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鑫茹
(信陽農林學院,河南 信陽 464100)
新時期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國民經濟發展、“三農”工作創新開展以及農業機械化的推進存在密切關聯。在此背景下,傳統農業手段無法為當前我國農業生產的轉型發展提供支撐,亟需通過大力發展農業機械化來提升農業生產力,并為農業生產結構的轉型調整提供助力。正因此,探討如何借助有效策略來促進農業機械化發展,對助力我國現代農業發展有著重要影響。
為達到農業生產作業中的降本增效目標,需明確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重要價值??v觀農業經濟發展,其機械化發展水平與農業經濟能否增大創造之間存在密切關聯。通過對機械設備的合理應用,不僅可實現對農業種植過程的優化控制,依托于對后期管理工作的優化,還可在保證農作物種植品質的基礎上,將農業生產成本控制在預期范圍內[1]。同時,農業機械化發展還可為種植規模的持續擴大提供技術支撐。以小麥種植為例,以往人工種植模式的應用不僅耗時長,并在種植期間頻繁出現肥料浪費情況,使得種植成本控制效果不理想。而在秋季采收階段,人工收割、碾軋作業模式應用無法為作物質量控制提供保障。得益于農業機械的普及,可借助專用設備(如多功能小麥打場機、小麥脫水機等)來促進小麥種植、收割效率的顯著提升,并通過人力成本縮減來達到經濟增收的目的。
得益于機械設備在農業種植與管理中的應用,可通過坡改梯建設來達到作業種植規模擴增的目的,同時以土地流轉為基準,以標準化、規?;N植的形式來增大效益創造。在具體農業種植期間,農村土地可依托于機械深耕技術的應用來改善土質,避免土層硬結問題存在導致農業種植效益下降,為化肥利用率的提高提供保障[2]。另外,以精密噴灑、農藥滴灌、機械植保來取代傳統種植手段,可通過消除農藥殘留來改善生態環境。借助對機械秸稈還田技術的應用,可避免生態環境受到亂堆亂放、秸稈焚燒的影響,并有助于為農作物提供營養充足的生長環境。此外,以往農業種植中地膜的大量殘存不僅增大了農作物出現爛芽、爛種問題的概率,甚至因“白色污染”問題的發生對農業種植產生影響,對此,可借助地膜回收技術來改善生態環境。依托于農業機械的有效應用,可為農村品牌打造、招商引資、生態宜居目標的實現打下良好基礎[3]。
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如何實現生活富裕受到民眾的高度關注,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可為第二三產業的發展提供支撐。在進城務工等因素的影響下,當前農村發展仍受到勞動力不足問題的限制,而農業機械化的推進可降低勞動力不足對農業生產造成的影響。農民可借助機械對農作物進行機械化種植、收割,并將節省下的時間投入到第二三產業發展中,通過對增收渠道的拓展來達到提升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的目的[4]。另外,農村可分別針對糧、果、蔬、藥等產業引進專業機械設備,通過種植、收割、加工機械化來優化農業產業結構,避免勞動力缺失導致農村經濟發展停滯不前,實現利用機械設備來助力農民創造富裕生活。
要想發揮農業機械化在帶動農業經濟建設等方面的作用,可借助多種惠農政策來助力農業機械化發展。在實際發展過程中,應做到深入分析當前小中大機具配比不合理、中收機具少、配套機具少等問題。強調對各項惠農政策的深入貫徹,鼓勵機械合作社帶頭積極購買大中型設備以及配套設備等,通過優化農業機械結構來改善農業種植現狀,以確保農機裝備質量符合鄉村振興發展需求[5]。在實際發展過程中,應以省、市、縣為視角,構建契合當地農村發展需求的農機裝備倍增計劃,秉持著產業、農民、發展急需的理念,加大對綠色環保、智能高效機械的推廣力度,并根據當地特色大力發展中藥材、糧食作物、畜牧業等方面的特色機械。為充分調動農戶采購設備的積極性,可在落實補貼累加機制的前提下,通過對“獎補”的實施來達到提升裝備總量的目的,以期為鄉村振興創設“配套完善、大中小設備互補”的農業機械新格局,依托于農機服務的全面化來帶動農業經濟提升。此外,需在明確當前機械化應用現狀的基礎上,大力推進機械更新改造工作,可以縣級財政為基準,在累計補助的前提下利用“獎補”來加快陳舊、落后機械的淘汰,通過推動農業機械化發展來促進現代農業生產的轉型發展。
農民是我國農業生產的參與主體,農民的專業能力、技術水平與農業機械化的推進之間存在密切關聯。而在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下,大部分農民尚未做到對農業知識的系統性學習,未正確認知機械化對農業生產的重要價值,且對于農業機械的操作技巧、要點掌握不到位[6]。鑒于此,農業部門需加大對農民的培訓力度,引導其在學習實踐中了解農業機械化的功能與優勢,主動參與到機械設備知識、技術的學習中。為進一步強化對民眾機械素養的培養,應在定期開展培訓教學工作的基礎上,聘請領域內專業人士來為農民講解農業機械相關知識,以幫助農戶全面了解農業機械的功能、性能、作用、特點等,避免農業機械的推廣工作受到人員認知不到位的影響。例如在日常種植管理過程中,可定期為農民開展知識大講堂,教學內容涉及機械操作技巧、注意事項、維修保養等方面,以幫助農民掌握每種機械設備的操作步驟與方法,以期借助機械設備來促進農作物種植效率與質量的提升。此外,當地政府部門可視情況樹立機械化示范縣,以榜樣的形式來帶動周邊縣域加大對農業機械的引進力度。
為保證農民群眾能夠通過培訓實現素養能力提升,還需在開展培訓工作期間注意以下幾點:一是技能培訓的強化。即在全面掌握農民素質基礎的前提下,重視對培訓過程、內容的統籌安排,并嚴格按照循序漸進、分層細化的原則來設置培訓內容,以確保農民群眾可在培訓期間加深對相關知識、技巧、要點的掌握。同時,重視對培訓內容相互關聯,以期讓農民在關聯交錯的培訓中實現素養能力提升。二是豐富培訓形式。為保證培訓教育活動開展符合預期要求,可視情況在實踐生產中對培訓有機結合,即在春種、秋收季節開展實踐操作培訓,以幫助農民加深對技術知識的掌握[7]。為提升實踐培訓的合理性,需依據對農民能力基礎的分析,按照分層次、分步驟的形式來促進培訓工作的科學化開展。通過加強農民培訓來助力農業機械的全面普及,并發揮農業機械化在促進農民經濟增收中的作用。
現階段我國農業事業發展,在多因素的影響下部分地區仍不可避免地出現種地難的現象,而要想通過農業機械化發展來有效解決“種地難”問題,需結合機械化發展現狀,構建可支持鄉村振興發展的農機服務組織,如依據當地情況設立維修服務隊、農機服務隊、合作社等,以期借助專業化的運行方式來為農業機械化發展提供支撐[8]。在實際農業生產過程中,可為農民提供更為現代化、專業化的服務,并保證服務貫穿產前、產中、產后等環節,如借助機械設備來轉變農作物耕種、植保、排灌、收割以及加工模式,不僅實現對以往農業生產中勞動力缺失問題的有效解決,亦可通過服務化、專業化手段來提升農業生產水平,依托于機械設備來助力農業經濟效益的增大創造。另外,在農機普及過程中,可加大對“互聯網+托管”模式的推廣力度,以期借助先進技術來優化農事服務管理,依托于農業機械化來助力我國農業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農業機械化發展與農民生產經營規模控制之間存在密切關聯,所以為助力農業機械化的全面推進,可以經營規模的合理擴增為切入點,為農業機械化的大力發展提供支撐。鑒于此,在實際生產管理過程中,可結合以下幾點來促進經營規模的擴增。
一是完善土地流轉制度。農業機械化發展水平受到當地土地規模的直接影響,同時在大量青壯年農民進城務工的背景下,大部分地區呈現出耕地閑置的情況。鑒于此,當地政府部門需以鄉村振興戰略為導向,構建契合當地實情的土地流轉機制,并結合相關流轉政策的提出,鼓勵農民以經營權轉讓、土地承包等方式來實現土地經營規模的擴增。同時,考慮到土地流轉可能受到其他因素限制,當地政府需以優化土地流轉為目標,為其提供基礎設施、工商、政策、法律、經濟等方面的支持,通過促進土地流轉來提升機械利用率[9]。
二是重視對土地規格平整控制。為避免農業機械化受到土地整治規劃的影響,需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將狹窄、分散的土地進行統一化整合,借助機械設備對當地參差不齊、分散破碎的耕地進行整改,并依托于機械設備的配套設置,實現以規?;N植的方式來帶動農業經濟增長。在實際生產經營期間,可依據機械化種植要求來控制土地規格,如稻田可控制在長100 m左右、寬30 m左右的規格。同時,考慮到機械化作業對基礎設施的要求,需視情況大力推進對農機庫棚、生產便道、排灌溝等設施的建設,以此為農業機械化的全面推進提供支撐[10]。
要想通過推廣與普及工作來助力農業機械化發展,可結合以下幾點來優化推廣服務。
1)轉變思想觀念??v觀當前農業機械化推廣工作,受到部分人員思想滯后的影響,推廣服務無法實現全面實施。對此,可結合農機推廣現狀,積極引導推廣人員思想觀念的轉變,在實際推廣過程中,增強工作人員服務意識,并做到結合當地發展現狀、農民需求,加大對先進農機與技術的推廣力度。
2)重視人力資源整合。農機推廣工作主要特點表現為工作量大、周期長、涉及范圍廣等,其人力資源的配置是否合理直接影響到農機推廣服務水平。所以,需在明確當地推廣工作現狀的前提下,通過人力資源的優化整合、配置來提升推廣工作質量。①加大對農機專業推廣人員的調配力度。②對現有農機人員進行整合,并將高素質、多經驗技術人員抽調至推廣隊伍。③依據推廣要求來合理劃分崗位,具體包括技術推廣、技術培訓、質量投訴、宣傳咨詢等崗位,并注重對崗位責任機制的落實。
3)轉變推廣方式。隨著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持續深入,為保證農機推廣工作開展符合鄉村振興發展需求,需明確推廣形式創新的必要性。鑒于此,在實際推廣服務落實期間,可結合以下幾點來提升推廣有效性。①強調推廣到村屯,加大對扶持政策的宣傳力度,確保農民群眾能夠真正接觸到農機相關知識。②依據當地產業特點來開展針對性推廣工作,如果蔬機械化、甘蔗機械化、小麥機械化等。
綜上所述,農業機械化不僅能為我國農業產業轉型、結構調整提供支撐,亦在提升農業生產質量、效率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鑒于此,要想通過農業機械化發展來助力鄉村振興目標實現,需在明確認知農業機械化發展重要價值的基礎上,借助有效對策來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助力我國農業經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