發揮的巨大作用。
毛澤東在六屆六中全會上進一步明確強調了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立場和方法。強調“中國化”是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中國化,不是西方其它資產階級思想的中國化,同時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內容的國際性和世界性。
2.從理論和實踐上賦予馬克思主義中國基因和中國靈魂
毛澤東具有戰略眼光和寬廣視野,注重把握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國際性,并把這一點同我國的現實狀況、我國的歷史文化緊緊聯系在一起,把馬克思主義的哲學方法,通過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融通與轉換,內化成富有我國特點的中華民族的思想方法。馬克思主義也要同中華民族的文化緊緊聯系,通過中華民族的表現形式表現出來,才能發揮其理論指導作用,才有用處,不能主觀主義的認為馬克思主義是固定不變的公式而生搬硬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必須嚴厲批判洋八股、黨八股和各種形形色色的形式主義,要讓教條主義者沒有藏身之地。
3.守正創新,解決中國革命的實際問題
毛澤東曾明確指出,掌握和精通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最根本目的就在于具體運用,不是要唬人和搞花架子。他認為,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必須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必須是馬克思主義的守正和創新者,必須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和實踐發展的踐行者和推動者,必須把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融入解決革命問題的各個方面和層次并且真正解決了實際問題。當前國際形勢復雜多變,各種思想相互激蕩,要能切實領會馬克思主義的根本原則、根本立場和辦法,并能科學分析和解決我國的問題,同時要積極探索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和發展完善馬克思主義的方式方法,要積極關注西方馬克思主義理論動態和實踐發展,建立具有中國自己民族特點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
三、毛澤東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奠基性和指向性標志
(一)在國際共運史上,開創了了反對“本本主義”和“教條主義”的先河
有些敵視馬克思主義的人認為,馬克思在年紀輕輕的時候就創立了無產階級革命理論,肯定是異想天開,主觀臆斷的產物,不可能幫助無產階級實現革命的勝利。他們忽視了一個基本的客觀事實是,馬克思的革命理論是建立在歐洲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的客觀基礎上的,具有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發展維度和深度這個客觀基礎的支撐,是實事求是和理論創新的產物。由于工業革命的推動,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獲得了充分的發展,社會階級矛盾比較激烈,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明朗化,具有清晰的革命斗爭輪廓。而由于工業革命的發展,導致資產階級大部分集中在大中小城市,鄉村主要存在少量的農業資本家和農業工人,階級矛盾的沖突和爆發主要是在發達的城市。因此,馬克思根據當時歐洲革命的實際情況,創立了以城市為中心的無產階級革命理論,具有客觀性和科學性,對歐洲革命具有很強的指導作用,也在實踐中換發出來了蓬勃的革命力。歐美革命的持續性和俄國革命勝利結果也證明了馬克思城市中心論的正確性。全世界無產階級和革命者自然而然認同和遵循這一革命理論,沒有人認識到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革命具有與西方革命完全不同的性質和特征。
大革命失敗以后,我們黨內相繼出現了三次“左”傾錯誤路線,都是把共產國際的決議和俄國經驗神圣化、教條化。尤其以王明的“左”傾路線,“更堅決,更‘有理論,氣焰更盛,形態也更完備。”[3](P26)其結果造成了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致使紅軍不得不進行二萬五千里長征。1942年我們黨開展延安整風運動,深刻剖析我們黨和領導人在革命中取得的成績和犯的錯誤,博古批判王明不能活學活用馬列,在實踐中犯了“凡是馬恩列斯的話必須遵守,凡是共產國際的指示必須執行”的錯誤。[4](P3)王明后來自己供認:我的許多意見,都是從共產國際的決議和李立山的“十月來信”中抄來的。[5](P214)
教條主義是中國革命的敵人,對中國革命危害極大,毛澤東是很反感教條主義的,對教條主義一直是持批判和否定態度的。1930年5月,他在《反對本本主義》中明確指出:“馬克思主義的‘本本是要學習的,但是必須同我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6](P110)對王明的教條主義進行了嚴厲的批評。這表明毛澤東以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清醒,不僅開創了反對教條主義的先河,而且隨著中國革命的深入發展,將反對本本主義的斗爭持之以恒的開展下去,對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時代化做出了卓越貢獻。
(二)根據中西方革命理論的不同條件,獨創性地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的東方革命道路
中國長期的封建專制特點和后來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和破壞,使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緩慢,資產階級人數較少,具有天然的妥協性和兩面性。官僚資產階級由于與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相勾結,勢力強大具有天然的反動性。由于中國農村生產力落后和交通不變,反動勢力主要盤踞在以縣城為主的城市里面。中國的工人階級不但貧窮而且人數少,力量小,分散在城市的各個角落。這些力量對比很明顯的將導致無產階級在城市開展革命,必然很容易失敗,損失慘重。這決定了中國革命不能和西方革命一樣,把精力和重兵放在城市進行大的決戰。事實也證明,中國早期的革命者在城市開展的一系列革命暴動都失敗了,反動勢力很容易打敗了革命勢力,幾無還手之力。革命實踐充分證明,我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以及我國革命的敵強我弱實際,將決定我們黨必須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必須抓住反動勢力的薄弱環節,找到中國革命的突破口。毛澤東同志通過對中國城市與農村的革命力量與反革命力量之間的不平衡性的矛盾剖析,并經過對馬克思主義中所描寫的歐洲鄉村革命斗爭背景與中國革命實踐情況的比較,對歐美“中心都市”為主的革命理論進行了辯證吸收和革命性改造,獨創性地開拓了中共“鄉村包圍都市”的革命斗爭路線。
(三)在六屆六中全會上,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作為指導中國革命的基本原則
正如馬克思和恩格斯所說的,雖然一般原理是很正確的,但實際運用原理,“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6](P115)。1938年10月,毛澤東在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上對馬克思主義的抽象性和具體性,共產黨員的國際性和民族性進行了詳細的論述,充滿了馬克思主義的對立統一的辯證法思想,提出要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作為黨必須研究的歷史命題和必須完成的歷史任務來完成。談論馬克思主義必須體現中國的元素,不能虛無縹緲沒有中國特點,必須結合中國具體問題具體的談論馬克思主義。毛澤東強調,“使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現中帶著中國的特性,即是說,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它,成為全黨亟待了解并亟須解決的問題。”[7](P218)這表明,在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認識上,毛澤東30年代末就已經把其螺旋式上升為指導中國革命的最基本的原則。正是這次大會掃清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障礙,在全黨樹立了馬克思主義必須中國化的意識和在實踐中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為今后中國共產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奠定堅實基礎,開辟更加正確和成熟的道路發展。
(四)開辟了社會主義改造的新道路
新中國建立之后,毛澤東思想又創造性地開拓了一條符合我國特色的運用土地贖買政策實現社會主義改革的新路子,一方面通過技術層面的改造,主要是通過工業化解放和發展新中國的生產力;另一方面通過對具有封建的、官僚主義的和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的改造,推動了新中國生產力的發展。社會主義的改造理論和實踐具有兩大鮮明的中國特色和特點,那就是在對物的改造同對人的改造有機結合起來,把資產階級改造成了自食其力的勞動者。社會主義改造道路的新突破,對今天全面深化改革的破立結合大有裨益。總之,毛澤東同志立足于我國革命與建設中的基本國情,不僅把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一般性和中國社會主義改造的具體情況結合起來,取得了矚目的改造成就,而且為社會主義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毛澤東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價值
馬克思認為“理論在一個國家的實現程度,決定于理論滿足這個國家的需要的程度。”[8](P10)正確地理解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對于推進2l世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宏偉事業,對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一)毛澤東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意義
1. 確保革命和戰爭時期,中共中央能夠正確發揮馬克思主義旗幟的引領作用
毛澤東指出,“主義譬如一面旗子”。任何一個革命團體都需要自己的旗幟,馬克思主義就是無產階級革命者的旗幟,為革命者提供前進的目標和方向,沒有旗幟就沒有方向感和目標感,容易在前進的道路上迷茫。中國共產黨旗幟如果出了問題,紛繁復雜的革命運動也必然會出問題。唯有確保由始至終高舉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光輝旗幟,才能使我們黨在革命和戰爭時期,發揮馬克思主義旗幟的引領作用。國際共運史中,由于沒能高舉馬克思主義旗幟導致失敗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已經解體的前蘇聯,列寧把馬克思主義與沙皇俄國的具體條件結合實現馬克思主義蘇聯化,取得了十月革命的偉大勝利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成就。列寧逝世后,由于其后的蘇共領導人尤其是戈巴喬夫在西方自由主義的侵蝕下,放棄了列寧馬克思主義蘇聯化的政治遺產,導致自動放棄馬克思主義這面正確的紅旗,一失足造成千古恨,毀掉了蘇聯社會主義的大好前程,淪為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欺辱的境地。毛澤東對旗幟問題的深刻理解和辯證把握,確保了革命和戰爭時期,中共中央能夠正確發揮馬克思主義旗幟的引領作用。
2.確保革命和戰爭時期,黨政軍民學能夠牢固樹立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支柱,鞏固共產黨的領導地位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在面臨血腥和侵略成性的國際帝國主義強大壓力的情況下不畏懼也不退卻,敢于在以馬克思主義為人類進步而奮斗的精神支撐下繼續奮斗和拼搏,在面臨著各個方面都十分落后的中國國內環境和廣大人民群眾受苦受難的現實狀況下,不絕望也不畏懼。從理論上證明了我們黨能意識到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下,通過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深入推動,中國人民能夠沖破各種阻撓和破壞,實現光明的未來前程,從而心甘情愿的為中國的解放和獨立拋頭顱灑熱血。從歷史大跨度上來說,我們只有緊跟毛澤東開辟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步伐,才能牢固樹立共產黨人的精神支柱,讓廣大黨員群眾努力奮斗,發揮理論對實踐的指導和支撐作用,以達到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社會主義共同富裕的新歷史交匯階段。
3.確保革命和戰爭時期,我們黨能夠擺脫教條主義和本本主義的根本束縛
國際共運史中所犯的錯誤,無一例外都是照抄照搬馬克思主義理論一般性的必然結果,不懂得因地制宜和實事求是的必要性,往往在工作中沒有很好用馬克思主義的“矢”去射具體革命問題這個“的”。當時由于我們黨對共產國際和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的崇拜和理解不深刻,不敢創新性地開展工作,只能把馬克思主義當做不變的真理照抄照搬,導致馬克思主義理論沒有發揮應有的指導作用,導致中國革命的嚴重挫折和失敗。在理論認識不足和實踐經驗不足的嚴重考驗之下,毛澤東認真總結失敗原因,堅信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性和革命性,堅信只要把馬克思主義的一般性和中國革命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就一定能發揮不可估量的推動作用。在這一理念支撐之下,毛澤東以馬克思主義者的勇毅和擔當,旗幟鮮明舉起反對本本主義的大旗,正是毛澤東同志的歷史擔當和大無畏精神,才使我們黨最終脫離了教條主義的根本束縛,進入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新境界。
(二) 毛澤東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新時代價值
1.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奠定基礎
沒有毛澤東思想的指引,就形成不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毛澤東思想的誕生,為鄧小平同志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和毛澤東思想分析和解決中國在結束十年文革以后如何發展問題提供了理論分析方法。鄧小平在總結新中國建立以來正反經驗的基礎上,把握住了解決矛盾的辦法,開始把發展眼光從階級斗爭轉到經濟發展上來,決定通過改革來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在實踐的基礎上逐漸摸索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發展規律,形成了鄧小平理論,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篇之作。江澤民同志按照鄧小平韜光養晦,決不當頭的政治教誨,吸取蘇聯共產黨失敗教訓,總結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經驗,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豐富了黨的建設理論。胡錦濤根據國民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大量浪費資源和污染環境的嚴重狀況,明確提出了科學發展觀,傳承和發揚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發展觀思想,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理論建設作出了很大貢獻。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全面深入推進,中華民族的生產力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隨著我國特色社會主義步入了嶄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構建和完善也進入新時期。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歷史的新高度,凝聚全黨和全國人民智慧,對新時期重大新問題作出了理論闡述和實際經驗總結,抓住了中國主要矛盾呈現的量的積累中的局部質變這個新變化,完成了馬克思主義全面中國化時代化的又一次歷史性跨越,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再次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2.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盞明燈
毛澤東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中進行的,不僅對中國革命具有指引作用,對中國的改革開放和新時代開拓新的歷史進程同樣具有指引作用,為新時代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提供光輝典范。在殘酷的革命戰爭年代,毛澤東思想是黨和人民的指南針和北斗星,在新時代改革開放取得巨大成就但是面臨復雜嚴峻的國際形勢下,依然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和實現民族復興的指南針和北斗星。要保證毛澤東思想的戰略指導地位,而且要通過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將其確立為公民信仰,使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成為社會成員的行動指南,確保在黨的領導下走具有自身特點的發展之路,為促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五、結語
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被實踐證明,不容置疑。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我們要守正和堅持,對馬克思主義關于具體情況的闡述,我們要辯證吸收,勇于創新和發展,既要解放思想,也要實事求是,活學活用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毛澤東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就是在辯證發展中,在與中國具體情況結合中活學活用馬克思主義的光輝典范,為人類思想寶庫添磚加瓦。當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是在摸索中前進,道路之曲折和艱難可想而知,發生失誤在所難免。但是,在關鍵時刻我們黨總是能通過吸取經驗教訓,改正我們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道路中所犯的錯誤,使我們黨雖然歷經磨難但始終走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正確道路上。新時代發展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不但不能削弱而且還必須繼續強化。
[參 考 文 獻]
[1]劉少奇選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2]姚安澤.現代理論工具集[M].香港:天馬圖書有限公司,2002.
[3]中共中央文件選編: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2.
[4]張素華,邊彥軍,吳曉梅.說不盡的毛澤東——百位名人學者訪談錄[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3.
[5]周國全,郭德宏.王明傳[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
[6]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Mao Zedongs Role in the Modernization of Marxism in China Founding and directing
LV Ji-yue
(School of Marxism,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Bengbu 233000,China)
Abstract:Mao Zedong was the first to hold high the theoretical banner of opposing humanism, actively promot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Marxism in China, and scientifically using Marxist theory to guide Chinas revolutionary practice, with success. The modernization of Marxism in China is guided by the Marxist materialistic outlook on life and the concept of dialectical thinking methods, and centered on the major practical issues that are emerging and developing in China, boldly carrying ou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nnovation. Comrade Mao Zedong provided the direction and path for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 sinic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of Marxism. The sinic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of Marxism promoted by Comrade Mao Zedong and its application to guide practice are the foundation for winning the overall victory of Chinas revolution and building socialism, as well as the foundation for realizing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Mao Zedong; Mao Zedong thought; Marxism in China; directional a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