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霞
(山西工程職業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9)
高職院校思政教育中民族文化價值發掘與拓展,符合高職思政教育的發展方向和發展要求,對于高職思政教育工作的高質量開展具有非常積極的影響。作為高職思政教師,要能夠明確認識到民族文化價值對課程教學的實際影響,積極調整傳統教育理念及教育方法,將民族文化巧妙融合到思政教育中。該項教育工作的具體推進中會涉及諸多關鍵環節的內容,高職思政教師要能夠對每一環節的教學工作進行嚴格把控,以此不斷提升思政教育中民族文化價值的發掘與拓展效果。
首先,進行民族文化價值的發掘與拓展有利于豐富思政課程內容。在單一化思政課程理論知識傳授的基礎上,借助該項教育工作能夠將越來越多的民族文化知識信息融入到思政課程中,使得思政課程內容得以拓展,增加學生認知,增強思政課程教育對高職學生的積極影響。在傳統的高職思政課程教學中,單一化的教學內容很容易造成教學課堂的枯燥氛圍,課程知識的傳遞效率也會表現出持續下降的趨勢,民族文化價值的發掘與拓展,則能夠在豐富思政課程內容的同時活躍課堂氛圍,借助民族文化提升思政課程知識的傳遞效率,激發高職學生對思政課程的學習興趣及學習效果,這對于高職思政教育質量的提升具有非常積極的影響。其次,該項教育工作的科學推進有助于促進學生的成長發展。高職階段屬于學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的學生雖然已經具備自己的價值觀以及思維模式,但是由于涉世未深,其社會經驗相對缺失,學生的思想認知與社會實際仍然存在一定的脫節情況,比如,一些學生在成才方面有著強烈的愿望,但是在學習實踐中并沒有付出足夠的努力。政教育中民族文化價值發掘與拓展,在傳遞民族文化的同時可以對高職學生進行思想認知層面的指引,使學生在未正式進入社會之前形成正確的價值理念,使其能夠以客觀的角度看待和分析社會問題,能夠以良好的面貌融入到社會環境之中,促使高職學生在步入社會后始終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而且,借助該項教育工作,還能夠在民族文化的熏陶下持續增加學生的文化素養,這對于高職學生的后期成長發展無疑會產生非常積極的作用。
總體來看高職思政課程可以分為四個專題,分別為成才觀教育、價值觀教育、道德觀教育以及法治觀教育,不同專題的教育側重點會有所不同,其中,成才觀教育是為了對學生將來的職場發展提供指引,使學生正確看待人才對社會發展的影響以及自身的成長發展;價值觀教育是為了幫助高職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并更好地融入到社會環境中;道德觀教育是為了在學校教育階段幫助高職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法治觀教育是為了培養高職學生的法律素養。通過民族文化價值的發掘與拓展,能夠使專題教育內容更加的豐富,并進一步凸顯專題教育的實際效果。比如,在民族文化中包含了大量關于價值理念的內容,在民族文化的熏陶下,能夠幫助高職學生樹立正確價值理念,并對學生的成長提供正確的指引。
另外,在民族文化的價值的挖掘與拓展中,高職思政教師還可以為學生開展特色主題教育活動,比如,圍繞特定的歷史文化遺跡安排學生對背后的文化內容進行挖掘和探索。圍繞歷史文化遺跡的挖掘探索活動,教師要幫助學生制定實踐計劃,結合班內學生實際情況對其進行小組劃分,然后向學生傳授文化資源信息挖掘方法,并為學生的整個活動提供實時指點。在活動結束后,要求學生以書面報告的形式對活動內容予以記錄,在報告中重點分享自己的活動感受和學習收獲,通過這一活動為學生提供實踐鍛煉的機會,并指引學生通過實踐增加自己對民族文化的了解。
在高職思政教育中,學校可以分配專門的課時并安排思政教師進行民族文化教學,在課程內容選擇中教師要能夠慎重考慮,為了確保課程內容的合理性,要在課程之中包含多樣化的民族文化知識內容,而且在內容選取中教師還應該全面獲取學生的意見信息,使選入的教學內容符合學生的心理期待,比如一些學生對民族歷史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思政教師則可以將此類內容作為民族文化課程的教學板塊之一,一些學生對民俗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教師則將民俗文化教學作為該項課程的內容之一。在民族文化課程教學內容選定的基礎上,思政教師要針對該項課程教學進行科學的規劃和安排,并形成相對完善的民族文化課程教學方案,在方案中需要根據學校所分配的課時對教學進度進行合理設定,還要盡可能細化每一環節的教學活動,在該項教學工作的推進中,還要根據實際狀況對教學方案進行及時的調整和優化。從宏觀層面來看,為了確保民族文化課程的高質量推進,學校需要圍繞該項教育工作開展必要的教學監督,促使思政教師能夠認真對待該項教育活動,在民族文化教學工作的推進中及時進行教學反饋,并為課程體系的完善提供更加全面的參考。
在高職思政教育中,教師要通過民族文化的融合對學生進行榜樣激勵,比如,通過愛國主義文化的挖掘對高職學生進行愛國層面的激勵,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提高高職學生的愛國熱情。對此,高職思政教師可以為學生開展“愛國主義精神培養”的主題教學活動,教師要借助視頻、音頻、圖片等多種媒介向學生展現中國不甘屈辱奮勇抗爭的發展史,向學生分享革命先烈艱苦奮斗、不屈不撓的英雄事跡。在革命故事分享的基礎上還可以安排學生對革命英雄及其故事進行現場演繹,要求學生在表演中努力呈現出革命英雄的真實狀態,通過這一方式幫助學生近距離了解革命英雄并被其愛國主義精神所感染,以此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在此基礎上,思政教師需要結合當下社會現狀使學生對愛國主義的具體表現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如積極上進、刻苦學習、熱心公益、奉獻社會等,鼓勵學生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表達對祖國的情感。在該項教學中,高職思政教師還可以通過榜樣人物事跡分享對學生進行激勵,比如向學生深入剖析感動中國人物張桂梅的事跡,使學生對這一人物身上所體現的民族精神有一個系統的感知,比如其身上體現的奉獻社會、認真負責、熱愛祖國等精神,然后激勵學生向此類人物看齊,對其行為模式進行效仿,使得民族精神文化能夠在高中學生身上得到內化,進而不斷提升思政教育對高職學生的積極影響。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民族文化價值的挖掘與拓展中,高職思政教師要指引學生通過民族精神的學習對其進行職業品質培養,這對于高職學生今后在職場的發展會產生一定的積極影響,對于高職教育工作的推進也會產生一定促進作用。在民族精神文化中包含諸多催人奮進的內容,如艱苦奮斗、持之以恒,在高職學生職業品質的培養中教師則應該重點選擇此類內容對學生進行學習引導,通過此類民族精神文化的挖掘與拓展,對高職學生進行正確的引領。在具體的教育實踐中,首先,高職思政教師要培養學生忠于職守的品質。從職業教育的角度出發,教師要指導學生在進入職場后能做到忠于自己的崗位,在一心一意的工作中,以自己的優異表現及高質量工作成果獲得用人單位的肯定。忠于職守品質的培養,能夠使學生在步入職場后更好地適應工作環境并在職場中獲得穩定的發展。其次,高職教師要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品質。在思政課程教學的同時高職思政教師要通過民族精神文化內容的傳世使學生認識到,將來不論進入何種工作崗位都會遇到一定的工作困境,隨著工作新任務的不斷出現及工作量的增加,新的工作困境會不斷出現,因此要能夠客觀看待工作中的困難,不要抱怨更不能逃避,而要選擇迎難而上,結合自身掌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從不同的層面主動尋求問題的解決辦法,在應對工作困境的過程中還要學會積累經驗和方法。在進入用人單位后,不可對工作內容挑挑揀揀,不論單位向自己交付何種工作,不論該項工作存在多少困難,都要主動接受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難。高職教師還可以結合自己在工作中的經驗向學生分享一些釋放工作壓力的方法,如在空余時間參與文娛活動,適量運動,在經過一定的放松之后以更好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工作之中。
對于很多高職學生而言,其在政治認知層面并不成熟,政治素養相對較低,對此,高職思政教師要通過民族文化的挖掘中對學生進行政治層面的正確引領,幫助高職學生逐步提升其政治素養,為其后期的成長提供有力支撐。高職思政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對民族歷史、民族大義、民族精神進行深入學習,使高職學生明確認識到,中華民族之所以有現在的發展成就,很大程度是因為經歷了巨大的苦難,是因為有一代代民族英雄有著堅定的信念,不畏犧牲,艱苦奮斗。在該項教育中,教師要幫助高職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幫助學生糾正其不良入黨動機,幫助學生真正理解我黨的宗旨,使高職學生的政治認知得以提升。為了進一步提升高職學生的政治引領效果,在民族精神、民族大義學習的基礎上思政教師還可以安排學生參觀教育基地,通過這一層面的教育指引,使學生認識到加入黨組織不只是簡單的形式,而是要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正面自己是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
圍繞高職院校思政教育中民族文化價值發掘與拓展,宏觀保障工作的執行主體為學校教師管理部門,相關部門要明確認識到該項教育工作所產生的實際影響,然而并非所有思政教師在該項教育中都具備較強的專業能力,對此,學校相關部門有必要持續強化思政教師的專業培訓工作,以此對教育工作提供更好的保障。對此,學校要適當加大思政教師的培訓頻率,在培訓中圍繞民族文化價值挖掘與拓展進行先進教育理念的傳遞,開展教學技能的專項訓練,促使校內思政教師該方面的素養得到持續提升。作為高職思政教師,還要做好自我改進和教學探索。圍繞思政教育中民族文化價值發掘與拓展,教師要通過多渠道開展自主學習,比如利用空余時間對最新的教育理論進行深入探究,結合高職院校特殊環境把握該項教育工作要點,努力將民族文化合理融入到思政課程教育中,使民族文化價值能夠在思政教育中得到更好的顯現。另外,圍繞民族文化價值的發掘和拓展,高職思政教師還應該做好日常教學評估與反思,該項工作的直接目的在于及時發現教學方法運用中存在的漏洞,為教學改進提供更為及時的反饋信息。針對教學評估反思中發現的漏洞,高職思政教師要進行及時改進和彌補,在這一過程中還要全面參考學生的反饋信息,使教學活動的開展更加符合高職學生的學習需求。
綜上所述,高職思政教育中民族文化價值發掘與拓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對此高職思政教師要樹立起客觀認知,正確看待該項教育工作的開展,從不同角度挖掘民族文化,并將民族文化合理融合到思政課程中,在拓展課程內容的同時利用民族文化對高職學生進行正確的引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