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逯芳芳

民間美術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創造的藝術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民俗文化。眾所周知,我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歷史悠久,不同地區民間美術的形式與特點也不盡相同。實踐證明,民間美術和民俗文化之間是相互依存、相輔相成的關系,民間美術能夠真實反映出民俗文化。因此,本文對民間美術和民俗文化的共同發展進行了研究,這對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推進文化強國建設具有顯著的現實意義。
民間美術是我國人民群眾在生活和生產中創造的一種貼近自身日常生活的藝術形式。民間美術在民族美術中占據重要地位,能夠為其他美術形式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早在新石器時代,我國已有諸多造型各異、風格獨特的彩陶;發展到戰國時期,陶俑、石雕等民間美術應運而生;到魏晉時期,民間美術得到了快速發展,其中年畫、壁畫、雕塑等美術形式廣為流行。時至今日,印染、風箏、農民畫、剪紙等民間美術形式依然流行。民間美術不僅能夠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美化生活環境,還能為民間藝術的創新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民俗文化是民間民眾風俗生活文化的統稱,又被稱為傳統文化,也泛指一個國家、民族、地區中集居的民眾所創造、共享、傳承的風俗生活習慣。
在新時代,為了促進民俗文化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學者投入民俗文化研究中,對民俗理論和民俗事物進行分析,涉及學科包括歷史學、民族學、考古學等。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歷史悠久,不同民族在不同時期積累了豐富的民俗文化。因此,不論在民間美術還是在民俗文化中,人們都能夠尋找到古老歷史文化的蹤跡。時至今日,我們在人民群眾日常生活中仍然隨處可見民間美術作品,而這些作品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民俗文化。
由前文可知,民俗文化是人民群眾在特定社會背景和地理環境中創造出來的,其在傳承中發展,發展中傳承。
從實踐來看,民俗文化并非獨立存在的,其與民間美術相輔相成。具體來說,人民群眾開展各種民俗活動可以為民間美術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素材。例如,我國古代女子出嫁較早,女孩子十幾歲就開始籌備嫁妝,并學習刺繡、剪紙等民間美術工藝。民間美術作品能夠彰顯女子聰慧靈巧、勤勞美好的品質?;槎Y是一種典型的民俗文化活動,而刺繡、剪紙等作品則是民間美術,如果沒有民俗文化,民間美術也無法很好地傳承和發展。
眾所周知,我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而不同民族的民俗習慣和民俗活動不盡相同,這也使得民間美術逐漸多元化。
勞動人民始終扎根于社會底層,對幸福生活十分向往。他們祈求一生平安順遂、豐衣足食、家庭和睦、兒孫滿堂。婚喪嫁娶、宗教信仰等活動都體現出人民群眾對生命和生活的贊美與期待,而多種多樣的民間文化活動也為民間美術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素材,使得民間美術以豐富的形式貫穿于民俗文化活動,常見的藝術形式包括年畫、皮影、剪紙、刺繡等。由此可以看出,民間美術已經滲透到人民群眾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例如,在我國古代,很多人認為繁衍后代是延續家族香火的重要職責,所以十分重視新生兒的誕生。為了慶祝新生兒的誕生,家庭會舉辦一系列慶祝活動。在舉辦活動的過程中,外公外婆或爺爺奶奶要將親手制作的虎頭鞋、虎頭帽等物品贈送給新生兒,祈求新生兒平安健康、事事順遂。
另外,在民間文化活動中,大部分民間美術作品都會被賦予生命。在各種民俗文化活動中,民間美術也得到了很好的傳承。
正是因為民間美術貫穿于民俗文化活動,所以民俗文化活動更加生動、有趣。上文提到,民間美術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體現民俗文化,所以可以將民間美術作品作為傳承和弘揚民俗文化的重要載體,即通過民間美術作品闡釋民俗文化的事象,以達到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效果。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耕文化的發展孕育了諸多民間美術形式,這些民間美術不僅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也成為人民群眾表達情感和豐富生活的重要手段。另外,將民間美術形式廣泛應用于民俗文化活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豐富民俗文化活動的內容。從大量實踐來看,很多民俗文化活動正是因為有了民間美術的介入,才備受群眾青睞,并不斷提高影響力。
例如,在春節期間,人們會用各種形態和顏色的窗花與門箋裝飾門窗,以此來營造節日的喜慶氛圍。另外,年畫是一種中國傳統民間藝術,人們通常在春節期間將其張貼在墻壁上,以起到裝飾效果。年畫的題材大多與吉祥、喜慶有關,如“福祿壽喜”“年年有余”“龍鳳呈祥”等;年畫的色彩鮮艷,圖案精美,用大膽的色彩和構圖烘托出歡樂和熱鬧的氣氛。此外,年畫深受人們喜愛的重要原因是它可以使家里變得更加美觀,營造出一種歡快、喜慶的節日氣氛。同時,年畫也承載著人們對新年的期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一定的文化意義。除了裝飾作用外,年畫還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年畫上的吉祥圖案可以作為家庭擺設或送禮佳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偟膩碚f,年畫在春節期間為人們的生活增添了濃厚的文化氣息和節日氛圍,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
在新時代,人們仍會在家中張貼剪紙、窗花等帶有傳統文化元素的裝飾品,通過這種方式來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節日增添濃厚的氛圍和獨特的韻味。由此可以看出,民間美術作品與民俗文化活動已經相互融合,二者相輔相成。
再如,黃土高原地區的民間美術種類繁多,其中民間刺繡是一種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民間美術形式。這些刺繡作品大多與當地祭拜祖先、生命繁衍等民俗文化活動有關,因此民間美術作品的形式和主題也大多與生命繁衍或看家護宅有關。另外,很多動物形象都被賦予了特殊的象征意義,成為民間藝術家們常用的創作元素。例如,蟾蜍、壁虎、蝎子、蜈蚣和蛇被合稱為“五毒”,用其進行創作有驅邪避毒的寓意。
剪紙是民間美術中常見的一種藝術形式,發展至今仍然深受群眾喜愛,并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剪紙這一民間美術形式與民俗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系,其創作靈感往往來源于人們對日常生活的觀察和體驗。剪紙的傳承和發展不僅豐富了民俗文化活動的內涵,也有利于增強人們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提高本土文化的多樣性,促進本土文化的繁榮發展。
綜上,民間美術作品作為一種精神食糧,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傳承和發展民間美術不僅有利于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有利于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和繁榮。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各國文化相互滲透、相互交融,新的文化形式應運而生。這在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時也給民俗文化和民間美術的發展帶來了巨大沖擊。因此,我國必須要注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傳播。
眾所周知,文化藝術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人民群眾是民俗文化和民間美術的受益者,同時也是傳承者。所以,要想促進二者協同發展,就要加大對人民群眾的教育力度,提高其傳承民俗文化與民間美術的意識。
以工藝品加工制造企業為例,其承擔著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使命。工藝品加工制造企業通過收集全國各地的民俗文化資料,設計和生產出多種類型民間美術產品,不僅能夠創造經濟效益,還能引導人們關注當地的民俗文化和民間美術,以便更好地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很多民俗文化和民間美術都面臨著失傳的局面,許多傳統的民間美術形式,如皮影、剪紙等,存在傳承人越來越少的問題。雖然在開展各種民俗文化活動的過程中,民間美術作品得到了展示,但是很多作品并非出自能工巧匠之手,而是由機器加工制作而成的,這導致民間美術缺失“匠人精神”,變得更為工業化。
針對以上問題,相關部門需要提高重視程度,積極采取各種措施,加強對非遺的普及工作,加大對傳承非遺工作的投入力度。例如,相關部門可以開展民間美術教育活動,通過課堂教學的方式擴大民間美術的宣傳范圍,讓學生在學習民間美術的同時進一步了解民俗文化。這是促進民俗文化和民間美術共同發展的重要措施。
要想推動民俗文化和民間美術共同發展,必須使其與現代社會相協調,與新時代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相契合。因此,相關部門在大力扶持民間非遺的基礎上,也要在表達方式上下功夫,以人們喜聞樂見的方式將民俗文化和民間美術呈現在群眾眼前。眾所周知,新生代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極強,可以給民俗文化和民間美術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為民間美術和民俗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也為民俗文化和民間美術的傳承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相關部門可以通過博物館、群藝館、美術館等文化機構,或電視臺、互聯網等媒體,大力宣傳民俗文化和民間美術。例如通過舉辦相關展覽、講座等活動向群眾宣傳和普及傳統文化,使群眾更加了解民俗文化和民間美術,并產生認同感、成就感和獲得感,進而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為民俗文化和民間美術的發展奠定基礎。
綜上所述,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國民俗文化和民間美術逐漸淡出大眾視野,其影響力和生命力被大幅削弱,無法得到很好的傳承和發展。為了更好地促進民俗文化的發展,要明確民俗文化和民間美術之間的關系。在此基礎上,探索行之有效的發展策略,提高群眾傳承民俗文化和民間美術的意識,形成良好的文化傳播氛圍。同時,相關部門也要加大對非遺文化的扶持力度,將文化傳承納入教育體系,由新生代肩負起傳承和創新傳統文化的職責,進一步增強民間美術和民俗文化的生命力,促進民間美術和民俗文化共同發展??傊?,我們要以和諧統一的目光來審視民間美術和民俗文化之間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