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黔東南州榕江縣八開鎮中心幼兒園 韋媛媛
幼兒階段是孩子養成閱讀習慣、形成閱讀能力的萌芽時期,在這一時期培養幼兒的閱讀能力對于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由于幼兒年齡小,認知能力有限,這給幼兒閱讀教學帶來一定的難度。因此,幼兒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開展閱讀教學。從現階段幼兒園閱讀教學現狀來看,幼兒閱讀能力培養的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亟須解決,因此,下文首先闡述了培養幼兒閱讀能力的重要性,然后對幼兒閱讀能力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展開分析,并探討應對的策略,探究提高幼兒園閱讀教學質量,有效培養幼兒閱讀的能力。
第一,培養幼兒閱讀能力能夠讓幼兒的眼界更開闊,實現幼兒個性化發展。對新鮮事物具有好奇心與探索欲是幼兒的共同特征,他們并不會停留在事物表面,而是更想要“一探究竟”。幼兒圖書的類型多種多樣,內容涉及社會、自然、人文、科學、語言、藝術等方面,在這些圖書的閱讀過程中,幼兒不但能夠獲得基本生活常識與生存技能,而且也提高了認知水平與能力、促進了語言的發展與理解能力以及開闊了眼界等。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都會親身經歷,閱讀是讓幼兒見解世間百態的最佳途徑。幼兒時期開始閱讀大量書籍,使幼兒能夠遨游在奇妙美好的圖書世界,能夠讓幼兒更好地感受生活的美妙多姿、妙趣橫生,并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去幻想美好的未來,這對于幼兒個性化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第二,培養幼兒閱讀能力能夠讓幼兒思想更加獨立,成為自信的人。幼兒由于年齡的緣故還沒有形成閱讀的能力,他們的閱讀行為往往來自對未知事物的求知欲望,是一種成年人與幼兒之間建立的一種交互閱讀形式。隨著幼兒一天天長大,這種交互閱讀形式也會隨之發生變化,即由成年人講述的部分逐漸變少,而幼兒自主閱讀部分則逐漸增加,開始成為以幼兒為主的閱讀形式,幼兒開始具備了獨立的思想并獲得了進步。與此同時,幼兒從最初的讀不明白圖畫內容、不能夠講故事到能夠復述故事情節、能夠用自己的語言講述或編造故事,這一過程中不但閱讀能力得到明顯提升,而且幼兒也變得更加自信,這對于幼兒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第三,培養幼兒閱讀能力能夠讓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進一步發展。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離不開語言,幼兒時期是幼兒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幼兒口頭語言發展迅速,他們愿意接觸一些對于他們來說比較新鮮的事物,并努力用自己的語言來加以說明。根據國外的研究報告,幼兒早期口頭語言飛速發展的同時,也在觀察并學習其所處環境中的書面語言,如幼兒經常會在紙上亂涂亂寫,這實際上就是幼兒在模仿成年人寫字的過程。幼兒在早期閱讀過程中獲得的經驗有助于幼兒口頭語言的發展,尤其是對詞匯的積累以及語句中語法結構的掌握等。通過對幼兒閱讀能力的培養,使得他們能夠在閱讀中更有效地學習書面語言,理解書面語言知識,逐漸掌握“讀”和“寫”的規則,這為幼兒以后的語文閱讀與寫作奠定基礎。
在幼兒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幼兒園與幼兒教師是否認識到培養幼兒閱讀能力的重要性直觀直接關系到幼兒閱讀教學的質量。培養幼兒閱讀能力需要幼兒教師巧妙運用閱讀技巧開展閱讀教學,讓幼兒能夠更好地理解閱讀內容,進而讓幼兒在教師閱讀方式、閱讀習慣以及閱讀行為等方面的引導下逐漸形成閱讀能力。現階段幼兒閱讀教學中,幼兒教師自身就沒有閱讀的習慣,教師對于閱讀教學的重視度不高,閱讀教學的方法與幼兒年齡階段特點不匹配,忽視幼兒閱讀能力培養重要性等問題都將導致對幼兒閱讀能力的培養成為一種口號。此外,幼兒園忽略幼兒閱讀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因而使得幼兒園閱讀氛圍不強。大部分幼兒都具有很強的模仿性,若在幼兒園創建良好的“讀書”氛圍,那么幼兒也會在這樣的環境下受到熏陶,逐漸養成閱讀習慣,在日積月累的閱讀中養成閱讀能力。
傳統的幼兒園閱讀教學活動基本上都是由幼兒教師將圖書發給學生,然后開始講解閱讀內容,最后提出問題,讓幼兒回憶、討論閱讀內容。這種缺乏趣味與新意的閱讀教學方法時間久了會讓幼兒感覺閱讀課很無趣、很枯燥,因而對閱讀失去興趣,對閱讀課的態度也會變得消極被動,這不利于幼兒閱讀能力的培養。
由于幼兒認知水平不高,能與幼兒園開展的閱讀教學所能夠匹配的閱讀書籍相對較少,這使得閱讀教學無法適應幼兒的閱讀需求,造成幼兒閱讀興趣無法得到有效的激發。如在幼兒園大班的閱讀教學中,幼兒教師選擇的閱讀書籍基本上都是一些描述性文字少、色彩分明的圖畫多這樣的書籍作為閱讀教學的材料,但是這樣的書籍實際上更適合小班的幼兒,大班的幼兒認知水平已經得到了發展,認識了很多生字,具備了一定的思考能力,所以這樣的書籍明顯已經不利于大班幼兒閱讀能力的發展,反而會讓幼兒的閱讀能力逐漸減弱。
幼兒階段有別于其他階段的教學,具有獨特性,即幼兒閱讀能力的培養不能單方面依賴教師的教學,同時也需要家長對教師的工作進行配合,才能讓閱讀教學達到最理想的效果。眾所周知,家長是幼兒人生中的第一任教師,幼兒的言行舉止與生活習慣其實就是對家長的一種映射,所以只有建立家長與幼兒園聯動機制,對幼兒協同教育才能讓幼兒園的教育發揮最大的作用與價值。然而,從幼兒園閱讀教學活動的現狀來看,一些家長并不重視閱讀教學,而更多地關注幼兒在幼兒園學到多少知識、會寫多少字等,沒有意識到培養幼兒能力的重要性,因而回到家中也不注重幼兒閱讀的引導。如幼兒園在家長開放日會與家長進行面對面交流,鼓勵家長利用閑暇時間帶領幼兒閱讀書籍,培養幼兒閱讀習慣等,但是實際上,多數家長會利用舞蹈班、繪畫班、書法班、圍棋班等特長班來充實幼兒的閑暇時間,這就使得幼兒缺少閱讀的時間,不利于幼兒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的養成。
從幼兒園閱讀教學中幼兒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分析,要求幼兒教師要采取針對性的閱讀教學策略,“喚醒”幼兒的閱讀興趣,引導幼兒在閱讀的過程中逐漸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鼓勵幼兒認真觀察圖片并展開天馬行空的想象,這有助于幼兒觀察力、想象力以及創造力的培養,讓幼兒獲得全面發展。下文針對幼兒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提出相對應的解決策略,以期提高幼兒閱讀教學的質量。
在當今時代,幼兒園與幼兒教師要對閱讀教學的重要性樹立正確的認知,應該認識閱讀能力的培養對幼兒綜合能力與素養的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價值,將會使幼兒獲益終身。幼兒教師要以培養幼兒閱讀能力為閱讀教學的首要目標,采取適合幼兒的教學手段以提高幼兒閱讀教學的質量。因此,幼兒園與幼兒教師要樹立科學教學觀念,為幼兒創建優質的閱讀環境,為幼兒提供更適合幼兒閱讀能力發展的書籍,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采取更加科學教學方法,讓幼兒成為閱讀教學的主體,引導幼兒主動思考與探究閱讀內容,進而不斷提高幼兒的閱讀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幼兒教師要與幼兒之間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尊重幼兒的閱讀需求,這樣才能讓幼兒逐漸愛上閱讀。
1.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創建閱讀情境,讓幼兒獲得更多閱讀情感。
閱讀教學情境的創建能夠活躍閱讀教學的氛圍,讓幼兒能夠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閱讀中,進而有效激發幼兒的真實情感,這與傳統的單一閱讀教學方法相對比更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通過幼兒喜歡的動畫片等元素與閱讀教學文本內容之間的結合創建情境,能夠讓幼兒的不同感官同時受到刺激,能夠讓幼兒更容易對閱讀的內容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推動幼兒更加深入地探索閱讀帶來的樂趣,這有助于幼兒閱讀意識、閱讀能力的形成。通過閱讀能夠讓他們對外界事物形成一個整體的認知,讓他們的精神世界更加富足,進而讓幼兒能夠更加快樂地成長。例如,在進行《猜猜我有多愛你》這一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先借助多媒體設施為幼兒播放一段小動畫,即“兔寶寶與兔媽媽”的對話,集中幼兒注意力并巧妙地引入了閱讀文本中的主人公,讓幼兒產生繼續閱讀的興趣。在閱讀過程中,教師根據與播放圖畫相適應的背景音樂創設閱讀情境,讓幼兒在情境中沉浸式閱讀,引發情感共振,激發幼兒的閱讀思維。最后,為了讓幼兒能夠更加深刻地感受書籍中的親情主題,教師可以為幼兒播放“給媽媽洗腳”的公益短片,引導幼兒聯想自己的生活實際,感受父母的愛,在提高幼兒閱讀能力的過程中也讓幼兒逐漸繼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2.通過游戲閱讀方式,調動幼兒閱讀興趣。
幼兒教師要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在教學中不斷轉變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通過采取更加有趣的教學方法展開閱讀教學活動,讓死板單調的閱讀教學課堂轉變為生動有趣的閱讀課堂。根據幼兒天性喜歡游戲的這一特征,幼兒教師可以在閱讀教學中融入游戲活動,這樣不但能夠讓幼兒閱讀的興致更高,而且也能夠讓幼兒的思維在游戲中得到拓展,有效提高幼兒閱讀教學的效率。例如,老師在對孩子進行幼兒閱讀教學時,可以通過游戲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老師可以在上課之前,把要教學的文章整理好,在上課時,老師可以引導孩子進行閱讀,當孩子可以熟練地對文章進行閱讀時,老師可以帶領孩子玩游戲。老師可以運用擊鼓傳花的方式,即老師在講臺上背對學生擊鼓,鼓聲傳出后,孩子就開始進行傳花,鼓聲停止時花在哪個孩子手里,哪個孩子就要在班內閱讀剛剛所學文章,當孩子出現錯誤時,老師可以給孩子進行糾正,結束之后,老師可以給孩子說明文章中所表達的道理。通過游戲的方式可以讓孩子們更加喜歡閱讀這門課程,孩子們通過閱讀還可以鍛煉思維以及表達能力,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幼兒的人生道路才剛剛開始,對于外界的事物還缺少辨別能力,這就需要幼兒教師的正確引導,在閱讀教學中為幼兒精心挑選適合幼兒的閱讀書籍。由于幼兒無法看懂文字且理解能力不足,所以幼兒更喜歡色彩鮮明、直觀形象的圖畫。因此,幼兒教師在挑選閱讀書籍時要注意圖片與文字的配比以及色彩搭配,圖畫可以夸張立體,但是文字內容要簡單易理解,但是也要具有一定的教育價值。只有適合幼兒年齡階段特點、能夠開啟幼兒智慧且具有一定教育價值的書籍才能夠真正促使幼兒的全面發展。在開展閱讀教學時,幼兒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從不同的角度展開思考與討論,如可以讓幼兒在閱讀后思考并回答這樣的問題:“這本書中講了一個什么故事?通過閱讀這本書你們知道了應該怎樣做、不應該怎樣做?小朋友們喜歡這本書中的......?”等等。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思考,不但鍛煉了幼兒的思維能力,提高了閱讀能力,而且也讓幼兒從中領悟更多的道理,有助于幼兒日后的發展。
幼兒的閱讀能力主要體現在幼兒閱讀完一個故事后能夠準確地對主要內容進行復述,而這不止依賴幼兒的記憶力,同時也需要幼兒能夠全面掌握并理解閱讀內容的情節,還需要幼兒具備一定的詞匯儲備以及語言組織與表達能力等。幼兒園應該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與交流,讓家長認識到閱讀教學對幼兒成長的重要性,進而加強家園合作,共同引導幼兒進行閱讀分享,即幼兒園教師可以讓幼兒在班級活動中分享自己的閱讀成果與感悟,家長則可以通過陪伴與指導讓幼兒能夠自信地閱讀與分享。首先,幼兒教師在每學期開學時可以在家長會、微信群里介紹閱讀分享活動組織與開展的目的,以及需要各位家長所做的事情,并列出分享閱讀活動中用到的書籍名單,在獲得家長的一致贊同與支持后,可以邀請幼兒及其家長推薦更多優質的讀物;其次,親子共同閱讀結束后,家長鼓勵幼兒復述閱讀內容,這不僅能夠有效提高孩子閱讀復述的能力,而且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家庭閱讀氛圍。最后,教師定期組織幼兒以講故事的形式面向集體分享自己閱讀過的故事或圖書,并及時地予以幼兒反饋與肯定,同時邀請其他幼兒分享交流自己聽后的感受。幼兒在分享閱讀的過程中,不僅鍛煉提升了語言表達能力,而且還增強了勇氣和自信心,獲得了成就感與喜悅感,閱讀興趣與動力也得到激發。
綜上論述,幼兒園是幼兒開始接觸閱讀教學的起點,在學前教育階段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與閱讀能力,將對幼兒日后的學習與生活帶來極大的影響,能使幼兒獲益終身。因此,幼兒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注重幼兒閱讀能力與閱讀習慣的培養,通過采取適合幼兒發展的閱讀教學策略,調動幼兒閱讀的興趣與積極性,實現幼兒閱讀能力與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