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向慶
近年來,關于我國外貿出口訂單轉移至東南亞的討論引發關注。作為一種經濟現象,出口訂單轉移背后的根本原因是產業鏈在各國間的重新分工。
出口訂單轉移的“競爭面”。一是從全球范圍看,2016年以來東南亞逐漸成為全球出口訂單轉移的主要承接地區;二是從東南亞內部看,越南是東南亞國家中最主要的出口訂單轉移承接國;三是從出口增速變化趨勢看,2016年成為我國與東南亞出口增速變化的分界點。2010年-2015年,中國出口年均增速達9.0%,高于東南亞的6.9%;2016年-2020年,東南亞出口平均增速開始超過中國,這從另一個維度印證了中國出口訂單存在向東南亞轉移的跡象。
出口訂單轉移的“互補面”。從進口總量數據看,東南亞對我國進口具有高度依賴。自2010年以來,中國和東南亞貿易聯系緊密度不斷提升。從中國方面看,2020年中國和東南亞的雙邊貨物貿易額增長至6853億美元,東南亞超過歐盟首次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從東南亞方面看,2009年以來,中國連續13年保持東南亞第一大貿易伙伴地位。進一步細分到具體產品,東南亞對我國勞動密集型產品形成部分替代的同時,對我國中間品和資本品的進口亦顯著增加。
此外,貿易互補性指數也證明我國和東南亞具有較強的貿易互補性。如果一個經濟體在某種產品的出口上具有顯示性比較優勢,而另一經濟體在該種產品的進口上具有顯示性比較優勢,則兩個經濟體在該產品上具有貿易互補性。互補性指數小于1表明互補性較弱,大于1表明具有較強互補性。結果顯示,2010年-2020年中國與東南亞之間的貿易互補性指數均大于1,表明中國與東南亞呈現出“在競爭中互補”的貿易格局。
出口訂單轉移并非短期現象,而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后,內外部因素共同推動的結果。針對我國與東南亞在出口市場上“競爭”與“互補”并存的特點,相關政策制定要看到訂單轉移的趨勢性、規律性,關注出口訂單轉移的范圍和節奏,挖掘訂單轉移過程中的產業合作空間,統籌短期應對和中長期發展。
一是關注外部風險事件對我國出口訂單轉移進程以及外貿企業經營發展的影響,做好應對預案,支持相關企業穩住出口訂單,減少短期外部沖擊帶來的不確定性,穩住外貿基本盤。
二是充分挖掘東南亞與我國在出口產品上的互補效應,產業鏈轉移既是挑戰亦是機遇,未來可加大東南亞與我國在相關產業鏈上的分工合作,加快推動紡織等勞動密集型產業鏈向高附加值環節升級,發掘傳統行業中的新增長點。
三是加快提升我國技術密集型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隨著國內勞動密集型產業出口訂單向東南亞轉移,未來我國出口增速或將呈現持續的結構分化現象,高技術產業將是我國出口基本盤的重要支撐,產業轉型升級將是破局關鍵。
廣州大學 林熙 劉啟仁
上海財經大學 馮桂媚
“智能制造與綠色發展?基于工業機器人進口視角”
《世界經濟》2023年第8期
隨著中國經濟轉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智能制造和綠色發展是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本文引入包含機器人、污染、能源等要素的異質性企業模型,理論分析機器人應用對企業污染排放的影響和作用機制。并采用中國工業企業數據,結合逆概率加權匹配和雙重差分法進行檢驗。
結果表明,機器人應用能顯著降低企業排放強度,減少排放量。機制分析發現,機器人應用不僅提升生產技術,降低能源強度,還通過減排技術效應,減少每單位能源消耗產生的排放量。此外,內資企業、污染密集型行業和內陸省份機器人應用的污染減排效應相對更大。本文為中國實現智能制造和綠色發展提供了一定的啟示。
1? ?人+機器,未來也許能擊敗巴菲特
2? ?查理·芒格:我始終對中國人有一種好感
3? ?沃爾瑪:從零售之王到電商巨頭
4? ?預測美國經濟衰退的人都錯了
5? ?2023《巴倫周刊》最佳CEO榜單
6? ?人工智能對機構投資者是福報還是詛咒?
7? ?“永遠的CEO”對投資者很重要
8? ?CEO們也看不懂美國經濟
9? ?海底撈:翻臺率才是股價基石
10 2023《巴倫周刊》最佳網絡券商
資料來源:《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