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燕華
現階段數學教學要運用創新型的教學方式,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魅力和興趣,從而發自內心地愛上數學、喜歡鉆研數學、全面提高數學思維能力。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許多農村小學學生思維能力培養方面仍然不充分,教師也缺乏相應的思維培養策略,導致許多學生的數學思維出現了僵化的現象,遇到數學問題無法將思維擴散,進而導致學生思維能力未得到有效的鍛煉和培養,不利于學生的學習發展。
眾所周知,數學被譽為鍛煉學生思維的“體操”,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從小抓起。在教育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特別是創新思維能力,是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而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重要渠道。基于此,農村小學數學教學應加強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運用多樣有效的教學措施,實現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
一、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現存問題
面對新時代教學的需求,當前農村小學確實存在著一些問題。很多農村學生家長的文化素質不是很高,對學生學習方面的輔導不足;還有一部分家長對學生的學習不夠重視。
其次,農村學校的教學資源相對有限,教師需要自主準備教學用具,這無形中浪費了教學時間,課堂效率和效果自然得不到提高。除此之外,部分教師的教學觀念相對傳統,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傾向于運用單一的教學模式,且過于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忽視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思考的能力及培養。在這一教學模式下,學生對數學探索的興趣和積極性難以被激發出來。許多學生在學習上對教師存在較強的依賴性,其自主知識學習能力難以得到提升,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策略分析
(一)對教學情境進行積極創設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農村小學生思維上對教師的依賴性較強,往往處在被動思維狀態。針對這一問題,教師應抓住時機,對相關教學情境進行創設,進而讓學生在情境的引導下,形成自主探究的迫切愿望,進而激發其對知識主動思考和獲取的能力。教師還應綜合考量學生的實際學情和特點,對實踐操作情境進行創設,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促進其思維主動性的提升。
例如,教師在教學“多邊形的面積”中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關內容時,可以有意識地結合教學內容,組織開展“剪一剪”“拼一拼”等實踐活動,實現對學生思維的引導。在探究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時,教師首先向學生發放平行四邊形卡片,隨后讓學生自己探究是否可以通過剪、拼的方式,讓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變得更好計算。學生會發現,沿著平行四邊形的高剪下來一個直角三角形,拼接在另一邊之后,平行四邊形變成了長方形。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學習思維就處于較為主動的狀態,良好的自主思考有利于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
(二)加強對學生的問題引導
教師在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過程中,應加強問題的引導,以實現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有效培養。學生在數學課上往往都是被動接受知識,思考和提問的環節較少。針對這一情況,小學數學教學應加強對學生的問題引導,促進其思維活躍性的提升。
例如,在教學“位置與方向”一課時,教師在講解課本知識之前,可以首先向學生提出問題,“大家平時都是怎么上學的?一般都會走哪條路呢?要花費多少時間?”學生在對問題進行思考和回答之后,教師可以繼續追問,“還有其他的路可以選擇嗎?與常走的路有哪些區別?”接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紙上把自己家和學校的大概位置畫出來,隨后對自己常走的路進行標注,對走不同的路位置和方向上的差異進行分析。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會進行深入思考,從而提升其數學思維能力,進而實現學習效率和質量的雙重提升。
(三)加強小組合作模式的運用
農村小學的很多學生性格較為內向,平常都較為羞澀,且不太愿意與他人交流,這一特點對其思維能力的培養和提升會產生不利的影響。基于此,教師可以加強小組合作學習方法的運用,進而讓學生在協作過程中逐漸獲得滿足感和歸屬感,同時對其語言表達能力等進行鍛煉和提升,增強自身的思維能力。
例如,教師在教學“可能性”一課時,可以首先合理劃分學生,推選出每個組的小組長,隨后開展合作,進行組內和組間互動。教師可以讓每個小組進行“魔法袋”的制作,引導學生把不同顏色的小球放進去,一個學生負責摸球,其余的人負責觀察和記錄。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起到適當的引導作用,如讓學生對下一個摸到球的顏色進行預測等。學生在這樣教學的模式下,能提升活動參與的積極性和探究自主性,從而使自身數學學習能力得到提升。此外,學生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還能鍛煉團隊合作能力與創新思維能力。
綜上所述,在素質教育不斷發展的當今社會,農村地區的教育受各種因素的影響,依然發展得相對緩慢。教師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不足,使學生的全面發展受到阻礙。因此,教師要積極轉變思路,探索實現學生思維拓展的有效教學方式,結合農村學生的思維特點,為學生自主性、主動性學習提供良機,多渠道培養學生各方面能力,通過不斷實踐改變農村教學現狀的弊端,讓農村學生能夠獲得更全面的進步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