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晨玥
(遼寧大學,遼寧沈陽 110136)
以往教考合一的模式造成了一系列問題:教師授課、命題、閱卷帶有強烈的主觀隨意性、對學生不公平等。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學校合理的教育體系建設和學風建設。因此,為了滿足國家培養新時代人才的需要,許多高校已經放棄教考合一的模式,開始探索教考分離制度。只有教考分離才能有效地避免教師在考題設計上的主觀性,同時也能客觀地反映出大學生真實的學習效果。如果要使這種制度更好地發揮作用,教育者就要根據實際情況發現它在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對一系列數據進行分析和研究,提出有效對策幫助其改進。
1.理論意義
教考分離模式在現階段還亟待發展,深入研究其發展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不僅為它以后的發展提供理論依據,而且對健全教考分離模式和相關理論的研究有重大的意義。我國對教考分離模式研究的時間還較短,試點的范圍也只有小部分高校,理論的研究遠遠落后于實際的發展。本文在教育改革大背景下,采用多種研究方法,深入了解教考分離模式的發展現狀和困境,并有效結合政府相關政策支持,提出有關對策,這對完善整個教育理論體系具有重要作用。
2.現實意義
實施有效的教考分離模式,對學生和教師來說都有重要的意義。對教師來說,這不僅客觀上使課程教師必須積極創新教學方法,保證授課質量,還有利于教師閱卷的公平公正,降低了閱卷過程中的主觀隨意性。對學生來說,這不僅有利于增強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還有利于更好地提升他們的學習效果。教考分離從形式上看只是一個考試制度的問題,但從根本上說,它是中國整個教學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它對教學活動的方方面面都產生直接而深刻的影響。因此,研究這一問題對深化高等學校的教學改革和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1]
3.文獻綜述
張杰等認為教考合一的缺點正是教考分離的優點,而教考分離的缺點在某種程度上又是教考合一的優點。據此提出“教考分合相濟”的大學考試新模式,揚長避短,相互補濟。[1]王素君(認為現階段教考分離存在著一刀切,試題庫質量差,教師和學生主體性喪失,形式主義,考核功能單一等缺點。她針對教考分離的缺點提出了正確區分適用范圍,提高試題庫質量,多種考核方式并存和促進學校管理 者對教學規律的掌握等方面措施。[2]王彩麗認為教考分離模式制約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和教師對知識的全面講授。教學管理部門必須采取措施優化考試形式,合理安排教考分離的課程,提高試題庫建設質量,培養專業的試卷命制隊伍。[3]由此可以看出雖然教考分離模式有顯著的優勢,但是也有一些弊端。本文正是基于以往學者的研究成果,并根據調查的結果,對問題進一步具體分析,提出更適合的解決方法。
本研究主要是深入了解遼寧大學教考分離模式實施情況,通過網上問卷調查,具體分析其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是以遼寧大學的學生作為調查對象,調查他們的想法和感受,采集并分析數據,得出解決這些問題的可行性對策。這一研究不僅有利于遼寧大學完善教考分離的模式,還可以為其他大學提供有效借鑒,對教育發展有重大的影響。

圖1 對大學教考分離模式問題及對策的研究技術路線
本研究以教育學理論為指導,主要采用抽樣調查、文獻研究法、統計分析法相結合的研究方法,以遼寧大學在校學生為調查對象,進行抽樣調查。在問卷調查上,主要是采用網上問卷調查。在數據的處理與分析上,主要使用SPSS進行信度效度檢驗。本次調查研究力圖在大量真實數據資料的基礎上描述和分析教考分離的發展現狀,使結果具有量化的特點,并根據樣本分析出解決對策,使調查研究結果具有科學性。
1.調查階段與成果
2022年5月1—10日:確定論文選題,閱讀大量相關文獻,了解相關研究人員的理論學說和我國當下教考分離模式實施背景和發展現狀,并確定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設計問卷并進行多次修改,確定對遼寧大學在校學生進行抽樣調查。
2022年5月11—15日:通過問卷星的方式在網上發放問卷,對遼寧大學的學生進行調查,問卷數量不設限,最終獲得問卷108份,提取有效問卷90份。
2022年5月16—25日:對問卷數據進行分析,撰寫調查報告,并將調查報告寫成論文。
2.采樣設計和調查內容設計
遼寧大學是遼寧省最早一批進行教考分離試點的大學之一,本次調查對遼寧大學不同學院的學生進行網上抽樣調查,了解了他們對教考分離的看法,并對附近熟悉的同學進行面對面調查,這也成為本次研究的輔助資料。
本次調查共回收樣本數108個,其中剔除18個無效樣本,有效樣本數為90個。本次研究主要采用網上問卷調查法、分析和研究數據的方法。調查問卷內容包括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基本情況,包括被調查對象的性別和年級。第二部分為被調查對象對教考分離模式的基本認知和對其是否能發揮作用的態度。第三部分是被調查對象對更好地推進教考分離模式實施提出的建議。
因為是基于遼寧大學進行教考分離模式的研究,所以樣本來源主要是遼寧大學的在校大學生。據調查數據研究,女性占大部分并且大一的學生占主要部分,其他年級的學生占比較少。因為遼寧大學教考分離模式主要是從2020年進行試點,主要實施對象為現在的大一大二學生,所以樣本數據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表1 描述性分析基本數據表
樣本描述性分析是指從最大值、最小值等方面來對數據進行分析,從上表可以看出:當前數據中并沒有異常值。從平均值和中位數來看,兩者數值差別較小,這說明數據有較為集中的趨勢。從標準差來看,數據沒有較為明顯的離散趨勢。這些說明數據得出的結果較為準確。

表2 Cronbach’α 信度分析表
本次研究采用Cronbach’α信度系數對數據進行研究。從上表可知:信度系數值為0.630,大于0.6,因而說明研究數據信度質量可以接受。
本次調查的樣本中女生和大一學生占比較大,其中大部分人了解過教考分離。此次主要是致力于研究教考分離模式發展的情況及存在的問題,從調查問卷的結果可以看出,大約有45%的人不支持教考分離,其比重遠遠大于支持教考分離的人的比重。這說明教考分離模式在遼寧大學的實施還存在問題。從問卷的結果可以看出教考分離不能提升學生的綜合創新能力,會降低學生聽課積極性,也不利于考試題庫跟上知識的更新和科學的發展。此次研究也將結合學生的建議更好地為推動教考分離發展提出有效的對策。
試題庫的建設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完成的。試題的命制,需要教師深入鉆研課程標準,根據命題的要求,對試題難易度有所把握。[4]這樣,教師在深入鉆研的過程中,會進一步加深對教材的理解,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這也有利于提高學生聽課的積極性。這也是促進考試題庫跟上時代發展的一個重要措施。對此,可以加強課程組教師之間的互相交流與學習,借鑒先進的教學思想和教學經驗,不斷改進和創新教學方法,以適應教考分離的新形勢。[4]還要注意試題庫要對不同專業、不同層次的考試進行劃分,避免一概而論。[3]
因為教考分離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創造能力,因為這種模式在命題時往往對參考答案的設定具有統一性規劃,使參考答案的設定更具標準化。[5]面對這種情況,不同年級、專業、課程可以采取不同的考試形式。例如,說對基礎課程來說,可以采取開卷閉卷相結合的方式。對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可以采用實操考核的方式。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可以更注重對理論的考查,而對高年級學生來說,則要更注重對理論和實踐結合的考查。
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起到一個引領者的作用,但是主要還是取決于學生自己。事實上,對學生學業成功具有最大促進作用的決策并不一定是教師和教育管理者做出的,而是學生自己制定的。[6]學校可以讓學生參與考試的全過程,包括確定考核目標,參與考核評分設計等。通過這種方法,可以很有效地解決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分歧,促進學生學習和參與考試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