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強 黎 明* 王曉兵 朱金蘭
(1泰州市植保植檢站,江蘇泰州 225300;2泰州市農林畜水產品質量檢測中心,江蘇泰州 225300)
水稻(Oryza sativaL.)作為主要的糧食作物,產量占我國糧食總產量的40%左右,水稻的高產及安全生產對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十分重要。因此,應重視對水稻生育期過程中病蟲害的有效防治。稻瘟病(Magnaporthe)作為水稻三大病害之一[1],有“水稻癌癥”之稱,發病頻率高、范圍廣,已成為全世界范圍內影響水稻最嚴重的真菌病害之一[2-3]。稻瘟病發生在水稻的各個發育期和部位,如幼苗、葉片、稻節、穗頸、枝梗及谷粒等,以葉瘟和穗頸瘟危害最為常見。在我國,稻瘟病每年可造成水稻減產甚至導致顆粒無收[3]。
目前,稻瘟病的防控措施仍以化學防治為主,但部分藥劑長期單一使用會導致田間病原菌產生抗藥性[4]。應當對種植區病害特點進行充分調研,結合水稻發病程度選擇藥劑種類和用量,注意藥劑搭配的合理性[5],選用科學的防治手段。研究表明,16%春雷霉素·稻瘟酰胺、稻瘟酰胺·嘧菌酯、三環唑·異稻瘟凈、稻瘟靈·稻瘟酰胺和三環唑·稻瘟酰胺等[4,6-13]聯合用藥均可有效防治稻瘟病。
中國農藥信息網上公布登記的用于水稻稻瘟病防治的有效藥劑成分多達數十種,制劑產品上千種,稻瘟靈屬于其中使用較為廣泛的一種。稻瘟靈又叫異丙硫環,是高效內吸殺菌劑,是防治水稻稻瘟病的特效藥劑,同時對水稻紋枯病和白葉枯病有一定的防效,屬于高效、低毒、低殘留的有機殺菌劑,廣泛用于谷物保護劑,殺菌速度快,持效期長。我國許多地方都將稻瘟靈作為殺菌劑,稻瘟靈的大量施用,不但對周圍環境造成了污染,對稻米的品質也產生了影響。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新型媒體對科普工作的巨大推動,“菜籃子”“米袋子”安全越來越受到關注,人們開始追求高品質農產品,更多地關注農藥殘留是否超標。然而農業生產離不開農藥的使用,合理科學地使用農藥不僅能滿足農作物生長需求,還能極大程度保證農產品品質。近年來,我國食品安全問題頻發,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加大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顯得尤為重要。目前已有文章報道關于稻瘟靈、三環唑、稻瘟酰胺的殘留檢測分析方法,包括比色法、氣相色譜法、高效液相色譜法和薄層色譜分離-紫外光度法等[14-18]。關于稻瘟靈和異稻瘟凈、三環唑和異稻瘟凈、稻瘟酰胺和醚菌酯等農藥的多殘留分析方法也有報道[7-8,11,13]。我國規定稻瘟靈在大米中的最大殘留限量為1.0 mg/kg,稻瘟酰胺在糙米中的最大殘留限量1.0 mg/kg,三環唑在糙米中的最大殘留限量2.0 mg/kg。
本研究設計大區試驗,在水稻破口期和齊穗期,選擇40%稻瘟靈乳油、40%三環唑、20%稻瘟酰胺和2%春雷霉素藥劑,通過不同方式組合開展稻瘟病防治,并對稻米中不同防治藥劑的殘留量進行檢測,擬從施藥源頭探索稻瘟靈等安全使用期和使用量,以期為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提供參考,為農業生產上的用藥提供依據,從而有效保障稻米品質。
1.1.1 供試藥劑 40%稻瘟靈EC(江蘇萊科化學有限公司),20%稻瘟酰胺SC(江蘇長青農化股份有限公司),2%春雷霉素AS(日本北興化學工業株式會社),40%三環唑SC(江蘇蚌埠格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1.2 供試水稻品種 供試水稻品種為南粳9108、南粳5055。
試驗分別在JJ 設9 個處理、TX 設6 處理、JY 設7 個處理,連續兩年進行相同處理,檢測相關數據。各試驗區藥劑處理方案如表1~3 所示,均為單位hm2內所施用量。采用大區試驗,不設重復,每個處理≥0.667 hm2,試驗田前茬作物均為小麥,水稻栽培方式為機插秧,水稻長勢情況較好。藥劑采用二次稀釋,充分攪拌均勻后施用,避開暴雨大風天氣。

表1 JJ試驗區藥劑處理方案

表2 TX試驗區藥劑處理方案

表3 JY試驗區藥劑處理方案
1.3.1 樣品采集 用5 點法從距田埂邊2 m 外田間(除田邊、路邊、肥堆邊、灌水口附近),采集水稻3 kg(稻谷干重)以上,糙米籽粒樣品1份2 kg以上,采集的樣品要求送前必須經過晾曬、烘干等方式進行干燥處理,包裝時盡量采用透氣的布袋包裝。采樣時間應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可以在樣品成熟前7 d 內組織現場采樣。采樣應避開陰雨天等不利氣候條件,避開病蟲害危害嚴重和其他處于特殊狀態下的田塊(如剛噴施農藥等),不得使用可能對樣品造成污染的采集工具。采樣方式參照《農、畜、水產品污染監測技術規范》(NY/T398—2000)執行。
1.3.2 檢測方法 檢測方法采用《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植物源性食品中208種農藥及其代謝物殘留量的測定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法》(GB23200.113—2018)或《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植物源性食品中331 種農藥及其代謝物殘留量的測定液相色譜—質譜聯用法》(GB23200.121—2021)進行檢測。
2021—2022 年度,連續2 年按照表1~3 所示方案對3 個試驗區進行稻瘟病防治,試驗發現所有處理均有明顯的防治作用。對2021—2022 年稻米中稻瘟靈與其他農藥的殘留量進行檢測,藥劑殘留具體結果可見表4~6。

表4 JJ試驗區使用藥劑殘留量 單位:(mg·kg-1)
由JJ 試驗區藥劑殘留量檢測結果(表4)可知,2021—2022年在破口期使用40%稻瘟靈,藥劑殘留較低;無論在破口期還是在齊穗期使用三環唑,藥劑殘留均低于0.042 mg/kg。2021 年稻瘟酰胺的殘留量為0.024~0.035 mg/kg,2022 年稻瘟酰胺的殘留量為0.026~0.039 mg/kg。對TX 試驗區藥劑殘留量檢測結果(表5)分析可知,破口期與齊穗期使用不同劑量的稻瘟靈進行防治,農藥殘留量較高;2022 年的防治方法中,在齊穗期使用稻瘟靈,藥劑殘留量明顯高于破口期;2021—2022 年間在齊穗期使用春雷霉素,藥劑殘留明顯高于破口期。從該試驗區兩種藥物的藥殘量可以發現,齊穗期使用防治藥劑,農藥殘留量明顯高于破口期。由表6 可知,JY 試驗區2021 年與2022 年均使用稻瘟靈的地區藥劑殘留量較高,2022 年在齊穗期使用稻瘟靈,藥劑殘留量高于破口期;2021—2022 年在齊穗期使用稻瘟酰胺,藥劑殘留明顯高于破口期。
3 個試驗點的試驗結果表明:2021 年度稻瘟靈在稻谷中的殘留量在0.032~0.360 mg/kg,稻瘟酰胺在稻谷中的殘留量在0.0230~0.038 mg/kg,三環唑在稻谷中的殘留量在0.038~0.042 mg/kg,春雷霉素在稻谷中的殘留量在0.046~0.084 mg/kg。2022年度稻瘟靈在稻谷中的殘留量在0.025~0.280 mg/kg,稻瘟酰胺在稻谷中的殘留量在0.024~0.042 mg/kg,三環唑在稻谷中的殘留量在0.026~0.034 mg/kg,春雷霉素在稻谷中的殘留量在0.036~0.072 mg/kg。
即連續兩年用藥,稻瘟靈在糙米中的最終殘留量范圍為0.025~0.360 mg/kg,稻瘟酰胺在糙米中的最終殘留量0.023~0.042 mg/kg,三環唑在糙米中的最終殘留量范圍為0.026~0.042 mg/kg,春雷霉素在糙米中的最終殘留量為0.036~0.084 mg/kg,均低于《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2763—2016)中規定的稻瘟靈在糙米中的最大殘留限量1 mg/kg,稻瘟酰胺在糙米中的最大殘留限量1 mg/kg,三環唑在糙米中的最大殘留限量2.0 mg/kg[20]。
本次研究于2021 年和2022 年在JJ、TX 與JY 3 地進行稻瘟病聯合防治的大區試驗,檢測所用藥劑的殘留量,并對稻瘟靈、稻瘟酰胺和三環唑的最終殘留限量進行了研究和討論。稻瘟靈、稻瘟酰胺和三環唑的最終殘留均低于《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2763—2016),證明在水稻生產關鍵時期,科學地選擇藥劑,規范化合理聯合用藥,遵循用藥劑量指導,可以在有效防治稻瘟病的同時,保證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