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海青

小學階段,教師要教學生學會寫寫人記事的作文,怎么教呢?如果泛泛地告訴學生多角度觀察人物,從多個角度對人物進行外貌描寫、心理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力爭通過展現人物音容笑貌、言談舉止和衣著服飾等細節描寫刻畫人物性格特點,塑造鮮活豐滿的人物形象,學生們還是面面相覷,寫作時不知如何下筆。怎樣觀察人物,寫出人物的個性特點呢?
一、觀察人物外貌,寫出人物的外貌特點
觀察人物外貌一般是從整體到部分進行觀察。整體看,所觀察的人物年齡有多大,身材怎樣,給人整體感覺如何,然后再細致刻畫,從上到下觀察,首先看頭發,長發還是短發,臉是圓臉、鵝蛋臉還是方臉,眉毛、眼睛、鼻子、嘴有什么特點,接著看衣著,最后看走路姿態,初學作文的學生有了這樣具體的指導,寫作文就有章可循。
比如觀察我們最熟悉的人——媽媽。按照這樣的觀察順序,有學生這樣寫:“我的媽媽是一位白衣天使,她三十出頭,個子不高,看上去小巧玲瓏。烏黑的長發如瀑布一樣傾瀉在肩后,鵝蛋臉,柳葉眉下長著一雙明澈如水的眼睛,高高的鼻子,上揚的嘴角,腳上一雙運動鞋總是潔白如新,給人一種干凈利落的感覺。”看,人物外貌一下子變得飽滿生動起來。
二、傾聽人物語言,寫出人物的性格特點
人物語言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古人說“言為心聲”“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可見語言是表達人物思想感情的工具,是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鏡子,是袒露人物內心世界的窗戶。人物語言包括獨白、對話兩種。獨白指人物的自言自語,對話是兩個人或多人之間的相互交談。小學生初學作文,我們可以教給他們通過人物對話表現人物性格特點或精神品質。怎么教呢?
首先,教會學生做判斷題:你想表現你要寫的人物具有什么樣的精神品質或性格特點?弄明白和他相關的事情,寫作前還要告訴學生切忌啞巴作文,一定要讓筆下人物說話。
比如有學生寫他的同桌刻苦勤奮:下課了,同學們像放飛的鳥兒爭先飛出教室,可我的同桌卻穩坐泰山,趴在桌子上寫作業,我推了推他,說:“走,出去換換腦子,打會兒球唄!”“不行,這道題我不攻克絕不善罷甘休!”“自習課再做不也行?別一根筋了,出去玩吧!”“困難像彈簧,你弱它就強,我不信我打不敗它!”瞧他那認真的樣子,我真拿他沒辦法,只好自己出去玩了。等到放學,他跑到我面前,高興地大聲喊道:“這道題我終于做出來了!老師說得對,學習就要有積極思考的精神,來,我跟你講講!”看著他喜氣洋洋的表情,我知道他已經把寫作業變成了一種快樂!
寫好人物對話不容易,教師要多鼓勵學生按示例敢于張嘴表達,學生們要努力讓人物語言妙趣橫生,充分展現其性格特征。
三、關注人物動作,展現動感的人物形象
恩格斯有句名言:“一個人物的性格,不僅表現在他做什么,更表現在怎樣做。”足見舉手投足直接關系人物性格、形象。試想,人工作、生活、玩耍,無時無刻不在動,不動豈不變成了木頭人?怎么寫好人物動作呢?
初教學生寫人物動作,我一定會讓學生們寫出人物動作的連續過程。班里淼淼的外婆很愛她,無微不至地照顧她,她寫了外婆給她可樂的情景:外婆從包里拿出一瓶可樂,擰開蓋子,剛想遞給我,可用手一摸,真涼!于是她解開外衣,毫不猶豫地把可樂瓶塞進自己懷里,想暖一暖再給我喝,可她哪受得了可樂的冰冷?一放進懷里,她瘦弱的身子就打了個寒戰,牙齒似乎也凍得直打架,她倒吸一口冷氣,卻噗嗤一聲笑了:“怎么這么涼?幸虧沒讓你喝。”瓶子放在懷里暖一會兒,她拿出來摸一摸,又放回去,等了好長時間,外婆從懷里拿出可樂,貼在臉上試了試,才遞給我喝。
淼淼刻畫了外婆忍著寒冷,用心口暖熱了冰涼的可樂這一連串的動作,生動描寫了外婆是怎樣愛她的,事情雖小但感人至深。寫一個人的動作還要注意選擇適當的動詞,作者用了“擰”“摸”“解”“暖”“遞”等一連串動詞,很貼切。
人物是習作的主角,也是習作的靈魂。塑造鮮活的人物形象,是小學階段學生的基本功,需要教師不斷點撥,學生不斷練筆。如何把一個人的個性特點真實地表現出來,讓人物形象躍然紙上?讓我們做習作教學中的有心人,用最簡單的方法引導學生寫作,引導學生刻畫人物細節,讓習作中的人物成為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