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合作市第四幼兒園 曹冬梅
伴隨著時代與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現在信息技術被廣泛運用于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同樣,幼兒教師也應充分意識到信息技術介入的作用,為教育活動注入活力。借助信息技術全面展開資源內容的有效搜集與整合,起到激發幼兒參與興趣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可以為幼兒提供更加廣闊的探索空間,引導幼兒進入其中展開專注的思考,使其能深刻體驗與感知、對畫面進行想象與創造、深度解讀相關內容并進行科學探索等,獲得多個維度的成長。本文對信息化教育資源在幼兒教育中的整合與利用進行研究,望給予廣大教師一些教育參考。
興趣是幼兒參與一切教育活動的重要基礎。在幼兒時期的教育教學中,一線教師應充分意識到趣味信息故事資源的有效介入,彰顯其實現幼兒主體地位的價值,對幼兒喜歡的一些事物切實展開有效解析與調研,從貼近幼兒實際興趣愛好的角度出發,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搜集并整合一些元素,結合故事導向法啟發幼兒,吸引幼兒的注意力,鼓勵幼兒更加積極地參與到教育活動中,提升活動的教育意義。
根據以往教育活動開展情況可以發現,一些幼兒在參與教育學活動時常常出現無法活躍起來的情況。這種情況產生的原因有兩面。一方面源于幼兒本身的身心發展規律。幼兒自制能力相對薄弱,很多情況無法控制自身的狀態,無法在興趣的支持下投入教育活動中;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教師采用活動素材內容亦或是活動開展方式相對單一,無法帶給幼兒更加新穎的感覺,亦或是無法賦予幼兒不同的體驗,同樣導致幼兒無法將自己的能動性發揮出來。而以信息技術為基礎引進的趣味性故事資源,能充分改善幼兒的這一發展情況。換言之,教師采用的活動素材需要是活潑、生動有趣的,是貼近幼兒興趣實際需求的。因此,趣味性活動資源能夠充分觸動幼兒的內心,是喚起幼兒參與活動動機的有效媒介,可以改善幼兒在活動中所處于的消極狀態,使幼兒真正參與其中發揮出自身真正潛能,最終獲得成長。
幼兒階段的孩子本身的專注度相對較差。而教師作為重要的引導者角色,在參與教育教學中需要秉持的理念就是以幼兒的發展需求為基礎。因此,教師需要運用滲透式的方法推動幼兒成長。而以現代技術為載體引入的趣味性故事資源,能夠充分滿足幼兒這一成長需求。故事本身的情節波動,抑或是其中所涉及的人物、事物都能夠成為吸引幼兒注意力的有力推手。尤其是在信息技術的加持下,這些內容會以更加生動的形象得以展現,賦予幼兒最為獨特的感覺,亦或是讓幼兒感受到教育活動本身所具有的樂趣等,真正意義上幫助幼兒展開專注思考與投入探索。教師需鼓勵幼兒結合故事情節內容進行連貫性的思維發散,構成具有銜接性的活動。在循序漸進的推進歷程中,幼兒則會保持更加良好的思考習慣,在不經意間提高自身的專注力,獲得實質性發展。
幼兒本身的智力發展是教師應關注的核心點。在現階段的學前教育中,一線教師應充分意識到情境畫面類信息資源的有效介入,彰顯其拓展幼兒本身的抽象思維與創造能力方面所表現出來的核心意義,切實展開關于信息技術系統工具的有效采用,發揮其清晰直觀的優勢,引進與幼兒實際生活相貼近的一些畫面元素展開教育活動,啟蒙幼兒展開屬于自己的聯想與轉化,使幼兒真正參與活動探究,落實區域活動的推進等。
1.輔助幼兒展開想象。
剛剛進入幼兒園的孩子,其形象思維能力是相對淺薄的,參與活動時常常表現出無法代入與轉化的情況。而學前教育往往是孩子接受教育的啟蒙階段,更注重開發幼兒的大腦潛力,推進幼兒智力方面的發展。因此,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需要以幼兒本身的形象思維為基礎,幫助幼兒增長知識或轉化知識,亦或是開拓思維等。因此,情境畫面類信息教育資源的有效介入,能夠充分為幼兒提供有效的媒介。幼兒教師所采用的情境畫面類資源,往往是貼近于幼兒本身的生活實踐亦或是真實認知的。這些元素能夠為幼兒帶來更為熟悉的親切感,賦予幼兒全新的探索角度。當幼兒真正進入其中時,往往可以立足于自身已經擁有的一些生活感知或邏輯實現一定的轉變,逐漸將抽象不易理解的知識內容變為具象化的生活元素等,抑或指引幼兒從貼近于生活的角度完成各種類型活動的推進,實現思維的不斷進階。
2.培養幼兒的知識遷移能力以及與聯系實際生活的意識。
以信息技術為基礎引入的活動資源內容往往更富感染力和飽滿性。而這些內容則能夠為幼兒營造更加濃郁的感知氛圍。當幼兒真正進入其中時,便能實現深度記憶,獲得最為清晰明確的感知。同時,這樣的方式也更容易使幼兒實現知識遷移。在真正參與的過程中,幼兒會逐漸意識到知識本身與實際生活之間存在的緊密聯系,進一步發揮自身想象力感受這些知識在生活學習中運用的價值,或者是帶給幼兒生活實踐啟示等,進一步加強自身生活認知,為幼兒展開生活實踐奠定基礎。
從幼兒的音樂活動表現分析,幼兒參與時常常出現無法解讀歌詞,或者表達歌曲缺乏感情的情況。總之,幼兒的感知力度是不充足的,所以在歌唱時會顯得平淡無味。而信息技術的優勢可以有效改善幼兒的這一情況。
以學唱《頭發、肩膀、膝蓋、腳》曲目活動為例,教師可以運用一些補足性的資源呈現關于身體的各個部位,以此作為備課中的關鍵部分。在具體落實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呈現關于這些部位的相關知識介紹,讓幼兒深度理解我們身體上的各個部位,想象這個部位處于的位置或者是在我們開展生活實踐時起到了怎樣的作用等。而在歌唱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邊指邊唱,結合音樂將活動參與過程變得更加活躍、飽滿和有感情,使幼兒真正意義上理解音樂歌詞的表達方式,讓幼兒活躍起來,有感情地展現自己對這些身體部位的認知。
由此可見,信息類畫面資源在全面發展幼兒智慧水平方面表現出獨特的優勢。其方式以富有感染力的真實元素或內容為基礎,以信息技術更加清晰直觀和全面多維展現的特點為輔助,逐漸為幼兒構建更具有層次感的探索空間和聯想氛圍,使幼兒將一些不易理解的知識內容進行轉化,助力幼兒的思維得到不斷的啟迪與進階。幼兒教師應善于采取這種方式實現對幼兒的培育,推動幼兒全面成長。
正向的教育資源內容是指導幼兒行為發展的重要途徑。在幼兒時期的教育過程中,一線教師應充分意識到角色扮演類動畫視頻的有效介入,彰顯其推進幼兒交際意識與實踐能力提升方面所表現出來的核心意義。教師需切實展開對幼兒在園生活中各種表現的有力觀察與分析,立足于幼兒出現的問題或者障礙,明確資源內容的搜集與整合,起到優質的導向效果。教師還需鼓勵幼兒立足于資源內容分析其中的正確思想,抑或一些行為習慣等,在逐漸接受熏陶與感染的過程中獲得成長。
從客觀角度分析,集體意識在幼兒發展過程中十分重要。受大環境影響,很多幼兒在家庭環境中都是獨生子女,接觸的人物基本都是家人,自我意識十分強烈,在集體意識方面則比較淺薄。因此,幼兒學段的教師應充分關注到幼兒這一發展方面,鼓勵幼兒在與同齡孩子一起學習和玩耍,在真實的體驗中獲得成長。而信息技術本身的優勢則能夠呈現相關資源,為幼兒成長提供有效的空間。如學前教育階段的孩子剛剛邁入集體生活,往往無法正確判斷事物對錯,抑或會因為一件小事與伙伴產生爭執。而教師則可以以此為導向,明確資源的引進,糾正幼兒在行為和思想上的偏離,引導幼兒學會謙讓,或者采取更加緩和與禮貌的語言表達自身想法或意愿等。
在具體落實過程中,教師可以向幼兒展示關于《小豬佩奇》動畫節選,如其中的主人公佩奇要借用弟弟喬治的文具時,會十分禮貌地表述自己的需求,她會說:“喬治,可以將你的鉛筆借我使用一下嗎?謝謝你。”喬治答應之后,佩奇才接過喬治的文具,并且鞠躬向他表達感謝,而喬治則也十分有禮貌地說不客氣。教師則可以運用這一動畫視頻使幼兒建立正確與他人相處的意識,抑或與他人交流時應表現的正確行為或講話方式和預期等。
角色扮演類情境資源往往能夠幫助教師引導幼兒展開一定程度的游戲活動。這些內容能夠為幼兒本身帶來重要的啟發。當幼兒真正感受到這些視頻資源內容的豐富性和各個主人公的角色特征時,他們往往可以自然而然地展開一定程度的模仿,與其他幼兒展開積極溝通與交流。上述視頻資源展示結束后,教師可以構建關于“講文明、懂禮貌”的角色扮演活動,鼓勵幼兒以小組為單位,扮演小豬佩奇動畫片中喜歡的人物。在活動推進中,教師可以設計“小豬佩奇和他的家人朋友一起去春游”的表演活動,讓幼兒展開相應的模仿與創造,鼓勵幼兒自主設計一定程度的故事情節,并且結合佩奇、喬治和各個主人公的一些特征來完善自己的神態、表情、肢體語言等,鼓勵幼兒不斷描述自己的想法,加強活動的教育價值。
由此可見,角色扮演類動畫資源在拓展幼兒的交流水平與行為習慣方面表現出獨特的優勢。其方式以幼兒熱衷的動畫場景為基礎,以其中各個主人公的表現形象和交際行為作輔助,逐漸為幼兒構建更加寬松與活躍的感知環境,并且使幼兒展開一定的模仿與創造等,實現教育教學的延伸,全面推進幼兒的整體素質成長。教師可以采用這種方式,實現對幼兒的培育,滿足他們的創造需求。
自我發現意識與能力是幼兒展開創造的重要基礎。在這一時期的教育教學中,一線教師應充分意識到探索類信息資源的有效介入,彰顯其在更好地推進幼兒的觀察能力與科學精神提升方面所表現出來的核心意義,全面遵循以幼兒為主體的教育原則,將信息技術本身準確度高、容量較大的優勢凸顯出來,運用各種動態視頻或紀錄片形式呈現更加廣闊與飽滿的知識,開闊幼兒的視野,讓幼兒展開全方位的觀察,在自己腦海中建立清晰成像,展開屬于自己的認知與推導等。
幼兒的本身的認知水平相對薄弱,探究事物的角度和方向相對單一,無法獲得全面認知,這是因為他們本身的觀察能力偏弱造成的。而信息技術本身所具有的靈活性與巧妙性特點,則能夠將更多的資源以多維度的方式展現,啟發幼兒建立新的觀察角度或者思考方向。
以“動物的不同特征”主題探究活動為例,教師可以采用優質的資源實現對幼兒的啟發,運用信息技術高效飽滿地呈現常見動物的真實視頻,鼓勵幼兒在觀察中探索這些動物的形象或是生活習性等,引導幼兒展開系列自主探究。教師也可以用這些資源推動區域活動的開展,讓幼兒運用彩紙、硬紙板、線條等制作動物模型,結合自己對動物的感知自主完成設計和色彩填充,使幼兒在觀察過程中實現思維的建構。
綜上所述,在教育教學方式不斷變革的今天,信息化資源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的運用必不可少。幼兒教師需要作出屬于自己的判斷,實現有效探索與嘗試,全面提升教育活動實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