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靜 本刊記者 陳天航
為有效發揮金融助力鄉村振興,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資中農商銀行堅持服務“三農”發展的市場定位,深耕本地,創新服務,用好用足央行貨幣信貸政策工具,不斷引入再貸款,推動低成本金融資源更多向實體經濟傾斜,為縣域經濟平穩發展和鄉村振興注入了金融動能。
“今年的小麥能夠豐收全靠農商行的支持,下一步,我們將用好農商行的信貸資金擴大生產規模。”資中縣公民鎮盤龍寺村經濟聯合社法人代表高興地對前來做貸后檢查的銀行客戶經理說。2022 年底,為支持該村集體經濟組織做好春耕準備,資中農商銀行運用支農再貸款資金,向其發放90 萬元資中縣域首筆“種糧貸”,為該集體經濟發展注入金融“活水”。2023年以來,該行為支持春耕,提早謀劃金融服務春耕工作,構建“政府+銀行”“村委會+銀行”的信息交流共享機制,積極對接縣農業農村局、縣鄉村振興局有關部門以及村“兩委”,走訪轄內種養大戶,廣泛宣傳支農再貸款政策,通過設立綠色服務通道、建立優先審批機制、增加走村入戶頻次等措施,強化金融服務,推動春耕生產有序開展,全力滿足各類農業經營主體春耕旺季的融資需求,確保不誤農時、不誤農事。截至7 月末,資中農商銀行涉農貸款余額94.44 億元,較年初凈增2.74億元。
“多虧了農商行的信貸及時雨,幫助我度過旱季。”蔬菜種植大戶李某感激地對客戶經理說。今年持續高溫干旱天氣,嚴重影響了李某的蔬菜種植,急需資金抗旱。資中農商銀行工作人員在走訪時了解到該情況,立即運用支農再貸款向其發放貸款50 萬元,為其送上金融“及時雨”,確保抗旱保收“不差錢”。支農先“知農”,在支持實體經濟及鄉村振興的道路上,資中農商銀行始終將支農支小作為主責主業,52個支行100余名客戶經理主動加班加點,深入田間地頭,發揮人熟、地熟優勢,以“整村授信”為抓手,結合金融服務鄉村振興“送碼入戶、一鍵貸款”信貸直通專項活動,采集了解旱情、統計貸款需求,堅持“專款專用、需求優先、手續簡便”的工作思路,積極上門采集、更新農戶信息,現場進行授信,解難題、辦實事,優先滿足農戶種植資金需求,確保信貸資金“精準滴灌”。同時充分利用蜀信e·小額農貸、蜀信e·商易貸等線上產品優勢,擴大信貸覆蓋面,夯實用好央行再貸款的基礎。2023 年,資中農商銀行運用支農再貸款資金,累計向“三農”經營主體發放貸款84850 萬元,惠及1107 戶,為縣域經濟發展注入再貸款力量。
開展征信宣傳活動
人民銀行成都分行一行到資中農商銀行調研
為持續提升金融服務的獲得性、覆蓋率和便利性,切實發揮人民銀行支農再貸款政策效應,有效降低經營成本、減輕客戶融資負擔,解決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及農戶融資難、融資貴的難題,持續為鄉村振興發展提供金融保障,資中農商銀行召開專題會議,強化政策傳導,安排專人負責,加強臺賬管理,確保貨幣政策工具規范使用。與此同時,不斷創新信貸服務模式,充分運用“再貸款+惠農·血橙貸”“再貸款+肉牛活體抵押貸”等方式,為涉農經營主體及小微企業注入再貸款“血液”。截至7 月底,支農再貸款余額98378 萬元,惠及1346 戶涉農經營主體,支小再貸款余額26285 萬元,惠及206 戶小微經營主體,彰顯了資中農商銀行的社會責任和金融企業的擔當。
下一步,資中農商銀行將進一步發揮貨幣信貸政策工具的撬動、引領作用,充分用好人民銀行再貸款、普惠小微支持工具等貨幣政策,堅守主責主業,持續做好普惠金融服務工作,全力支持小微企業平穩健康發展,持續為鄉村振興發展提供金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