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瑾文
摘要:李清照“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的“蓬舟”,教材和一些專著都解釋為“如飛蓬般輕快的船”,這屬于望文生義。結(jié)合辭書釋義、異文、語源、構(gòu)詞法及語境等多方面的證據(jù),“蓬舟”應(yīng)理解為同“篷舟”,船,船只的意思。課本注釋需要加以修正。
關(guān)鍵詞:蓬舟 篷舟 釋義
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收有李清照的名篇《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其中“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一句,教材注“蓬舟”:“如飛蓬般輕快的船?!辈粌H教材這樣認為,一些涉及傳統(tǒng)詩詞的專著也持相同觀點。眾所周知,“飛蓬”指枯后根斷遇風飛旋的蓬草,而蓬草“遇風飛旋”的姿態(tài)看似與語境中船舶被狂風吹起的樣子十分契合,也確實當?shù)蒙弦粋€“輕”字,但事實上,蓬草隨風悠悠飄動,移動速度實在難當一個“快”字。顯然,用飛蓬的特性去描述“蓬舟”輕快的狀態(tài),其實是不夠恰切的。
“蓬”,從艸,逢聲。本義是指蓬草,正如《辭源》所釋:“草名。蓬蒿。秋枯根拔,風卷而飛,故又名飛蓬?!盵1]《詩·召南·騶虞》:“彼茁者蓬,壹發(fā)五豵。”[2]曹操《卻東西門行》:“田中有轉(zhuǎn)蓬,隨風遠飄揚?!盵3]杜甫《遣興》詩之二:“蓬生非無根,漂蕩隨高風。”[4]這些文獻用例說的都是“蓬”的本義。此外,“蓬”還有“散亂、蓬松”的引申義,《山海經(jīng)·海內(nèi)經(jīng)》:“其上有玄鳥、玄蛇、玄豹、玄虎、玄狐蓬尾?!盵5]揚雄《長楊賦》:“當此之勤,頭蓬不暇梳,饑不及餐?!盵6]《晉書·王徽之傳》:“徽之字子猷,性卓犖不羈,為大司馬桓溫參軍,蓬首散帶,不綜府事?!盵7]但這些釋義與“蓬舟”的“舟”字很難產(chǎn)生聯(lián)系。
我們認為,“蓬舟”的“蓬”應(yīng)采用《漢語大詞典》的釋義:“用同‘篷’。李珣《南鄉(xiāng)子》詞:‘誰同醉,纜卻扁舟蓬底睡?!笆窭瞰憽稘O歌子》詞:‘水為鄉(xiāng),蓬作舍?!樯睢堕_船鑼》:‘開了船他們會得張蓋布蓬的?!盵8]也就是說,“蓬”是“篷”的通假用法,原詞應(yīng)為“篷舟”?!豆糯鷿h語通假字大字典》也收有“蓬”通“篷”這一義項,書證即為前蜀李洵《南鄉(xiāng)子》和《漁歌子》兩例。除了工具書所收錄的義項和示例,我們還可以從文獻異文得到旁證,如清沈辰垣《歷代詩余》卷四十二收錄李清照此詞,即作“篷舟”。
從語源來看,“篷舟”一詞在唐朝就已經(jīng)廣泛使用,且唐朝詩歌中只有“篷舟”而無“蓬舟”的用例。如溫庭筠《西江上送漁父》:“三秋梅雨愁楓葉,一夜篷舟宿葦花?!盵9]唐皮日休《寄毗陵魏處士樸》:“兔皮衾暖篷舟穩(wěn),欲共誰游七里灘?!盵10]李洞《曲江漁父》:“臥穩(wěn)篷舟龜作枕,病來茅舍網(wǎng)為簾。”[11]至宋代,“蓬舟”一詞才在詩詞中流行開來,如沈遼《走筆奉酬正夫即次元韻》:“高人逸士或往還,蓬舟自訪來前灣?!盵12]方岳《水調(diào)歌頭·平山堂用東坡韻》:“蘆葉蓬舟千重,菰菜莼羹一夢,無語寄歸鴻。”[13]劉瀾《買陂塘·游天臺雁蕩東湖》:“臥游已動蓬舟興,那在芙蓉城畔?!盵14]顯然,從詞語出現(xiàn)的先后來看,“蓬舟”源自“篷舟”是確鑿可信的。此外,清《佩文韻府》卷二六以“篷舟”立目,今之《中文大辭典》《漢語大詞典》也以“篷舟”立目,足可見“篷舟”才是“蓬舟”的原詞。
“蓬”“篷”二字究竟有何區(qū)別呢?前文已指出“蓬”的本義是蓬草,引申義有“散亂、蓬松”的意思?!芭瘛弊郑稘h語大詞典》的解釋是:①張蓋在車船等上面,用以遮蔽日光、風、雨的設(shè)備。《警世通言·蘇知縣羅衫再合》:“李生推篷一看,果然秋江景致,更自非凡?!鼻妩S景仁《退潭舟夜雷雨》詩:“誰知暴雨不終昔,打篷漸歇箏琵琶。”郭沫若《下鄉(xiāng)去》一:“大家都在發(fā)愁,十九號準備下鄉(xiāng)的卡車是沒有篷的?!比~圣陶《倪煥之》一:“眼光從篷頂直望黑暗的前程?!雹诖?。《三國演義》第四九回:“徐盛見前船無篷,只顧趕去。”清李漁《玉搔頭·飛舸》:“這風就掉轉(zhuǎn)來了,家婆在那里?快幫我扯起篷來。”③船。唐錢起《送張管書記》詩:“河廣篷難度,天遙雁漸低。”前蜀韋莊《潤州顯濟閣曉望》詩:“一篷何處客,吟憑釣魚舟?!壁w慶熺《醉扶歸·泖湖訪舊圖》套曲:“一天兒詩酒作生涯,一篷兒風月都瀟灑?!盵15]據(jù)此,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蓬”多與植物有關(guān),而“篷”多與工具器物有關(guān),這也從側(cè)面證成了“篷舟”一詞的合理性。
那么,“篷舟”應(yīng)該如何理解呢?竊以為“篷舟”即“篷船”,是一個同義復(fù)詞。所謂同義復(fù)詞指的是意義相同的兩個語素連用在一起表示一個完整的意思?!稘h語大詞典》已經(jīng)指出“篷”有“船”的意思,而將具有船義的“篷”跟“船”組合成“篷船”一詞,表示的就是船的意思。如馬祖常《鎖院獨坐書事口號》:“松間行屋無人到,恰似篷船泊浪中?!盵16]呂留良《舟次看武康山溪》:“霸先國破孟郊死,寂莫篷船到武康?!盵17]
由于組成同義復(fù)詞的兩個語素意義相同,因而其詞序往往可以顛倒,形成同素異序,且詞性和意義都不會發(fā)生變化?!芭翊奔葹橥x復(fù)詞,通常便可顛倒為“船篷”,表示的仍是船的意義。如陳造《書懷》詩:“少待莼鱸付張翰,一溪風月放船篷?!盵18]這里的“船篷”就是船的意思,不能理解成船上的篷子,“放船篷”就是指“放船”,開船、行船之義。陳造似乎特別偏愛“放船篷”一語,其《江湖長翁集》三次出現(xiàn)“放船篷”,《題吳司理子隆兼隱》:“何須笠澤去,煙浪放船篷。”[19]《四月望再游西湖十首》(其七):“堆青泛碧放船篷,萬里風前鶴發(fā)翁?!盵20]還有一處就是上述引例。事實上,將同義復(fù)詞“船篷”作為“船”的意思來使用的例子還有很多,如葉夢得《千秋歲(其二)》:“誰共賞,依稀記得船篷上?!盵21]張孝祥《題吳城廟》:“浥浥午陰移岸樹,蕭蕭涼意滿船篷?!盵22]
同理,具有“船”這一意義的“篷”跟同義語素“舟”也能組成同義復(fù)詞“篷舟”,也可寫作倒序詞“舟篷”。先看“舟篷”一詞,韓維《清明北園泛池舟中作》:“路繞高林盡,舟篷出近灣?!盵23]麻九疇《元裕之以山游見招兼以詩四首為寄因以山中之意仍其韻》(其一):“石華政可采,負我孤舟篷?!盵24]根據(jù)句意,不難看出這兩例的“舟篷”屬于同義復(fù)詞,是船的意思。再來看“篷舟”,正如《漢語大詞典》所釋,應(yīng)理解為“即篷船”。而本文討論的“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的“蓬舟”,結(jié)合語境可以看出,應(yīng)是“篷舟”的同詞異寫,以解釋為船更為合理。此句寫詞人希望風不要停止,把自己乘坐的船吹到仙山去,表達了自身對美好夢想的追求和對自在生活的向往。
因此,綜合工具書、異文、語源、構(gòu)詞法及語境等多方面的證據(jù),“蓬舟”應(yīng)解釋為:同“篷舟”,船,船只的意思。課本注釋應(yīng)該加以修正。
參考文獻:
[1]商務(wù)印書館編輯部.辭源(修訂本)[Z].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98:2702.
[2]高亨.詩經(jīng)今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34.
[3]夏傳才.曹操集校注[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13:28.
[4][9][10][11]曹寅等.全唐詩[M].北京:中華書局,1960:2290,6724,7085,8298.
[5]袁珂.山海經(jīng)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462.
[6]蕭統(tǒng).文選[M].北京:中華書局,1977:137.
[7]房玄齡等.晉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4:2103.
[8][15]羅竹風.漢語大詞典(縮印本)[Z].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5518,5247.
[12][18][19][20][22][23]傅璇琮等.全宋詩[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8271,28173,28110,28238,27767,5197.
[13][14][21]唐圭璋.全宋詞[M].北京:中華書局,1965:2835,2953,780.
[16]楊鐮.全元詩(第二九冊)[M].北京:中華書局,2013:362.
[17]徐世昌.晚晴簃詩匯[M].北京:中國書店,1988:511.
[24]郭元釪.全金詩(卷十九)[M].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