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德文 周富亮 梁思維 黃顯良 姜先芽
(陽江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廣東陽江 529500)
鮮食玉米是指在玉米乳熟末期采摘果穗,用于加工或直接食用的玉米,根據品質類型的不同,可分為甜玉米、糯玉米、甜糯玉米等[1]。鮮食玉米是高蛋白低脂肪食品,營養豐富、風味獨特,深受廣大市民的喜愛[2-4]。為加強鮮食玉米新品種的推廣力度,要加大對優良新品種的展示評價和宣傳推介,加快品種更新換代,促進科研成果快速轉化,推動鮮食玉米產業化發展。本項目擬對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提供的11個品種在陽江地區開展試驗,以篩選優質高產的玉米新品種。
試驗地點設在廣東省陽江市江城區白沙街道白沙試驗基地,海拔21.0 m,土質為紅壤,地勢平坦,肥力中等、均勻,前茬作物類型為蔬菜。
參試玉米新品種共11個,分別為粵白糯7號、粵鮮糯6號、廣甜糯1號、珠玉糯3號、珠玉糯1號、美玉糯16號、美玉27號、浙糯玉14、彩甜糯168和萬農甜糯158、萬農白糯8號。所有品種均由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提供。
試驗嚴格按照《廣東省2021 年國家鮮食甜、糯玉米新品種展示方案》實施。試驗采用隨機區組、一次重復設計,不設對照。小區面積59.8 m2,長9.2 m,寬6.5 m,每小區種植5 壟10 行,壟寬(包溝)1.3 m,壟長9.2 m,株距0.3 m,每行種植30 株,種植密度為51 285株/hm2。
播種前,試驗地一次性均勻施入有機肥(廣東中和生物有機肥,有機質≥45%)3 750 kg/hm2、復合肥(東方紅硫酸鉀型摻混肥,N∶P∶K=15∶15∶15),1 500 kg/hm2。隨后用旋耕機對試驗地進行旋耕翻整,確保試驗地平整、泥土細碎,肥料均勻。起壟覆膜種植,所有品種均于3月18日育苗,4月1日移栽。試驗期間大培土1 次,追肥1 次(攻粒肥),生長期間防蟲不防病。根據不同品種的熟期,授粉后22~23 d收獲。
調查項目按照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提供表格列舉的生育期、植株性狀、抗性、果穗性狀及品種產量等各項目進行調查,調查時間和方法遵守《農作物品種(玉米)區域試驗技術規程》。
由表1 可知,參試品種播種后4~6 d 即出苗,美玉糯16 號和美玉27 號出苗稍慢。各品種的生育期(出苗至采收天數)在69~74 d,其中萬農甜糯158生育期最短,為69 d,珠玉糯1號生育期最長,為74 d。

表1 不同糯玉米品種生育期比較
由表2 可知,參試品種植株的主要農藝性狀存在一定差異。①株型方面,主要為緊湊型和半緊湊型,2種株型占比幾乎各為50.0%;②株高方面,浙糯玉14的株高最高,為252.9 cm,萬農甜糯158株高最低,為193.1 cm;③穗位高方面,浙糯玉14的穗位最高,為107.7 cm,珠玉糯3 號穗位最低,為68.1 cm;④葉片數方面,大部分品種的葉片數為17.0~18.0片,其中彩甜糯168葉片數最少,為16.7片,浙糯玉14葉片數最多,為19.2 片;⑤雄穗分枝數方面,各品種的雄穗分枝數差異較大,其中廣甜糯1 號雄穗分枝數最少,為7.9 個,美玉27 號雄穗分枝數最多,為22.4 個;⑥空稈率方面,珠玉糯1 號空稈率最高,為18.3%,廣甜糯1 號次之,為17.5%,美玉糯16 號最低,為0,其余品種不超過10.0%;⑦雙穗率方面,粵鮮糯6 號雙穗率最高,為14.2%,其余品種雙穗率不超過5.0%;⑧抗倒性方面,所有品種的抗倒性均較好,倒伏率和倒折率皆為0。

表2 不同糯玉米品種植株主要農藝性狀表現
由表3可知,各參試品種的綜合抗病性較好,其中珠玉糯3號和美玉糯16號表現為高抗,其余品種綜合抗病性表現為抗;各品種心葉期玉米螟危害率為0。

表3 不同糯玉米品種抗性情況
由表4 可知,參試品種的苞葉長短主要為短、中、長3種;穗型主要為長筒型、短筒型、長錐型和短錐型4種;軸色皆為白色;各品種的穗粗在4.9~5.6 cm,其中萬農白糯8號穗粗最大;各品種的穗長在17.0~22.8 cm,其中粵鮮糯6號穗長最短,美玉27號穗長最長;各品種的禿尖長在0~1.8 cm,其中美玉27 號禿尖長最短,廣甜糯1號禿尖長最長;各品種的穗行數在12.0~17.2行,其中浙糯玉14穗行數最少,美玉糯16號穗行數最多;各品種的行粒數在32.3~41.2粒,其中彩甜糯168 行粒數最多,浙糯玉14 行粒數最少;各品種的籽粒深度在0.8~1.1 cm,其中珠玉糯1 號和萬農甜糯158 的籽粒深度最淺,萬農白糯8 號的籽粒深度最深;各品種的鮮百粒重在27.2~41.4 g,其中美玉糯16 號鮮百粒重最小,浙糯玉14最大。

表4 不同糯玉米品種果穗性狀表現
由表5 可知,各品種鮮穗產量在16 183.5~19 681.5 kg/hm2,其中美玉糯16 號產量居第1 位,為19 681.5 kg/hm2;浙糯玉14 產量居第2 位,為18 381.0 kg/hm2;美玉27 號產量居第3 位,為18 264.0 kg/hm2;萬農白糯8 號產量居第4 位,為18 223.5 kg/hm2,其余品種產量均在18 000.0 kg/hm2以下。各品種的鮮籽粒產量在6 810.0~10 560.0 kg/hm2,出籽率在60.09%~72.83%,其中鮮籽粒產量與出籽率最高的品種為粵鮮糯6 號,最低的為彩甜糯168。

表5 不同糯玉米品種產量表現
由本次試驗結果表明,美玉糯16 號、浙糯玉14、美玉27 號的適應性、抗逆性、產量等綜合性狀表現突出,適合在廣東省陽江地區進行推廣種植。未來還需研究不同年度氣候環境、有效積溫、栽培季節等因素對鮮食糯玉米品種的影響,同時還應研究相關配套的優質高產、適合機械化栽培技術[5-6],以期為玉米品種的進一步大面積推廣種植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