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思宇
“任務鏈”是教師基于教學要求設計的一系列指向教學目標的子任務,子任務之間邏輯關聯緊密、層層遞進,圍繞共同的教學目標形成一個鏈式整體。整本書閱讀是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課程教學的重點。但是,在實際教學中許多學生不能認真閱讀,不夠深入,針對此,教師可以將“任務鏈”引入整本書閱讀教學,利用層層深入的具體任務提高學生閱讀的積極性,讓他們的思維實現由低階到高階的自然過渡。從實踐層面,整本書閱讀教學中的“任務鏈”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設計。
經典讀物能引發讀者對價值觀、人生觀的思考,需要反復誦讀。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教師總是擔心有些學生缺乏自制力,不能按照要求完成自主閱讀。針對此,教師可以設計“我讀你聽”的主要任務,細化其中的“任務鏈”,指導學生高聲朗讀。
例如,在二年級下學期,教師根據統編教材中“快樂讀書吧”的推薦,組織學生開展《七色花》的整本書閱讀。在閱讀指導中,教師為學生設計“我讀你聽”的任務單,包括的子任務有:1.大聲朗讀教師安排的每日閱讀任務,疏通字詞。2.跟隨教師提供的音頻進行模仿朗讀,注意情感變化。3.從每日閱讀任務中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進行朗讀,家長將其錄成短視頻,上傳班級群。這三個“任務鏈”層層遞進,為學生朗讀提出了差異化的要求。學生在反復閱讀中也逐漸了解了故事的內容,認識到了小姑娘珍妮和她的七色花之間發生的神奇的故事,同時也體會到了人物的情感,尤其是感受到了珍妮在用七色花實現不同愿望時的心情的變化,并通過聲音將其表現出來。
在整本書閱讀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通過聲音感知經典作品的內容,還需要把激發學生的深度思考作為目標融入“任務鏈”的設計之中,促使學生通過自己的梳理感受故事情節的一波三折,體會故事創作的邏輯性。
例如,在三年級上學期《夏洛的網》的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教師就為學生設計了由淺入深的任務單。任務清單一:1.回顧故事,繪制思維導圖。2.評價書中的一個人物,找到相應的證據。任務清單二:1.比一比,選擇書中的兩個人物進行對比,找到兩者的異同。2.說一說,口頭改編故事。3.展示,自評和互評。
這兩個任務單中的“任務鏈”都存在一定難度。學生需要在完成整本書的略讀后再對重點情節進行精讀,邊讀邊思考才能將此故事情節梳理出來,才能對人物的性格、行為等進行描述。通過完成這些學習任務,學生既能夠從整體上把握文學作品的內容,也能夠實現獨立思考。
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在理解作品內容的基礎上自主表達,抒發自己的個性化感受。基于此,在設計“任務鏈”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圍繞學生的個性發展要求設計開放性的表達任務,指導學生從閱讀中獲取素材。
例如,在四年級下學期,教師為學生推薦《細菌世界歷險記》,這本科普童話的作者用擬人化的手法,以一個細菌——菌兒的口氣和角度,幽默風趣地介紹了不為人知的細菌世界,把深奧的科學知識化成一篇篇形象生動的童話故事。學生在閱讀中能夠收獲科學知識,了解微觀世界,也能夠體驗閱讀的樂趣,而這些體驗都為學生自主表達提供了契機?;诖?,為了鍛煉學生自主表達能力,提高整本書閱讀效果,教師可以設計任務清單:1.撰寫讀后感,限350字以內。讀完《細菌世界歷險記》的相關章節后,你一定有許多話要說,那么,現在就將它寫下來吧!2.做一個家庭采訪,撰寫采訪稿,結合閱讀體驗表達采訪心得。讀完書后,請你采訪一下家人,具體問題可參考:細菌長什么樣?食物發霉是怎么回事呢?細菌和病毒有區別嗎?細菌引起的發熱和病毒引起的發熱一樣嗎?3.設計一張“細菌知多少”的“小報”。“小報”不一定就是手抄報,它可能是一張卡片、一張海報、一個繪本故事、一段故事、一張拼貼畫……學生可以結合閱讀體驗、查找資料,同時考慮利用身邊跟主題有關的資源進行創作。
閱讀是人與人之間相互交流的一種方式。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你讀我評”的任務,促使學生之間、師生之間實現智慧的碰撞,并在評價中學會互相尊重、互相欣賞、互相鼓勵,彼此得到被認同的愉悅,產生理性思考。這對于激勵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促進學生自信心的建立都是十分重要的。
例如,在《夏洛的網》的整本書閱讀指導中,教師為有效開展教學評價設計了任務清單:1.艾弗里在谷倉里發現了夏洛,當他舉起樹枝去打夏洛時,自己卻掉進了威爾伯的食槽,正好壓破了鵝蛋,于是他捂著鼻子走了。如果艾弗里掉下去,沒有壓破鵝蛋,朋友們會怎么幫助夏洛,會讓它繼續幸福地生活在谷倉呢?請你發揮想象力,編一個有趣的故事,并找同伴說一說。2.與同伴分享自己的故事,并展開自評和他評活動。評價項目包括:能有理有據地評價人物,能找出人物的相同點和不同點,能有創意地改編故事,能大方自信地分享收獲。
總之,在整本書閱讀中,“任務鏈”的各個子任務圍繞大任務各司其職,環環相扣,目標指向明確,讓學生在活動實踐中不僅能完成閱讀任務,還能在思考、表達、分享中鍛煉綜合素養,實現綜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