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超
(海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海口 570100)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速,中國的城鄉發展不平衡問題日益突出,農村地區的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的發展與城市地區存在著巨大差距。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旨在通過政策、產業、生態、文化等方面的綜合支持,促進鄉村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1]。而要實現鄉村振興戰略,需要有高素質的人才支撐。而三全育人教育,即全面發展素質教育、全面提高能力素質教育、全面提升創新素質教育,對于推進鄉村振興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二者之間存在密不可分的聯系,實現二者的協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在實踐中,鄉村地區的教育資源相對匱乏,人才流失嚴重,三全育人教育的質量和覆蓋面也存在著很大差距。因此,如何實現鄉村振興與三全育人的協同發展,是當前一個重要的研究問題。筆者從價值和實踐兩個方面,探討鄉村振興與三全育人的協同發展問題。
鄉村振興與三全育人在人才培養方面有著密切的互動性。鄉村人才隊伍建設是鄉村振興的關鍵[2]。鄉村振興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持,而三全育人則強調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這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寶貴的人才資源。在鄉村振興中,需要各種類型的人才,如農業技術人才、鄉村旅游人才、鄉村金融人才等。而三全育人則提出培養具備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人文素養的人才,這些素質也是鄉村振興所需要的。同時,鄉村振興也為三全育人提供了廣闊的實踐平臺。鄉村振興涉及到多個領域和行業,為學生提供了廣泛的實踐機會。學生可以參與鄉村振興相關的課程、實習、志愿服務等活動,了解鄉村發展的實際情況,提高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
從社會發展方面來看,鄉村振興和三全育人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首先,鄉村振興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持,這些人才需要接受全面的教育培養,具備三全素質,才能在鄉村振興的各個領域發揮作用。其次,三全育人也需要有鄉村振興的支撐和保障,只有鄉村地區發展良好,教育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和開發,才能夠為三全育人提供廣闊的舞臺和發展機會。此外,隨著鄉村振興的推進,鄉村社會的發展和變革也需要有三全育人的理念和指導,讓鄉村青年更好地認識鄉村振興的意義和價值,積極參與到鄉村振興的建設中來。因此,鄉村振興和三全育人之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鄉村振興與三全育人在價值引領方面的互動性表現在多個方面。首先,鄉村振興的理念本身就體現了價值導向,即要促進城鄉一體化、人與自然和諧共處、農村社會文明進步等。這些目標與三全育人的價值觀念相互呼應,都強調了人的全面發展,注重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因此,鄉村振興的實踐也必須要以人為本,注重保護和傳承鄉村文化,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和氛圍,使鄉村青年有更多的選擇和機會,不僅能夠留在鄉村發展,而且可以發揮自己的潛力和貢獻社會。其次,鄉村振興與三全育人的互動性還體現在價值觀的傳承和建構上。鄉村振興需要傳承和發揚優秀的農村文化和道德觀念,而這些文化和價值觀念正是三全育人所重視的。通過推進三全育人教育,可以更好地傳承和發揚鄉村文化和民俗,使鄉村文化在現代化的進程中不被遺忘和拋棄。同時,通過教育的力量,可以讓青年學生更好地認識和理解鄉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和人生觀,為鄉村振興作出積極的貢獻。
鄉村振興與否決定著廣大農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也決定著全面小康社會的底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3]。首先,鄉村振興和三全育人的協調發展將為鄉村經濟發展提供動力。鄉村振興政策的實施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資和資源進入農村地區,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同時,三全育人的實施可以為農村地區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促進當地經濟的轉型升級。在這個過程中,鄉村振興和三全育人可以協同發揮作用,通過引進新的產業和技術,為當地農村經濟提供更多的發展機遇。
其次,鄉村振興和三全育人的協調發展可以提升農民收入和生活水平。鄉村振興政策的實施可以為當地農民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提升收入水平。同時,通過三全育人的實施,當地的勞動力可以獲得更好的教育和培訓,提升技能和素質水平,有助于提高就業競爭力。這樣,鄉村振興和三全育人可以共同提升當地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
最后,鄉村振興和三全育人的協調發展可以促進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在鄉村振興政策的實施過程中,需要協調各地的資源和優勢,避免資源的浪費和重復建設。同時,通過三全育人的實施,不同地區之間的人才流動可以得到促進,有助于各地區的經濟互補和協同發展。
因此,鄉村振興和三全育人的協調發展在經濟發展方面具有重要價值。通過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提高農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以及促進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可以為實現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奠定堅實的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要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煥發文明新象[4]。鄉村振興是以人為本的全面發展,這需要強調文化因素。而三全育人教育強調的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的教育模式,強調傳承優秀的中華文化。兩者的協調發展可以促進文化的傳承和創新,進而推動鄉村文化的繁榮。
首先,鄉村振興需要強調文化因素。在農村地區,傳統文化是當地文化的核心。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文化作為鄉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可以推動當地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繁榮。同時,強調文化價值,促進文化繁榮,也有助于吸引城市人口回歸農村,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其次,三全育人強調的是傳承中華優秀文化,可以幫助鄉村地區保護和發展當地文化。在中國幾千年的農耕文明史上, 鄉村文化以其智力支持、倫理養成和道德教化功能, 培育出具有“天人合一”旨趣的文化生態, 鄉村也因此表現出自然、淳樸又獨具個性的文化品性。它所倡導和傳承的尊老愛幼、勤勞淳樸、信任互助等鄉村倫理, 影響著村民的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 為鄉村社會的繁榮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撐[5]。傳統文化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可以提高當地人民的文化自信心和認同感。同時,傳承中華優秀文化也可以幫助鄉村地區的青少年更好地了解中國的文化傳統,促進文化繁榮和發展。
最后,鄉村振興和三全育人協調發展可以促進文化創新和發展。在推進文化傳承的同時,要注重文化的創新和發展。鄉村地區面臨的挑戰和機遇不同于城市,文化的創新和發展也應具有鄉村特色。三全育人注重個性化發展,可以為鄉村文化的創新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
因此,鄉村振興和三全育人協調發展,可以促進文化的傳承、創新和發展,推動鄉村文化的繁榮。在實踐中,需要加強文化資源整合和利用,同時注重推動文化和經濟的協調發展,進一步促進鄉村振興和三全育人教育的共同發展。
3.1.1 探索靈活多樣的教育模式 要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與三全教育協調,必須探索靈活多樣的教育模式。鄉村地區的人才培養應該更加注重個性化和定制化,以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這需要教育部門根據不同地區和學生的特點,靈活組合不同的教學資源和方法,使之更加適應鄉村的發展需求。例如,可以將實踐教學、網絡教學和傳統教學相結合,借助互聯網技術提供優質教育資源,實現教育公平和資源共享。
3.1.2 強化職業教育與技能培訓 鄉村地區需要的不僅是文化教育,更需要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因此,應積極推廣職業教育,開設與當地實際需求相符的職業課程和技能培訓班,為鄉村人才提供更具實效性的培訓。可以發揮行業協會、企業和技能人才的優勢,與教育機構進行合作,共同推進鄉村人才培養。
3.1.3 重視實踐教育與社會實踐 要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與三全教育協調,還需要重視實踐教育和社會實踐。鄉村地區的學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時,應該具備更多的實踐機會和社會實踐經驗,從而更好地適應實際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在這一方面,可以積極組織學生到企業、村莊和社區等地參加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總之,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與三全教育協調需要創新教育理念,打造多樣化的教育模式,強化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重視實踐教育和社會實踐。只有不斷創新教育理念,與時俱進,才能更好地滿足鄉村地區的發展需求,向著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而前進。
鄉村振興是當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由之路。而人才是鄉村振興的核心和關鍵。加強人才培養是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與三全教育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
首先,在加強人才培養方面,鄉村振興需要重視人才的引進、培養和留住。當前,鄉村面臨著人才流失問題,許多有才華的人選擇離開農村去城市尋求更好的發展機會。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需要采取措施吸引人才回歸鄉村。一方面,需要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為人才提供優越的工作條件和生活設施;另一方面,需要提供與城市相當的待遇和發展機會,吸引人才留在鄉村發展。此外,也需要通過職業教育、技能培訓等措施,提高農村居民的技能水平,培養更多的人才來支持鄉村振興事業。
其次,需要注重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的融合。鄉村教育應成為積極組織開展農業技能型、返鄉就業型、職業技術型培訓的實施載體,成為實現培養高素質鄉村振興人才的中堅力量[6]。當前,農村地區教育水平相對較低。因此,需要加強基礎教育的建設,提高農村居民的受教育水平,為他們的未來發展提供更多機會。此外,職業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通過職業教育,可以提高農村居民的就業能力和技能水平,增加他們的收入來源,同時也為鄉村振興事業培養更多的人才。
最后,要促進鄉村振興戰略與三全教育協調發展,需要加強農村高校的建設。當前,農村地區缺乏高水平的教育資源,這對鄉村振興和人才培養產生了不利影響。因此,需要加強農村高校的建設,提高其教育質量和影響力。同時,還需要鼓勵農村高校與地方產業緊密結合,為鄉村振興賦能。
3.3.1 重視鄉村文化建設 鄉村振興需要更多地關注鄉村文化建設,這涉及到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鄉村文化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保護和傳承鄉村文化是促進鄉村振興的關鍵之一。同時,鄉村文化建設也應該與三全教育協調發展相結合,通過學校、圖書館、文化中心等渠道推廣傳統文化知識和藝術形式,讓學生和居民了解和感受到鄉村文化的獨特魅力,提高他們對鄉村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促進鄉村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3.3.2 推廣綠色生態文化 隨著鄉村振興的深入推進,人們對綠色生態文化的需求不斷增加。綠色生態文化是一種符合自然規律、環保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在推廣綠色生態文化方面,三全教育可以發揮重要作用。學校應該通過設置相關課程、舉辦環保活動、開展社區服務等形式,讓學生了解和體驗綠色生態文化,學習和掌握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知識和技能,同時也促進了鄉村生態建設。
3.3.3 加強科技文化融合 科技是現代化發展的重要驅動力,而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軟實力。鄉村振興和三全教育的協調發展需要通過科技文化融合來實現。現代科技與鄉村文化相融合,可以開發出更多適應農村需求的新技術和新產品,實現科技進步和鄉村發展的雙贏。例如,可以通過智慧農業、智慧教育等方式將現代科技應用到鄉村發展和教育中。同時,將科技和文化相結合,可以為鄉村發展提供更具特色的產品和服務,提升鄉村文化的影響力和傳播力,增強鄉村發展的文化底蘊。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鄉村振興和三全育人教育的協同發展將在更廣闊的領域中展開。我們需要不斷深入貫徹落實黨的決策部署,深入推進鄉村振興和三全育人教育的協同發展,以更高水平的目標和更廣闊的視野,探索更加有效的實踐路徑和方法,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不斷發展。相信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鄉村振興和三全育人教育的協同發展一定能夠取得更加顯著的成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貢獻更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