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素萍
2021 年4 月8 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強調要減輕小學生的作業負擔,發揮作業的育人功能,鼓勵分層作業、彈性作業和個性化作業。2021 年7 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雙減”)。響應“雙減”政策的號召,廣大小學英語教師開始“減負”的實踐,努力減少課后作業量。如何在“減量”的同時實現“增質”,這需要英語教師創新作業設計,優化學生的英語學習過程與效果,提升他們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每一位教師都知道作業設計的重要性,作業也是教師每天談論最多的話題,然而作業存在的問題始終未得到很好的解決。目前小學英語作業存在以下問題:
目前大多數英語教師采用統一的作業內容布置給全班學生,讓不同水平的學生完成同樣的作業,沒有考慮到學生個體學習能力的差異。這樣的作業設計缺少針對性和個性化,違背了因材施教的原則,造成學優生“吃不飽”,沒有成就感;后進生“吃不了”,缺乏自信,經常完不成作業,師生關系緊張。
目前部分英語教師布置的作業形式單一,基本以機械抄寫和讀背為主,輔以配套練習。比如:書面作業以抄寫單詞、短語或課文為主要形式,口語作業則大多是背誦課文和句子。這樣的作業比較隨意,缺乏含金量。長此以往,學生基本上每天都能猜出教師會布置什么作業,對英語學習缺乏興趣。
目前部分英語教師已開始進行多元化作業設計的嘗試與實踐,但未給學生提供相應的作業“支架”,同時忽視了過程性指導與評價。大多數教師采用一元一維評價模式,一元即教師評價,一維即只看學生作業的正確與否,重結果,輕過程,以對錯評價作業的好與差,忽視了對學生的作業興趣、態度、習慣和學習能力的評價。另外,缺乏對后進生作業的鼓勵性評價,無法幫助他們樹立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作業設計是教學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提高作業設計質量會在較大程度上提高學業成績、保持作業興趣、減輕作業負擔(王月芬2020)。“雙減”政策背景下的小學英語作業設計應做到:
由于學生的家庭環境和英語基礎不同,小學中高年級學生的基礎差異較大,教師應根據其個性特征和學習情況劃分層次,設計層級化的英語作業,提高作業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1.針對后進生:基礎入手,低起點,小步子作業
小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存在兩極分化,部分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認識和掌握程度比較低,因此教師在教學和布置作業時應分層對待。根據“最近發展區”理論可知,適合的才是最好的。只有在符合學生實際能力的課后作業中,他們的積極性才能得到充分的激發。難度過大的作業對于后進生是不可取的。后進生不做作業不全是因為懶惰,有的是因為不會做,所以對于他們的作業布置應從基礎入手,起點放低,這樣有利于他們樹立自信。
2.針對中等生:重點著眼,多訓練,快反饋作業
根據“雙減”政策的方針要求,小學英語課程應重視教育教學目標的制訂,教師須根據學情和教學內容制訂相應的教學目標,圍繞目標和重點進行作業布置,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保證英語教學質量。對于中等偏上的學生,教師可以從重點詞句入手,創新形式,布置一些在圖片、情境和語篇中運用重點單詞和語句的作業,鞏固重點的同時,發展他們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3.針對學優生:難點考查,高起點,創新型作業
高質量的作業有助于夯實知識、提升語言能力、培養思維品質。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讓他們完成一些有挑戰性的作業,如閱讀、寫作、創編、上網觀看相關英語視頻等難度較大的作業,這樣可以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提升他們的英語綜合素養。
興趣能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內驅力,使其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教師應圍繞教學目標,嘗試設計新穎、有趣的作業,吸引學生積極完成。例如: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Unit 1 Our school subjects 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能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理解并靈活運用學科類單詞和重點句型“What subjects do you like? I like...”。教師圍繞教學目標設計如下作業:
1.心靈手巧做一做
小學生活潑好動,機械抄寫單詞會讓他們厭煩,不利于其能力的發展。教師要積極把英語任務和實際操作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樂于參與,使他們的求知愿望得到滿足,學習效率和質量得到提高。針對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Unit 1 Our school subjects 的學科類單詞鞏固,教師布置以下作業:(1)畫自己喜歡的科目圖片并將單詞寫在圖片下面的四線三格中,完成填空。(2)制作科目類單詞和句型轉盤。通過畫一畫、寫一寫、做一做、說一說的形式鞏固單詞,比抄寫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更有利于單詞的理解、記憶和運用。將英語知識與實際活動相結合,具有更強的實踐性、趣味性。做好的單詞卡片、轉盤還可以作為本單元Fun time 板塊的學具。
2.模仿范例寫一寫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 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對于表達性技能要求是“在三四年級(一級)能根據圖片或語境,仿寫簡單的句子”(教育部2022)。針對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Unit 1 Our school subjects 的重點句型“What subjects do you like? I like...”,教師設計先根據圖片填空,再模仿范例寫句子的作業,由易到難,培養學生看和寫的能力;先扶后放,搭建學生可以攀爬的“梯子”,幫助他們樹立信心,使他們樂參與。
3.思維導圖畫一畫
《課程標準》要求明確主題意義,提煉語篇中的結構化知識,把握教學主線(教育部2022)。針對本單元的Story time 和Cartoon time 板塊,教師設計圍繞其內容制作思維導圖,并根據制作的思維導圖復述Story time 和Cartoon time 內容的作業(見下頁圖1—2)。通過該作業幫助學生理清文章脈絡、把握語篇結構、加深對語篇的理解,為其下堂課的復述和表演提供依據,發展其邏輯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圖1
4.歌謠創編秀一秀
為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其靈活運用英語的能力,教師可以設計探究性和實踐性作業,通過小組合作,讓不同學習基礎和層次的學生能夠在一個小組中互相學習與交流,從而很好地激發其主動學習英語的意識,提高其英語交流水平,同時發展其思維。在講授完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Unit 1 Our school subjects 的Rhyme time 板塊后,教師設計用水果類和動物類單詞創編兒歌的作業(見圖3—4)。通過該作業既幫助學生復習已學單詞,又為其以后學習第三人稱單數動詞的用法奠定基礎,還發展其思維,提升其口語表達能力。

圖4
5.語音拓展試一試
語音學習的目的不只是為了讀準已學過的單詞,更是為了能運用語音規律認讀更多的單詞。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Unit 1 Our school subjects Sound time 板塊的重點是學習字母a 發/e?/的語音規律。在教授完這部分內容后,教師設計先嘗試讀一讀下面這些單詞,然后選擇合適的詞填空的作業(見圖5)。通過試讀新單詞,然后選擇合適的詞填空,鍛煉學生的語音能力和思維能力。

圖5
6.相互了解問一問
英語學習從來都不是單純地死記硬背。教師要創設情境,把英語教學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通過創造性的實踐型作業,使他們自然地掌握英語交際技能。在講授完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Unit 1 Our school subjects Fun time 板塊后,教師設計根據表格信息,完成填空,然后調查你朋友喜愛的學科的作業。采用調查的方式,實現學以致用,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根據調查表完成填空,訓練學生看和寫的能力,為寫作練習作鋪墊。
7.聯系實際寫一寫
讓學生在生活中靈活運用英語是英語教學的目的。通過學習內容與教學目標相聯系,可以使小學英語作業的設置更具層次性、合理性和針對性。在講授完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Unit 1 Our school subjects Checkout time 板塊后,教師布置以下作業:聯系實際,寫一寫你和朋友對學校課程的喜好(見圖6)。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過寫作練習,對教材資源進行整合,綜合運用本單元的重點詞句,發展他們的邏輯思維,提升其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圖6
作業評價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在評價和反思中能不斷成長與進步。對于作業要有布置,有反饋,有評價,根據評價標準采用多元立體評價。
1.評價主體“多元參與”
在貫徹落實“雙減”政策后,教師可以采用不同的學習評價方式,使評價主體多元化,增加家長評價、學生互評、學生自評等評價方式(戴天揚 2018)。學生在完成課后作業后,先進行自評,然后由家長評價;到學校后可以小組同學之間互評,在評價過程中能夠看到其他同學的優點與不足,反思自己,促進提高。多元評價能夠促進學生評價別人,反思自己,從而進行有效的英語學習。
2.效果評價“多維立體”
作業效果不能簡單地以對錯論好壞,而要兼顧學生的語音、語調、書寫、格式等習慣和態度方面的評價。“多一把尺子就會多一批優秀生”,教師要對學生作業設置多維評價標準,善于發現學生作業的閃光點并給予激勵性評價,還要分析學生的作業問題,并對其進行深入的研究,培養其良好習慣,提升其思維品質,這有助于教師在教學中作出進一步的改善與優化,提升自身專業素養。
在“雙減”的大環境下,小學英語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發展特征,結合目前的實際情況和具體的學習狀況,堅持“以人為本”理念,遵循“減量增質”的原則,從學生的角度進行教學活動和創造性的作業設計,切實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提升他們的英語素養,使其能夠在享受童年的美好與快樂的過程中,主動、有效地完成課后作業與其他學業任務,促進其各學科的協調發展,促使教育教學的品質得到提高,真正實現減負增效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