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繼強
(會寧縣河畔鎮中心小學 甘肅 會寧 730722)
調查發現,很多農村學校的基礎設施、配套設施都嚴重落后,不能夠滿足日常教學的需要。而且,教育資源非常短缺,很多教師只能夠圍繞教材中的內容進行教學。藝術和體育類課程都不能夠正常開展,不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出臺,為農村地區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資源和動力。教育部門和學校要抓住機遇,對當前的農村教育進行合理的調整,加大對學校的投入,改善硬件和軟件資源,提高教師的福利待遇等,從而有效推動農村義務教育平衡發展。
國家在十九大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明確將農村教育事業放在了農村優先發展的地位,要求保障學生能夠享受有質量的教育。在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推動下,使得當前的農村教育教學環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各地政府增加了對農村地區教育的投入,使得一些基礎比較薄弱的學校辦學條件得到改善,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加良好的學習環境。同時,農村地區的經濟實力得到提升,在教育方面投入的資金也更加充足。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學校的辦學條件,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資源。
基礎設施是農村學校開展義務教育的基礎條件。但是從目前農村地區學校的基礎設施來看,情況并不樂觀。很多教學樓比較老舊,外層的墻皮已經脫裂,內部也存在漏水的情況,還有諸多安全隱患。而且一些農村學校的條件有限,沒有建設宿舍樓,導致距離學校較遠的學生只能每天走較長的路到學校,在中途可能會出現很多不安全的狀況。此外,學校中的桌椅板凳也存在嚴重損壞的情況,一些損壞比較嚴重的桌椅板凳干擾到了學生的正常學習,還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習,學生不能夠專心,教師也需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安全情況。
農村學校在各方面與城市學校存在較大的差異。特別是在配套設施方面,不均衡的情況更加明顯。在素質教育理念下,體育教育是非常關鍵的一部分。體育課程的開展需要有操場和一定的體育設施。但是從目前農村學校的情況來看,很多學校中的操場基本上都是水泥鋪設,而且年久失修,在上面有很多坑洞。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有可能會被絆倒。除此之外,在圖書室能夠為學生提供很多課外學習資源,開闊學生的視野。然而,很多農村學校的圖書室只是一個很小的房間,其中的書籍數量非常少,甚至還有一些學校并沒有設置圖書室。
為了能夠推動農村義務教育平衡發展,充足的教育資源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夠為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提供必要支持,也可以讓學生接觸到更多的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不過,在農村地區的學校中,教育資源匱乏不足是非常常見的問題。由于農村地區的資金有限,學校只能將有限的資金投入到硬件設施的建設上,為教師和學生開展教學活動提供基礎支持。這就導致教學資源匱乏不足,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僅僅只能夠圍繞教材開展教學,不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資源。
教師是教育教學政策的主要落實者,也是農村義務教育平衡發展的主要推動者。在現代化的背景下,社會對教育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教師積極轉變理念創新教學。而農村地區的學校中,教師隊伍平均年齡偏大,很多教師都是在教育崗位上堅持了幾十年的老教師。雖然也有年輕教師來到農村學校任教,但大部分都沒有留下來。老教師深受以往教育理念的影響。在開展教學時也是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使得教育教學改革進程緩慢,不能夠帶給學生先進的指導。
國家出臺義務教育政策之后,降低了學生進入學校的門檻,使得農村學校的入學率得到提高。但是學校的發展同樣需要資金的支持。在城市的學校中可以接受社會人士的捐助,也能夠得到更多的政府撥款。農村學校存在資金缺乏的問題,面對學校中基礎設施不足,配套設施短缺的情況,學校沒有足夠的資金進行修繕和購買,也沒有足夠的資金為學校提供更加豐富的教學資源。對于教師隊伍的培訓也十分不便,只能夠引導教師參加教育部門組織的免費培訓。
我國是古代的文明古國之一,而且還是唯一沒有中斷傳承的國家,具有5000 年的歷史,在這千百年的發展中形成了璀璨的傳統文化。傳統文化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當代學生學習的重要資源。在之前的教育教學過程中,農村學校并沒有意識到本土文化的重要性。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只是圍繞教材中的內容進行教學,導致出現教育資源匱乏的情況。而且沒有將傳統文化融入到教育教學過程中,會使學生對本地的歷史不夠了解,不利于培養他們的鄉土情感。
農村地區的學校學生較少,教師也比較少。相比于城市中的學校,周圍的環境更加簡單,娛樂活動也非常之少,導致很多年輕的教師不愿意來到農村學校任教。更為嚴重的是,在很多人看來,只有實力不行的人才會來到農村當教師,有實力的人都會在城市中當教師。這就導致在農村地區的教師缺乏職業認同感,他們的社會也比較低。再加上農村地區學校能夠給予教師的待遇非常有限,這更使得很多教師不愿意來到農村任職。教師是教育教學的主要實施者,如果教師不愿意來到農村學校任職,就會使農村義務教育很難得到發展。
當前的社會發展速度飛快,需要更多高素質的人才。而為了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就需要教師也具有較高的專業素養。但是從具體的情況來看,在農村地區的學校中,教師進行學習的機會非常少。由于農村教師數量有限,一些教師常常需要一個人同時兼任幾個班級的教學工作或者是同時任教幾門學科,這導致教師沒有進行學習的時間。他們在完成每天的教學工作之后,剩下的時間就所剩無幾。而且,農村學校的資源有限,無法為教師提供更多的培訓機會,同樣也使教師的專業能力很難得到發展。
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學校得到了更多的資金投入和資源支持。為了能夠推動農村義務教育平衡發展,學校在運用資源的時候要進行合理的規劃。當前以素質教育理念為主,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各方面的協調發展。因此,學校除了要改善文化類課程的教學情況之外,還需要適當改善藝術類學科和體育學科的教學情況,購入相應的設備。同時,為了能夠使學生接觸到更多的資源,學校要建立專門的圖書室,并且根據學生的需要選擇購入合理的書籍,確保能夠滿足學生課外閱讀的需要。
教師是教育教學發展的主要推動者,為了能夠實現農村義務教育平衡發展,在當前的農村學校中需要更多的年輕教師。不過,從之前的情況來看,很少有教師愿意留任農村學校。對此,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學校必須要改善對教師的待遇。在基本工資的基礎上建立配套的獎勵制度,對于教學優秀的教師給予更多獎勵。同時,也可以開設專門的農村教師特殊補助,體現出對農村教師的重視和優待,從而吸引更多的高素質人才來到農村學校任教。
教師的能力也關乎著農村義務教育發展的情況。在之前的農村學校中,能夠給教師提供的學習機會較少,導致教師的個人專業能力的得不到提升。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學校的條件得到改善,學校也要加強對培養教師能力的重視。可以引導教師將教學與本土文化結合起來。在本土文化的助力下,提升教師的綜合素養。也可以開放多媒體教室,讓教師能夠隨時在網絡中進行學習和探究。另外,農村學校也可以聘請名師到學校開展講座,對教師給予科學的指導,從而有效增強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
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最重要的東西。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在千百年的發展中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中華傳統文化,對于學生來說具有非常高的學習價值,而學生也是中華傳統文化重要的傳承力量。農村地區學校的資源有限,為了彌補這一短板,可以加強對本土文化的開發。學校組織教師對本土文化進行研究,根據學校的情況開發校本,一方面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資源,更重要的是能夠讓學生加深對傳統文化的了解,使他們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
總之,鄉村振興戰略的出臺使得農村的面貌煥然一新,也推動了農村各方面的發展。教育一直是農村發展的薄弱環節,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必須要抓住機會對農村教育教學進行改革,彌補以往存在的不足,從而切實推動農村義務教育平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