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圣軍
(柳州市軍事博物園,廣西 柳州 545006)
文物中承載著歷史信息,見證了社會的進步、發展,一旦失去,便無法重塑。建筑隸屬于不可移動場所,是人們為了滿足生活需求、工作需求而修建的,其具有規模大、投入成本多等特點,且因其涉及到的觀念、技術、材料具有集中豐富的特點,所以各時期的工匠在建筑物的建造過程中進行深入研究,故而,文物建筑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受使用年限、其他因素的影響,建筑難免需進行修繕,否則會出現日益衰敗的情況,并對文物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因古建筑修繕會使其原本的歷史印記消失,所以,如何處理保護、修繕之間的關系成為當下需深入探討的課題。下列就修繕工作進行研究,旨在通過修繕前進行充分調研分析、在修繕中,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策略、修繕后及時總結提高修繕工作的有效性。
柳州舊機場及城防工事群舊址包括柳州舊機場、張公嶺環山工事群舊址、小鵝山防御工事群等。
由于年久失修、雨水侵蝕等原因,現飛虎隊軍人俱樂部出現了諸多病害。因此,對飛虎隊軍人俱樂部進行全面的病害勘察及保護措施,維修保護珍貴歷史文物,已經刻不容緩。針對該文物建筑維修項目,廣西鼎之晟園林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了柳州舊機場及城防工事群舊址(柳州舊機場——飛虎隊軍人俱樂部)修繕工程項目組,組織技術力量,按照要求進行任務分配和工作前的技術交底及工作實施要求。項目組成員于2017年11月多次前往現場進行現場勘察工作,完成了病害現狀勘察記錄、各圖件的測繪、相關技術資料的查閱整理工作。
(1)“不改變文物原狀”。該原則簡單來說就是在設計工作中需盡可能保存文物建筑的原貌、特色、環境。所以在進行維修工作時,需以建筑現有傳統做法為主,并盡可能采用原有材料進行修繕,使建筑原有構件得到完整保存。
(2)“最小干預”。該原則簡單來說就是盡可能減少保護修繕措施對構件的人為干預,且將目標設計為緩解損傷、延續現狀。在進行維修時,相關工作人員只可將維修措施應用于必須要進行修繕的部位,且在應用時盡量將修繕減少至最低限度,確保文物、歷史人文環境、自然環境得到保護。
(3)“可再處理”。該原則簡單來說就是補配丟失構件,并在不配構建時,盡可能采用原先的工藝、材料,以原形為基礎進行補配。針對加固部分,可將其與原構件、結構進行連接,且確保用材具有可再處理的特性。
(4)保護文物及其歷史環境“真實性”及“完整性”。文物原狀、歷史信息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進行文物修繕時,需將保護文物核心價值當做根本目的,且在沒有可靠結論時不對結構、受力方式進行調整。
在修繕過程中,要注意詳實記錄勘察中遺漏的殘損現象、結構隱蔽部位及其他未發現的不安全因素,并要求做到以下幾點。
(1)注重對文物歷史環境的保護。
(2)修繕現存文物建筑,應盡可能多地保留原有可用構配件;對原有的藝術構件如壁畫、木雕、彩繪等應保守對待,嚴禁過色還新和拆除重做,對其中存在的一些殘損,只要不危及安全、不影響審美價值、暫時不擾動、不會加劇損壞的應實行不全面修復的原則;修復后期被拆改的建筑結構,應盡可能地按實地勘察調查的情況以及相關的歷史資料進行設計修復;若修復時缺乏必要的依據,可暫按現狀保持。
(3)修繕及局部修復均應采用傳統的材料和工藝;凡補配、更換構件,應以現存實物為根本依據并應采用與原構件相同的材料和施工工藝進行,需修復部分亦應按歷史原樣。
(4)當原結構或傳統結構的做法,修繕后仍不能滿足功能需求,需采用新的結構與材料進行加固時,應在隱蔽部位進行,無法利用隱蔽位置的,在盡量做到外觀協調的情況下,應強調新結構在材質、結構和時代特點等方面的可識別性。同時需注意:凡是新加固或維修的部分,原則上都應具有可逆性,不影響文物遺構后續的加固與保護工作。
屋頂揭頂卸瓦時,注意盡最大的可能保護瓦件,將屋頂及屋脊瓦進行分類,洗凈后挑選出完好的瓦件單獨堆放,保留繼續使用,去除后換顏色、規格和材質與原狀不符的瓦件,更換已風化、缺角斷裂、變形拱翹的瓦件,嚴格以舊瓦的規格為依據進行定燒,且確保新瓦不存在開裂、沙眼等問題,變形尺寸小組5mm。重新裝瓦時,可將新瓦及舊瓦分開集中鋪裝。
屋面瓦件鋪裝工藝要求。(1)屋面為紅色粘土瓦屋面,設置防水層,防水層采用兩層自粘性SBS改性瀝青防水卷材。(2)望板上滿鋪防水卷材以后,再釘鋪掛瓦條,然后再固定瓦件。
1.大木構件
經勘察,建筑木構件均使用杉木制作,因此,在維修中對更換新做的木構件應使用杉木制作。同時對建設單位提出聘請專業部門鑒定原木材料材種的要求,且在鑒定后應當出具鑒定報告,從而確保維修工作選用的是正確木材材種,以保證維修質量,材質必須是一級天然老山林木,強度應大于TC11。主要受力構件必須用軸心材制作。
2.梁、檁條、楞的維修
(1)梁。若梁出現裂縫,可采用下述提到的方法進行處理。①裂縫深度(如有對面裂縫,取兩者之和)小于梁寬或梁直徑的1/4時,可將嵌補(填塞木條粘連)這一方法利用起來進行維修。②腐朽深度小于1/4直徑的,可先采用適合手段剔除糟朽部位,然后加工杉木條后進行修補,修補完后利用鐵箍、鐵定加固。③腐朽深度大于1/4直徑的,只是端頭糟朽的(糟朽長度小于1/3),可先對糟朽部位進行鋸除,然后將同規格杉木放置于該處接補。④糟朽長度大于1/3的,可直接選擇原徑更換。
(2)檁、楞。由于屋面、地面和樓面覆蓋,部分檁條、樓楞和地楞的殘狀未勘察到,這就要求施工單位在屋面、地面和樓面揭除后,對所有檁條、樓楞和地楞再進行檢修,特別是各構件的接觸部位,認真區別各檁條、楞木的殘損情況,再根據其殘損情況區別對待,具體維修方法如下所述。
若其腐朽深度小于1/4直徑,可先對糟朽部位進行剔除,然后用杉木條進行修補,最后用鐵釘和鐵箍加固。若腐朽深度大于1/4直徑,只是端頭糟朽的(糟朽長度小于1/3),可先鋸除糟朽部位,然后選擇杉木進行接補,不過在選擇杉木時,需確保其規格與原規格相符。若糟朽長度大于1/3的,可直接以原先的直徑為依據進行更換。
(3)新木構件制作工藝要求。梁:表面應當為光滑順直狀態。具體表現為:線條順直,梁身不存在明顯瑕疵,雕刻鋒面平整,線條順暢。
枋:表面為平整光滑、順直狀態,且不皮楞。枋中線、邊線應當順直清晰,榫頭應當規矩整齊且無瑕疵。
檁:檁表面應當具有平整、渾圓、直順等特點,且檁徑兩頭應當保持基本一致狀態,檁身受力彎矩最大處應當不存在節疤,相鄰的檁條安裝中線基本為吻合狀態,通長直順,高度基本一致。
椽:方正順直,且兩頭的大小為一致狀態,不存在明顯瑕疵,釘裝牢固。
(4)木材粘接。一般情況下,木材粘連用于木構件損壞范圍不大的情況下的修補。在使用粘結劑進行施工時,相關工作人員需確保自己對各種粘接劑的使用情況、特點特性進行深度了解,以免出現施工疏忽、野蠻施工的情況,導致木構件出現損壞,文物建筑受到粘合劑的污染。
維修時需采用科學合理的手段對所有木構件進行防蟲、防腐,只有防腐防蟲工作完成后,才能繼續安裝。在防腐防蟲時,應將隱蔽部位重視起來。若木構件被埋入墻體,應當先進行防腐防蟲處理,然后再涂刷瀝青,最后再進行安裝。
對所有新木構件及舊木構件人工褪除表面油漆進行防蟲、防腐處理后,再按照木構件原油漆顏色油刷三遍成活。
1.青磚要求
該工程維修用磚規格(長×寬×厚)為240mm×120mm×60mm。此次維修中,所需的青磚應按現建筑墻體青磚的規格定燒。新磚強度等級大于等于MU7.5,質量應保證外觀色調一致,尺寸誤差小于3mm。
2.砂漿
混合砂漿:作為砌筑砂漿和墻面抹灰打底砂漿,配比為水泥:石灰:中砂=1:0.56:7.12(重量比)。
3.墻面維修
(1)墻面粉刷層。鏟除空鼓、剝落的粉刷層,清掃干凈并打磨平整墻面,清水濕潤墻面后,用混合砂漿打底,厚12mm,等黃泥石灰砂漿底層稍干后用白灰砂漿罩面。厚度8mm。粉刷層要求厚度一致,底層與面層必須粘結牢固且無空鼓和無脫層,面層表面應無爆灰和裂縫。與原粉刷層間需做好接茬工作;防止產生脫節、層次感,對新作的粉刷層進行做舊處理,具體做舊措施如下。采用舊灰土、墨汁和水調配漿液,進行墻面噴灑,噴灑時應視現場情況選擇噴灑遍數。待表面干透后,查看做舊處顏色與周邊顏色的色差,如果仍然比較淺,則繼續噴灑漿液至顏色與原墻面顏色一致。墻面做舊前應進行小范圍的試驗,確保對文物本體無損壞后方可大面積實施。
(2)墻面勾縫。①除了絲縫墻、石墻之外,磚縫蹲在磚棱不方、縫隙過窄等明顯問題時,需采用扁子進行“開縫”處理;②凡是墻面較干、恐灰附著不牢的地方,必須要用水須事先洇濕墻面;③在完成灰縫勾縫工作后,需采用一些工具對墻面進行打掃,使墻面處于干凈狀態;④灰縫質量要求:灰縫橫平豎直、深淺一致,接茬自然;不存在明顯裂縫、缺灰、“嘟嚕灰”、后口空虛等缺陷;臥縫與立縫接茬無搭痕。
(3)苔蘚及青苔處理
墻面生長的苔蘚采用BYB1007巖石抗藻保護液進行抗藻處理。該材料主要成分為氟硅烷和硅氧烷的混合物,含有抗藻功能性氟硅烷,能長久抑制藻類、青苔等的生長,避免微生物生長、代謝對文物的影響。使用方法可選擇刷涂、噴涂、浸泡、流沿等多種方法進行施工,至少涂刷兩遍;而后在施工后的24小時內需保持干燥養護。
(1)由于本工程需進行樓楞和地楞的更換,所以施工時需對現樓板或地板進行拆卸,拆卸樓板或地板時,應注意一下幾點。
①在對木構架進行拆卸知前,應先做好構件標號工作,并將其編號記錄于圖紙上,必要時需繪制編號詳圖和視頻錄像,避免拆卸后混淆。②拆卸時,應由外向內逐層拆卸,在拆卸過程中應防止構件和榫頭折斷或劈裂。
(2)將拆卸后的樓板和地板進行逐一甄別篩選,如糟朽深度超過1/4板厚的應更換;糟朽深度小于1/4板厚,且板厚大于25mm,則剔除糟朽木質,做防蟲防腐后繼續留用。
(3)糟朽且達不到繼續使用強度或缺失的樓板和地板,采用原規格原材質木板加工成型,匯同拆卸的原樓板和地板一同拼裝。
(4)樓面或地面楞木和龍骨安裝完畢后,再將拆卸的樓板、地板按編號統一從一個方向拼裝。
(5)所有樓板和地板采用企口縫密縫拼接,縫隙不大于2mm,木板拼接時不得翻用、錯位、換頭使用等,必須嚴格按原樣式拼接。
(6)所有樓板、地板拼裝前均要做防蟲防腐處理,拼裝完后再按照木構件原油漆顏色油刷三遍成活。
(1)原規格原材質更換室內糟朽嚴重的木質地板。
(2)原規格原材質更換蟲蛀、霉變糟朽嚴重的地楞。
(3)清理防潮層堆積的雜物,重做防潮層地面。(4)鑿除臺階處增設的水泥斜坡。
(1)修補毛石墻體脫落的灰縫。
(2)清理外墻面滋生的青苔和微生物結殼。
(3)鏟除外墻面加抹的抹灰,恢復清水墻面;鏟除內墻面起皮、剝落的抹灰,按原做法重做抹灰。
(4)鏟除內墻面后刷的綠漆墻裙,按抹灰原做法重做;鏟除后改瓷磚踢腳,復原為木質踢腳板。
(5)為了避免對文物的二次破壞,對于嵌在墻體中的部分砼樓板不作取出處理,只需將多出墻面的砼板和鋼筋切除即可。
(1)原規格原材質更換或接補糟朽嚴重的梁架構件、檁條。
(2)原規格原材質更換受潮糟朽、白蟻侵蝕嚴重的樓板和樓楞等。
(3)原規格原材質更換受潮糟朽、白蟻侵蝕嚴重的室內天花板和天花楞等,按原做法重做天花。
(4)原規格原材質更換糟朽嚴重的檐口天花板、龍骨、樓梯、梯梁和踏板等。
(1)拆除后改現代門,復原或重新制安無存和糟朽嚴重的門扇。
(2)重新制安糟朽嚴重的窗扇,補配無存或碎裂的玻璃,復原無存的紗窗。
(3)鏟除后改油漆和龜裂、起皮的油漆,按原做法用原色油漆重新油刷門窗。
(4)拆除窗戶后加的防盜網。
(5)原規格原材質更換開裂、變形及糟朽嚴重的踢腳板。
(1)對所有屋面進行揭頂維修,去除后換顏色、規格和材質與原狀不符的瓦件,訂制原規格粘土瓦(360mm×240mm×40mm)補配、更換缺失、碎裂的瓦件,將新舊瓦件分別集中安放,新瓦件集中放于房屋背面坡上,即較隱蔽的那一面,要求瓦壟順直,遮蓋嚴密。
(2)更換屋面損壞、氧化嚴重的防水卷材,采用兩層自粘性SBS改性瀝青防水卷材重新鋪設。
(3)原規格原材質更換糟朽、霉變的望板、掛瓦條等木基層。
(4)原規格原材質更換糟朽嚴重的封檐板。
(1)復原檐口四周無存的排水天溝。
(2)按原規格原材質更換和復原生銹、破損嚴重的和無存的雨水管。
為恢復建筑平面格局,真實再現建筑的形制,將增設的隔斷拆除。
文物本體維修完善后,建議另聘有資質單位對本建筑水電、消防等另行勘察設計,以杜絕私拉電線,引起安全隱患,以及完善消防設備。加強管理,加大文物保護宣傳,提高全民素質,杜絕在建筑內亂堆放雜物,消除鼠患、蟲蛀等隱患。
安全第一為修繕工程順利進行的保障,文物、人員的安全應當放置于同等位置,在進行施工時,需設置防火、防雨設備、完善安全設施,并開展安全宣傳及教育工作,使人人都樹立安全意識。
施工單位應當嚴格按照文件規范進行驗收、施工。監理人員應對隱蔽工程進行驗收及檔案記錄。若出現新情況且無法確定時,設計單位需與甲方共同研究,結合實際情況確定處理方案。
文物修繕的關鍵為質量,所以,單位需選擇有相應資質的施工團隊,并在修繕過程中做好質量管理。在進行材料采購時,需嚴格按照相關規范要求購買優質產品。在進行施工時,需嚴格按照相關工序進行,且確保其工藝與相關標準相符。
文物建筑與其他建筑不同,其具有明顯的地方特色,且采用了傳統的工藝手法,所以在進行文物修繕時,需將其重視起來,通過尊重傳統、保持地方建筑風格進行歷史文化的傳承與發揚。
在進行拆除施工時,需對備重要隱蔽部位及其節點進行拍照存檔,為后續修復提供保障。竣工后,施工單位應當將相關資料真正的提交至相關部門,并對竣工檔案資料存檔、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