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曉俠
七年級學生剛剛步入初中,他們對初中語文的認知還比較膚淺,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方面要借助信息技術手段恰當地導入課堂教學內容,另一方面還要運用信息技術創設情境,不斷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下面,筆者以《紀念白求恩》一課為例,詳細闡述信息技術環境下課堂教學如何有效開展。
一、運用信息技術精準導入課堂教學
《紀念白求恩》這篇文章的政治性很強,文章更是注重以說理為主,情理相融。這篇文章的層次很清晰,以敘述和議論相結合,所以,筆者在講授這節課時充分考慮到了學生和文章的特點,同時考慮到筆者和學生還處于磨合期,為此,筆者特意找到了《紀念白求恩》這部愛國主義電影,把白求恩同志在戰場上救治傷員和義不容辭獻血的鏡頭剪輯成三分多鐘的小視頻,以此導入課堂教學。
七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目標要求注重學生的朗讀,為此,筆者采用了以情導入,用“感動中國”這種熱情洋溢的詞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接著再播放小視頻,使學生徹底被這樣的開篇所震撼,以此激發他們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從而以熱情飽滿的情緒進入文章閱讀環節,這也為筆者帶領學生從整體上掌握全文鋪好了路。
二、借助信息技術有效開展課堂教學
1.突出教學重點,提升學生的概括能力
這節課筆者首先讓學生“鳥瞰式”地了解全文,大致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然后再選擇一個重點段落進行細致的講解,最后讓學生背誦一個重點段落進行知識積累。
在學習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分析夾敘夾議的寫作方法時,筆者利用希沃白板演示PPT向學生展示“敘述和議論相結合的闡述”這一內容,使學生更加直觀地掌握并記住這一概念。筆者先帶領學生感受全文,因為這樣能鍛煉學生快速瀏覽課文和概括的能力。之后,筆者設計了“把第一自然段介紹白求恩的內容朗讀出來”的學習任務,并提醒學生不要讀到議論部分的段落中去。這樣,筆者帶領學生一邊讀、一邊概括,一邊講解文章的不同體裁和不同的寫法。對文章的前三個自然段,筆者采用的都是這樣的梳理方式,在指導學生朗讀的同時,又從不同的角度剖析了文章的寫法,有效地訓練了學生的概括能力。
2.巧設教學環節,深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隨后,筆者用希沃白板設計了精讀這一教學環節,帶著學生先從不同的角度去閱讀課文,再從各個側面去細讀。教學時,筆者是這樣安排的:一讀課文,理解詞語的含義;二讀課文,了解課文的句式;三讀課文,感知段落的層次;四讀課文,品味對比的寫作手法,并且把這一寫法用希沃白板呈現出來,最后達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目的。
同時,筆者把第二自然段作為重點段落來分析。在學生們先讀了一遍課文后,讓學生們揣摩幾個詞語的含義,然后再通過精讀,體會詞語的表達作用、句式、各層次的意思及對比的寫作手法等。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們不僅讀出了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讀出了重音,而且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這也讓學生們感受到了漢語文字和修辭手法的魅力及作者的表達藝術。
3.進行教學拓展,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
最后,筆者在希沃白板上打出了詩人朱子奇寫的一首《白求恩紀念歌》,并通過超級鏈接播放了悲傷低沉的小提琴曲。學生本來就已經被毛主席所寫的紀念文章所打動,在詩歌和樂曲的渲染下,情感上自然就跨越時空和作者產生了共鳴,徹底被白求恩同志身上的國際共產主義精神所感動。這樣,就順利地完成了了解和學習白求恩崇高的共產主義精神所表現出來的思想美、行為美的教學目標,同時也對學生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滲透了品德教育。
下課前五分鐘,筆者還安排了課文背誦。課文的最后,作者向讀者們發出了向白求恩同志學習的號召。所以,筆者提醒學生們在背誦和朗讀課文時要注意兩點:一要深刻感受文章的層次;二要讀出文章的情感,讓學生通過背誦深刻感受到文章的主旨,體會整篇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結語
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師引而有法,學生悟有所得。得益于信息技術的輔助,在教學《紀念白求恩》一課時,筆者精心設計了文本的切入角度,找準了文章的關鍵點,師生們也基于此充分感受到文章的魅力。“曉之愈深,理之愈明”,學生們在課文的朗讀過程中,不但培養了自己整合材料和分析歸納的能力,而且也使自己的心靈受到了浸染和震撼。這一課的教學也讓學生們深深懂得了作為讀者只有充分把握文章的背景、情感,才能更好地抓住文章的靈魂,了解文章的精妙之處。
回顧整節課,不論是課堂導入時的小視頻,還是以希沃白板呈現的PPT,抑或通過超級鏈接形式展現的背景音樂,筆者都充分運用了信息化教學手段,這也使筆者深切感受到了現代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的優勢,更加堅定了筆者學習和應用信息技術、提高信息技術應用水平的信心和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