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妍霏
(貴州師范大學 音樂學院,貴州 貴陽 550001)
讀譜是鋼琴學習中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也是鋼琴教學的重要環節。學生讀譜的正確與否,將直接影響其對作品的理解和演奏[1]。在實際教學的過程當中,有許多鋼琴教師都會把大部分時間放在糾錯音、錯節奏上,而忽視了真正重要的教會學生正確讀譜上。而且經歷了長達一周的錯誤練習后,要想馬上糾正也很費時間,那么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信心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從而導致最后的練琴效果達不到預期值。
正確的讀譜在學習鋼琴的過程中至關重要,樂譜可以被理解為記錄音樂的“文字”,樂譜中所標注出來的每一處調號、譜號、拍號等標記都不能被忽視,這些都記載著作曲家傳遞給鋼琴學者的信息。若想要更好地、準確地詮釋出一首作品,那么正確讀譜并理解其含義是必不可少的。正確讀譜這一關鍵環節就像是工程師在建筑房屋之前必須先打好基石,之后才能承受后續建筑物的重量。由此可見,正確的讀譜對于我們學習鋼琴至關重要。只要我們掌握有效的方法,便可在培養學生正確讀譜上事半功倍。
首先幼兒的注意力一般只能維持在十分鐘到十五分鐘之間,注意力往往很不集中,各種形式新奇、色彩鮮明的事物都能馬上吸引住他們的注意力。其次,處于幼兒階段的學生的想象力是很開闊的,但卻不能將很多東西具體化。因此,處于幼兒階段的學生,“讀譜”這樣抽象的概念他們是理解不了的,而且會時常會因為讀譜不仔細、注意力不集中導致很多錯誤的發生。
所以處于這個階段的學生,我們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師生互動的小游戲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以引導為主、教學為輔,使得他們對鋼琴和音樂產生興趣。
處于這一時期是人類模仿力和記憶力最強的時期,也是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逐漸過渡的時期,然而抽象思維大多與感性經驗相聯系。成長階段的學生以感性記憶占據主導地位,抽象的材料只需多花費些時間也能夠記住。但他們卻會出現在讀譜和彈奏過程中,只要一段時間不強調一些問題、知識,就會發生忘記的現象出現,缺乏主動地、有意識地記憶。且處于這一階段的學生由于接觸鋼琴時間還太短、彈奏曲目的數量還太少,常常不理解節拍的含義,還未養成數拍子的習慣、節奏感不明顯等問題。
處于青少年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的初始階段,身心都比較活躍,且伴隨著叛逆,而對于枯燥的理論知識學習和研究則難以提起興趣,對于他們日常接觸的流行音樂而言,樂譜的學習就顯得十分枯燥乏味。在從小長時間的學習過程中,難免會造成學生在心理和情緒上產生抵觸心理,導致在讀譜過程中產生抗拒心理。對于青少年而言,對感性事物的理解和記憶要強于枯燥理論,我們可以引導他們運用演唱作品的方法,用身體和氣息去感受和理解音樂。
1.譜號
首先正確讀譜的第一步就是看譜號,譜號標記在五線譜上的不同,它所表示的音級和高度都不同,也決定著手指擺放在鋼琴鍵盤上的不同位置。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出現以下誤區:
(1)認為右手一定是彈高音譜號,左手一定是彈低音譜號。
(2)認為上下兩行五線譜中一定有一行是高音譜號,另一行是低音譜號。
(3)樂譜中時常會有臨時升降號的出現,然而會有部分學生忽視臨時出現的譜號。
因此,我們在演奏之前或者演奏過程中都一定要注意樂曲譜號的變化和標記,以免出現沒看清譜號的轉化而導致彈奏出現錯誤。
2.拍號
拍號決定著一首樂曲的強弱規律以及樂曲的韻律感,但在實際彈奏中卻常常被忽略。拍號涉及節拍和節奏的問題,但有的同學卻認為兩者是一個概念。首先我們必須明確一點,節奏與節拍是不同的。節拍包含在節奏的概念中,節奏如同脈搏,在情緒激昂歡快時,節奏就會加快些,在安靜抒情時就會放慢些,但基本的速度卻不能改變。在音樂這一領域中,節拍與節奏最吻合的情況則是在演奏進行曲時發生的,因為士兵們機械有力且準確敲擊地面的步伐更加接近于節拍,而節奏更像是人們的脈搏。
在一般情況下:
(1)二拍子樂曲的節奏感較強,但時常把2/2拍彈錯成4/4 拍,這完全破壞了樂曲的演奏風格。
(2)三拍子樂曲節奏為強弱弱,大部分較為抒情,如:圓舞曲、搖籃曲等等,但也不乏較為活潑生動的,如:小步舞曲、瑪祖卡等等。
(3)四拍子樂曲節奏為強弱次強弱,較為莊嚴、平穩,一般以悲傷性的敘述為主。
(4)混合拍樂曲以一種節奏強弱變化不規律、樂曲韻律不穩定的形式出現。
(5)六拍子樂曲節奏為強弱弱、次強弱弱,《船歌》和李斯特的《鐘》最具代表性。
總而言之,在平常的訓練當中,初學鋼琴的學生常常出現不理解節拍的含義、不會數拍子、節拍強弱力度不夠、節奏感不明顯等錯誤。因此,我們在平常的訓練當中要養成數拍子、用手打拍子的習慣,或者可以借助節拍器來幫助我們更加明確每個拍子不同的概念,老師的教學過程當中不僅要給學生做示范,更要在平時的學琴過程當中對學生進行節奏訓練,只有找到旋律的律動感才能夠找到彈奏每首不同風格樂曲的感覺。
1.調號
調號的出現是決定一首樂曲調式調性的關鍵,同時也決定了這首樂曲的色彩。但這也是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最容易出現錯誤的部分,如:
(1)不熟悉二十四個大小調當中的調號,在彈奏過程中往往會丟三落四,漏彈個別升降號。
(2)在彈奏的過程當中,常常會有轉調的情況出現,學生往往會忽視新調的調號,從而導致彈奏出現錯誤。
(3)部分學生在讀調號時,不能明確臨時升降號的作用,臨時出現的升降號只對這一小節起作用,然而有的學生卻在下一小節也繼續沿用前一小節的臨時變音記號;亦或者臨時升降號過多,導致在讀譜中漏掉個別。
因此,在彈奏一首新的樂曲前,我們要先將這首樂曲譜面上標記的調號記清楚,然后在彈奏的過程中正確地彈奏出升降音。或者可以在彈該作品前,利用彈奏該調的音階來幫助我們牢記其作品的調號,熟悉后可嘗試將該調的音階視唱出來加深印象。當在學習一首新的作品前,可以先把該作品的調號自己寫在譜面上,這樣也可以減少錯誤的產生。
2.調式調性
傳統音樂結構與發展最重要的邏輯手段之一便是調式調性,在一首作品中,有時候調性是單一的,而有時會采用轉調或是離調的手法來對樂曲進行豐富和發展。在鋼琴的學習過程中,許多學生對正在彈奏或以往彈奏過的作品的調式調性顯得十分模糊,并不能很好地將學習到的音樂理論與實際作品相結合。這些模糊不清往往會使練琴者在遇到調式轉換時出現找不到音或是彈錯音的情況,勢必會直接影響彈奏者對樂曲的完整詮釋,也還會影響學琴者的學琴進度。
當初學者在學習新的作品時,為了避免因為轉調而導致彈錯音,我們只需要做到以下兩點:
(1)將在各調中固定指法,不管是柱式和弦、半分解和弦或是分解和弦,固定下來后長此以往加以練習,手指就會有一種固定的把位感。
(2)將作品里的旋律線條加以分析,找到轉調的方向或是位置。一般情況下,和聲會在半終止處轉調,多為主調向下屬方向或是下屬方向轉調,或是以同名大小調的轉調方式出現。有時作品里也會出現短暫離調現象,如若我們將其看成為瞬間的轉調,那么當遇到和弦連接的時候也就會像轉調簡單了。
因此,判斷好一首作品的調式調性是十分重要的,這不僅可以讓我們了解到“作曲家運用音樂語言進行敘事的脈絡和布局”[2],更能更好地詮釋出作品所想表達的思想內容。
1.音符
音符是在讀譜的過程當中最重要的步驟之一,最常見的有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不同的音符表示不同的時值,其中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表示的時值分別是全音符的1/2、1/4、1/8 和1/16。音符也是樂譜中表示音高的符號,在樂譜當中雖然有的音符表達的時值一樣,但當它在五線譜的位置發生變化時,它所對應在鋼琴鍵盤上的音高也會隨之改變。
學生在讀音符的過程當中最容易出現的錯誤如下:
(1)常彈奏的音符時值太長或太短,導致節拍和節奏出現錯誤。
(2)沒有看清音符在五線譜中標明的位置,導致彈錯音高。
(3)由于樂曲中音符過多,導致漏彈或多彈的情況出現。
因此,我們在認音符的過程中,必須先把每個音符之間的關系、含義弄清楚,做到認真讀譜,不可馬虎大意。
2.句法
每一首作品里的句子并不是一些毫無關聯的單音拼湊起來的,而是作曲家將聯系緊密的音符組成在一起形成的一個樂句,而每個樂句組合起來形成樂段,每個樂段組合起來最終才形成樂曲。樂句是表達一個樂思的最小單位,就像我們說話一樣,有長有短、有收有起、抑揚頓挫,然而音樂比說話更具有表現力,每一個樂句之間都相互聯系,彼此扶持,每個樂句都要清楚流暢。因此在讀譜的過程當中一定要劃分好正確的樂句,不然就會導致樂曲的思想表達不明確,最終會影響一個作品的情感抒發。
3.指法
在我們演奏一些作品時,上面會有已經標記好的特定指法,那么對于譜面上已經標出來的指法,就要盡量嚴格按照譜面上標記好的來進行運用,哪怕這會使背譜慢一些,彈奏難一些,過程長一些,但也必須養成重視和注意指法的習慣。其實特定的指法都是有規律的,只要養成了一個正確的運指習慣,那么這將會對以后更加靈活運用手指及技巧的發展都大有益處。
每個作品都有自己的曲式結構,有些作品曲式結構大得像宮殿,有些作品曲式結構小得如房屋。無論大小、時期,把握一首樂曲的曲式結構對演奏作品都至關重要。初學者只用讓他懂得樂句、樂段,進而再了解不同類型的曲式結構,逐步讓學生養成分析曲式結構的習慣,這樣在以后的練琴過程中才能因地制宜。但無論哪種曲式結構都離不開以下三個原則:對比、重復、變奏。
(1)對比:音樂所有的沖突、情緒的表達、演奏的進行等,都來自“對比”。對比是來自樂曲中多個音樂材料形成的,旋律形態、伴奏形式、情緒特征上都會給聆聽者帶來不同的情感沖擊。
(2)重復:重復是指音樂材料的再一次出現。為了讓聽者對音樂素材能夠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重復或變化重復就成為必不可少的手段。除此之外,再現也是重復的一種形式,這一手法能給全曲帶來前后呼應、承上啟下的感受。再現手法可以是照搬不變的,也可以加以變化,使得樂曲的情感得以升華。
(3)變奏:變奏手法是將一個音樂材料在保留了它的某些特征后,加以變化使得聽者一方面能聽出原形,另一方面又能感受到與之不同的新鮮感。
讀譜是練琴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部分,它不僅關系到培養學生的教學能力和演奏能力,而且還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對作品的藝術表達能力和認知能力的發展。大多數學生認為練琴只是手指的練習,這種片面的知識,往往會帶來很多不良的后果。比如,學生只管手指在琴鍵上來回跑動,但這種動作并沒有經過腦子的思考,一遍遍地重復只會讓手指越來越機械,這樣的練琴方式沒有明確練琴的目標,可能逐漸地把曲子練熟了,但想要再在質量有所提高卻是很難的。因此一定要多花些時間去仔細、認真、細致地讀譜,只有有了這個過程,以后的練琴才會變得更有練頭、更有目標,從而提高鋼琴學習的讀譜能力,增強演奏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