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張文年
語文園地“詞句段運用”部分的主要目標是幫助學生感悟所學文本內容中的語言,積累優秀詞句,并嘗試運用生動的詞句將想法、見聞等寫清楚,培養學生高階思維能力,使學生感受到文本分析與表達的樂趣。語文教師應積極探索教學策略,用好語文園地“詞句段運用”部分內容,讓語文要素落地生根,引導學生參與深度學習活動。
本文主要涉及三個主要概念,分別為“語文園地”“詞句段運用”“語文要素”,現對三個主要概念進行簡要闡述。
語文園地:語文園地是指統編小學語文教材中的一個教學板塊,位于單元課文、口語交際、習作等板塊后,是教材的助學系統[1]。
詞句段運用:本文中的“詞句段運用”是語文園地中的一個部分,是語言實操的一個訓練點,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回顧單元所學知識,促進語文要素的落地。
語文要素:統編小學語文教材采用了“語文要素”和“人文主題”雙線并進的編排思路。其中,語文要素是指語文教學的基本元素,包含語文課程基礎知識、表達技巧、文章解析與創作方法等內容,幫助學生明確“學什么”“怎么學”“學到什么程度”的問題,促進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
第一,目標一致性。通常來說,“詞句段運用”部分的學習活動多圍繞語文要素的實踐運用,詞、句、段的訓練點與單元語文要素是一致的[2]。例如,在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語文園地中,在研讀“搖頭晃腦”“披頭散發”“口干舌燥”等詞語時,學生可以更好地解析語文要素中關于“學什么”的論述,認識到二者目標均落于強調學生對詞語的關注。
第二,方法指導性。“詞句段運用”重在指導學生在運用語言文字期間學習表達方法,做到“愿表達”“會表達”,可以落實語文要素提出的“怎么學”相關要求。依然以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為例,單元語文要素提出“關注有新鮮感的詞語和句子”,至于“如何關注”,學生難以得到啟發。通過學習成語,學生可以意識到自己可以“和同學交流”。通過學習句子,學生會意識到自己在關注詞句期間要“朗讀”“想一想”“練一練”。由此可見,“詞句段運用”部分具有較強的方法指導性。
第三,運用實踐性?!霸~句段運用”強調讓學生在語文實踐中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落實語文要素,在教師點明單元學習“學到什么程度”后,學生可以在實踐訓練中檢驗自己的學習是否達到了語文要素“要求的程度”。如二年級第一組課文和口語交際教學結束后,對應的語文園地“詞句段運用”中提出了“選一組、演一演”“用加點的詞語說說你的日常生活”兩個要求。這樣一來,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可以分析自己是否真正理解了“迎—追”“穿—披”“甩甩—搖搖”三組動詞的異同,判斷自己是否實現了“運用‘有時候……有時候……’‘在……在……在……’兩個句式討論日常生活場景”的目標。
在單元教學期間,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借助微課、圖片等,引導學生從視覺、聽覺兩個角度感悟文本,而針對培養學生描寫事物或闡述見聞的單元,教師可以在開展“詞句段運用”教學前引導學生走進生活,融入觸覺或嗅覺。
以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教學為例,該單元導語板塊強調“借助關鍵語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習作的時候,試著圍繞一個意思寫”兩個語文要素,且課文部分的語文要素均圍繞這兩點要素展開。因此,在“詞句段運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一些活動調動學生的感官,使學生在課堂上有效運用語文要素,完成“詞句段運用”任務。
1.課前活動
活動1:利用周末時間與家長共同到學?;蛏鐓^周邊的多個市場,觀察周圍人群。
活動2:在父母的陪同下,觀察車站的場景。
活動3:在夜間,在窗口或小區周邊的座椅上思考,分析初秋的夜晚和夏天的夜晚有何區別。
設計說明:在活動1 中,學生可以觀察到不同時間、不同市場的真實場景,發現“一位老人顫巍巍地走著”“一個孩子興沖沖地拿著父母給自己買的玩具或零食”“清晨的市場鬧哄哄的”“夜晚的市場空蕩蕩”等場景。學生分析“懶洋洋”“慢騰騰”“興沖沖”等詞語,自然地思考自己的見聞,呼應“看到下面的詞語,你的眼前會浮現怎樣的畫面?”這一問題,并結合自己印象深刻的畫面,選擇詞語寫句子,以加深對詞句的理解深度。活動2 和活動3 對應“詞句段運用”第二個任務,在圍繞“車站的人可真多……”“我喜歡夏天的夜晚……”寫話期間,學生能夠做到有話可寫,自然地實現“圍繞一個意思寫”的目標。
2.課堂活動
活動4:教師借助多媒體播放視頻,重點突出與“懶洋洋”“慢騰騰”“興沖沖”等詞語相關的場景。
活動5:教師借助車站人來人往的圖片,使用優美的語言表達自己在車站的見聞。
活動6:教師借助夏日夜景的圖片,與學生討論自己對夏天夜晚的感受。
設計說明:活動4、活動5、活動6 分別對應活動1、活動2、活動3 的觀察任務。學生在自主觀察期間,難免出現觀察角度不夠豐富、獨立思考不夠深入的問題。教師在課堂上通過視頻、圖片、故事和對話等組織教學活動,不僅可以使學生回憶課前觀察到的事物,還可以豐富觀察角度和加深思考深度。同時,教師在講述自己見聞、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也可以巧妙運用“懶洋洋”“慢騰騰”“興沖沖”等詞語提升語言生動性,并使學生有意識地“圍繞一個意思”組織語言。
在“詞句段運用”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設計對比環節,讓學生在對比的過程中,感受到學習語文要素的價值,為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助力。
以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教學為例,針對“寫喜愛的某個地方,表達出自己的感受”這一語文要素,教師可以在“詞句段運用”教學期間組織以下對比活動:
1.對比教師分享的段落與課文段落
“詞句段運用”部分引用了課文《鄉下人家》的精彩內容,為使學生體會作者如何表達自己對“鄉下人家”的喜愛之情,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對比以下內容:
素材1:天邊的紅霞,向晚的微風,頭上飛過的歸巢的鳥兒,都是他們的好友。它們和鄉下人家一起,繪成了一幅自然、和諧的田園風景畫。
——《鄉下人家》選段
素材2:紅霞、風、鳥,都是鄉下人家的好友,他們一起在田園中生活。
——教師分享的句子
設計說明:素材1 是“詞句段運用”部分引用的句子,將它與素材2 進行對比,可以使學生意識到,作者所寫無非是鄉下人們日常所見,但通過“天邊的”“向晚的”“微風”“歸巢的”等詞,使日常所見的場景或景物有了溫馨的感覺。另外,對比“一起在田園中生活”和“它們和鄉下人家一起,繪成了一幅自然、和諧的田園風景畫”兩個小句,可以使學生意識到“風景畫”一詞的妙用,在尋找二者相似之處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作者對鄉下風景的喜愛之情。
2.對比教師分享的句子與學生的作品
“詞句段運用”部分要求學生選擇一幅圖,模仿教材中的選段寫一段文字。“選擇一幅圖”暗指讓學生在草原、有山有水的地區、校園三個場景中選擇一個喜歡的地方;“照樣子寫一寫”則強調學生要“寫出自己的感受”。為使學生達成任務要求,教師可以鼓勵他們將教師分享的句子與自己的句子進行對比,從而在對比過程中評判自己是否真正理解并運用語文要素。
素材3:白色的小羊,高大的駿馬,天上一片片潔白的云,都是牧羊人的寶藏。它們和牧羊人一起,構成了迷人的草原畫冊。
——教師根據圖片編寫的句子
素材4:學生自主創作的句子。
設計說明:學生在將自己創作的句子與教師編寫的句子進行對比時,會發現其中的異同點。在找出二者不同點的基礎上,學生可以重新分析教材中引入的選段,進而提升思考與探究的深度,加深對語文要素的理解程度。
在幫助學生嘗試運用語文要素的基礎上,教師要進一步深化教學,通過組織科學的訓練活動,讓學生在理解語文要素的基礎上會用語文要素,即能夠通過單元語文要素的學習、解析與探究活動,將科學的分析與表達技巧運用于日常閱讀和交際活動中。
以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教學為例,為了使學生學會用“初步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相關語文要素,教師可以在完成“詞句段運用”基礎教學后,組織以下訓練活動。
1.課上訓練詞語意思探究能力
活動1:閱讀“快樂讀書吧”板塊中《西游記》第六十一回選段。
學生閱讀選段,分析“捻訣念咒”“嗛眼”“乜乜些些”等詞的含義。
活動2:閱讀教師分享的《紅樓夢》選段。
學生閱讀選段,找出新穎的詞語,分析含義。
設計說明:本單元“詞句段運用”中的兩個任務均強調讓學生回憶課文學習期間積累的語文要素,掌握古典名著閱讀方法。教師通過布置古典名著選段詞語含義分析任務,使學生及時鞏固所學語文要素。活動1 強調讓學生閱讀后續學習素材,使學生認真推測詞義;活動2 可以豐富訓練素材,強化訓練效果。
2.訓練資料收集能力
活動3:學生借助互聯網收集“賈寶玉”“劉備”等人物的信息,并對照收集的信息,分析教師分享的各個句子分別描寫的是誰。
設計說明:本單元“詞句段運用”中設計了根據課文推測句段描寫的人物。在本活動中,“閱讀課文”也是資料收集的過程。因此,這一活動有助于培養學生資料收集能力,強化學生運用“初步學習閱讀古典名著的方法”相關語文要素的能力。
總結反思可以增強語文園地“詞句段運用”部分的教學效果,幫助學生內化語文要素。為了提升總結反思活動的開展質量,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重新閱讀單元各個板塊,在此基礎上二次解析語文園地“詞句段運用”部分,加深對語文要素的記憶,檢查自己的訓練成果,找出自己的不足,并設計自我提升方案。
以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教學為例,圍繞“讀小說,關注情節、環境,感受人物形象”“發揮想象,創編生活故事”兩個關鍵語文要素,在完成“詞句段運用”教學活動后,教師可以設計以下反思活動。
1.二次解析教材
學生需要重新閱讀教材,勾畫出其中能夠突出人物形象特點的句段,在此基礎上,對照“詞句段運用”部分的內容,解析相關句段,總結語文要素。最后,根據復習成果,創作一篇小說的大綱,簡要設計情節和環境細節。
設計說明:在重新解析教材、創作小說大綱的過程中,學生可以自然復習情節、環境設計對人物形象展示的積極影響,并強化分析或設計人物期間關注情節、環境的意識。
2.檢查訓練成果
分析自己的課堂思考筆記和訓練作品,找出自己的不足之處。
設計說明:在尋找自己不足之處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對照語文要素檢視自己的作品,從而歸納出單元語文要素,并將它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
為了更好地通過語文要素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要用好語文園地“詞句段運用”部分,讓學生在觀察、分析、運用和反思等多個學習環節中,逐步拓展對語文要素的探究深度,提高語文學科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