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尸檢:病理學的基石

2023-10-16 07:16:30
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 2023年9期

蘇 敏

病理尸檢是對已經死亡患者的遺體進行剖驗以查明死亡原因的一種醫學手段。它可直接觀察死者各器官、組織的病變,對查明主要病癥、判斷死亡原因、驗證臨床診斷、分析診療措施是否合理得當、總結經驗教訓、提高醫療水平和培養醫學生均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1 中西方解剖學史海拾貝

南北朝時期《南史·顧愷之傳》記載:“沛郡相縣唐賜往比村彭家飲酒還,因得病,吐蠱二十余物。賜妻張從賜臨終言,死后親劍腹,見五臟悉糜碎”。據傳張秀姑的父親為鄉間郎中,她目濡耳染,不學以能。后與郎中唐賜相識并結為夫婦,夫婦二人一道行醫。戰亂之后當地發生病疫,唐賜亦染上此病死亡。張秀姑遵照丈夫臨終遺囑對其遺體解剖以查明病變,結果發現“五臟悉糜碎”。這是中國有史料記載最早的一則病理解剖實例。

北宋慶歷年間(1041-1048),廣西宜州歐希范等人發動起義,后被騙降,歐希范等56人被處死,“皆剖腹,剖其腎腸,因使醫與畫人繪以為圖”。原圖雖早已散失,但在后來的《存真圖》中,對這次解剖活動仍有記載。當時宜州推官、編者吳簡還做了文字記錄:“肺之下,則有心、肝、膽、脾。胃之下有小腸。小腸下有大腸。小腸皆瑩潔無物,大腸則為淬穢,大腸之傍有膀胱。……至若蒙干多病嗽,則肺且膽黑。”這就是中醫史上有名的《歐希范五臟圖》出處。

《醫林改錯》作者清代名醫王清任(1768-1831)深感解剖知識的重要,“著書不明臟腑,豈非癡人說夢;治病不明臟腑,何異盲子夜行。”嘉慶二年(1797)河北灤州稻地鎮小兒傳染病“溫疹痢癥”流行,很多病死童尸淺埋于義冢荒野。王清任冒染病之險,研究觀察了童尸幾十具。經比對觀察,認識到古書中的人體記載有許多錯誤,《醫林改錯》的基礎大多源于此次觀察。通過觀察證明肺為兩葉,否定了《內經》肺為“六葉兩耳”的說法。其描述的“肺管下分兩權,入肺兩葉……”。同時他還發現了許多以前醫書上從未提到過的重要器官,如主動脈(稱其為衛總管)、上下腔靜脈(榮總管)、頸總動脈(左、右氣門)、輸尿管(瓏管)、大網膜(氣府)、幽門括約肌(遮食)、肝總管、膽總管(津管)、胰(總提)等。《醫林改錯·腦髓說》中還明確指出:“靈機記性在腦者,因飲食生氣血,長肌肉,精汁之清者,化而為髓,由脊骨上行入腦,名曰腦髓。……兩耳通腦”[1-3]。

1.2 西方解剖學史希羅菲盧斯(Herophilus,前335-前255)是古希臘亞歷山大時期的醫師,他被認為是西方第一個系統地實施人體解剖的解剖學家(其因進行活體解剖而受后世非議)。他的研究使人們認識到腦、眼、肝、生殖器官和神經系統[4]。

古羅馬醫師蓋倫(Claudius Galenus,129-199)在當時羅馬法律不允許進行人體解剖和尸體檢查的情況下,借助動物解剖來猜測人體的樣貌。蓋倫一生解剖過各種不同種類的動物,在解剖動物的基礎上編著了一部人體解剖學專著《論解剖規程》[1]。

1315年1月,意大利博洛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Bologna)醫學院醫學教授蒙迪諾(Mundinus,1275-1326)公開解剖一具女性罪犯的尸體。他的解剖方式是三部曲,分為頭蓋骨、喉部和腹部。于1316年撰寫了《人體解剖學》(Anatomia Corporis Humani),這是西方醫學史上第一部近代解剖指導手冊和解剖學教科書[1,5]。

安德烈·維薩里(Andreas Vesalius,1514-1564)是著名醫師和近代人體解剖學創始人。維薩里發現蓋倫所有解剖學知識都是基于動物解剖而非人體解剖。16世紀30年代,維薩里開始解剖并累積相關的圖譜和教學資料;1538年,他出版了《解剖學圖譜》(Tabulae Anatomicae)。1543年,維薩里出版了《人體之構造》,此書是西方醫學歷史上的里程碑[1,6]。

器官病理學奠基人意大利醫師莫爾加尼(Morgagni G.B,1682-1771)經過多年對數百例尸體解剖的觀察,將病例的臨床表現、死亡原因和尸檢發現進行比較,證明疾病的癥狀與器官病變有密切的關系,認為疾病的位置是在某個或某些器官上。因此,通過觀察器官上解剖學的變化,可以判定疾病的性質和癥狀產生的原因。從此確立了“病灶”的觀念,于1761年發表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著作《疾病的位置與病因》,被譽為“病理學之父”[7]。

細胞病理學創始人德國病理學家魯道夫·魏爾嘯(Rudolf Virchow,1821-1902),1849年起他擔任維爾茨堡大學病理學教授,利用剛問世不久的顯微鏡觀察了大量人體病理尸檢樣本,對疾病的認識深入到細胞水平,系統論述了細胞病理學理論,極大地推動了病理學的發展。1858年,他的《細胞病理學》出版,成為現代病理學的經典著作[8]。

羅伯特·科赫(Robert Koch, 1843-1910),德國醫師和細菌學家,他是第一個發現傳染病是由病原細菌感染造成的人。他于1876年分離出炭疽桿菌,這是人類第一次證明一種特定的細菌是引起一種特定傳染病的病因;1880年分離出傷寒桿菌;1881年發現了霍亂弧菌;1882年3月24日分離出結核桿菌,他將結核桿菌制成懸液注射到豚鼠的腹腔內,豚鼠因此感染了結核病,科學地證明了結核桿菌是結核病的病原菌。科赫為研究病原微生物制訂了嚴格準則,被稱為科赫法則:首先這種微生物必須能夠在患病生物體內病變器官找到,而未患病的生物體內則找不到;第二,從患病生物體內分離的這種微生物能夠在體外被純化和培養;第三,經培養的微生物接種到健康動物后,動物將表現出同樣感染的征象;第四,在受感染的動物模型病變靶器官體內又能再次分離出這種微生物[9]。

2 中國近代病理尸檢的歷史回顧

2.1 中國近代病理先驅與前輩穿越歷史的仰望:近現代中國病理先驅與前輩均高度重視病理尸檢,臨床病理尸檢討論會是經典。

2.1.1胡正詳 胡正詳(1896-1968),1921年畢業于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隨后在麻省總醫院病理科跟隨著名病理學家Frank B. Mallory從事病理工作,1924年回國。先后任北京協和醫學院病理系主任、中國醫學科學院副院長,中華病理學會主任委員。20世紀50年代,我國的病理學標本數量較少,為了讓學生得到豐富的感性知識,胡正詳制備了1 000多例病理教學大體標本,保存了3 000多例尸檢標本。與秦光煜、劉永兩位教授共同編寫第一部全部采用國內病理資料的《病理學》專著與教材[10-11]。

2.1.2徐誦明 徐誦明(1890-1991),1918年畢業于日本九州帝國大學醫學院。1919年回國擔任國立北京醫學專門學校病理教研室主任、教授。主持評定和統一了病理學的中文名詞,開展病理尸檢,先后任北平大學醫學院院長、校長。抗戰期間他帶領北醫西遷,先后擔任西北聯合大學校務委員會常務委員;組建西安臨時大學醫學院(西北醫學院),擔任人民衛生出版社社長、《中華醫學雜志》總編輯。據北醫吳秉銓教授文獻報道:北京醫科大學1946~1980年共完成病理尸體解剖4 738例[12]。

2.1.3梁伯強 梁伯強(1899-1968),1922年畢業于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隨后赴德國留學。回國任國立中山大學醫學院教授和病理研究所所長。學界有“南梁北胡”之稱。梁伯強畢生從事醫學教育和病理學研究,培養了大批優秀的病理學人才,確立了嚴謹的病理尸體解剖制度。他在國立中山大學醫學院任教期間,每年都要完成150例尸檢。經他和秦光煜教授的倡導,中山醫學院病理學教研室的尸體解剖數目逐年增長,至1965年尸體解剖累積數達7 689例,成為教學和科學研究的寶貴資料[13]。

2.1.4秦光煜 秦光煜(1902-1969),原國立北京大學醫學院病理科主任教授,中山醫學院病理教研室主任。秦光煜非常重視尸體解剖,他要求尸檢主檢者一定是病理醫師或教師,典型病變現場照相,解剖操作與報告均要規范化[14-15]。

2.1.5谷鏡汧 谷鏡汧(1896-1968),1922年畢業于上海同濟大學醫科,后留學德國柏林大學。1928年至上海參與籌建國人自辦第一所高等醫學院第四中山大學醫學院,后改為上海醫學院,任講師。抗戰勝利后,歷任上海醫學院病理科主任教授、教務長、代理院長。新中國成立后,任上海第一醫學院病理解剖教研室主任,重視、推廣病理尸體解剖,他一生親手進行了上千例尸體解剖,創建上醫病理博物館。著有《病理學總論》《病理解剖學總論》《原發性肝癌107例(尸檢)病理學上的探討》[16]。

2.1.6沈嗣仁 沈嗣仁(1886-1919),1914年畢業于上海圣約翰大學,再入讀哈佛大學醫學院與美國耶魯大學。回國后任湘雅醫學院病理學及微生物學學科首任主任。在為第一屆醫學生教授病理學的過程中不慎割破手指感染病菌,于1919年4月28日病故。臨終前沈教授留下遺言,將他的遺體進行解剖作為學校師生進行病理學研究的素材。4月29日學校特別停課1天,師生為他舉行了盛大追悼儀式,這是沈嗣仁教授生命中的最后一課,湘雅醫學院首屆醫學生都被沈教授的行為深深震撼,這其中就包括后來成為我國消化病學奠基人張孝騫、沙眼衣原體發現人湯飛凡等。

堅持病理尸檢是湘雅醫學院病理優良傳統。1972年4月長沙馬王堆出土了2100多年前的大型漢墓,墓中女尸保存完好,受國務院委托1972年12月14日由湘雅醫學院病理學科專家彭隆祥、王福熙等對古尸進行了系統病理解剖,結果發現古尸生前患有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血吸蟲病、膽石癥、肺結核、慢性鉛汞中毒等。

2.1.7侯寶璋 侯寶璋(1893-1967),1920年畢業于齊魯大學醫學院并留校工作,再留學美國、德國、英國。回國后即任齊魯大學醫學院病理系教授主任。1934年發表我國第一部《病理組織學圖譜》。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他隨校到成都任華西齊魯聯合大學病理系教授及主任,并代理齊魯醫學院院長,創建華西病理標本館,是我國保存病種最多的病理標本館。1948年任香港大學醫學院病理系主任教授,代理院長。1962年任北京中國醫科大學副校長,兼病理教研室主任。

2.1.8殷希彭 殷希彭(1900-1974),1927年畢業于河北大學醫學院,1931年獲日本東京慶應大學病理學博士學位。回國任河北省立醫學院病理學主任教授,編著了《病理學講義》《病理學實習手冊》。1938年毅然參加八路軍(彭教授兩個兒子亦從軍先后犧牲在抗日戰場)。1939年與白求恩、江一真等人一起創辦了晉察冀軍區衛生學校(后改名為白求恩衛生學校),建國后更名為白求恩醫科大學,殷希彭任校長,創建病理標本館。新中國開國少將,又先后擔任第一軍醫大學校長,軍事醫學科學院院長。

2.1.9李佩琳 李佩琳(1902-1979),1927年畢業于奉天專門醫科學校。曾先后在盛京醫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長沙湘雅醫院、南京中央大學、昆明醫學院、西北醫院等病理科/系任教,再留學英國倫敦大學醫學院,獲博士學位。1949年以后擔任中國醫科大學病理系主任。李教授長期堅持病理尸檢,客觀公正簽發報告,主編了《病理解剖學》教材,書中配以大量他自己積攢的尸檢與活檢病例資料和圖片。在東北開展大骨節病(Kaschin-Beck disease)病理尸檢,發現早期病變并不在骨組織,而是在骨骺和關節軟骨。

2.1.10毛鴻志 毛鴻志(1901-1978),1923年畢業于國立北京醫學專門學校。畢業后赴廣州參加北伐任軍醫;北伐勝利后回母校病理任教,后留學日本九州帝國大學醫學部。七七事變后回國跟隨徐誦明院長西遷陜西任西北聯大醫學院病理學副教授,1939年任國立西北醫學院病理學教授兼總務主任。編寫《病理學綱要》《組織學綱要》等書。1942年1月在西北地區最早開展現代病理與法醫學尸檢,至1942年12月毛鴻志教授已進行30例尸檢并出具鑒定報告。

20世紀50~60年代,陜北流行一種地方病,該病驟然發作,患者多在數小時或一兩日內死亡,且發病人數多,病死率極高,引起高層的重視。西安醫科大學牛恕淼、劉紹康、薛義旗奔赴現場,開展病理尸檢。結果顯示心臟明顯增大,切面出現白色斑點與條紋,鏡下心肌變性壞死,病灶呈現沿血管分布趨勢,診斷克山病。莫東旭等進一步發現當地動物亦有類似病變(白肌病)。西安醫大二附院內科王世臣依據尸檢結果結合臨床實踐首創的大劑量維生素C療法成為我國克山病治療史上重大突破;同時揭示了硒與克山病關系,最先采用硒預防克山病發病取得顯著效果,1984年獲國際生物無機化學家協會頒發的“克勞斯施瓦茲(KLAUSSCHWARZ)”獎。

大骨節病是陜北的另一個地方病。西安醫大病理莫東旭教授通過14例大骨節病病理尸檢時發現,軟骨壞死灶的范圍大小不一,發現軟骨深層的帶狀壞死是大骨節病的病理特征,被寫進了病理學規劃教材;并通過現場與動物實驗揭示了大骨節病與營養元素(尤其是硒)缺乏的關聯,1996年榮獲“克勞斯施瓦茲”獎[17]。

2.1.11孔錫鯤 孔錫鯤(1905-1996),1927年畢業于國立同濟大學醫科,隨后留學德國,師從德國著名病理學家Aschoff。他博士論文的主要研究工作是明確心臟房室傳導系統與竇房結的正常組織結構及其范圍和各型房室傳導阻滯的病理學組織改變。對6例有心臟傳導阻滯尸檢心臟做連續切片,發現各區的病變與臨床心電圖鑒定的傳導阻滯部位相符。1931年回國后,先后在同濟大學、濟南山東省立醫專、陸軍軍醫學校、廣西醫學院等院校任病理學系主任和教授,其后赴美國密蘇里州癌病研究所深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上海第二軍醫大學病理學教研室主任、教授。1958年始任安徽醫學院病理學教研室主任、教授。孔教授以身作則,經常親自指導青年教師開展尸檢工作,并制作了大量的人體教學標本。他主編的《病理學》一書成為許多高等醫學院校的優質教材。

2.1.12吳在東 吳在東(1905-1983),1931年畢業于上海醫學院,并留校病理系任教,再留學于英國、德國,抗日戰爭爆發后回國,先后任國立上海醫學院病理系教授、南京中央醫院實驗診斷科主任、南京大學醫學院病理科主任、南京軍區總醫院實驗診斷科主任、南京第五軍醫大學病理科主任、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病理系主任,終年78歲。根據他的遺囑,將他的遺體捐獻出來作解剖和病理分析。

2.1.13武忠弼 武忠弼(1919-2007),1945年畢業于國立同濟大學醫學院,1988年當選德國科學院院士;主編有《中華外科病理學》巨著,著有《超微病理學基礎》《超微病理診斷學》《江陵鳳凰山168號墓西漢古尸研究》等。主編衛生部規劃教材《病理學》(第一、二、三、四版),并親自擔任病理尸檢章節編寫。他在2006年大聲呼吁“我們的病理學前輩早就為我國的病理尸檢和活檢打下了基礎。遺憾的是由于種種原因,我國的尸檢工作受到了限制,使大量具有重要研究價值的患者遺體徒然化為灰燼”[18]。

2.1.14楊光華 楊光華(1927-2006),著名的病理學家,原華西醫科大學校長。楊光華逝世后留下遺囑:遺體獻國家科研用(交給華西醫院病理科)。1961年,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出現一種突發性疾病,短時間內就有上千的彝族同胞相繼死亡,楊光華參加了省衛生廳組織的醫療隊趕赴大涼山。“由于當地長期沿襲的傳統習俗,他們將逝者按時抬到野外火葬,楊光華就在山間空壩進行解剖。”經過8例病理尸檢,他確定死亡是心肌變性壞死引起的,與東北地區的克山病改變一樣[19]。

2.1.15徐英含 徐英含(1926-),1952年畢業于浙江大學醫學院(首屆畢業生),浙江醫學院病理教研室主任、教授,著名病理與法醫病理學家、尸檢專家,是國內矽肺病理研究的先驅,中國首例艾滋病病理尸檢主檢[20]。

2.2 中國近代醫學史上的第一次傳染病疫區病理尸檢-伍連德1910年冬,一場瘟疫在東北流行。伍連德(1879-1960)臨危受命任“東三省防鼠疫全權總醫官”赴哈爾濱開展防疫工作。他抵達哈爾濱疫區第3日秘密病理解剖了一具死亡患者遺體,進行了病理組織切片分析和細菌培養,發現了一種新的鼠疫桿菌。同時派人到滿洲里調查表明,最早死亡患者都是跨境旱獺皮貨商。他發明了中國首個醫用口罩,果斷控制交通,隔離疫區,利用火車箱等各種手段因地制宜,建立隔離病房,火化患者尸體。短短數月這場瘟疫就被控制,在世界抗疫史創造了一個奇跡。1911年他主持召開了萬國鼠疫研究會議,在他竭力提倡和推動下,中國收回了海港檢疫的主權。1918年創建北京中央醫院,1922年在沈陽創建東北陸軍總醫院,1926年創辦哈爾濱醫學專門學校。在以后解密的文件中顯示伍連德是1935年諾貝爾醫學獎候選人。此外,他還推動了中國歷史上首份準許尸體解剖的法律文件的公布,使尸檢活動在法律層面上得到了保障[21-22]。

2.3 SARS病理尸檢2003年1月底,一種神秘肺炎病開始在廣州蔓延,病死率較高,并播散到全國。第一軍醫大學病理主任丁彥青教授團隊于2003年2月11日進行了世界首例SARS患者的病理尸體解剖,發現死者有嚴重的肺水腫和組織壞死等,見到病毒包涵體,隨后的病理尸檢也是類似改變(圖1)。18日下午新華社發布“非典型肺炎病原是衣原體”。丁彥青教授依據病理尸檢結果提出“不是衣原體”的理由:肺泡透明膜形成,纖維素滲出伴機化,尤其在病變肺組織看到了病毒包涵體,這是診斷病毒性肺炎的重要依據[23]。緊接著北京協和醫院病理科陳杰主任領導的病理團隊在中國醫學科學院臨時SARS醫院尸檢室進行了7例SARS病理尸檢(圖2A),系統描述了SARS的病理改變,為當時SARS診療方案的制定提供病理依據[24-26];北大醫學部顧江教授獲得科技部863專項在北京地壇醫院修建P3級病理尸檢室,自2003年5月28日顧江院長領導的北大醫學病理團隊(宮恩聰、高子芬教授等)在新修的P3尸檢室完成了15例病理尸檢(圖2B),為SARS的臨床病理與分子機制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27-30]。丁彥青、王慧君教授再次通過1例大劑量激素治療死亡SARS病例的尸檢發現繼發嚴重真菌感染,這一案例在新英格蘭雜志發表,尸檢結果為后續合理使用激素的臨床治療提供了重要參考[31]。丁彥青、陳杰教授被評為全國防治非典型肺炎優秀科技工作者,顧江教授團隊“新發傳染病的分子病理和免疫學發病機制研究”獲2011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2.4 新冠尸檢——卞修武院士挺身而出2020年新冠疫情期間,卞修武院士挺身而出,親自前往武漢疫區,克服重重困難,在武漢火神山醫院建立了符合生物安全要求的尸檢方艙和“紅區病理科”,獲得新冠肺炎尸檢機構資質;作為新冠肺炎病理組長,帶領由陸軍軍醫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中部戰區總醫院等單位組建的病理學團隊,晝夜奮戰,共完成38例系統病理解剖和50例遺體多部位穿刺病理檢查和診斷,并開展抗疫一線臨床病理討論會(圖3)。卞修武院士還牽頭總結國內91例新冠肺炎解剖的診斷和研究成果,填補新冠肺炎診療規范中病理學內容的空白,執筆撰寫的新冠肺炎病理變化被納入國家《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至九版)》,為提高臨床救治水平做出了重要貢獻。在隨后的上海等地抗疫中,他帶領團隊創建人工智能輔助的新冠肺炎影像-病理診斷系統并開展臨床應用,為方艙醫院感染者早診早轉提供了重要依據;他親自參加和指導了上海新冠尸檢病理工作,并繼續深入研究病理特征,全面報道了新冠肺炎的系統性病變和病理機制,發現新冠感染誘發的心肌炎、腦炎等器官病變,為新冠病毒感染防治提供了科學依據[32-34]。

圖3 卞修武院士團隊在武漢火神山醫院建立了符合生物安全要求的尸檢方艙進行新冠尸檢:A、B.卞修武院士親自參加并擔任新冠病理尸檢主檢;C.COVID-19病例,右下肺肺泡上皮脫落,呼吸性細支氣管和肺泡管內見滲出物和黏液;微血管見透明血栓;D.COVID-19病例,肺泡上皮和肺泡腔內見巨噬細胞SARS-CoV-2蛋白免疫染色陽性(圖片由卞修武院士提供)

3 現代病理尸檢的意義

3.1 總結經驗教訓,患者的生前診斷及治療可通過尸體解剖來驗證即使現在的診療方法和設備日益先進,但臨床誤診仍然占相當數量,據文獻報道:20世紀直到中葉,美國、法國尸檢結果揭示臨床誤診率約40%,1974年瑞典M.Britton報告400例死亡病例中,有383例(96%)進行了解剖,先由臨床醫師組成一個小組,把臨床診斷分為“相當肯定”和“可能”兩組,解剖結果證明“相當肯定”組中的誤診率為25%,“可能”組中的誤診率為45%。朱明華教授統計了15家知名醫院病理尸檢結果與臨床不符合率在20%~32%,與吳秉銓報道類似[35]。

3.2 揭示病因尸體檢驗可以幫助病理學家發現新的疾病病因,如新型病原體、環境因素或遺傳變異等。例如猝死病理尸檢常常可以發現死因。

3.3 研究病理機制尸體檢驗為病理學家提供研究疾病病理過程的獨特機會。通過對病變組織的細致觀察,病理學家可以揭示疾病發生發展的細胞和分子機制,為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提供理論基礎。SARS尸檢即為一個典型范例。

3.4 評估治療效果尸體檢驗可以用于評估藥物和其他治療方法的療效。通過對比治療前后的病理改變,病理學家可以評估治療方法對疾病進程的影響以及藥物的毒副作用,為臨床治療提供指導。

3.5 促進基礎醫學和交叉學科研究尸檢結果可以與分子生物學、遺傳學、微生物、免疫學、藥理學、生物信息學等領域專家與數據相結合,為疾病的研究提供全面的信息。如新冠病理尸檢以及檢材為之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4 促進病理尸檢的建議

4.1 增進社會對病理尸檢的認知資深病理學家吳秉銓先生曾呼吁“尸體解剖開展的普遍程度,在一定意義上反映了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科學文化發展水平,我國目前尸檢率是不夠高的,隨著我國各民族科學文化的大發展,尸體解剖必將列為人民保健工作的一項必需過程,并在醫學生物學研究和衛生事業上發揮更大的作用”。據朱明華教授統計:我國病理尸檢從1950年后住院死亡病例的常規病理尸檢有了較快的發展。作者檢索了1954~2008年的中文文獻和對不同地區具有一定代表性大型教學醫院的調查,數據顯示在20世紀50~60年代病理尸檢率最高,70年代后呈快速下降趨勢,至90年代已到歷史最低,21世紀后幾乎處于停滯狀態[36]。進一步擴大科普宣傳非常必要,可以將病理尸檢率的高低作為衡量一個地區文明程度的指標之一。

4.2 促進病理尸檢相關法律、法規和行業規定制定國際上已有一些成熟的法規可以借鑒(猝死、與感染、職業、醫療事故相關的死亡法定尸檢);鼓勵公民,尤其是政府官員、享受公費醫療、職業勞動保護待遇以及特殊津貼的人員承諾去世后捐獻遺體尸檢;依法依規,減少行政審批程序;建議醫院等級評審三甲醫院必須建有P2+級別病理尸檢室(廣東一些三甲醫院新院區已在規劃建設中,各地公安部門經CMA評審要求,近年全部新建成P2或P2+級別尸檢室,已投入使用)以及年病理尸檢量要求;病理住院醫師規培、病理醫師職稱晉升對病理尸檢要有進一步具體要求等。

4.3 對病理尸檢從業人員應予以鼓勵,尊重病理尸檢醫師與技術人員應落實不低于大體解剖教研室從業人員的衛生保健津貼和休假。尤其是從事傳染病、中毒等高風險尸檢,并配備相應的防護設備。

4.4 關心并注意提升病理尸檢醫師與技術人員業務能力醫療糾紛案例逐年增加趨勢,目前醫療糾紛案鑒定大部分由非臨床醫學專業背景的法醫承擔。應鼓勵病理醫師接受相關培訓,獲得醫療糾紛司法鑒定資質[37]。

此外,還應在國內推動成立建設更多的病理解剖中心、病理尸檢教學基地和病理尸檢解剖室,為病理醫師規范化培訓提供更好的設施和硬件支持,促進病理學科全面發展。同時,加強病理尸檢與其他學科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推動跨學科的研究與應用,提升病理尸檢的科學性和實用性,特別是對新發傳染病的應對能力。

汕醫病理團隊依托汕頭大學醫學院國家重點學科病理學中堅技術力量而建立的,形成了教學-科研-病理診斷和尸檢社會服務一體化的發展模式,并培養了一批青年骨干,為粵東病理醫師規范化培訓尸檢教學基地之一。該團隊在新冠疫情期間獲得《構建急性傳染病(新冠肺炎)國家級病理尸檢預備隊》(汕府科[2020]23號-8)立項,是廣東潮汕地區唯一的一支可進行傳染病病理尸檢的團隊(圖4)。

圖4 汕醫病理尸檢團隊:A.豬鏈球菌感染猝死案(2022);B.為研究生開設病理尸檢課程

現代醫學泰斗威廉·奧斯勒(William Osler)有句名言:“病理乃醫學之本”。

秦光煜先生認為:“尸檢是病理的命根子”。

病理醫師有兩件傳家寶:解剖刀與顯微鏡。

衛生部43號令《傳染病病人或疑似傳染病病人尸體解剖查驗規定》明確指出傳染病尸檢必須由病理醫師承擔,且主檢由高級職稱的病理醫師擔任。

病理尸檢是病理醫師義不容辭的本職工作!

[向病理先驅與前輩致以崇高的敬意!向丁彥青教授團隊、陳杰教授團隊、北醫病理團隊(顧江、宮恩聰、高子芬教授等)、卞修武院士團隊以及所有在新世紀兩次重大疫情期間勇于開展病理尸檢的病理醫師、法醫致敬!衷心感謝丁彥青教授、卞修武院士、陳杰院長、田新霞主任、顧江院長、來茂德校長、文繼舫院長、李玉林校長、步宏校長、王立龍主任、王亮主任、王國平主任、周曉軍教授、劉秀萍主任、韓安家主任、陳鶴教授、郭雄教授、郭尚溫高級技師等提供珍貴歷史資料,陳澤鵬醫師、蘇銳冰博士后、張智華幫助查找文獻,步宏校長的修改建議!]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堂网| 中文字幕永久在线观看| 四虎AV麻豆| 凹凸国产熟女精品视频|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亚洲欧州色色免费AV| 538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综合精品日本亚洲777| 色综合激情网| 欧美一级在线播放| 国产一级α片| 日韩欧美国产三级| 久久频这里精品99香蕉久网址| 熟妇丰满人妻| 久久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三区在线视频| 成人亚洲国产| 久久久久久尹人网香蕉| 亚洲美女操| 爱色欧美亚洲综合图区| 久久综合结合久久狠狠狠97色|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超人该| 五月婷婷综合在线视频| 制服丝袜亚洲| 91麻豆国产在线| 亚洲中文字幕国产av| 热久久这里是精品6免费观看| 日本午夜影院|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99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婷婷| 毛片三级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色AV无码看| 久久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亚洲高清视频| 五月天福利视频| 日本www色视频| 精品国产成人av免费| 欧美高清国产| 国产国产人成免费视频77777 |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在线不卡| 久久国产毛片| 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www网站| 国产欧美性爱网| 免费A级毛片无码无遮挡| 一级毛片中文字幕| 97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免费观看| 国产尤物视频网址导航| 免费国产一级 片内射老| 日韩免费毛片| 97国产精品视频人人做人人爱| 国产成人超碰无码|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免费软件| 国产精品自拍合集| 亚洲国产成人自拍| 在线日韩一区二区| 亚洲色图欧美激情|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欧美日韩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V| 97成人在线视频| 日本久久网站| 9啪在线视频| 日本一区中文字幕最新在线| 国产男女XX00免费观看| 99ri国产在线| 色噜噜中文网| 不卡午夜视频| 在线视频97| 免费在线看黄网址| 中国美女**毛片录像在线| 伊人丁香五月天久久综合 | 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老司机| 日韩久草视频| 欧美激情综合| 日本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影院 | …亚洲 欧洲 另类 春色| 国产香蕉国产精品偷在线观看| 毛片在线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