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松濤 顧大海
2022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提出要“實施鄉村休閑旅游提升計劃”,重點發展農產品加工、鄉村休閑旅游產業,同時促進農民就地就近就業創業。高端度假酒店業態與鄉村優良的生態環境、輕松的人文環境高度契合,使得“鄉村度假”成為鄉村振興的有效路徑。將美麗鄉村轉化為美麗經濟,鄉村發展才能產生看得見的效益,才有持久的生命力。本文以正儀糧庫改造設計為例,探討鄉村振興背景下度假酒店設計策略。
鄉村旅游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其發展可帶動當地經濟增長,提高村民生活水平,對當地文化傳播具有良性促進作用。度假酒店作為旅游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促進鄉村三產融合,為鄉村帶來更多的旅游資源與旅游人氣,推動可持續的鄉村文旅創新發展。
優秀的度假酒店設計方案在充分考慮當地民俗、環境、地域、客源等因素基礎上,使建筑風格與周圍環境協調一致,與當地歷史文化及地域特色緊密結合,巧妙運用民族風格元素,傳承當地文化,保護生態環境。
通過挖掘鄉村地區自然美與文化美元素,從酒店設計入手,煥新鄉村空間的美學面貌,活化鄉村人居環境,提升鄉村內涵、知名度和競爭力,帶動當地經濟實現良性循環增長,進一步提升鄉村地區的吸引力。
1)深耕文化特色、聚焦文化傳承 酒店設計應充分考慮當地文化和歷史,借鑒地方民居元素和建筑特色,創造更加舒適的環境,提高游客的使用滿意度,為當地文化發展和歷史傳承貢獻力量。
2)注重生態保護、保障綠色發展 酒店設計需注重環境條件和景觀因素,在保證舒適度和美感的同時,充分發掘地域的自然特色和環境背景,讓游客深度體驗當地歷史文化及自然風光,從而增加旅游吸引力和市場競爭力。
3)提升服務質量、注重服務體驗 酒店服務質量是影響人們入住體驗和入住選擇的重要因素之一,應通過營造舒適宜居的空間體驗來提升游客的滿意度和回頭率。
1)保護與再利用歷史建筑 正儀糧庫位于正儀歷史文化街區下塘街北橋堍城隍廟舊址之上,始建于1949年,建筑面積約0.58萬m2,為六進院落的基本空間格局,各年代倉儲建筑及自動式烘塔保存相對完好(見圖1)。將廢棄糧庫改造為酒店是對歷史建筑的保護和再利用,改造設計既保留了糧庫建筑特色與歷史價值,又為鄉村文化景觀增添了獨特魅力(見圖2)。

1 正儀糧庫現狀

2 正儀糧庫改造后建筑效果
2)增加文化影響力與旅游吸引力 由廢棄糧庫改造而成的酒店可成為鄉村的地標性建筑,吸引游客和當地居民參觀、入住,不僅為游客提供了與眾不同的住宿體驗,又為鄉村文化產業提升和旅游業發展作出貢獻。
3)助推鄉村經濟活化 將廢棄糧庫改造為酒店,可提升廢棄建筑的經濟價值,并為鄉村帶來經濟回報。酒店的運營和管理將為鄉村人才創造就業機會,提升鄉村整體形象,增加鄉村吸引力,并促進周邊地區發展。
4)實現可持續發展與資源合理利用 將廢棄糧庫改造為酒店,可最大程度地利用現有建筑資源,改造設計可引入可持續發展理念和綠色建筑概念,從而避免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
4.2.1 美觀性
改造設計結合空間功能及尺度比例,注重整體效果與細節的協調性,關注色彩與光線的運用。將糧庫原有的氣窗改為采光窗,通過超薄金屬框加固,在高空間形成有秩序的設計語言,同時對原有建筑墻面洞口采用磨砂鋼化玻璃封堵,形成透光不透影的朦朧效果,統一門洞和窗洞的尺寸及比例,使空間界面干凈整潔。
4.2.2 合理性
改造設計應遵循合理性原則,包括建筑結構、功能分區和人流組織等,盡可能利用空間資源營造契合運營管理方和使用者需求的空間氛圍。大堂作為主要人流集散空間,同時也是多功能融合空間,應注重功能劃分合理、使用舒適美觀,利用鋼結構劃分空間,以滿足接待服務、休息等候、休閑放松的目的。結合酒店運營管理方的意見將“桐華書屋”品牌特色融入空間,利用綠植和家具營造輕松舒適的空間氛圍。室內空間有大量的采光窗和頂面天窗,通過不同質感和色調的材料將墻面、地面以及頂面區分開來,讓空間更加立體,為自然光線引入提供有利條件。采用金屬框架結構加固老建筑墻面,暴露的結構與老建筑的墻面產生“時空對話”,更能突出老建筑的“舊時光味道”(見圖3)。

3 酒店大堂設計效果
4.2.3 文化性
正儀古鎮位于昆山高新區西側,北銜陽澄、傀儡兩湖,南瀕吳淞江,西與吳中區、蘇州工業園區交界,距昆山市區10km,交通便利,歷史悠久,婁江水道、滬寧鐵路、滬寧城際、312國道、蘇滬公路橫穿鎮而過。古鎮書法名家輩出,近代有錢大鈞和李肖白2位著名書法家,被譽為書法藝術之鄉。正儀老街歷史悠久,曾在元明清時期盛極一時,如今下塘街格局不在,僅余上塘老街,但仍能感受到跨越千年、淳樸敦厚的老街風韻。改造設計應尊重當地文化和歷史背景,美化老建筑的筒倉,使其成為酒店的核心展示空間,展現正儀糧庫獨特的歷史文化及人文風情。江南古鎮、老街弄堂、小橋流水、人間煙火等成為酒店設計的關鍵元素,平衡古與今、新與舊,構建來訪者與時空對話的場景,使其與歷史產生共鳴。
4.2.4 可持續性
重新利用原有因受損而無法使用的建筑材料及建筑構件,使其成為室內裝置陳設,可達到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目的。改造設計將紅磚、瓦片等廢棄建筑材料重組,使其以新形式回到空間中,如墻面掛飾、桌面擺件、空間裝置等,利用有記憶、有故事的老舊建筑重塑酒店空間,既保證材料的環保性,又讓空間里的“舊”合理存在。改造設計采用修舊如舊的手法,酒店大堂硬裝部分選用具有當代工業屬性的木紋混凝土以加強頂面質感,選用昆山當地有稻草肌理的墻面涂料營造“鄉土”的氛圍,大堂地面選用深灰色青石板,將廢棄建筑材料作為骨料制作地坪磨石,為酒店大堂空間帶來“舊的味道”。室內家具以木制為主,木材不會因氣候干燥而產生形變,同時還能提升空間的美感,避免采用有金屬構件的現代風格家具,配飾以布藝、藤編材質為主,以延續空間的“舊時光氣質”(見圖4)。

4 酒店內部家具及配飾
酒店設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好的酒店設計既能促進旅游業發展,又能帶動鄉村經濟與社會發展,提高鄉村居民的生活品質。酒店設計需要遵循美觀性、合理性、文化性和可持續性等原則,在保證空間品質和服務質量的同時,充分考慮當地文化和生態環境。由正儀糧庫改造而成的鄉村度假酒店,棲居于鄉村山間水濱之中,不僅直接拉動了鄉村經濟社會發展,也對傳統村落的環境整治與可持續性發展運營帶來長久的正向推動。在未來,酒店設計將持續發揮重要作用,為鄉村振興作出更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