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帥,王媛媛
指導教師:楊崇廣
(北京朝陽凱文學校,北京 100018)
798 藝術中心位于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2 號(圖1),為北京的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新中國成立前,這里是一片農村曠野。1950 年酒仙橋地區建立行政村時,所轄住戶300 余戶。新中國成立之初,該地建設成為多廠聯合的電子工業基地,如774 廠是國營北京電子管廠、738 廠是北京有線電廠、718 廠是國營華北無線電器材聯合廠等。
圖1 798 藝術中心位置
798 廠原身是由蘇聯援建、東德負責設計建造、總面積達110 萬平方米的重點工業項目718 聯合廠,于1952 年籌建,1964 年4 月拆分為多個廠,798 廠為其中之一,從2002 年開始,由于租金低廉,諸多藝術家工作室和當代藝術機構開始聚集于798 廠及其周圍地域,逐漸形成了一個文化藝術機構集聚的區域,即798 藝術區或798 藝術中心。798 藝術區總面積60 多萬平方米,大致可分為6 個片區(圖2),其中798 路兩側的D 區和E 區文化機構最集中。該區設計具有典型生產性規劃布局的特點:路網和廠、院空間清晰;一部分廠區建筑作為工業遺產完整地保留下來,其中空間尺度大的車間被改造為當代藝術展示空間。798 藝術區匯集了畫廊、設計室、藝術展示空間、藝術家工作室、時尚店鋪、餐飲酒吧以及動漫、影視傳媒、出版、設計咨詢等各類文化機構,是地道的服務業功能區(圖3、圖4)。
圖2 藝術中心區塊分布
圖3 廢舊火車
圖4 甲骨文文化節
2007 年12 月,798 近現代建筑群被北京市規劃委員會、北京市文物局列入《北京市優秀近現代建筑保護名錄(第一批)》,2020 年12 月25 日,798 藝術區被文化和旅游部列入第二批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創建名單園區。
70 年來,該區域土地利用經歷了由農業用地到工業用地,再到服務業用地的華麗轉變,優化了城市空間結構,改善了城市環境質量,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提供了新的就業機會,符合北京市城市職能定位,為北京市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示范窗口。城市的發展要與時俱進,區域產業結構升級要與城市空間結構的優化相結合,在升級與優化中實現人地和諧發展。通過798 藝術區的研學實踐活動,既幫助我們鞏固了課本知識,也鍛煉了我們的身體,增進了同學之間的感情,還啟迪了智慧,增強了藝術修養和審美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