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蘇琴
(桐城市圖書館,安徽 桐城 231400)
高校圖書館與公共圖書館的建設,對于我國國民的思想建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一直以來,高校圖書館與公共圖書館服務于不同的人群,提供著不同的具體服務項目,一直以來,二者都保持著獨立發展的狀態,彼此之間的優勢沒有得到有效的整合。現如今,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電子讀物在社會民眾中逐漸流行開來,給高校圖書館以及公共圖書館的發展都帶來了一定的沖擊,對于二者而言,實現高度整合,走融合發展之路,是當前高校圖書館與公共圖書館發展破局所能夠尋求到的最有效的道路。
高校圖書館與公共圖書館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差異。首先,在圖書資源上,高校圖書館與公共圖書館的圖書資源有很大的不同。高校圖書館的服務對象更多是高校內的師生,甚至一些高校的圖書館只對校內人員開放。在這種情況下,高校圖書館內部的圖書資源更多與校內的教學內容掛鉤,絕大多數圖書是校內教學專業相關的圖書。此外,還包括諸如像世界通史、中外文學專著等院校公共課的拓展閱讀資料。相比較之下,公共圖書館內的圖書資源則更加大眾化,專業化的學術研究圖書相對比較少,更多的圖書是廣大人民群眾更為感興趣的近代及當代文學作品,具體包括一些暢銷小說、文集等。另外,在公共圖書館中的圖書資源中,還包括一些知識科普類的書籍等。以上這些圖書資源在高校圖書館中是鮮少見到的[1]。
在高校圖書館以及公共圖書館的名稱上就能夠發現,二者的讀者群體是有一定差異的。高校圖書館設立在高校內,所服務的讀者群體基本都是高校內部的人員,很少有社會上的人員進行入高校圖書館中進行閱讀。而公共圖書館本質是一個公共設施,公共圖書館設立的根本目的就是在大眾中普及各種知識文化,因而公共圖書館對所有人都是開放的,所有進入到公共圖書館進行閱讀的人,都是公共圖書館的讀者群體,而高校內的師生作為公民,也是公共圖書館讀者群體中的一份子[2]。
高校圖書館與公共圖書館在具體的管理機制上,同樣有著極大的差異。高校圖書館的管理工作有高校領導層負責,具體的管理人員由高校負責選聘。而在具體的圖書管理中,采取嚴格的分類措施,根據圖書研究性質對圖書進行分類,并對圖書進行實時的更新。而公共圖書館在管理機制上,與高校圖書館大同小異,只是參與圖書館管理的工作人員選聘與高校圖書館存在差異,并且,公共圖書館不需要進行圖書更新的工作[3]。
無論是高校圖書館,還是公共圖書館,在經營發展的過程中,成本支出都是需要考慮的實際問題。高校圖書館在實際經營的過程中,由于有國家教育經費的支持,因此在經營的過程中不需要過多的考慮到成本的問題,高校圖書館的發展也由此獲得了更好的保障。除此之外,并非所有的高校都不需要考慮圖書館經營的成本,民辦高校在發展中,由于高校本身的私營性質,因而無法在圖書館經營中獲得國家教育工作中的財政支持,而且從根本上圖書館不屬于以盈利為目的商業機構,更多屬于一種公益機構,在這種情況下,圖書館經營成本控制就是他們所必須考慮的[4]。
公共圖書館的經營中,在運營成本上由于有社會資本的支撐,對于圖書館經營的成本支出也不需要過多的考慮。但是,公共圖書館由于其功能與電子刊物與高度重合,在與電子刊物的競爭中,自身費用高、便捷性差的弱點被進一步放大,使得自身在與電子刊物的競爭中逐漸處于不利地位。營收的減少,就導致圖書館經營成本的壓力開始增大,成本投入在于能否取得足夠的回報,當收不抵支的情況開始出現時,如何進行成本的有效控制就成為公共圖書館需要考慮的問題。
高校圖書館與公共圖書館中的圖書資源分別針對不同的讀者,高校中很多專業化的研究書籍是公共圖書館中所無法見到的,尤其是國內外最新型的研究成果,一般都會首先進入高校的圖書館。而公共圖書館圖書類別更加豐富,對于普通讀者有著更強的吸引力,另外,公共圖書館由于更多的面向社會大眾,因此在具體的服務工作中,公共圖書館往往比高校圖書館更加出色,優質的服務也是很多讀者在意的點。高校圖書館與公共圖書館的融合發展,能夠使高校圖書館與公共圖書館的圖書資源進行更充分的整合,達到雙方取長補短的效果,真正滿足各種讀者的閱讀需求,而公共圖書館先進服務體系的引進,也有助于高校圖書館自身服務質量的提升,進一步增強讀者的粘性,促進圖書館的發展[5]。
高校圖書館與公共圖書館的融合發展在實際推進的過程中,需要滿足以下的幾點條件。在二者融合發展的過程中,要保證以下幾項條件是完全成立的。
首先是高校圖書館的對外開放格局要全面打開。高校圖書館在以往的發展中,將讀者群體基本完全鎖定在本校的師生當中,這種發展思想,使得高校圖書館的發展很難走出學校,與公共圖書館的融合發展更是無從談起。因此,為了真正實現高校圖書館與公共圖書館的融合發展,高校圖書館首先要調整自身的發展思想,打造自身發展的對外開放格局,以便于與公共圖書館的合作協同,實現共同發展。對此,高校圖書館可以在圖書館建設選址策略上進行調整,將圖書館轉移到與街道更為接近的位置。另外,高校圖書館可以在一些社交媒體上發布一些宣傳資料,在社會讀者中形成一定的影響。最重要的一點是,高校圖書館要積極走出校園,尋求與公共圖書館的合作,從而實現雙方的融合發展[6]。
其次,對于公共圖書館而言,實現雙方的融合發展,公共圖書館需要為高校圖書館提供在社會層面立足的有利條件。對此,公共圖書館在與高校圖書館進行合作時,可以將自身的場地租借給高校,用作高校圖書館圖書的宣傳場地。而高校圖書館也要在這一過程中給予公共圖書館等值的回報,從公共圖書館中引進更多的書籍,尤其是公共圖書館中一些涉及當代文學的作品,在幫助公共圖書館創收的同時,還可以為校內師生提供更為多樣化的圖書資源,更充分的滿足校內師生的閱讀需求,可謂一舉兩得[7]。
最后,高校圖書館與公共圖書館要想真正實現融合發展,要有根本性的政策保障,以便妥善解決二者融合發展中有可能出現的一些問題。對此,地區有關部門要積極發揮橋梁作用,在二者融合發展的過程中進行協調。更重要的是,地區有關部門需要出臺高校圖書館與公共圖書館融合發展的相關政策,建立高校圖書館與公共圖書館融合發展的科學化機制,保證二者的合作共贏[8]。
高校圖書館與公共圖書館融合發展的過程中,為充分實現二者的互惠共贏,真正打開發展新局面,在實際的合作內容上,需要加以一定的創新,確保二者在融合發展的過程中,真正實現自身利益的增長。
首先,高校圖書館背靠高校,而高校作為學術研究的重要場所,有著十分強大的技術實力。對此,高校圖書館與公共圖書館的融合發展中,可以由高校圖書館牽頭,公共圖書館經濟配合,利用先進的信息化技術,開發專屬于高校圖書館與公共圖書館的線上閱讀平臺,借助信息化技術,將自身圖書資源豐富的優勢真正轉移到線上,與市面上的電子閱讀平臺進行直接的競爭。市面上的電子閱讀平臺之所以能夠在與高校圖書館、公共圖書館的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根本就在于線上的閱讀平臺相較于線下實體的圖書館,在圖書的獲取上更為便捷,讓讀者能夠隨時隨地的進行閱讀。而在圖書類別以及圖書內容上,電子閱讀平臺很難與高校圖書館以及公共圖書館相比。高校圖書館與公共圖書館融合發展中進行線上閱讀平臺的開發,是一個重要的補足自身短板的過程。在線上閱讀平臺的創建中,高校圖書館主要負責平臺的技術開發,而公共圖書館可以根本自身對于大眾讀者的深入了解,在平臺圖書庫的圖書選擇中發揮主要作用,具體添加圖書內容,以保證平臺中的圖書庫中的書籍與大眾讀者的閱讀喜好進一步的契合,保證所創建的電子閱讀平臺與其他電子閱讀平臺的競爭中真正占據優勢地位[9]。
其次,高校圖書館與公共圖書館的融合發展中,高校圖書館需要積極借鑒公共圖書館在圖書管理與服務管理中的先進經驗,實現自身的管理機制創新。對此,高校圖書館在與公共圖書館開展合作的過程中,可以讓公共圖書館的管理人員直接參與到高校圖書館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向高校圖書館內的工作人員具體傳授圖書館管理工作的實踐經驗,對相關人員進行技能培訓,實際性的提升高校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實際工作能力。而對此,高校圖書館還要給予公共圖書館一定的積極反饋,在公共圖書館的發展中,通過圖書借調等方式給予公共圖書館一定的發展支持[10]。
高校圖書館與公共圖書館對于我國社會公眾的思想建設起到了至關重要作用,圖書館中蘊含的豐富知識,對于人民群眾的文化水平提升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新的歷史時期下,為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思想文化水平,促進高校圖書館與公共圖書館的發展,高校圖書館與公共圖書館的融合發展是一條可行的道路。對此,本次研究中,針對高校圖書館與公共圖書館的融合發展,提出了高校圖書館打開對外開放格局,高校圖書館與公共圖書館共同創建線上閱讀平臺與加強管理機制交流等一系列對策建議。希望通過本次研究內容,真正幫助我國高校圖書館與公共圖書館真正建立起融合發展的有效機制,繼續為公眾思想文化水平提升發揮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