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定西市隴西鐵路幼兒園 謝 鵬
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下文簡稱《綱要》)中,教育部在“健康”領域目標內指出,要在幼兒園內通過體育活動增強幼兒的體質,使幼兒能夠從小樹立健康生活的意識并且能夠順利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幼兒能夠喜歡上體育活動,并在體育活動中了解積極鍛煉的好處,形成良好的環境適應能力。對此,幼兒園應積極開展戶外游戲活動,并在戶外游戲中全面突出幼兒的自主能動性、創造性,為優化幼兒的身心健康創設良好的成長環境。
第一,師幼互動方式單一,往往由教師直接進行動作演示、講解游戲規則,幼兒需根據教師的動作示范進行模仿練習;第二,在戶外游戲活動中各類素材、設備種類單一,難以支撐幼兒落實個人創意,而這就直接影響著幼兒的運動狀態,不利于發揮幼兒的動手實踐能力,也不能順利地激發出幼兒的運動興趣;第三,師生雙方都忽視了戶外游戲活動的總結與歸納,不善于根據反思結論做出適宜的改進,難以及時發現戶外游戲活動中存在的問題,這就直接影響著戶外游戲活動的實施效率。
對此,教師則應自主探索優化戶外游戲活動的方法。在《綱要》中已經指出,教師要做到真正尊重幼兒的身心發育規律,在區域活動中充分發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使幼兒能夠親歷知識與技能的生成過程。對此,教師則應在戶外游戲活動中切實突出幼兒的自主性,本文將從五個角度,即優化材料投放、創新游戲導入、改善游戲實施、變更教師干預以及改進游戲總結策略,闡述教師應該如何通過多元化的改革與優化切實突出幼兒在戶外游戲活動中的自主性,從而真正為幼兒的素質發展做好充分的準備。
材料投放策略直接影響著幼兒的自主意識,而各類游戲素材本身也是開展體育活動的基本媒介,是喚起幼兒自主運動意識的關鍵要素之一。對此,教師可在戶外游戲活動的準備階段科學投放游戲素材,以便切實激發出幼兒的參與主動性,使其能在戶外游戲活動中顯現出主觀能動性,以便切實優化幼兒的素質成長狀態。
首先,在戶外游戲區域內堆放各類生活化資源,比如自然資源、生活廢舊物品、鄉土化的運動設備與器械等。生活資源能夠引起幼兒的關注,使幼兒自主運用已有生活經驗,從而自覺參與到各類戶外游戲活動中。舉例來說,我會在戶外游戲區域內堆放適量的墊子、竹竿、輪胎等生活資源,也會保留生態化的自然環境,鼓勵幼兒在活動區域內自主利用各類生活資源設計、開展戶外游戲活動。比如,幼兒會將輪胎作為跳躍的工具,由此加入跳遠、跳高等游戲;或者是將輪胎作為“收集”工具,由此參與投擲游戲等等。這就能很好地發揮幼兒的想象力與創造力,便于增加幼兒的游戲體驗,切實提高幼兒的自主運動能力。
其次,在戶外游戲區域內擺放必要的體育設備與相關工具等,以便由此開展針對性更強、更系統的戶外游戲活動,使幼兒能在愉快、輕松的心情下參與體育游戲活動,盡快使幼兒喜歡上體育。在此方面,我會在戶外游戲區域內準備一些足球、排球、皮球、籃球等,還會根據幼兒的喜好準備跨欄、跳高、跳遠等田徑運動所需的專業工具,由此引導幼兒積極地參與到體育鍛煉活動中,以便切實改善幼兒的自主運動意識,使其能積累有效的運動經驗。
第一,適宜性原則。教師應該根據幼兒的成長需求去判斷各類活動素材的使用形式,選擇能真正對幼兒的行為、能力產生積極促進作用的游戲素材,由此保障戶外游戲活動的教育價值。比如在上述案例中,教師在針對田徑運動的特點選擇游戲素材時,便選擇了專業化的體育設備與工具,以便針對性地鍛煉幼兒的運動能力。
第二,多樣化原則。即盡量保證游戲素材種類更多、更具有個性化,目的是要更好地優化幼兒的動手實踐能力,同也兼顧了幼兒的個性化需求。在上述案例中,教師在投放生活化游戲素材時便搜集了各種各樣的生活資源,而幼兒也可根據自己的需求或興趣去利用各類生活化素材,往往能夠更有效地激發出幼兒的游戲興趣,使幼兒能夠順利積累有效的自主運動經驗。
第三,園本化原則。即教師在投放戶外游戲的素材時要突出本園的育人特點與資源優勢,形成園本化特點,要堅持創新、改革,以便不斷地優化戶外游戲活動的實施效益。為此,教師應客觀分析本園的教育優勢,設計特色化的戶外游戲,由此思考應該投放哪種游戲素材、如何引入相應的游戲設備。在上述案例中,教師在戶外游戲區域內投放了各類球類用具,據此開展球類游戲,也屬于一種園本化的戶外游戲,有利于在球類戶外游戲活動中不斷地優化幼兒的球感,針對性地提高幼兒的身體素質。
導入是指一輪活動的開端,在戶外游戲活動中,幼兒是否能在導入階段產生自主運動意識、是否能積極遷移已經積累的游戲體驗,直接決定著幼兒在戶外游戲活動中的行為表現。對此,教師則應積極創新戶外游戲活動的導入方式,切實激發出幼兒的游戲興趣與自主參與意識,以便有效優化幼兒的游戲參與感。
第一種形式,通過情境導入。通過情境創設引出戶外游戲活動的主題,使幼兒能隨之展開想象與創造,切實優化幼兒的游戲體驗。比如在一輪戶外游戲“警察抓小偷”活動中,教師便可以利用《黑貓警長》這部動畫片的主題曲引導學生進入游戲活動,使幼兒在美妙的音樂中產生游戲興趣,并由此分享自己對“警察”這一游戲身份的認知,然后教師便借此講解“警察抓小偷”這一游戲的具體規則,組織幼兒以抓鬮的方式確定“警察”“小偷”這兩種游戲身份,并自覺開展“抓捕”活動。
第二種形式,以設問方式導入。通過高水平的提問活動去引發幼兒的思考,并在這種求知欲的驅動下自主參與到戶外游戲活動中來。比如在戶外游戲“小馬過河”活動中,教師便可以在準備了雙杠、墊子等游戲道具之后,直接設問:“你們該怎么從雙杠上平穩地走過去,而且不會從上面摔下來呢?”這個問題就能促使幼兒主動觀察雙杠的特點,也能主動嘗試在雙杠上來回挪動,能直接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使其主動進行游戲探索。這樣一來,則可順利突出幼兒的自主性,優化幼兒的游戲表現。
第三種形式,通過講故事、表演等活動去導入戶外游戲活動。使幼兒能夠在趣味的故事背景、文化背景等資料啟發下參與戶外游戲活動,使幼兒能夠在游戲中產生責任心,并且能積極主動地挑戰各個游戲任務。比如在戶外游戲“找寶藏”活動中,教師便可以以幼兒很喜歡的“小豬佩奇”這一動畫片中標關于偵探尋寶這一故事背景,使幼兒能夠思考“找寶藏”這一游戲活動的規則,并且能利用各種各樣的圖標提示去尋找被藏起來的“寶藏”,扮演“偵探”的身份。
除了上述幾種形式之外,教師也應根據幼兒的身心發育規律與成長特點去創新游戲活動的導入形式,以便切實優化幼兒的游戲體驗,全面發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為了進一步優化游戲導入的效益,教師可以在活動準備階段了解幼兒是否積累了相似的活動經驗,全面了解幼兒的興趣、成長需求,以便選擇最適宜的方式去導入游戲活動,更好地激發出幼兒的游戲興趣,使其能在游戲活動中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順利優化師幼互動方式。
在有效地導入之后,教師便要優化戶外游戲活動的實施過程與組織策略,保證幼兒能夠以“主人翁”的身份參與其中,全面突出幼兒的自主性、創造性,以便有效優化幼兒的游戲體驗。
首先,要支持幼兒進行自主探索。每個幼兒都是獨立的個體,如果幼兒在戶外游戲活動中顯現出一定的自主探索欲望,那么教師便要鼓勵、支持幼兒落實自己的想法,切不可否定、過多干預幼兒的思想與行為,鼓勵幼兒在游戲活動中自主建構活動經驗。
其次,鼓勵幼兒在小組內合作交流,以合作互學的方式參與到戶外游戲活動中。這種方式不僅可突出幼兒的自主性,也能通過幼兒之間的合作、互助活動優化幼兒的游戲體驗,使每一個幼兒都能主動參與到戶外游戲活動中,使幼兒能主動建構游戲經驗。
比如在戶外游戲“打高爾夫”活動中,我便組織幼兒利用各類紙去制作紙球,然后將竹竿裁剪成合適的高度,通過控制揮桿的力度、方向等使紙球滾落到小洞中。在本輪游戲活動中,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興趣自主選擇不同顏色的紙張制作不同大小、不同軟硬度的紙球,還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高去調整竹竿的高度,待準備好各類道具之后則可自主揮桿練習“打高爾夫”的動作。在此過程中,幼兒也可選擇是否要與其他幼兒一起交流、合作共同參與到游戲活動中,自由選擇合作的對象、合作的方式。這就能最大程度保障幼兒的游戲自主權,使其在自主、合作、探究活動中能動地參與游戲活動,以便切實優化幼兒的行為表現,使幼兒能順利積累有效的活動經驗。
在上述案例中,幼兒在“打高爾夫”這一游戲活動中的行為是自由的、能動的,教師只是以指導者的身份為幼兒提供必要的游戲素材,并且指導幼兒學習制作紙球、“高爾夫球桿”的方法,同時說明必要的游戲安全規則,所以能夠順利地促使幼兒主動進行游戲創造,也能很好地優化幼兒的游戲體驗,全面鍛煉幼兒的動手實踐能力,使幼兒能自主探索擊球點、擊球的姿勢與力度等。當幼兒在游戲活動中遇到問題之后,也要試著自行解決,并且可以與其他幼兒積極合作,一同討論游戲規則、運動技巧。這樣一來,可真正做到以幼兒為中心,也能很好地促使幼兒積累有效的運動經驗。當然,如果幼兒并不想參與小組合作,那么教師也應尊重幼兒的想法,切忌強迫幼兒按照自己的方式參與游戲活動。
客觀來講,在戶外游戲活動中突出幼兒的自主性與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并不是沖突的、對立的。相反,教師的有效指導是非常有利于提升幼兒的游戲體驗、開發幼兒的智力潛能并提升幼兒的動手實踐能力的,是發揮幼兒自主性的有效條件。因此,在開展以幼兒為中心的戶外游戲活動時,教師也應以合理的方式做出必要的干預與指導,以便不斷地喚起幼兒的創造意識,使幼兒能夠以更自信、更自由的狀態參與戶外游戲活動。具體來說,教師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優化教師干預效果:
首先,以高水平的提問去引導幼兒分享自己在戶外游戲活動中的做法與經驗,使幼兒能夠及時發現問題,并且能在問題驅動下主動改變游戲參與策略。其次,通過啟發式語言、賞識性語言去鼓舞幼兒,肯定幼兒的想法、創意,也要及時表揚幼兒的閃光點,使幼兒能夠順利參與到戶外游戲活動中。最后,通過必要的留白、傾聽等方法尊重幼兒的想法,使幼兒能夠自主解決戶外游戲活動中出現的問題等,從而進一步優化幼兒的游戲體驗,發揮幼兒的能動性。
比如在戶外游戲“丟飛盤”活動中,幼兒可用自己的雙手投擲飛盤,還要根據飛盤的飛行方向、軌跡等調整扔飛盤的力度與手法,根據自己的游戲體驗自行調整身體姿勢。在本輪游戲活動中,教師可以以“你是如何扔飛盤的?”“怎么保證飛盤能飛回來?”“怎么控制飛盤的高度?”等多個問題去喚起幼兒的表達欲,使幼兒能夠自主講述、分享扔飛盤的經驗,有意識地總結出扔飛盤的技巧。另外,在本輪游戲活動中,有的幼兒因為不慎操作導致飛盤掉落在樹上。教師則可以利用這一意外組織幼兒進行思考如何讓飛盤從樹上掉下來,開展一輪智力碰撞活動,使幼兒能夠在游戲活動中主動展現自己的智力水平,并且能根據所思所想去“拯救飛盤”。
在戶外游戲活動中,教師應該盡量實施開放教育,最大限度地開發幼兒的智力、發揮幼兒的動手實踐能力,使幼兒能夠真正在游戲活動中獲得智慧與能力的提升。
總結是對已經發生的戶外游戲活動的實施過程、條件、環境、效益等進行歸納總結,歸納得失與成敗,使幼兒能夠認可自己、悅納自己,同時也能對下一輪戶外游戲活動保持期待和好奇。這就有利于優化幼兒的自主意識,所以教師也要注重戶外游戲活動的總結與歸納,及時反思、評價幼兒的游戲表現,也要以客觀公正、尊重的語言指出幼兒應該改變的問題。
比如在戶外游戲“拔河”活動中,教師可以組織本班幼兒分成兩隊,體驗拔河這一民間戶外游戲活動的特點,感受團隊協作的重要性。在本輪游戲活動結束后,教師可以總結本輪戶外游戲活動中存在的問題,發現多數幼兒都能在拔河游戲中主動配合他人,體會團隊合作的重要性,所以便針對幼兒這一明顯的成長與突出表現設計賞識性的評語,使幼兒能夠因此感受到快樂與幸福,強化幼兒的團隊協作意識,也使其開始期待下一輪團隊合作式的戶外游戲活動。
總而言之,在幼兒園開展以幼兒為中心的戶外游戲活動有利于鍛煉幼兒的身體素質,使幼兒能夠親近自然、親近生活,便于優化幼兒的生活方式,使幼兒能在游戲活動中實現健康成長。為此,教師應基于幼兒自主性原則去開展戶外游戲活動,根據幼兒的興趣、個性科學投放游戲素材,也要通過多種手段導入游戲活動,在游戲實施過程中全面突出幼兒的自主性、發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結合必要的總結與反思不斷地優化戶外游戲活動的實施方式,以便真正促使幼兒實現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