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張掖市高臺縣第二幼兒園 任玉琴
隨著新課標改革工作深入發展,幼兒園健康教育課程“游戲化”趨勢日益顯著,從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幼兒學習特點出發,以適應幼兒成長為目標,有利于幼兒健康發展。幼兒園健康領域下課程游戲化即用游戲化方式教學,使幼兒園健康領域的課程更貼近生活,更具想象性,使幼兒在課堂上如玩游戲般輕松學習健康領域內容。本文主要圍繞幼兒園健康領域教學內容,針對游戲化教學策略進行研究,并提出一些建議,僅供參考。
幼兒心理發育不全,好奇心強,喜歡玩耍。在幼兒園健康領域下課程教學時,通過游戲化方法教學,極具必要性。幼兒教師以游戲的方式組織幼兒學習健康領域內容,增強教學活動趣味性和新穎性,便可使得幼兒產生自主學習健康領域知識的能動性,自主掌握相關知識,這對幼兒健康成長具有一定的影響價值。
幼兒園健康領域下課程游戲化能提高幼兒各方面的能力,如在進行體能訓練時,教師可以讓幼兒進行簡單的體育活動,訓練幼兒的實際操作技能。同時,幼兒園健康領域下課程游戲化教學能拓展幼兒知識面,開闊幼兒眼界,使幼兒更好地了解幼兒園健康領域下課程學習的重要性,增強幼兒創造力,并促使幼兒學會和他人協作,提升幼兒綜合素養。
在素質教育指導下,幼兒園的大部分教師認識到了游戲在幼兒園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從而促進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發展。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發展并非單純地“玩”,更多以“玩”的方式來推動幼兒對課程內容進行全面的了解。然而,健康領域課程游戲化的教學活動較為刻板,存在眾多問題。究其原因,在于幼兒園教師沒有很好地處理好幼兒園課程和游戲之間的關系。
游戲是孩子熱愛的一項活動,幼兒樂于參加幼兒園健康領域下的課程游戲化活動,并從中獲得知識和能力。幼兒園游戲化教學,可以讓孩子積極地參與到游戲中,在體驗和實踐中獲得知識。因此,幼兒園健康領域下課程游戲化教學時應該根據幼兒的具體情況,組織符合幼兒特點的游戲,使幼兒充分享受到游戲的樂趣。但是,從目前幼兒園健康領域課程游戲開發情況來看,教師對幼兒的主體性有所忽略,不利于提高幼兒游戲體驗,降低幼兒對健康領域知識的學習積極性。
當前,隨著新課程改革中“素質教育”思想不斷發展,幼兒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時也應日益重視幼兒身心發展現況。幼兒園體育作為幼兒園健康領域中的重要內容,應順應新時代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發展趨勢,在幼兒園中開設各種有趣的活動,如跳繩、呼啦圈、雜耍等,使幼兒從小就了解到體育活動的多彩多姿內容,把游戲與體育結合起來,使幼兒形成良好的體育習慣,從而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例如,在指導幼兒學習“一起玩玩具”時,教學目的是使幼兒在玩玩具的過程中,獲得愉快的體驗感,培養幼兒的團隊合作精神。因此,在幼兒園健康領域下課程游戲化教學中,教師可以將玩具、體育和游戲相結合,進行有趣的游戲教學活動。其中,雜技表演不受氣候因素的制約,可以在室內進行,規則也很簡單,最常用的方式是扔三個小球,這樣既能提高孩子的協調性,又能引起幼兒園小朋友的好奇心,讓其積極參與到幼兒園健康領域下課程游戲化活動中。當孩子掌握基礎游戲技巧之后,教師即可把幼兒分為不同小組,在指定的時間里進行比賽,在游戲中球掉到地面的次數最少的隊伍即可獲得勝利。這樣一來,既能提高課堂趣味性,又能讓幼兒對游戲項目有更深刻的印象,促使幼兒在課后參加訓練活動,提高體能訓練的有效性,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在幼兒園健康領域中,健康知識學習非常關鍵。通過幼兒園健康領域下課程游戲化教學,可以促進幼兒形成健康意識,使得幼兒從小養成良好的健康習慣,終生受益。例如,在健康知識教學方面,幼兒園教師在講解完醫院、醫生、病人等基本概念后,便可以設定簡單的情境,讓幼兒扮演醫生、護士、病人等角色。通過集體合作的游戲式教學方法,不僅可以讓幼兒更好地了解所學內容,也可以讓幼兒感受到團隊間的合作重要性,促進團隊成員之間明確分工。在此期間,教師要盡量讓幼兒積極參與,如扮演不同的角色,精心布置場景,師幼共同整理場地及相關物品,這樣既可以增強幼兒對健康領域下課程游戲化活動的參與性,又可以提高幼兒對健康知識的掌握程度,增強幼兒團隊協作能力。
幼兒時期的孩子天真、活潑,在幼兒園的健康領域課程教學時,游戲化教學方法十分受用,是幼兒園全面開展素質教育工作的重要舉措。因此,幼兒園健康領域下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課程知識”和“游戲內容”相結合,使幼兒身心得到充分鍛煉,促進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和學習。例如,幼兒教師可以經常組織一些實際的游戲活動來安排幼兒園健康領域課程教學活動。在幼兒園健康領域課程教學之前,教師可以將幼兒分成幾個小組,讓其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有些幼兒會整理教室中的擺設,部分幼兒會打掃教室地面、桌面……讓幼兒親身經歷勞動,感受到與同伴分工合作的重要意義。在布置教室過程中,教師可以引領幼兒進行手工制作,也可以讓幼兒自己做一些精美作品,如繪畫、折紙、搭建好的積木等。通過勞動合作、動手實踐及休閑娛樂活動,幼兒園的孩子在勞動中鍛煉體質,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幼兒園健康領域課程教學時,教師設計的教學內容必須具有針對性和趣味性。幼兒所能接受的知識相對較少,且相對比較淺顯,這就需要教師考慮幼兒心理特點,在設計游戲時充分考慮到幼兒學習規律,適當增加幼兒園健康領域下課程游戲深度和廣度,并且要考慮幼兒園健康領域課程主題教育作用。此外,游戲內容也不能太過單調,既要有教育性,又要有娛樂性。將科學合理的心理健康知識與趣味活動相結合,打造陽光、活躍的幼兒園健康課程。例如,在有必要開設有關“防寒法”課程時,教師可設計一種游戲,幫助幼兒學習健康教育知識。在幼兒園健康領域下課程游戲化活動進行時,教師可讓孩子自己動手做“小企鵝”,并圍繞“害怕寒冷的小花狗”防寒主題,讓孩子為其找到一種保暖的方式,將枯燥理論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及情景化。自始至終,游戲的主題都以“御寒之道”為主,在指導小朋友循序漸進學習中,注重教導孩子如何使用火爐、電爐取暖,以增強孩子安全意識,使得幼兒園健康領域下課程游戲化內容既實用又富有趣味性,從而提高幼兒園健康領域下課程游戲化教學水準。
幼兒時期的孩子成長速度和學習速度十分驚人,但因不同年齡的幼兒學習水平和認知水平不同。所以,幼兒教師應根據孩子年齡、意識及認知能力的差異,將其分為小、中、大等級,從而更好地培養具有不同認知和學習能力的幼兒,確保幼兒園健康領域下課程游戲化教學活動順利進行。然而,若要推進課程游戲化教學工作進行,教師也要針對孩子的認知、意識及學習興趣等因素,設定不同游戲活動,讓孩子的身體和精神得到充分發展。例如,幼兒教師可以按照孩子的年齡,在不同學習區域中組織不同游戲活動,定期組織小班幼兒、中班幼兒到大班幼兒學習區域參觀,確保不同幼兒在幼兒園健康領域下課程游戲化活動中相互學習。
教師是幼兒健康領域課程游戲化學習時的“向導”,幼兒普遍依賴教師。教師在進行健康領域課程教學工作時,應有足夠的耐心和責任感。如果孩子不理解健康領域課程知識,教師要及時和孩子交流,并給予鼓勵。如果有幼兒在健康領域課程游戲中出現失誤,教師不能對其太過嚴厲,也不能隨便責備,要寬容及耐心地指導。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考慮到每個幼兒的情緒,對幼兒進行充分的了解,使其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價值觀。另外,教師要主動發揮自己的指導作用,給予幼兒充分的發展空間,以問答方式進行游戲教學,使其能充分地表達自身思想。教師也要重視自身的健康領域課程游戲化設計能力,多學習和借鑒有關優秀案例,并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來設計游戲活動,增強幼兒創造力,創造出獨特的健康領域課程游戲化教學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在健康領域課程游戲化活動進行時,教師也要增強自身安全意識,預防突發事件,從而為幼兒學習提供有益指導,促使幼兒提升身體素質,實現健康發展的目標。
幼兒教師是幼兒游戲活動的真正引導者,一名優秀的幼兒園教師能在游戲中及時發現每個孩子存在的問題,并給出應對措施,運用適當的語言來指導幼兒游戲。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一些幼兒園教師缺乏專業知識,在觀察和分析幼兒的游戲時,往往很難從幼兒的總體表現中找出“蛛絲馬跡”,無法及時給出相應的解決辦法。因此,幼兒教師要有效地引導幼兒參與游戲。首先,教師要清楚地認識到健康領域課程游戲化觀察重點,幼兒園游戲是動態發展的過程,教師要從游戲狀態、材料使用、幼兒表現等多個角度去全面分析和研究。其次,注意選用合理的觀察和記錄方法??茖W、合理的觀察方法是影響教師科學引導的關鍵因素,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幼兒的差異。最后,教師要深入分析兒童的游戲行為,并給出相應的解釋及指導。因此,教師應建立健全的理論體系,加深對游戲的認識,敏銳地觀察游戲中兒童的行為,并及時地歸納其形成的內部原因,以增強幼兒參加健康領域課程游戲化活動的意識和能力。
游戲情境與幼兒真實經驗相關,才能令幼兒充分地體會到與生活、與自己最為密切的事例,從而有效地吸引幼兒對健康領域課程的學習興趣,從而激發幼兒的積極性。幼兒認知具有直觀化及形象化特點,教師應通過健康領域課程游戲化方法吸引幼兒注意力,提升其學習健康領域課程知識的能動性。例如,在進行幼兒室外運動時,教師要事先設置場地,把呼啦圈、投球、泡沫積木等材料放在合適的位置,并合理組織幼兒參與戶外運動,使孩子在健康領域課程中獲得快樂。又如,在教孩子如何洗手時,教師還可以通過網絡和信息技術,讓孩子觀看一些生動的錄像,在孩子觀看視頻之后,即可主動地舉起手來洗手。在此基礎上,采用這種方法,使幼兒體驗能力明顯增強,興趣得以有效激發,自覺地學習健康領域課程知識,從而增強幼兒健康成長意識。
幼兒園健康領域課程游戲化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傳統的僵化教學模式,教師愈加注重引導幼兒自主學習,強化幼兒個人認知。在健康領域課程游戲化教學時,通過合作教學更有利于提升幼兒的學習自主性,打破幼兒教師一言九鼎的“說教式”教學模式,通過集體學習,增強幼兒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加深幼兒對健康領域課程知識的理解。合作學習并不是簡單地把幾個幼兒召集在一起,而是需要團隊成員共同努力、分工合作及互相影響。另外,在健康領域課程游戲化教學中,為了凸顯幼兒主體地位,教師可以采取團隊協作形式,使幼兒參與到各種活動中,從而更好地吸取健康知識,促進健康領域課程教學質量有所提升。例如,在引導幼兒進行體育活動時,若要使其動作協調、平衡、自衛能力得到提高,教師即可采取團體游戲形式,通過“玩”的方式,使孩子在“玩”的過程中,體驗到“小猴運球”和“撿皮球”游戲的樂趣,在此基礎上鍛煉幼兒的協調能力和運動能力。通過開展小組合作的游戲,幼兒獲得快樂情緒,有效地激發其運動興趣。在組織健康的運動鍛煉活動后,幼兒身體素質得到顯著提高,可自覺識別健康觀念和行為。
家校共育是指幼兒園和家庭共同培養幼兒的一種有效方式,通過多種形式的支持與教學實踐,共同提高幼兒綜合素質。在當前日益受到重視的家園共育中,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高效融合,已經成為一種必然的選擇。與此同時,幼兒教師及家長進一步認識到了幼兒早期教育中家長的作用。人們不再把學前教育視為幼兒園的唯一任務來看待,而且幼兒家長也開始重視自身教育角色和地位。因此,在開展幼兒健康領域課程游戲化教學活動時,應充分運用家園合作方式,進而豐富健康領域課程游戲化教學內容形式,為幼兒學習健康領域課程知識提供支持,促進兒童健康成長。
綜上所述,幼兒教師進行健康領域課程教學工作時,要考慮幼兒特點,選擇幼兒喜歡的游戲化教學方式,吸引幼兒積極學習健康領域知識。在健康領域課程游戲化教學工作的推動過程中,教師設置豐富的趣味健康領域課程教學活動,并運用情境化、游戲化教學方式,即可促使幼兒積極參與游戲化實踐活動。通過上述幾種方法介紹,即可提高幼兒對健康領域課程知識的學習興趣,確保健康領域課程質量和成效明顯提升,為幼兒健康成長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