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宗信
(甘肅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甘肅 蘭州 730020)
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為城市化的建設提供了足夠的動力,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在不斷提高。目前,我國鄉村基層建設的主要任務是縮小城鄉差異,加強鄉村建設。而在鄉村區域內,則以加強農業生產為主。所以,必須對農業環境進行更多的優化,用高標準農田的建設工作來為農業生產創造良好的種植條件,從而提高農業生產發展的動力。
高標準農田是使耕地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使其更大程度上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在傳統的耕地建設中,存在耕地布局凌亂、土地規劃缺乏統一性、耕地利用不合理等問題,這些問題不但對農業機械的科學使用造成了不利的影響,也給田間作業造成了諸多不便,不能將機械化的性能優勢發揮出來。伴隨著農業現代化進程的不斷加速,農田建設不斷深化,為了更好地提升農田建設的機械化程度,需要對農田規劃和耕地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采取有效的措施。
高標準耕地的檢驗,以糧食中心產區為起點,以現代高效農業為目標。在發展的過程中,要主動推動鄉村經濟的迅速發展,要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提高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提高糧食的總產,為實現可持續的農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耕地技術、灌溉排水等在農業生產中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沒有這些設備,就會對莊稼的收成造成很大的影響。傳統型耕地由于各種因素的制約,導致了農田缺少完備的配套設施,從總體上看,我國的農業基礎較為脆弱。高標準耕作與耕地建設的現狀相結合,設置“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通、路相連”的建設目標,保證農業生產中的抗旱高產,生產穩定。
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高標準農田的工作要求多方面的專門技術支撐和協調,工作量大,范圍廣,難度大;同時,高標準耕地的發展程度,也會對農民增收有很大的作用。為此,必須對高標準耕地的功能與價值有一個清晰的認知。但是,在實施高標準農田的過程中,要解決的問題也比較多。有一些單位在實際工作中,一味地追求工作進度,沒有考慮到各階段的工作開展目標和實際建設情況,出現了多點共同施工的現象。在具體的工程建設過程中,不可控的因素也很多,沒有對工程進行全方位的監督和管理,造成了高標準耕地的工作很難開展。
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的工作范圍較大,各個環節的工作都在戶外進行,無論是地貌情況還是地理情況都很不好,會在某種程度上影響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的進行,而且還會受交通環境和村民要求的制約。在進行高標準耕地的施工過程中,施工過程中存在著許多問題,這些問題都是制約施工進程和施工質量的主要原因。所以,在進行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的時候,工作人員要對各種工作進行整體的規劃和協調,提高高標準農田的工作品質,保證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的順利開展。要對各種因素進行協調,保證質量和數量同時進行建設,還要在規定的時間和要求內完成建設,其中要進行控制的因素種類比較多。
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有利于提高耕地質量和推進農業生產工作。高標準農田的建設工作不是單一的一種工作,它需要在排灌設備、土地平整、農田保護等多個方面對高標準農田進行精細、全面的管理工作,它牽扯到的行業比較多,工作內容也比較繁雜。有關工作單位要相互合作,一起完成對高標準農田建設的綜合性管理工作,并以實際工程開展的要求為依據,由專門的工作人員組織和管理,這樣才可以讓高標準農田的穩定建設得以實現。
從傳統的耕地環境來看,其最大的問題就是耕地的品質偏差,而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在于,隨著城鎮化和工業的發展,會有很多的耕地被占用。要使可供耕作的用地達到均衡,就必須對其他用地進行改造,使之符合可供耕作的需求。然而,“占補調整”所涉及到的大部分都是灘地和丘陵地,這類地的土質比較貧瘠,耕層比較淺,不適合種植作物,所以總體上表現出了“占優補差”的趨勢。其次,由于整個社會的經濟環境在持續地改變,因此,人民對發展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一些僅注重短期效益而不注重長期發展的現象。而在農業生產上,農業生產效率下降的現象越來越嚴重。此外,部分區域,由于農藥中的有毒成分較多,使得農藥殘留較多,從而給農田帶來了較大的危害。
在高標準農田的發展中,也注意到了很多耕地的基本條件,其中就包括了一些基礎條件不夠完善的地方。大多數耕地都存在著不通暢、年久失修等問題,這就造成了在作物生長過程中,沒有足夠的水源來支撐。一些區域的耕地中,設施數量少、設施質量差、設施維護不及時,這就造成了大量的耕地設施設備,不能被有效地用于農業生產。此外,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在現實實施過程中,也出現了很多的問題。
高標準農田建設始終是以政府部門為主,依靠農業部門、國土部門、財政部門和水利部門,各部門都有自己獨立的組織編制,但各部門之間的溝通不夠緊密,各自為政,也沒有一個統一的組織機構來聯合參加高標準農田建設,沒有一個統一的規范和科學性。在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具體過程中,各有側重,沒有能夠相互協調發展,造成了高標準農田建設資金在使用上也比較分散,沒有能夠集中執行,充分體現出它的作用和價值。各部門間的交流比較少,有些地塊的施工改造已經進行過很多次了,而有些地塊卻從來沒有進行過改造作業。
因為在鄉村地區,農民的土地都比較分散,所以在前期調查和摸底時,不能完全了解和滿足每個農民的需求。在進行具體的高標準農田建設和設計的時候,只是按照真實的耕地情況,盡可能地滿足農戶的訴求。盡管對此進行了多個層面的加強,但仍有部分農戶對此表示不滿,從而造成了農戶對高標準農田的參與意愿不高,協調工作無法順利進行。
在“肥料零增加”的背景下,高標準耕地的實施過程中,還必須重視土壤肥料規劃的優化與改進;要提高水肥一體化技術和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要提高農戶的工作意識。在推廣使用有機肥代替肥料的基礎上,推廣高品質土壤的概念,使農民了解到土壤涵養性在提高土壤品質和提高糧食生產中的重要性。加強綠色種植和土壤酸堿水平改善工作,建立生態緩沖隔離帶,防止農業生產中地下水過度開采。可以通過有效利用天然降水,降低肥料用量,來提高耕地的基礎環境水平,從而全面推動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的進行。
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確定了高標準耕地的具體實施條件,為今后高標準耕地的開發提供了新的思路。要按照每個區域的具體農業生態條件,制定相應的建設規范。以國家標準作為指引,以行業標準作為參照,結合各地的具體條件,確定各地的標準。通過相互銜接,相互補充,形成最符合地方高標準農田的基本需求。要從當地的土壤條件、水資源供應情況、氣候特色以及工作習慣等方面,為進行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的地區以及開展農業生產,提供借鑒和協助。
要保證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在推進過程中有足夠的資金支撐,并充分發揮出資金的最大作用和效益。可以利用市和縣層級聯席會議的方式,對各個區域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的要求、標準、區域、范圍、考核評價等工作進行詳細的規定,并互相合作,共同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的監管工作。要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相關資金的監管,保證資金專款使用,防止挪用。要擴大資金來源,采用資金集中整合、共同分配的方法,對各高標準農田建設區域進行管理,提高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的實施質量。要健全相應的驗收程序,按照各個環節的工作進度,逐一進行驗收,防止出現“套項目”現象。
農民是對耕地狀況最為熟悉的群體,對高標準農田的需求最為迫切。在推進高標準農田的過程中,要充分體現農民主體的價值。在進行前期調研的時候,要對農戶對于高標準農田建設的需求和對目前耕地環境存在的不滿意的地方進行全面的了解,以農民的意愿為依據,來加強和完善各項農田建設工作。同時,通過對農戶滿意度的調研,將其納入到工程評價中,從而推動工程質量的提高。
由此可見,耕地資源的保護不僅關系到糧食安全,而且也是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的重要基礎。以提高耕地土壤品質為目標,實施新的耕地生態建設。在今后的農業生產中,可以為人們提供更多高質量的農業生產基礎,在有限的耕地條件下,創造出更高的農業生產效率,從而真正實現現代化農業的整體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