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艷
(靈臺縣上良中心幼兒園 甘肅 靈臺 744404)
幼兒的天性就是愛玩,幼兒園在開展教育的時候應充分認識到幼兒的天性發展,從而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在游戲中認識事物,學習各項能力,使學生的專注力和自制力都能夠得到提升,培養學生良好的心態,使其保持健康、積極的狀態,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針對當前幼兒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幼兒園可以通過課程游戲化建設進行改善。
課程游戲化就是幼兒園在開展幼兒教育的時候,將課程教學內容與游戲融合在一起,通過游戲的形式進行課程教育,使幼兒在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中完成相關知識的學習,掌握各種本領,促進學生思維力、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展,使幼兒健康地成長[1]。幼兒園的課程游戲化主要是引導幼兒主動參與到教學中,發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使其在游戲活動中增強對學習的興趣,提升學習的能力。幼兒園的課程游戲化具有開放性的特點,更關注游戲活動的過程,重視在游戲過程中吸引幼兒的興趣,激發幼兒的潛力,幫助幼兒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完成游戲活動,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幼兒園的課程游戲化教學形式,有利于激發幼兒對學習的興趣,從而引導學生更好地進行知識的學習,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幼兒的天性就是喜歡游戲,并對傳統說教式的教學形式較為反感,因此幼兒園開展課程游戲化建設,將課程內容融入到游戲活動中,有利于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吸收知識,更好地學習。教師在開展游戲化教學時為了提高課堂的趣味性應用多種工具,可以打造精彩的游戲課堂,增強學生的體驗感,使學生更愿意參與到教學游戲中來。
幼兒園課程游戲化通過良好的游戲設計,引導幼兒在游戲中認識游戲精神,并通過教師的指導可以讓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升其自制力和專注力。幼兒的思維不成熟,很難專注地做一件事,幼兒教師通過將游戲與課程相結合,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養成良好的習慣。例如,教師在培養學生自理能力時,可以設計一個角色扮演的游戲,讓幼兒自己疊衣服、小被子和整理衣柜。
幼兒園在開展幼兒教育時,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將課程教學和游戲活動結合在一起,可以利用良好的游戲設計,在幼兒發展的過程中對其思維進行拓展[2]。幼兒園的課程游戲化尊重幼兒的教學主體地位,創新游戲的內容和形式,通過分級設計游戲的方式,逐步引導幼兒對問題進行深入思考,讓幼兒感受到游戲學習的樂趣,拓展思維空間。
3-6歲的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主要獲得直接經驗,愛玩是這一階段的幼兒的基本特點,而游戲就是這個階段的幼兒的主要學習形式。在當前的幼兒園教育中,部分教師沒有認識到課程游戲化教學的主導者應該是幼兒,機械化地執行教育要求,為了游戲而游戲,沒有考慮到幼兒的身心發展情況,也沒有對幼兒進行游戲精神的培養,不利于幼兒的身心發展。同時,有些教師為了完成游戲教學的任務,在游戲環節延長游戲時間,沒有考慮到幼兒的發展規律。
幼兒園在開展課程游戲化教學時,沒有將課程內容和游戲內容很好地結合在一起,導致教學分離,課程設置不合理。一方面,有些幼兒園為了幫助幼兒提前適應小學的生活,在進行課程設置的時候,滲透了小學的學習內容;另一方面,幼兒園教師在設計游戲時沒有充分考慮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的結合,限制了幼兒的思維和各方面能力發展。教師在進行課程組織時,盲目追求教學的結果,而忽視了游戲過程對幼兒的思維和能力引導,從而不利于幼兒的成長和發展。
一些幼兒園教師在進行課程游戲的設計時,沒有充分考慮到幼兒性格的多樣化,在進行游戲設計時無法滿足所有幼兒的發展需求。幼兒在成長和發展的過程中對知識和能力的需求不斷增加,課程游戲較為單一無法滿足幼兒的發展需求,對幼兒的思維發展、能力提升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會導致幼兒對幼兒園的游戲活動不感興趣,從而產生厭學情緒[3]。教師采取單一的游戲形式對幼兒進行教學,無法激發幼兒對學習的興趣,會導致幼兒的注意力分散,不能發揮出課程游戲化的作用。
一些教師在開展課程游戲化教學時,沒有認識到游戲在課程教學中的重要性,游戲設計不合理,組織能力較差,單純讓幼兒進行玩耍,而沒有在游戲活動中對幼兒進行引導和教育,最終導致幼兒無法在游戲中提升認知水平和各項能力。幼兒教師無法對幼兒進行有效的指導,就會錯失教育的機會,在對幼兒進行常識的引導和德育的滲透時,失去有利的時機,效果不明顯。教師的綜合能力不足,無法科學、有序地組織教學活動的開展,就會導致課程游戲無法完成其應有的使命,失去游戲化教學的意義,從而影響幼兒的成長和發展。
部分幼兒園在開展幼兒教育時,更加重視室內環境的設置,為幼兒營造良好的室內活動空間,但是卻忽視了室外活動的創設,沒有充分培養幼兒的實踐能力。有些幼兒園的規模較小,沒有較大的游戲活動空間,在對幼兒進行游戲教學時,主要通過室內活動,壓抑了幼兒對室外活動的需求,導致幼兒在教學的游戲化教學中無法全面鍛煉自己的各方面能力,也不利于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幼兒的身體健康也是幼兒園教育中的重要內容,缺乏體育活動鍛煉,可能會導致幼兒的協調能力、平衡能力受到影響。
幼兒園在開展課程游戲化建設的時候,應明確教學的目標,也就是通過游戲設計體現出課程內容,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完成課程學習,擁有健康的體魄和健全的人格。為了實現這個教學目標,教師應在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幼兒游戲精神,使學生通過游戲精神的學習,提升自身的核心素養。幼兒的天性是愛玩,但是他們只會盲目地玩耍,需要教師引導幼兒全面地認識游戲、尊重游戲、遵守游戲規則。尊重游戲不只是尊重游戲本身,還要尊重游戲中另外的參與者,在游戲的過程中,教師應教導幼兒一旦確立了游戲規則就要遵守,如果違背了游戲規則就要受到懲罰[4]。教師在進行游戲設計的時候,應為學生創設一個符合幼兒天性發展、幼兒較為熟悉的游戲環境,使幼兒能夠盡快融入游戲中,提升幼兒的體驗感。例如,教師在進行游戲設計時,為了鍛煉幼兒對游戲規則的認知,可以設計一個“找數字”的游戲,在寬敞的教室中鋪上不同顏色的泡沫地墊,地墊寫有0-9中的任意一個數字,每個數字若干個。在教學中,教師應認真為幼兒講解游戲規則,確定每一個幼兒都了解游戲內容和規則以后,再開始游戲。教師讓幼兒根據自己的指令組團找到對應的數字站到上面,如果在規定的時間內沒有找到相應的數字人數并站在相應位置的人屬于游戲失敗。在游戲中,教師應引導幼兒尊重游戲的規則,并正確面對游戲失敗,在幼兒游戲失敗的時候給予鼓勵,但是如果有幼兒違反了規則,就要對其進行處罰,使幼兒能夠養成良好的游戲精神,為幼兒以后的發展奠定基礎。
幼兒園在開展幼兒教育的時候,課程設置承載了教育活動的主要內容,課程游戲化應重視完善課程體系建設,將游戲融入到課程體系建設中。教師應不斷調整課程游戲的方案,更加關注游戲的本身和游戲對幼兒成長的意義,合理設計游戲環節,將課程教學內容合理地融入到游戲活動中,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提升各項技能。教師在開展課程游戲化時,應認識不同游戲的特點,總結不同游戲對幼兒各項能力的培養作用,從而形成一個游戲數據庫,在進行游戲設計的時候,就可以利用數據庫中的知識,對課程游戲進行完善。同時,幼兒在游戲中的表現和感受對游戲化教學的展開有重要的影響,教師還要對課程活動的推進做出必要的干預和引導,使游戲活動有序推進,更好地把控幼兒的情緒,教師還應在游戲中根據幼兒的狀態和需求及時調整游戲的內容,從而讓幼兒在游戲中學到一定的知識和技能,獲得成長和發展。例如,教師在對幼兒進行超市物品的教學時,可以設計一個角色扮演的游戲,提前準備好各項超市物品,然后讓幼兒根據自己的喜好扮演不同的角色,讓幼兒模擬在超市購物的場景。教師應組織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一起討論各種蔬菜、零食、玩具、水果等的擺放位置和價格,鍛煉幼兒對物品歸納和整理的能力。當游戲場景設計好以后,教師就應該讓幼兒扮演的“小導購員”、“小收銀員”、“小客戶”、“小老板”等,在“超市”內部展開活動,引導幼兒學習在超市購物的流程。在游戲中,幼兒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應對幼兒進行引導,使幼兒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幼兒語言和思維的發展。
幼兒園在開展課程游戲化建設時,由于游戲化的課程具有開放性的特點,因此要求教師在對幼兒進行引導的時候采取更加豐富多樣的形式,避免幼兒感到厭倦。幼兒園在進行幼兒教育時,應重視對幼兒綜合素養和各項能力的培養,通過將各項課程與游戲結合在一起,創設各式各樣的游戲活動,對幼兒進行綜合培養。例如,教師可以設計音樂活動和繪畫活動,培養幼兒審美思維;可以設計觀察自然、觀察人物等的游戲,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和對生活的感受力;還可以設計動手制作手工畫報的活動,培養幼兒動手能力和組織能力。在幼兒園階段,教師應通過多種形式的游戲設置,引導幼兒全面發展,促進幼兒對藝術、科學、體育活動等的興趣,為其以后發展奠定基礎。例如,教師在進行幼兒的音樂教學時,可以將節奏游戲和音樂課程結合在一起,利用節奏游戲的設計,讓幼兒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利用簡單的節奏,讓幼兒熟悉節奏的內容,然后在學習音樂課程的時候,讓幼兒通過拍手等形式找準節奏。教師還應設計變換拍手的形式,在節奏變化時,讓幼兒變化拍手的形式,在學生完全掌握之后,就將節奏引入到童謠教學中,讓幼兒通過節奏游戲對童謠進行學習。通過節奏音樂游戲為幼兒營造全員參與的游戲氛圍,可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積極參與到學習中,并激發幼兒對音樂的愛好和天賦,使幼兒感到新鮮,從而提升學習的欲望。在具體教學中,教師結合具體的課程內容,設計不同形式的教學游戲,有利于激發學生對不同課程的學習興趣,從而全面提升幼兒的認知能力和實踐能力。
基于幼兒的特點,幼兒教師在對幼兒進行培養的時候必須要具備幼兒游戲設計的能力,這樣才能有效推動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建設。首先,教師應學習先進的思想,提高自己的認知能力,重視課程游戲對幼兒身心發展的重要性。對于幼兒來講,游戲在他們的生活中占有較大的比重,而現階段他們的首要目標就是健康地成長,而教師的工作就是設計良好的游戲活動,并引導幼兒積極參與游戲活動。教師在課程游戲化教學中應認識到幼兒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導作用,在進行游戲設計時應充分考慮到幼兒的需求,并鼓勵幼兒發揮自身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參與到游戲環節。教師在游戲設計時不必事事親力親為,應適當給予幼兒發揮的空間,讓幼兒自己設計游戲的內容、游戲角色、故事情節,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從而使課堂教學的效果更佳。教師應不斷提升自身的服務水平和專業能力,在教學中應優化自身的教學用語,從而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語言。幼兒的認知更加簡單,對于夸張的語氣有著天然的好奇心,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夸張的語言引導幼兒展開學習。例如,教師在組織幼兒進行搭積木的游戲時,幼兒搭建了一個很大的城堡,教師就可以通過夸張的語氣夸獎幼兒:“哇——這個城堡好大好漂亮啊!”幼兒得到鼓勵就會增強信心,從而對城堡進行更加用心地裝飾,使城堡更加美觀。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相應的語氣對幼兒進行引導,如可以通過遺憾的語氣說:“如果可以有一個大花園就更好了。”幼兒得到啟發之后就會對城堡進一步完善,增加城墻和花園的搭建,使城堡更加漂亮。因為幼兒的理解能力較弱,在對幼兒進行教學的時候,需要根據幼兒的特點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教師應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語言體系,從而為幼兒設計更加符合其發展需要的游戲,提升教學的實際效果。
幼兒園的課程游戲化環境對教學質量的提升有重要的影響,教師在開展課程游戲時,需要各種游戲材料和游戲設施的支持,才能為幼兒營造良好的游戲氛圍,使幼兒在和諧的環境中進行游戲學習[5]。教師在對幼兒進行教學的時候,應為幼兒提供良好的室外活動空間,重視整體游戲的設計,并豐富室外游戲活動的空間。教師應為幼兒設置自由活動區域、攀巖游戲區域和器械游戲區域等。在不同的區域設計不同的游戲物品。如在自由活動區域可以設置秋千、滑梯、沙土、皮球等游戲資源,器械游戲區域可以設置單雙杠等游戲資源,攀巖游戲區域可以設置攀爬架游戲資源等。同時,教師還要為幼兒營造良好的室內環境,合理安排游戲區、學習區和生活區,為幼兒提供充足的游戲場地,并設置大量的游戲資源,如剪紙材料、實驗材料、積木等。教師在對幼兒進行教學的時候,應根據幼兒的認知發展規律,合理設計游戲活動的內容,讓幼兒的各項能力得到充分的鍛煉和發展,避免幼兒在身心準備不充分的情況下提前進入到下一個階段的學習中。例如,教師在進行游戲活動的設計時,應注意根據幼兒的特點,調整游戲的難易程度,使游戲更加適合幼兒的發展。例如,教師在組織幼兒進行認識小動物的游戲時,由于幼兒還未形成理性認識的能力,可以借助于各種小動物的游戲道具,或者借助于多媒體設備,為幼兒播放有關小動物的動畫片,讓幼兒對小動物有一定的了解。教師還可以通過讓幼兒觀看小動物的動畫片,組織幼兒家開展“貓抓老鼠”的游戲,使幼兒在游戲中提升與他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總之,幼兒園在開展幼兒教育的時候,應根據幼兒的認知發展規律和身心發展特點,將教學內容與游戲活動結合在一起,為幼兒創設符合其興趣愛好和學習能力的游戲,讓幼兒充分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提升各項能力。幼兒教師在進行課程游戲化建設時,應采取多樣化的形式,引導幼兒認識游戲精神,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從而使幼兒全面、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