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曉丹 劉陽 孫海漪(武警黑龍江省總隊醫院)

患者接受骨科手術后,由于身體創傷大會產生強烈的疼痛感,不但使患者備受折磨,而且對康復也有很大的影響。尤其是老年、兒童、體質較弱的患者,術后疼痛會給全身整體系統功能帶來不良影響。因此,如何有效減低患者的疼痛感、做好患者的疼痛護理成為很重要的一項工作。
非藥物控制作為疼痛管理的一部分,通常可將患者受傷的一側肢體適當抬高,使其采用比較舒適的體位進行休息。患者還可以通過看電視、看手機、聽音樂等方式分散注意力,緩解疼痛。
先評估患者的疼痛等級,再使用不同的鎮痛方法。患者屬于輕度疼痛時可使用非阿片類藥物進行輔助用藥;患者屬于中度疼痛時,可以使用弱阿片類藥物進行輔助用藥,例如可待因等;患者為重度疼痛時,可使用強阿片類藥物進行輔助用藥,例如嗎啡、丁丙諾啡等。
1.術后患者使用鎮痛藥物是降低疼痛感的有效措施,而科學、完善的護理措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不但可以提高患者對術后疼痛的了解,緩解患者焦躁不安的情緒,還能有效減短術后疼痛的時間,加快患者的康復時間。
2.護理人員應將護理重點放在患者受傷的肢體上,可以幫助患者用軟墊將患肢墊高,減少循環缺血和腫脹給患者帶來的疼痛感。患者傷口處的敷料要保持清潔、干燥,有污染時應馬上更換,有效避免感染問題。
3.患者居住的病房應保持溫濕度適宜,病床要清潔整齊。護理人員需要和患者及家屬溝通麻醉消退后患者如何活動肢體,并說明各種引流管的用處和注意事項。提前給患者說明術后可能出現的身體狀況,使患者有一定的心理準備。
4.不同患者有著不一樣的疼痛耐受性,手術后會表現出不同的心理變化。醫護人員應該理解患者,盡量滿足患者的合理要求,減輕患者的焦慮心理,幫助患者恢復基本的生活能力。
5.在進行嬰幼兒骨科疼痛護理時,由于缺乏有效的溝通和使用藥物上的限制,如果沒有良好的疼痛控制會給孩子帶來身體和心理上的長期不良后果。隨著研究發現,成人可以使用的鎮痛方式同樣可以運用給兒童。兒童天性活潑好動,并且接受的大部分為四肢手術,因此術后恢復要指導孩子謹慎行動,避免造成二次傷害。
6.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加,各項生理功能開始減退。為老年人減輕疼痛護理時,應考慮其常患的慢性病,例如高血壓、冠狀動脈供血不足、肺氣腫和糖尿病等,在用藥和鎮痛方式上都需謹慎,盡量選擇鎮痛效果好但對老年人生理干擾小的方式。由于老年人血液循環差,且手術后臥床后活動減少,機體反應低下,很容易患上壓瘡,給患者帶來更大的痛苦。應幫助患者勤翻身,床品平整柔軟、清潔干燥,減少對皮膚的壓力,還可以讓家屬幫助按摩身體受壓部分,促進血液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