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艷霞
閱讀能力的培養是英語學習中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涉及學生掌握詞匯、語法、閱讀目的、閱讀技能等各種因素。同時,閱讀也是學生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學生日常閱讀技能的檢測。那么如何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呢?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出以下幾點,以供參考。
一、以疑入手,問答啟迪
以疑入手,即設置問題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解讀。有疑是深入學習的起點,有疑才有問,有疑才有研,有疑才意味著有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任務型閱讀中,學生帶著疑問進行問答思考,有助于提高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形成語言運用意識,獲取語言知識。
二、擴充詞匯,復述閱讀
詞匯是閱讀的基礎,詞匯量直接影響學生的閱讀能力。因此在日常的英語教學中,要著重強調對重點詞、詞組的拓展和運用,以及詞形的強調和變化;同時還要注意“一詞多義”和“熟詞新義”,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善于總結、聯系記憶、活學活用。比如對英語文本的解讀過程要注重分析其中蘊含的思想情感,通過聯系上下文和詞匯結構的知識,利用同義詞、反義詞、對比法、因果關系等來猜測詞義,這是在真實語境中記憶詞匯的最佳途徑,同時詞匯的擴充無疑會大大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速度。
復述是加強記憶和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手段,它指的是讀過一篇文章后,用自己的話去概括,摘錄其中的重點句子,縮寫、改寫和讀后續寫其內容。當教師要求復述整篇課文時,學生就會積極地思考、認真閱讀,逐漸掌握句子之間的內在邏輯聯系,通過正確的文法表達,把文章大致復述出來。在教學中還可以創造性地改寫原文,或者對文章進行讀后續寫,這都會促使學生深入閱讀,發展他們的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并促進學生書面語言和口頭語言水平的提高,特別是對寫作能力的提高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課內課外閱讀相結合
從英語新課標內容來看,對閱讀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初三年級的課外閱讀量應達到15萬次以上。因此,學生不僅要整體理解文章主旨、作者的中心思想等,更要預測并描述故事情節的發展,判斷與篇中句子之間以及段落之間的邏輯關系。這種強調多題材、大閱讀的英語學習概念,要求學生平時積累閱讀量,掌握英語邏輯思維。因此,合理規劃課內和課外閱讀,建立課內外相結合的閱讀指導體系必不可少,既要發揮課內閱讀中教師的指導作用,培養學生感知文本內容、體驗文本的情感的能力,又要統籌指導好學生的課外自主閱讀,鼓勵學生廣泛涉獵,分享所讀。
四、結語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是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關鍵,需要教師加強重視。作為初中英語老師,我們要充分發揮閱讀教學的作用,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為學生的終身閱讀習慣奠定基礎。我們知道,“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師只有在閱讀教學中大膽嘗試,不斷總結,才能發現適合學生的閱讀教學方法。相信只要教師利用多種渠道和途徑實施閱讀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和閱讀習慣,那么學生的閱讀能力必能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