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市長征街小學 梁智博
筆者最近在與幾位教師聊天中發現,他們都在吐槽學校布置的寫作任務過多,已經影響到日常教學工作。持這種觀點的教師不在少數。許多教師表示,撰寫教學實錄、教育敘事對專業能力的提升幫助不大,純粹是浪費時間。筆者認為,這種反對教師進行教育寫作的觀點失之偏頗。
華東師范大學葉瀾教授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筆者非常認同葉瀾教授的觀點。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既有經驗,也有教訓。對于教師來說,這些經驗和教訓都是無比寶貴的財富。為此,教師需要通過教育寫作,認真總結經驗教訓。
教育寫作的實質是教師自我存在的覺醒與激發,展現了教師為現實教育生活所充實、為可能教育生活所指引的“屬我”的生存狀態。也就是說,教育寫作是教師表達與存在的一種方式。因此,每一位教師都應當認識到教育寫作的重要性,知曉常見的教育寫作類型,并精準把握選題方向。
常見的教育寫作類型包括教育敘事、教學實錄、教學反思、教育論文等。
教學敘事屬于記敘文的范疇,是以講故事的形式記錄自己在教學生活中發生的各種真實鮮活的教育事件和發人深省的教育故事,表述自己在實踐過程中的親身經歷、內心體驗和對教育的理解感悟。教育敘事的題旨是“我寫我的故事”。教育敘事的特點包括主題的明確性、事件的真實性與典型性、情節的完整性與問題性、結構的靈活性。好的教育敘事,不僅能在講述教育生活故事的過程中揭示一系列復雜的教育場景和行為關系,還能寫出人物的心靈顫動。
教學實錄是指對一節課的師生活動進行實時記錄而形成的一種教育實用文體,即通過課堂觀察,用文字真實記錄教學過程中師生的活動情況和言語表達內容,并運用相應的教學思想和教育理論進行審視和反思,從中提煉一定的教學經驗。教學實錄是對有啟示性、操作性的反思成果的呈現。教師閱讀教學實錄,有助于其提升教學能力。
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學實踐進行再認識、再思考,并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升教學能力的思維活動。教學反思是教師提高個人業務水平的一種有效手段。現實中,教師努力撰寫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教育心得,以督促自己提高教學反思的質量。
教育論文是指對教育領域中與教育相關的問題進行研究、探討,以及表述其成果的文章。教育論文是學術研究的結晶,而不是一般的“收獲體會”。教育論文具有學術性、科學性、創造性、理論性、探索性、實用性等特點。教育論文有很多類型。中小學教師經常撰寫的教育論文屬于經驗型教育論文。經驗型教育論文是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直接獲得的豐富的感性材料基礎上總結出來的理性認識。經驗型教育論文就是經驗總結的理論升華,就是經過優化組合的理論總結。
現實中,許多教師都有寫作意識,但苦于沒有好點子,不愿意進行教育寫作。教育寫作的選題從哪里來?筆者認為,可以從幾個方面進行發掘。
從熱點中來。不同時期會有不同的教育熱點話題出現。這些教育熱點話題往往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教師要保持銳意進取的精神風貌,對教育熱點話題進行研究。通過研究所得出的結論,就是教育寫作的選題。例如,教育部印發《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就是一條重要的教育熱點話題。現實中,教師需要認真研讀《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教師通過對《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進行研讀,既可以把握課程改革的變革方向,又可以洞見教學改革的新變化。這些都能夠成為教育寫作的選題。
從研討中來。《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頒布之后,示范課、展示課已成為教師需要重視的教研活動。在聽課時,教師時常會被精彩的教學內容所吸引,并進行了教學思考。教師應當及時整理這些教學內容,并在充分思考的基礎上,想出好點子,并把其作為教育寫作的選題。
從學習中來。《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各學科標準要強化跨學科實踐。因此,教師應當有意識地了解其他學科課程標準的特征與進展。教師要走進其他教師的課堂,努力學習他們的教學經驗,集眾家之長,補己之短。聽別人之理,思自己之道,教師往往會有明道、頓悟之感。這些所思所想都能成為教育寫作的選題。
從問題中來。問題是教育寫作選題的重要來源之一。這里所指的問題包括教師成長的困惑、課堂小插曲等。這些具有研究價值的問題,值得教師去關注。為此,教師應當具有獨到的眼光,善于“小題大做”。教師通過深入研究這些問題,進而發掘出有價值的選題。例如,教師可以對課堂上討論激烈的問題進行研究,及時梳理各種觀點,并在此基礎上,堅持“小題大做”,以確定教育寫作的選題。
從經驗中來。現實中,許多教師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卻不愿意對這些教學經驗進行總結,從而導致他們的教育經驗大都是碎片化的感性認識。基于此,教師需要真正靜下心來,對自己的教學經驗進行總結。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夠發掘出教育寫作的選題。
從閱讀中來。孟子曰:“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其觀點就是提倡閱讀時不僅要抱著學習的態度,還應具備批判性思維。現實中,教師要清醒地認識到,許多教育理論因受到時間、地域等因素的影響,存在局限性。為此,在閱讀過程中,教師既可以在體會教育理論的精妙之處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發表個人看法,也可以針對教育理論中的一些問題,發表個人看法。這些看法都可以在教師系統思考的基礎上,被定為教育寫作的選題。
在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大背景下,國家和社會對教師的教科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實中,教師應當認識到教育寫作從來不是教育之外的另一種生活,而是融于教師教育生活之中的專業行走方式,更是提升教師教科研能力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