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霞

任佳近影。攝影/邱路峰
9月,又一批新生邁進江蘇師范大學的校門,音樂學院副教授任佳知道,她將伴隨莘莘學子再次啟航……
2009年,任佳碩士研究生畢業后,在遼寧錦州某大學當了一名音樂教師。錦州,也是丈夫叢濱的家鄉。
在別人眼里,任佳工作體面,家庭幸福。可她感覺工作上沒有什么成績,事業上缺少方向……
“我想考博,讀博士研究生。”2013年的一天,趁丈夫回家,雙方老人都在場,任佳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四位老人齊聲反對:“孩子剛半歲,等以后孩子大一點再說。”
叢濱沉默了一會兒說:“想讀就趁早,不要等以后后悔。”
丈夫這句話給了任佳很大的信心,她開始利用點滴時間備考。每天晚上,孩子一睡著,她就坐在書桌前打開書本。有時候,學著學著就忘記了時間,孩子半夜哭了鬧了,她才發現真的該睡覺了。
2014年7月,任佳收到了首都師范大學的博士研究生錄取通知書。但遠去北京上學,她覺得放不下年幼的女兒。叢濱說:“你放心去上學,家里我會照顧好。”
2017年12月,任佳博士研究生畢業,又一次面臨抉擇:重回原單位,像從前那樣按部就班,心有不甘;可家在那里,那里也是離丈夫最近的地方。
叢濱看出妻子內心的糾結,對她說,考博就是為了提升自己,尋找更好的平臺,更好地實現個人價值,“現在有機會了,就不要受地域局限,按照自己的心愿去選擇”。
2018年9月,任佳帶著女兒離開東北,到江蘇師范大學音樂學院任教。
在音樂學院,任佳主要承擔本科生、碩士研究生相關課程的教學任務。除了教授音樂理論,她還帶領學生錄音、排練曲目、創作作品、撰寫論文,全力托起學生的音樂夢想。
2020年6月,學校準備參加年底舉辦的江蘇省第六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經過查閱大量資料和調研對比,任佳為校合唱團創作了混聲合唱作品《鄉愁》。作品進入排練階段后,問題出現了:很多音高節奏復雜度較高,學生難以獨立完成。任佳就帶著學生一遍遍修改、一遍遍試唱。

任佳漢族,陜西西安人,1983年1月出生,江蘇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副教授。2010年8月結婚。丈夫叢濱,某研究所主任。
那段時間,女兒成了任佳的“小尾巴”:任佳在教學樓上課,女兒就坐在最后一排寫作業;寫完作業,她就安靜地看媽媽給學生分析作品。
《鄉愁》經過100多天的精磨細琢,前后16次修改,終于在10月確定下來。11月底,任佳帶著合唱團前往南京參加展演,最終獲得專業組(乙組)特等獎和優秀創作獎。同年12月,合唱團憑借《鄉愁》獲得第十五屆中國國際合唱節比賽“青年學生組二級合唱團”榮譽。
近年來,任佳佳作不斷:譜曲作品《老師的眼睛像太陽》在教育部評選活動中榮獲佳績,并在“學習強國”平臺展播;歌曲《山水里的彭城》入圍第十三屆中國(徐州)國際園林博覽會主題曲征集活動并獲提名獎;歌曲《貪玩的小雨點》獲第十一屆“童聲里的中國”少兒歌謠創作大賽最佳校園歌曲獎……此外,她還在各級各類期刊發表論文30余篇。
2020年,任佳被破格評為碩士研究生導師;2021年,晉升為副教授。
任佳在錦州工作時,與丈夫尚能十天半月見上一面。來江蘇后,他們3個月才能相聚一次。
有一天,任佳突然感覺腹部隱隱作痛,本想忍忍就會過去,結果到了第三天,疼痛感非但沒減輕,反而疼得她直不起腰來。
“要不是母親恰好過來看望我們母女,后果真不敢想。”直到現在,任佳還有些后怕。
母親將任佳送到醫院,診斷為急性闌尾炎,醫生立即安排了住院手術。術后第二天,當叢濱出現在病房時,任佳驚訝不已:“你怎么來了?”
原來,在任佳手術時,女兒因為擔心害怕,偷偷哭著給爸爸打了電話。
近年來,叢濱作為單位核心骨干,先后榮立集體二等功1次、個人三等功1次,獲軍隊科技進步三等獎3項、發明專利10項。“任佳的默默付出,是我心無旁騖干工作的動力之一。”叢濱說,“我的軍功章,她的功勞可不止一半。”
今年暑假,任佳原本答應陪女兒去旅游,但有3名學生要參加一個全國性比賽,暑假在校備戰需要指導。任佳二話不說,主動放棄休假,帶著女兒回到了學校。
“每天忙著給學生輔導、改作品。學生去錄音棚錄音時,我就抓緊時間準備下學期的教材初稿;學生回來后,再一起研究錄音與演唱問題。”任佳說,“整整一個月,平均每天只睡4個小時。”
“媽媽雖然工作很忙,但把我照顧得很好。”11歲的女兒說。
令任佳欣慰的是,女兒乖巧懂事、多才多藝,書法已取得十級證書,還在各級青少年鋼琴比賽中屢次獲獎。
“心相通,情相牽,在理想的天空比翼齊飛。”在海軍某試訓部隊“最美軍嫂”頒獎儀式上,任佳說,“我會和丈夫、女兒一起,朝著這樣的理想家庭不斷努力。”
(作者為保定市作家協會會員)
編輯/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