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旻
(福建省少年兒童圖書館,福建 福州 350001)
公共圖書館中的文獻資源非常豐富,其根據不同少兒的閱讀需求和年齡特征提供相應的圖書。特別是隨著全民閱讀的廣泛開展,公共圖書館積累了大量的文獻資源,并且這些資源還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得以更新,能夠基本上滿足少年兒童發展的需求,同時各類資料存在的形式較多,能夠更好地滿足兒童多樣化的閱讀需求。
公共圖書館的閱讀環境良好,閱讀氛圍濃厚,能夠更好地調動少兒的閱讀興趣。并且我國大部分的公共圖書館為了滿足少兒的閱讀需求,設置了專門的少兒閱讀專區,并根據少兒的心理特征、興趣愛好等設置了區域中的桌椅和飾品等等,能夠為少兒營造溫馨且濃厚的閱讀氛圍,十分適合少兒個人閱讀或者家長陪同閱讀。除此之外,一些公共圖書館為了調動少兒的閱讀興趣,還經常在館內開展一些閱讀活動,常見的如:故事、沙龍、座談、展覽等等,不僅能夠幫助少兒增長知識,還能開闊少兒的眼界。
公共圖書館針對少兒閱讀服務推廣配備了專門的圖書館員,其整體素養較高,擁有少兒閱讀服務的豐富經驗,知曉少兒的心理與生理特征,能夠更清楚少兒讀物出版的發行信息以及少兒的閱讀需求,為少兒提供針對性服務,并且在專業館員的引導和幫助下,還能調動少兒的閱讀興趣,培養少兒良好的閱讀習慣[1]。
“雙減”減輕了學生課后作業與課外培訓的負擔,課余時間的增多讓少兒擁有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參與到閱讀中。根據相關調查數據顯示,在實施“雙減”之前,少兒類圖書借閱冊次在50%—55%左右,而在“雙減”實施后,少兒類圖書的借閱冊次超過了60%,并且在工作日下午3點后以及雙休日或者節假日到圖書館的少兒讀者明顯增加。少兒閱讀需求的增加便意味著對公共圖書館館藏資源的豐富性以及閱讀推廣服務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
陪伴式閱讀主要指的是家長為少兒閱讀或者分享閱讀的過程,這也是激發少兒閱讀興趣的重要方式。“雙減”給家長提供了補位的契機,擁有更多親子共讀的時間。與此同時,家長也逐漸意識到閱讀的重要性,自愿陪伴少兒參與圖書館或者學校舉辦的各類閱讀活動中,在節假日帶著孩子走進圖書館的時間越來越多。相信在不久,陪伴式閱讀將成為一種閱讀潮流,不僅可以培養少兒的閱讀能力,而且還有利于構建親密的親子關系,在促進少兒身心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3]。
“雙減”后,課后服務質量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因此有專家建議課后服務應當采取跟社會資源合作,如:美術館、圖書館、高校等,從而打造以學校為主導,各個社會力量協同育人的新格局。這些建議促進了公共圖書館與學校的深度合作,相信在未來館校合作可能發展成少兒閱讀推廣的一大新趨勢。公共圖書館跟學校的合作不但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課余活動,而且還推動了公共文化事業與教育事業的融合發展,為少兒閱讀推廣服務指明了方向。
良好的閱讀環境,在幫助少兒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且還能提升少兒閱讀的積極性以及閱讀的專注力,除此之外還能保障少兒的人身安全,提升其閱讀的舒適性。所以,公共圖書館在為少兒提供閱讀服務推廣時,應當基于少兒的心理和生理需求,為他們創設一個個性化的閱讀環境。首先,公共圖書館應當對館內的基礎設施等進行改造和升級,如:書柜、桌椅、裝飾物、電插座,用泡沫塑料包裹住尖銳的部分,并且插座上安裝兒童保護套,避免少兒在使用過程中發生安全事故。還需要結合少兒的平均身高,為他們添置專門的閱讀桌椅,確保他們在閱讀期間感到舒適。其次,公共圖書館還可以針對少兒建設一個專門的少兒閱覽室,閱覽室應用比較鮮明的顏色進行裝飾,同時張貼上建議的卡通畫或者標語,為少兒提供一個童趣十足的閱讀環境,除此之外,還需要注重對閱覽室的燈光進行改造和升級,充分保護少兒的視力[4]。
提升少兒的閱讀能力并非一蹴而就的,需要循序漸進,因此公共圖書館在為少兒提供閱讀服務推廣時應當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兒童的閱讀需求,為其提供差異化的服務,以此提升閱讀推廣服務的個性化與針對性。結合少兒的年齡現狀,可以將其大致分成三個不同的年齡層次。(1)針對3—6歲的少兒,由于這一年齡階段的少兒認識的文字有限,在問他們提供閱讀服務推廣時,應當重點引導他們養成正確的閱讀習慣,感受其他大哥哥或大姐姐閱讀的氛圍,讓他們樹立起紀律意識,在公共圖書館中遵守相關的規章和制度。(2)針對7—12歲的少兒,這一年齡階段的少兒屬于初級讀者,可以向他們推薦注音版的書籍,為了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可以推薦他們喜歡的故事、寓言、童話等,重點是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逐步幫助他們養成獨立閱讀的習慣,感受閱讀帶來的成就與快樂。(3)針對12—17歲的少兒,這一階段的少兒屬于青少年讀者,他們正處于青春期,其生理、心理等面臨諸多改變,為此公共圖書館應當分析其心理現狀,結合其閱讀興趣針對性推薦書籍,同時引導他們如何鑒別閱讀內容[5]。
培養少兒的閱讀能力僅僅憑借圖書館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公共圖書館還應當主動尋求跟各個主體合作,共同做好少兒的閱讀推廣服務,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尋求與家長合作,提升家長精讀指導素養。家長可按照少兒的性格特征與閱讀興趣為選擇相應的親子深度閱讀模式,在長期親子共讀過程中培養少兒的閱讀能力、語言能力以及社會行為能力。而作為公共圖書館應當鼓勵家長充分發揮好少兒閱讀“啟蒙老師”的作用,并協助家長制定科學的親子深度閱讀策略。例如:公共圖書館可以定期組織少兒及其家長參與兒童情景劇、故事演講比賽、讀書交流會等各種服務項目從而打破以家庭為單位開展閱讀的局限性,也可以定期開展結構化研討、專題培訓會等形式指導家長掌握親子深度閱讀的有效方法,并充分利用各類親子閱讀APP(袋鼠跳跳童書、小企鵝樂園等)為家長提供早教入門課程,幫助家長科學地引導少兒參與到閱讀中。第二,與學校合作,積極開展深度閱讀推廣活動。新形勢下,公共圖書館積極尋求與學校的合作已經成為提升少兒閱讀推廣服務實效的重要途徑,在保證少兒全面健康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因此公共圖書館應當充分將自身的主導作用發揮出來,分批次邀請本地的幼兒園、小學以及中學加入至少兒閱讀推廣服務中,積極構建館校聯盟,充分發揮公共圖書館館藏資源豐富、館員讀者服務經驗豐富等優勢,積極尋求跟擁有豐富育人經驗的學校合作,共同探尋合作新模式,實現“館校合作”育人模式的優化。公共圖書館可以采取精度工作坊與翻轉課堂等教學手段,調動少兒參與閱讀的積極性。具體可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方面學校語文應當將強調閱讀的重要性,由館員向教師推薦少兒閱讀的書目,而教師則傳授學生閱讀的有效方法,從而不斷提高少兒參與到閱讀的自覺性與主動性。另一方面,定期組織少兒參與自主性、趣味性、競賽式的閱讀工作坊活動內,其中館員扮演建導師角色,教師扮演催化師角色,從閱讀數量、閱讀進度、閱讀體會等方面輔助少兒參與閱讀活動中,針對完成較好的少兒給予一定的精神獎勵與物質獎勵,通過這樣的方式不斷提升少兒的閱讀能力。第三,應用信息技術打造立體式、全方位的閱讀推廣服務網絡,公共圖書館應當與時俱進,結合新媒體時代下少兒讀者的思維模式與行為方式,對主流移動閱讀平臺、智能移動終端、數字圖書館等數字閱讀媒介資源進行利用和整合,從而打造出個性化、覆蓋范圍廣、社交化的閱讀資源體系,為不同的少兒讀者提供精準的閱讀服務推廣[6]。除此之外,公共圖書館還可以積極尋求與那些訪問流量高、粉絲數量龐大的數字閱讀平臺合作,從而實現閱讀推廣服務的實效性、增值性以及定向性,不僅可以讓少兒及時分享個人的閱讀心得,而且還能及時關注知名媒體推介的閱讀信息。
圖書館館員作為少兒閱讀推廣服務的引導主體,其肩負著引導少兒閱讀的重要職責,因此其學識水平、專業素養以及道德素養均直接影響著少兒的閱讀效果。作為公共圖書館,應當加強館員隊伍建設,定期組織館員參與培訓和學習,不斷提升其綜合素養。作為負責少兒閱覽室服務的館員,除了應當指導少兒掌握閱讀方法外,還應當具備良好的服務態度,要提高館員的愛心和耐心,在為少兒提供閱讀服務時,積極主動與少兒進行交流,及時為少兒提供幫助,讓少兒感受到閱讀的快樂。圖書館館員在少兒閱讀服務中,還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幫助少兒認識到閱讀的價值,激發其閱讀的興趣,讓公共圖書館成為少兒學習的樂園[7]。
綜上所述,公共圖書館應當與時俱進,把握本次契機,營造適合少兒的閱讀環境,并結合少兒的年齡層次和閱讀需求提供個性化服務,積極尋求與家長、學校、互聯網平臺的合作等,從而提升閱讀服務推廣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