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苾蓮 陳悅柏
(1.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5;2.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大學,廣西 南寧 530007)
布袋戲作為歷史上深受民間喜愛的傳統藝術文化,要想發展為當代普羅大眾皆愛的創意經濟,打造符合新時代呼聲的文化產品,須先清晰其發展脈絡,挖掘核心價值。“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這些富有思想深度與歷史厚度的講話啟發著我們應積極弘揚和創新發展布袋戲文化的活力。
中國布袋木偶藝術,單憑尊尊戲偶便傾盡雕偶師心血,是中國藝苑中的吉光片羽,技藝精湛。如今卻面臨“人走技失”延續瀕危的經濟末路,欲要其于新時代再造風華,必先洞徹其演變脈絡。
木偶戲別稱布袋戲、掌中戲、布袋木偶戲、扁擔戲等,它用于表演的木偶身體多用布縫制而成,戲偶造型形似布袋。它是在戲臺上用食指、大拇指和其他三個手指分別控制木偶的頭部及四肢來表演的一種戲劇形式。
據中國歷史文獻及出土文物考證,木偶戲被認為是華夏史上最早具有體育性和娛樂價值的戲曲類劇種。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便已出現偶戲表演藝術形式的身影,葬禮中的“俑”即傳統布袋戲的前身。宋代涌現了一批具有傳奇故事情節的傳統布袋戲,在其表演的內容、風格以及形式上甚為精湛,更涌現諸多世界著名布袋戲藝術家和專業技巧曲樂。至18世紀,布袋戲顯現專門的職業群體,細分出室外民間藝術表演的野臺戲與在劇院內部表演的內臺戲。
布袋戲在對中華文化精髓繼承上的革新轉型,尋找到新時代出路——網絡熒幕化發展,它是布袋戲經濟生產時至今日最為杰出的商化成就。在布袋戲演進史中,以引渡熒幕去生產全新的布袋戲產品,在布袋戲生產界中具開創性意義。
高質劇本因 “燒腦”致無人問津。“文化快餐”等不斷涌現出的社會文化,帶動我們追趕快節奏的時尚。布袋戲冗長的故事難應社會對文化和產品的需求,加之劇目線架構復雜,越“精致”的產品越是 “燒腦”的不便流傳,其系列產物的消費者流失。
配音版本難以跨域流通,各地布袋戲規模受制語言傳播。一場戲下來觀眾只能靠著觀看角色動作、鉆研情緒去猜著故事,常讓觀眾敬而遠之。
中國流傳下的戲劇曲目有幾千萬種,但發展選才單一。市場上最終排演的劇本趨向于五種:國學中提取的故事,傳統民間故事、神話傳說、紅色革命、經典翻版。這與百姓的生活脫節,致使他們無法體驗到經濟消費快感。
雕刻技藝作品受國家獎譽無數,因為戲偶的制作會采用彩墨漆蠟為木偶賦于神態以及便于保存,但它濃重的戲劇角色形象,似人又非人;對雕刻的臉譜化色彩是否該繼續秉持的問題,還是再辟一條以Q版的萌化戲偶表演戲目更勝一籌,至少其帶來的經濟開發價值是毋庸置疑的。
我國文化界群英薈萃,但戲曲文化遭遇不同民族、市場和創意經濟多重打擊停滯萎靡。非遺是依托于人的存在而延續的小眾經濟,它極其脆弱。當行業傳承人逐漸流失,其生產力也止步難行,非遺產業的運作失去了賴以生存的核心沃土。
時代轉型,諸多非遺的文化傳承與發揚壓力巨大。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是技藝、物件的存在形式,它更是華夏子民精神財富的凝結,東方國度絢麗文化的縮影。據可查資料顯示2013年,全國僅存劇種286種,僅15年間便消亡了88種;社會群體對優秀傳統文化保護的實踐停留于口號喊得響、形式做的大,并未意識到屬于“不可再生資源”的非遺正在行業末期加速消亡的窘迫。
十三五規劃中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強調“充分發揮農業產品供給、生態屏障、文化傳承等功能,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布袋戲是我國民間珍存的優秀傳統文化資源,技藝雋拔極具閩南特色文化,可發掘打造的文化產品意義非凡。
布袋戲吸納民俗文化精髓,是民族歷史交匯、思想碰撞而成的藝術形態表征,其優秀文化本身就值得傳彰。它作為國家級非遺,既是我們歷史發展見證,也是節慶活動維系民族情感的重要紐帶。布袋戲具海納百川、兼容并蓄的地域文化性特色顯著,開發布袋戲的社會應用亦能加深文化交流。
中國布袋戲的藝術創造和持續發展,有助于優秀傳統文化藝術軟實力的培養提升,可堅定政治經濟建設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產業,順應國家一再明確強調高度重視傳統文創市場。
與現代化物質生活水平飛升充斥相悖的是人民主觀幸福的滯留不前,而布袋戲順應鄉民生活需求而開發的產品可以提升民眾幸福感。當追溯布袋戲占極重分量的扁擔戲時期可見:賣餅子、零嘴的小販挑著扁擔,手舉戲偶開始表演故事片段,吸引路人歡聚拍手。百姓路過便不由駐足,趕往商販前觀賞,百忙之中仍渴望著閑余之刻的歡樂需求在吸引觀眾前去消費。
與其將非遺置諸高閣,不如以生產性方式保護起來,運用技術將其轉變成為經濟效益和取材資源。以現代經濟學的思維轉換,布袋戲創意產品的周期生產除了需要原有概念里的勞動、資產、土地、生產資料等資源去分配,還可以創造出經過估量后可投入的資源以革新產品、提升質量,把發展文化生產力的落實到位。現代布袋戲正在走向大眾化、資本化、國際化的方向,其后尋求創意文化與商業化平衡點,為人們帶來對布袋戲文化美的歡奇享受,同時提升社會經濟效益。
首先通過市場的調查來確切了解各地布袋木偶戲行情,如受眾群體中的了解度和興趣值。就本文取廣西南寧仍看木偶戲的青、中、壯、老年中各占比聯系,加以穩固老戲迷群體的活躍性,并觀察創新吸引新群體的成效反饋加以分析。
途中查找布袋木偶戲及相關民間藝術展演或商業活動中影響力較好的場次,據數據找出盈利峰值區,分析民眾熱愛及各段消費額的布袋戲成分占比。運用描述性統計分析、構建模型、多重共線性檢驗總結模擬,可引進的資源中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尤為顯著的是Unity工程游戲與鄉村文旅開發。
1.以Unity工程開發布袋戲產品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突飛猛進,人們的娛樂形式、消費需求亦已更易。如若不跳脫傳統布袋戲生產的思維定式,創造新的資源去發展,那么布袋戲影沒落為華夏民間藝術的一卷史書只是時間問題。布袋戲需要一場資源變革,而Unity可以作為21世紀大陸布袋戲橫空出世的一種生產資源,賦予布袋戲產品突破創新所需要的生產要素。
布袋戲傳統產品給人停留在近身觀望或參與觸摸的印象,不但觀賞性單一,領略戲劇驚艷度的體驗感亦有限。而引入Unity技術制作的布袋戲產品,將創建一個個布袋戲劇目所需的現實場景,讓戲迷成為其中一個劇目角色去劇中世界參與劇本的推動直至結束。其交互體驗性將帶給戲迷們前所未有的游樂喜悅,讓客戶以第一視角游歷劇目角色的愛恨情仇,可成為有別于傳統觀賞戲劇表演的極致體驗。
以Unity開發的三維游戲在眾多游戲引擎中居于兼容性榜首,無疑是最適合布袋戲劇場搭建和戲迷代入游戲角色走完戲本劇目的。并且在設計一個布袋戲劇目的世界時,Unity通過優化渲染算法打造的戲劇進行時需要的環境氛圍、武打特效等能實現傳統戲劇表演利用物理工具無法擬造的演繹效果。
但憑Unity的控制工具、控制條的調配就能為戲迷營造進入布袋戲劇目的夢幻模式,進一步吸引獵奇消費者喜愛,擴大與市場的接軌面。在布袋戲劇目游戲制作時精心設計控制條的繪圖模式、渲染模式、使用場景照明、使用輪廓、試聽模式等優化構建的劇目世界場景,有系統分析布袋戲文化吸睛點,應用著時代創意經濟熱潮,是實現布袋戲文化繁榮的有力產出。Unity工程制作團隊會保證布袋木偶戲的精華在劇本游戲中無縫銜接,如角色配音設置出通俗易懂普通話版并行閩南語版、當地方言版的模式供老戲迷使用。且工程中使用的3D音頻能為玩家提供隨著自己位移后劇目故事現場真實的立體空間體驗效果。
通過3種類型的光源(平行光源、點光源、透射光源)和貼圖工具的“烘培”讓布袋戲劇目的演進效果達到使戲迷能忘卻身處的現實世界去親歷劇目中的真實故事。在Unity工程的各個環節上更無微不至去精細化再創布袋戲劇目,以生產出類拔萃的精品,贏得旅游者的芳心,從而提高布袋戲的市場競爭力。
2.以鄉村文旅鏈化產業
布袋戲雖然獨具古韻,根底深厚,但對路人吸引力弱,鮮少有純粹出于欣賞地區戲曲而消費旅行。單純劇場看劇亦不符合現今人民精神消費需求偏好,因此可將布袋戲生產中納入鄉村文化旅游這一可利用資源要點量產商品。
實踐可如:設立專門的看戲、聽戲客棧等一系列服務。還可開辟布袋戲學習體驗區,讓游客有體驗、表演的布袋戲的驚喜,以此來提升游客整體滿意度,從而更深入了解布袋戲,消除對布袋戲的距離感。另外,還需要加強對布袋戲劇團、藏館的利用,在保存和展覽藏品時同當地的其他文化設施聯合發揮社會效應功能。
旅游已成豐富人們精神生活的重要載體,布袋戲的鄉村文化旅游可以充分利用龐大的旅游市場。人們外出旅行歸來,總會隨手攜帶禮物贈送親友,這種行為早已經成為一種消費習慣,可以將藝術高水準的布袋戲造型進行創意設計,衍生出便于游客攜帶且富于裝飾的文創產品,讓游客在感受、參與布袋戲的表演后,把這些神形兼備的藝術品帶回家。這樣不僅豐富了游客的旅游體驗,而且還便于布袋戲的直觀分享,讓布袋戲擴大受眾,進一步促進布袋戲行業的再生產。
布袋戲人偶面部的表情相對固定,缺乏變化,人偶制作只能根據人物形象來高度概括角色,這使得布袋戲的發展本身定格靜態,應結合動漫產業,融入現代生活元素,創作偶動漫收益。除此之外,深入發掘布袋戲自身優勢可制作兒童玩具、拼圖等文創產品,也可將布袋戲代表故事設計成兒童繪本,最終形成一條集動漫、網絡游戲、圖書資料、公仔、鑰匙扣、鼠標墊等為一體的文創產業鏈。
本文著眼于布袋戲的演化、價值及數產的資源創造,讓布袋戲破圈跨域發展——使傳統演出跟進時代技術,以創意經濟的科幻形式印入三維世界,夯守傳統布袋戲根基的原始特色和原生動力優勢,在此基礎上通過資源的創造及調配對其進行網端游戲、鄉旅產業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探尋布袋戲文化生產力的新時代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