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慧芹
作為國民教育體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職業教育具有與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隨著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加快,各行各業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更加緊迫,而職業教育作為一種教育類型的特殊性在于,它直接面向市場、面向企業,服務于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定位。[1]加快構建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并賦予職業教育新的科學內涵,以產教融合助推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以校企合作培養中國式現代化急需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是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面臨的時代課題。
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聯系緊密,對助推經濟社會發展、促進就業創業、增進人民福祉具有戰略意義,對于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19 年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指出:“沒有職業教育現代化就沒有教育現代化?!秉h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發展新時代職業教育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系統回答了“為什么辦職業教育”“辦什么樣的職業教育”等理論和實踐問題。尤其是關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相關重要論述,為“怎樣辦職業教育”“怎樣給職業教育提供支持”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實踐指引。[2]
深化產教融合,有利于推動新時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健全與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對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將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到了推進教育現代化的戰略高度;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強調,要“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3],在將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視為同等重要的同時,明確了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發展方向。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面向企業和市場、服務區域和產業發展、促進就業創業的辦學方向,推動教育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人才鏈與創新鏈有機銜接,使職業教育的類型定位更加清晰、社會評價穩步提升。
促進校企合作,能夠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人才支撐與技術保障。各類職業院校畢業生,逐漸成為現代制造業、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一線從業者的主要來源,成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力量?!吨袊殬I教育發展報告(2012—2022 年)》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2 年,我國各類職業院校共開設1300 多個專業,10 年間累計為各行各業培養并輸送6100 萬高素質勞動者與技術技能人才。[4]健全校企合作、多方參與的職業教育多元化辦學格局,不僅有利于企業深度嵌入職業教育協同育人鏈條,提升職業教育的辦學層次和學科專業的適用性;而且有利于解決企業發展、產業升級面臨的高技能人才短缺問題,為健全現代產業體系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撐。
當前我國已進入新發展階段,對打造職業教育品牌,服務區域經濟發展,創建學校、行業組織、上下游企業等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產教融合共同體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從我國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現狀看,職業教育與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教育強國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專業結構與產業結構不協調、辦學水平與區域發展人才供給需要不平衡、企業參與職業教育不深入、職業技能實訓基地建設有待加強等突出問題。
職業教育人才培養供需失衡,總體規模與企業實際需求不相適應。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和科技革命的持續演進,企業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數量、質量需求明顯提高,但當前職業院校人才有效供給與企業現實需求之間存在嚴重的結構性失衡。雖然我國已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但職業教育的總體規模仍落后于經濟社會發展,與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產業體系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求不相適應。目前我國職業教育人才培養主要集中在中等職業教育、高等職業教育層次,本科與專業碩士等高端技術技能人才相對匱乏。技術工人數量短缺問題仍然突出,高技能人才空缺崗位與求職人數比率長期保持在2 以上,而一些緊缺工種高級技師的求人倍率一度達到3.1。以制造業為例,《人民日報》對制造業企業發起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高達73%的被調查企業認為“技術技能人才缺乏”是制約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最主要因素。教育部等多部門共同編制的《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預測,到2025 年,我國制造業十大重點產業領域的人才需求為6192 萬人,未來幾年內技能型人才缺口將達到2986 萬。[5]
職業教育專業結構產學脫節,導致不同程度的“排斥效應”。從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現狀及短期趨勢看,職業教育的專業結構與新發展階段的產業結構周期性調整、轉型升級、技術創新尚未實現同頻共振。一是職業院校自身受基礎設施、師資隊伍等諸多條件制約。不同職業院校的專業結構、教學資源具有差異性,部分職業院校專業結構、課程設置與現代產業轉型嚴重脫節,受自身條件限制不得不向辦學成本相對較低的專業傾斜,而不是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區域產業結構轉型的實際需要確定專業招生規模。二是職業教育專業結構與所在區域產業結構缺乏耦合性。職業院校與區域優勢產業適配性不強,專業結構與區域產業結構契合度偏低,不同程度地造成了產教融合方面的“水土不服”。由于對區域特色產業、優勢產業的人才需求缺乏科學規劃和合理預測,低成本專業設置過多而緊缺專業開設較少,無法很好地適應區域產業的發展需求。
企業缺乏深度參與,產教融合的主體作用尚未充分發揮。企業是職業教育的人才輸出主體,理應發揮其在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尤其是產教融合過程中的主體作用。但從現實情況看,企業參與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的積極性、主動性不足。一是企業對職業教育的經費投入與職業教育對產業發展的貢獻度不相匹配。以產業企業對高等職業教育的經費投入為例,《中國教育經費統計年鑒》數據顯示:2013—2018 年,全國產業企業對高等職業教育的經費投入呈逐年下降趨勢。二是企業因過度追求經濟效益而忽視了職業教育的教育功能和社會功能。部分企業過于強調經濟效益在校企之間的分配權重,在參與學生就業、項目研發方面積極性較高,而在職業院校專業設置、課程體系、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等方面缺乏合作興趣。三是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模式陷入“企業依附論”誤區。部分職業院校將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簡單理解為服務企業、解決學生就業,而在吸引企業全方位參與職業教育方面缺乏有效手段,難以適應產業轉型升級對高技術技能人才的整體需求。
職業院校與企業在資源稟賦方面具備各自優勢:職業院校擁有豐富的教學資源,具備科研攻關的師資隊伍優勢;而企業立足產業前沿、面向市場,對產業發展形勢深入了解并具有資本、技術、設施、管理等方面的要素優勢。產教融合有利于發揮校企雙方資源優勢,通過校企共建協同創新平臺,提高教師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轉化率,推動職業教育技術成果產業化;通過產教融合對接區域特色優勢產業,針對性重構職業教育課程體系,推動職業教育和區域產業共同高質量發展。
建設高質量職業教育專業體系,實現學校專業鏈與企業產業鏈精準對接。職業教育領域的產教融合,是指職業教育和產業企業的互促互進、雙向賦能,既包括職業院校專業體系對區域產業鏈的無縫嵌入,也包括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與企業人才需求的雙向對接。一是推進職業院校專業體系與區域特色產業精準對接。職業院校應明確所在區域的產業發展定位,將自身優勢專業與區域主導產業有機銜接,建立起緊密聯系區域產業鏈創新鏈的學科專業體系。結合區域特色產業發展趨勢與對職業技能人才的實際需求,健全職業院校專業動態更新機制,實現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的同頻共振。二是提高職業教育專業集群與區域產業集群之間的耦合度。從區域發展布局出發及時調整專業結構整體布局,在科學分析產業鏈、生態鏈圖譜的基礎上對專業結構進行優化重組,針對區域特色產業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需要,培育一批聚焦區域產業發展需求、體現區域特色產業的特色專業集群,從而實現職業教育專業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的有效銜接。
創新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機制,實現學校教學過程與企業生產過程的精準對接。提升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目標與企業崗位職業能力的契合度,以創新協同育人機制打造校企育人共同體,以“訂單式”“菜單制”教學提升人才培養實效,為企業量身定制應用型技術人才甚至是高端領域專業技術人才。一是探索職業院校與企業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機制。以職業教育聯盟等實體化運行模式,支持企業深度參與職業教育教學標準制定、課程教材開發、職業技能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學生綜合評價等全過程,實現職業教育人才供給與行業產業需求的高度耦合。二是提高人才供給端與產業需求端的匹配度。以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為關鍵著力點,完善職業院校技術技能創新平臺,校企合作開發特色化應用課程、共同設立實習實訓基地,破解普遍存在的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脫節難題。三是實現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精準對接。將職業院校教學過程中的學科知識與企業生產過程的流程、方法等有機銜接,逐步形成“多崗適應、專崗精通”的課程體系,使職業院校學生在真實生產環境、標準化作業流程中提升專業技能。
打造產教融合的現代產業學院,為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匯聚新動能。為匯聚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培養產業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2020 年7 月發布的《現代產業學院建設指南(試行)》鼓勵區域龍頭企業聯合優質職業院校,圍繞區域重點產業鏈、特色產業集群打造現代產業學院。作為適應產業轉型需要、助推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型組織模式,現代產業學院有利于促進職業院校與產業企業深入合作、協同發展。[6]一是創新區域化產教融合機制,以專業集群建設支持區域產業集群發展。建立行業協會主導、優質企業參與、職業院校聯合組織的產教融合聯盟,激發校企全方位合作、服務產業轉型升級的內生動力,打通職業院??萍紕撔屡c產教融合發展的“最后一公里”。二是打造“人才培養—科技研發—就業實踐”三位一體平臺,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推動職業教育教學、專業技能人才培養與區域特色產業發展有機結合,鼓勵龍頭企業與職業院校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同參與課程設計、共同開發數字化教學資源,把產業生產一線的新方法、新技術、新工藝引入職業教育教學實踐,以應對科技革命、產業變革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動態需求。三是強化行業協會協調功能,發揮其業務指導、產業調研、職業評價功效?!蛾P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提出,積極發展產教融合中介組織和服務性企業,促進校企緊密聯結。在現代產業學院建設過程中,應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組織協調的橋梁紐帶作用,促進龍頭企業、職業院校有效溝通,幫助校企雙方建立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優勢互補的合作共贏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