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薛 靜
幼兒園的綜合水系在兒童期盼的小眼神里終于修建成功了,兒童看著水池旁蜿蜒的“淘寶”流水線,看著靜默在水池中的水車,看著滿墻面的水管和水閘,看著沙池中水井閥門和帶溝槽的樹樁,七嘴八舌地討論著:“這個水車我在游樂場見過。”“這個水管是用來接水的,可是水閥怎么開呢?”“這個水閥門怎么壓不上水?老師,能幫我一下嗎?”……兒童帶著問題,“樂水”活動走進了兒童的生活。
“這個水槽中的水為什么一直在流淌,它們從哪兒來?”帶著這個問題,兒童開始尋找來龍去脈,他們站在水池中,沿著有高有低,有寬有窄的流水線一路尋著。水一直在流淌,有的像瀑布一樣,有的像小溪。教師在兒童的催促下打開了“城堡”的檢查口,兒童輪流觀察,驚訝地發現“城堡”內沒有水,只有管線和閥門。
“淘寶”流水線的水從哪兒來?又流到哪兒去了呢?這兩個問題一直縈繞在兒童的腦海里。教師鼓勵兒童在“淘寶”活動尋找中繼續尋找水,楠楠一會兒用手撈著流水中的沙,和著沙中的“寶物”們,一會兒又將手放在水中,循著水的流向來回摩挲。教師轉身的功夫,楠楠招呼同伴:“你們看,水從城堡中流出來,流到這個木頭里看不見了。”當教師打開“小城堡”和木箱時,樂樂跳了出來:“哦!我知道了,原來這木箱子是用來裝水的。”楠楠接著問:“那木箱和小城堡不連在一起啊,水怎么傳過去的呢?”這時,兒童又開始了進一步探索。
在水系“小城堡”旁有一輛水車,水車隨著把手的搖動,水車傳輸水的漏斗一個接一個接水,再循環至水池中,兒童穿著連體防水服,站在水池中配合玩著。教師發現,四個兒童用力配合,兩個兒童一同搖動把手,一個兒童盛水放在水車的漏斗中,由于水車一直轉動,倒進去的水也沒起到作用,一個兒童站立在水池和沙池交接的平臺上,大聲喊:“加油,快了!快了!馬上水就到了!”就這樣過去了兩分多鐘,只有少許水滴濺到沙池中,與兒童需要的水量相去甚遠,可兒童的探究興趣絲毫未減。
兒童想把水車中的水運到沙池中,想通過水車轉動的方式直接運輸,遇到了問題,不管用多大的力量,不管水車轉動得多快,也不能把水運到沙池中。四個兒童還在轉動時,一旁的圖圖從游戲材料自選區拿來了水桶,接到從水車上流淌的水后就奔向沙池。楠楠從附近找了一根白色PVC 管,兩只手拿著在水車轉動流淌下水的地方等著,這個辦法讓在一旁等水車的兒童激動了:“快看!水鉆進白色的大管子了,只差一點點就能到沙池了!”由于需要不斷調整PVC 管的方向,五個兒童互相配合,并發現了轉水車的人要放緩轉速,這樣“命中率”才會更高,不一會兒,沙池中流淌了從水車轉動來的水,兒童興奮了。
過了一個周末,兒童回到幼兒園,已經能比較熟練掌握水車的使用技巧,也有更多小朋友能從水車上接水到沙池,雖然運水過程有點困難,但兒童玩得不亦樂乎。楠楠和樂樂在“淘寶”水系那兒討論:“我們這個水是木頭水箱中的,水車里的水是戲水池中的,水車里的水是通過管子接到沙池中的,那我們這個水是不也是通過管子接到小城堡中的呢?”當兒童再一次提出問題時,教師事先在材料區提供了各種材質、大小、長短、粗細的支撐性材料,進一步支持兒童進行探究。施工師傅用圖紙解釋水系的設計原理后,兒童真實、科學地解開了水系循環水之謎,終于找到了“城堡”與木質水箱中循環水的秘密。
“樂水”園本課程資源的實踐探索,是基于兒童喜歡玩水的天性,開展“知水”“玩水”“懂水”“敬水”的實踐探索;是基于教師對園本課程資源的認識,實施對兒童、資源、園本課程的學習、認識、內化教育理念,引領教育實踐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