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鵑
(山東藝術學院 山東 濟南 250014)
近年來,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們對素質教育、美育教育的重視,鋼琴已悄悄地進入許多中國家庭,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鋼琴這個樂器之王為孩子開啟音樂之路,由此帶來的鋼琴培訓、鋼琴考級、鋼琴比賽等相關產業也應運而生。各類名目繁多,不同等級、水平的鋼琴比賽為琴童們提供了展示自己風采的舞臺。那么,參加鋼琴比賽對孩子有什么好處?有沒有必要?對孩子的學琴有何幫助?筆者結合自己多年擔任鋼琴比賽評委的經驗,認為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適當讓孩子去參加一些鋼琴比賽還是很有必要和一定積極意義的。首先,參加鋼琴比賽可以鍛煉孩子的耐心、毅力和心理素質,開闊孩子的眼界,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和勇氣,增強其追求成功的決心和榮譽感。通過比賽能夠發現問題,總結經驗教訓,使孩子們在今后的學習中有意識地改進提高。其次,鋼琴比賽是對鋼琴教師教學成果的一次認知和鑒定。鋼琴教師可以從學生的比賽中發現不足,吸取教訓,進而提升教學水平。另外,從社會價值方面講,學習鋼琴也是對鋼琴藝術的繼承和發揚,豐富了社會文化生活。適當參加鋼琴比賽有很多積極意義。但是,結合筆者多年來擔任評委的經驗來看,鋼琴比賽中有很多常見的問題,下面具體闡述,并且提出一些解決的建議和方法。
在鋼琴比賽中,筆者經常看到一些年齡較小、能力較弱的小選手選擇一些非常難、程度很高的大作品,結果可想而知,他們完全無法駕馭。在比賽中,想通過選擇一些難度比較高的大曲目來取得好的名次的愿望可以理解,但難度一定要適中。曲目的選擇一定要符合自身真實水平,不宜盲目求大求難,追求演奏高難度作品。因為評委考量一個選手包含很多方面:完整流暢性、手指技術能力、音樂表現力、速度、程度、臺風等,作品難易程度僅是其中一個方面。如果一味追求過高過難的作品,駕馭不了就會適得其反,得分不高。因此,可以選擇一些適合自己程度的作品,做到揚長避短,發揮自己的特色特長,回避短板,輕松出色地完成表現,不見得要選擇難度很高的作品,這樣反而能取得更好的成績。
(一)坐姿不正確。好的演奏首先要有一個正確的坐姿。比賽中我們經常看到有的小選手一坐下立即就彈。每個孩子的高矮胖瘦都不一樣,有時前一個選手坐過的琴凳未必適合自己,這時,在演奏前就需要先調節琴凳(包括踏板),包括前后、高低等,確定其是否合適,然后再進行演奏。如果琴凳不合適就著急演奏,一旦彈奏起來就沒有機會調節了,有時距離鋼琴過遠或過近,會直接影響整首作品的發揮。
(二)手型不規范。比賽中手型不標準、不規范是一個常見問題。經常看到許多小選手存在手指一關節折指、三關節塌陷、拇指外翻等各種手型問題。建議老師和家長們注重孩子基本功的學習、訓練,平時讓孩子多練習哈農、音階、琶音、和弦等,只有地基打得深厚、牢固,房子才會建得高,未來的鋼琴之路才能走得長遠。
(三)手腕不平穩。在比賽演奏過程中,壓手腕、手腕上下顛動的情況十分常見。手腕是連接手掌與手臂的橋梁,在演奏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手腕不穩定會直接影響樂句的連貫性、歌唱性和音色的控制,從而導致音樂美感的缺失。筆者認為,造成這種情況有兩個原因:一是發力點不對。彈鋼琴應該用三關節發力而不是手腕,很多孩子沒有找到正確的發力點,習慣用手腕幫忙,勢必造成手腕上下壓動的現象。第二種情況是發力點沒問題,是用三關節發力的,但下鍵之后手指沒有穩定住,沒有保持好原有的手型,造成了手腕不穩的假象。這種情況實際上還是手指不穩造成的,手指支撐好不要亂動,手腕自然也就平穩了。
(四)手臂僵硬緊張、聳肩。我們在比賽中常看到小選手演奏時有聳肩、手臂僵硬緊張的現象。尤其是在演奏和弦的時候,因為不會用力,常看到他們采用按壓的方式演奏和弦,發出僵硬、死板、毫無共鳴的聲音,繼而影響了音樂表達。這就要求學習者在平時的學習訓練中學會放松,在下和弦前提起手腕帶動手臂,此時肩不可亂動,借助手臂向下的重力感自然放松落下,同時,手指掌關節支撐好,將臂力通過手腕一直傳送到指尖,觸鍵后立即放松,發出松弛、通透、共鳴的聲音。
(五)節奏不準確、不穩定。節奏問題也是比賽中常常出現的問題。經常會看到小選手在演奏中忽快忽慢或者出現節奏錯誤。筆者認為其有兩個原因:一是識譜錯誤。這種情況是因為在識譜時就數錯拍子,可能老師指導后也沒有改正,一直就按照錯誤的記憶在演奏。此類問題需要加強樂理、節奏感的訓練,養成認真仔細識譜的好習慣。另一種情況是節拍不穩,忽快忽慢,節奏不一致。通常熟練的、會彈的地方就快彈,不熟、生疏的樂段就慢彈。這就需要平時在練琴中養成數拍子的好習慣,重點多練習生疏的地方,補齊短板,必要時可以借助節拍器幫助自己穩定節拍。
(六)不完整、不流暢。完整、流暢的演奏在鋼琴比賽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為一名演奏者,暫且不考慮其自身的技術能力、音樂表現力、速度、程度等如何,首先要把樂曲演繹得完整流暢,這也是評委考量一個選手的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比賽中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兩名小選手,一名選擇的曲目難度較大,技術也還算過硬,但演奏得支離破碎,失誤斷口較多;而另一名小選手雖然選擇的樂曲難度小一些,但整體演奏完整流暢,技術、音樂表現都不錯,最終第二位小選手的分數名次可能更高一些,這就是他的曲目演奏完整流暢的緣故。所以,我們在平日的學習中要多注重對樂曲完整性的要求。要多慢練、分手練,重點練習生疏的地方,要動腦分析每處不完整的原因,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解決。等這些問題短板都解決了、補齊了,再逐步嘗試合手練、串聯起來練和提速練,最終達到完整流暢地演奏的目的。
(七)速度選擇不合適。我們經常在比賽中看到小選手演奏曲目速度過慢或過快,速度不合適的現象。有的小選手無論什么作品都一味追求彈快、彈響。認為音樂彈得越快越響水平就越高,成績就會越好,這是一種非常錯誤的想法。音樂不是奧林匹克,不是追求更快、更高、更響,不能以快和響來作為衡量水平高低的標準。很多樂曲是慢速類的抒情樂曲,反而不能彈得很快很響,要有控制地輕柔下鍵,用符合樂曲要求的行板、柔板等慢速去演奏。相反的,另外一類小選手基本功不扎實,速度能力不夠,在演奏一些快速跑動類的樂曲時,明顯吃力費勁,把一首熱情激烈、無窮動式的快速樂曲演奏得像剛剛識譜時的狀態,速度過慢,過于平淡,無形中降低了樂曲的含金量,這種情況的小選手的分數也不會太高。所以,在平時的練習中,要重視基本功、手指能力的訓練。做到面對不同風格的樂曲都能以合適的速度和控制力駕輕就熟地演奏,這樣才能在比賽中取得更好的成績。
鋼琴比賽中經常看到一些小選手明明演奏得十分完整,音符、節奏、指法等要素都很正確,可就是音樂機械、呆板、平淡,缺乏表現力,像一個小機器人一樣簡單地把音符堆砌在一起,直接影響了分數和名次。這主要是演奏缺乏樂感、音樂表現力不佳造成的。眾所周知,技術是手段,音樂是目的,我們學習鋼琴的最終目標是要把對音樂的感受、情感表達出來,把音樂的美呈現傳達給觀眾。這就需要在平時的練琴中注重對音樂感覺、審美力、感受力的培養。
首先應該正確理解、研究所演奏的音樂作品。包括作品的創作背景、作者生平、所處時代、風格流派,仔細研讀樂譜上的各類符號及力度、速度、表情術語標記等。這些都有利于我們正確、有表情地詮釋所演奏的作品,把音樂作品想表達的思想感受準確呈現傳遞給觀眾。
其次,要學會仔細聆聽自己所演奏的音樂。鋼琴演奏不是僅僅用手去完成的一門課程,它是眼觀、耳聽、心想、口唱、手彈,身體多個部位綜合并用,協調一致的一門藝術。在演奏中要做到全神貫注、用心感受,多聽、多唱、多看,仔細辨別對比每個音的音色和下鍵的力度、速度等,要有內心聽覺,做到有控制地演奏,這樣演奏出來的音樂才會更加細膩動聽,富有感染力。
再者,要提高演奏者個人的音樂修養及文化內涵。要讓孩子從小多接觸、多欣賞、多聆聽各類美的音樂,從而在聽音樂的過程中感受樂曲的音高、節奏、力度、速度、音色、和聲等,逐步培養對音樂的感受力和審美力。另外,不僅限于音樂審美能力的提升,要學會觸類旁通、博采眾長,提升其他藝術門類以及數理化、文史哲等各學科的修養。堅實、深厚的文化基石更有助于音樂表現力和審美力的提高。
比賽中出現失誤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我們經常看到,有的小選手彈錯失誤后停頓、搖頭、吐舌頭、撓頭等,更有甚者重新演奏,甚至個別年齡小的小朋友當場失控大哭。這些都是缺乏演出經驗、心理素質不過硬造成的。要想在比賽中做到高水平、盡量零失誤地發揮,就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養成良好的練琴習慣,充分準備。很多同學上臺彈琴緊張,很大程度上來源于上臺需要背譜,擔心譜子背錯、忘譜,針對這種情況,學習者可以在平時的練習中將樂曲按樂句樂段劃分為若干“背譜點”,將這些“背譜點”用數字依次標記出來,平時盡量做到從任何一個點都能直接彈奏。這樣一來,萬一上臺演奏時出現失誤就可以從最近的“背譜點”接下去,不至于手忙腳亂,大腦一片空白,可以將失誤降到最低。
(二)上臺演奏前要調節狀態、放松心情,可以適當做一下深呼吸,排除一切私心雜念,使身心處于一種自然、放松、協調的狀態,會更有利于之后的演出。
(三)演奏時一定要自信,保持清醒、理智的頭腦。要有強烈的表現欲望和場面掌控能力。應全身心地投入到樂曲的音樂表現中,用心聆聽自己的演奏,這樣沉浸在音樂之中慢慢就會放松下來,以激情去感染聽眾,與聽眾產生共鳴。
(四)要有極強的應變能力。面對突然的失誤、忘譜或場地始料未及的突發變化,要做到沉著冷靜、處變不驚,以不變應萬變,繼續全神貫注地投入在音樂的情感表達之中,直到演奏結束。
一場完美的演奏離不開正確的舞臺禮儀、優雅的臺風與合適的著裝。我們有時會看到,有的小選手單純從樂曲的完成情況來看還是不錯的,但可惜身著運動服、球鞋,上臺時表情膽怯害怕、偷偷摸摸,不自信、不自然,有時甚至忘記鞠躬就跑下臺去等。這種缺乏舞臺禮儀經驗的做法直接影響了評委對其的印象,繼而影響了分數和名次。所以,在平時學習中要加強臺風、舞臺禮儀的訓練。可以多帶孩子去觀看欣賞一些專業的演出、音樂會等,開闊他們的眼界視野,讓他們了解掌握正確的舞臺禮儀。比賽前可以多進行一些走臺、彩排等活動,熟悉比賽的流程,模擬比賽的場面,感受比賽的氛圍,要求孩子做到禮貌、自信、優雅、自然。另外,在著裝方面,應穿著適合鋼琴演奏的正裝禮服,男孩子可以穿西裝、燕尾服,打領結,女孩子可以穿正裝禮服裙,穿著皮鞋,不宜過于休閑隨意。從小就培養孩子一種有教養的、高素質的紳士淑女貴族氣質,在舞臺上展現出成熟小演奏家的風范。
綜上所述,適當參加鋼琴比賽,無論是對藝術文化的傳播還是對教師、琴童來說,都有極大的積極意義。比賽中經常出現的問題需要教師、家長、孩子齊心協力,共同總結經驗教訓,在平日的鋼琴學習中不斷解決。參加比賽不是學琴的目的,要將比賽作為一種激勵鋼琴學習者的手段,更好地提高其鋼琴演奏水平和音樂審美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