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經濟研究中心綜合
2023年9月21日,第五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工商峰會全體大會在寧夏銀川召開。參會各方在新能源、智能制造、數字農業、大數據存儲等領域達成合作項目18個,總金額300.64億元。
9月22日,第五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工商峰會在寧夏銀川落下帷幕。本屆峰會為中國、阿拉伯國家以及“一帶一路”相關國家提供了深入交流、對接洽談、項目簽約、深化合作的國際平臺。
本次峰會期間,還召開了“中阿大宗商品本幣結算對話”和“中阿綠色能源合作對話”兩個主題論壇,致力于推動中阿重點領域的產業合作,發掘綠色低碳服務貿易、綠色能源設備、新能源汽車、跨境供應鏈、跨境金融合作等領域的新增長點,促進中阿合作共贏。
共有來自19個國家和地區的900余名嘉賓參加了峰會。其中,國外政府部門、國際組織及國外商協會、企業代表80余名,國內政府部門、相關機構及央企、大中型企業代表800余名。工商界代表參會人數占參會總人數的85%以上。
寧夏回族自治區副主席王立主持大會時表示,本屆中阿峰會以“攜手奮進、共創中阿產業合作美好未來”為主題,旨在為與會各方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合作機會,深化經貿往來,促進互利共贏、推動中阿全面戰略伙伴關系,促進中阿經濟、經貿合作取得更多的成果。
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主席陳雍在致辭中稱,在“一帶一路”倡議指引下,中國持續保持阿拉伯國家第一大貿易伙伴國地位,中阿雙方在雙向投資、基礎設施建設、貿易、能源、氣候變化、高新技術、金融、數字經濟、農業等領域都有了扎實的合作基礎,展現了強勁韌勁和蓬勃生機,成為了南南合作、互利共贏的典范。
據新華社報道,中國是阿拉伯地區第一大貿易伙伴國,中阿貿易額從2012年的2224億美元,增長到2022年的4314億美元。2023年上半年,中阿雙邊貿易額繼續保持穩定,達到1999億美元。
本屆中阿工商峰會采取線上與線下結合、投資與貿易并重、研討與簽約并舉的方式,搭建高層對話、政策溝通、經貿洽談、智庫交流的平臺。通過前期充分對接與市場撮合,參會各方在新能源、智能制造、數字農業、大數據存儲等領域達成合作項目18個,總金額300.64億元。
本屆峰會邀請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原部長趙晉平作主旨發言。趙晉平指出,“2022年中阿雙邊貿易占中國整體對外貿易中的比重提升到了6.9%,比2017年提升了2.2個百分點。更重要的是,中國從阿拉伯國家的進口占到中國整體進口的比重提高到了9.5%,比2017年提升了4.4個百分點。這表明,中阿雙邊貿易關系的不斷加強,對中國穩定在全球范圍的產業鏈、供應鏈布局發揮了積極作用。”
阿拉伯國家聯盟秘書處助理秘書長阿里·馬利克則強調,“阿拉伯地區是國際投資者的重要投資市場,而阿拉伯各國政府不斷努力修改和頒布新的立法,改善投資環境,對影響吸引外國直接投資的障礙提供解決方案,這對改善經濟發揮著重要作用?!?/p>
阿拉伯農工商會總聯盟秘書長哈立德·哈納菲預測,“中國和阿拉伯地區之間在過去十年里,見證了從原材料、商品貿易向工業化程度更高、附加值更高的商品貿易的轉變。然而,面向未來,我們期待能有一些不同的東西,期待雙方能結成戰略聯盟,我們期待雙方開展附加值更高的活動。作為阿拉伯地區,我們希望中國和阿拉伯之間的伙伴關系能更加關注技術、能源以及第四次工業革命工具的議題。在阿拉伯地區,我們有大量的青年和掌握技術知識的人口,所以中國的技術加上我們在阿拉伯地區的能力,能夠產出很多新的成果。”
趙晉平認為,中阿雙方在加強雙向投資方面仍然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中國2022年對22個阿拉伯國家的投資達到了26.6億美元。同時,阿拉伯國家對中國直接投資達到了10.5億美元,均實現了較大幅度增長,但這還遠未達到雙方應有的水平。
中國近年來已經成為資本凈流出國,2021年,中國對外投資的存量和對內投資存量占GDP(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只有14.3%和14.7%,而同期全球這一數據的平均水平是42%和43%,這說明中國不論是對外投資還是對內投資的存量仍有巨大提升空間,其中也包含中國企業面向阿拉伯國家的直接投資。
趙晉平指出,在當前的形勢下,中阿雙邊經貿關系的可持續發展也面臨諸多風險和挑戰。從短期風險來看,地緣政治沖突導致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出現波動;從外部環境看,由于全球金融形勢的不確定性增大以及高通脹因素的存在,全球經濟出現下行壓力;從全球貿易發展環境來看,全球主要經濟體,無論是出口還是進口的增長速度持續下行,這些因素都是新的外部風險;從發展中國家內部來看,也面臨著由于美元持續升值導致的資本外流以及債務負擔加重等短期風險。在這些風險因素面前,中阿雙邊經貿合作如何維持長期可持續發展,將是一個重要課題。
此外,中阿雙邊貿易如何實現其普惠性也是一個重要課題。2023年1月-7月間,中阿雙邊貿易的增長形勢和中國對外貿易的變化基本上是同步的。但是從具體國別來看,中國對阿拉伯國家出口和進口同時實現增長的國家有五個,同時,中國的出口增長但進口略有下降的有十個,中國的出口下降但是進口有所增長有四個,只有三個國家出現了出口和進口同時下降。趙晉平指出,這說明中國同不同阿拉伯國家之間存在貿易發展不平衡問題,所以需要研究推動進一步加強中阿雙邊貿易,如何使它更具普惠性,為個別發展中國家帶來發展機會。
科摩羅經濟投資工業和經濟一體化部部長艾哈邁德·巴齊指出,阿拉伯自由貿易區,包括22個阿拉伯國家,創造了一個更大的市場,具有強大的購買力,也為許多領域提供了合作機會,包括貿易、投資、基礎設施、運輸和服務等。
趙晉平指出,中阿正面臨一個共同的課題——實現傳統經貿關系向服務化、數字化、智能化的轉型。全球服務貿易在新冠疫情期間遭受了巨大沖擊,但是利用互聯網、現代通信技術的線上服務貿易反而得到了非常好的發展機會。2022年,中國的電子商務獲得快速發展,電子商務的交易額,包括跨境和國內的電子商務交易額,占到全球電子商務的51%,超過了一半。另外,電子商務的交易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45%,這充分表明中國在發展數字貿易領域取得的一些成效,而且在全球處于領先地位。但是也應該看到,在有關數字內容的跨境交易方面,中國和一些發達國家還存在著差距,尤其是數據流動的容量,中國還沒有進入全球前十的行列。如何進一步抓住數字經濟提供的新發展機遇,實現中阿雙邊經濟貿易的數字化、智能化的轉型,是雙方迫在眉睫的一項任務。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會長任鴻斌認為,中阿雙方在加強綠色創新合作方面可以大有作為。他說,“當前,中國正在推動制造業的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阿方致力于探索經濟多元化,走出一條經濟、民本、綠色的工業化新路,希望雙方企業鞏固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等傳統合作,拓展綠色低碳、健康醫療、數字經濟、高新技術等合作新的增長點,進一步做大合作的蛋糕。”
2023年9月22日,“中阿綠色能源合作對話”主題論壇召開。綠色低碳已經成為企業國際競爭力的一部分。
趙晉平也認為,中阿之間應該加強在綠色經濟領域的合作。“我們要認識到,綠色低碳不僅限于是我們應盡的一種責任,這在全球已經成為新潮流,也是企業競爭力的一部分,尤其是參與國際競爭中的一個重要的優勢。一個企業如果在綠色、低碳方面有實際行動且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這對于該企業提升在國際競爭合作新形勢下的優勢就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p>
綠色發展是全球的共識,尤其是以聯合國所倡導的“負責任投資原則”(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Investment)為基礎,如何實現綠色、低碳投資已經成為各國的普遍共識和共同行動。根據聯合國統計,截至2023年7月2日,全球簽署了聯合國“負責任投資原則”的機構數已經達到了5372家,中國參與其中的機構由2020年的75家增加到目前的140家,其中,既包含一些投資管理機構,也包括一些制造業和金融類企業,表明中國企業和投資機構在積極參與全球的綠色行動。所以,中阿雙邊的企業都應該在這方面不斷努力,并且期待取得更好的成績。
趙晉平還認為,應該繼續推進中阿自貿區談判進程。早在十多年前,中阿之間已經開始就中海自貿協定進行研究并且展開談判,持續了較長的時間,但遺憾的是目前中海自貿協定還沒有簽署。自貿協定是為雙方的企業提供制度性的安排,進一步鞏固產業鏈和供應鏈合作非常有利的手段,所以中國和海合會國家之間要為自貿協定做更多的工作,特別是對企業來說,既能降低成本,同時投資權益又能得到保障,相互之間的供應鏈也是安全和穩定的。這將為中阿雙方企業帶來更多的商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