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滕 韓宇恒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人們的生活與工作方式發生顯著變化,直接影響其對于生活居住環境的需求。居住空間是人們每天使用的空間,如何設計舒適的居住空間以降低感染風險是未來住宅設計的重中之重。
傳統住宅內部各功能空間劃分明確,可變性較差,故居住空間應從原來單一的居住型功能空間轉變為綜合型功能空間。為滿足后疫情時代人們對于工作及生活的新需要,在梳理傳統居住空間現存問題的基礎上,提出相應的空間優化策略。
隨著人們通勤時間增加,其對居住空間的使用頻率遠高于其他功能空間。為使中小套型住宅套內使用效率最大化,傳統居住空間常弱化起居室的功能特性,將最大的空間預留給臥室。在后疫情時代,人們的套內使用空間不再局限于臥室。當前,大多數住宅內部的客廳、餐廳等空間無法滿足全體家庭成員溝通、娛樂的多場景使用需要,不利于家庭成員之間的交流及互動。
傳統住宅中的獨立空間常用作儲物等功能或直接開放給臥室及客廳,形成方廳或橫廳。但在后疫情時代,為滿足大部分上班族隨時居家辦公的實際需求,多功能空間成為住宅的必備功能空間(見圖1)。研究表明,在后疫情時代,人們的日常生活與互聯網關系緊密,線上購物、學習甚至聚會逐漸普及。

1 住宅內部的多功能空間(圖片來源:Gustavo Galeano Maz)
2.1.1 玄關
在以往的日常生活中,外套等衣物常被堆放于沙發上,故中小套型住宅建筑設計更傾向于將玄關空間釋放給臥室或客廳。在后疫情時代,考慮到安全問題,人們更希望將所有可能感染病毒的衣物放置于玄關。同時,線上購物增加,線下購物減少,為接收大量包裹,玄關應增加相應的空間。
2.1.2 隔離流線
疫情期間,人們習慣于線上購物,但快遞包裹具有攜帶病毒的可能,故針對其設置獨立的隔離流線尤為重要。
在后疫情時代,住宅公共空間將承載更多的生活場景,而多功能空間可滿足人們室內交流、休閑娛樂、健身等需要。在疫情前,人們習慣去餐廳、茶室、酒吧、健身房等場所聚會、聊天及健身,而在疫情期間,人們更傾向于在家中聚會或健身。
考慮疫情防控的特殊性,線上辦公逐漸成為常態,計算機遠程軟件逐漸普及。大部分上班族與學生希望在獨立的安靜空間開展線上辦公或學習,故特定需求的辦公、學習空間成為新剛需。
“家”對于很多外地務工者來說僅是居住地,由于早起晚歸,其對于“家”的情感與精神寄托較少。據調研,在疫情期間,被長時間隔離后存在抑郁癥傾向的人群占比為45%,故環境宜居成為居住新需求。
中小套型住宅應設置獨立玄關,采用“潔污分離”的設計理念,增加簡易洗消設備,并合理布置玄關處機電點位,使新型防疫設備“有家可依”。增加玄關的儲物空間,使其具備日常收納衣物、儲存包裹的功能,既使人們的生活更加便捷,又可最大限度地避免疫情蔓延。
在中小套型住宅建筑設計中,玄關起到隔絕“內外”的作用。若人們在歸家后將衣物置于客廳,則增大了被感染的概率。眾所周知,一線城市寸土寸金,故玄關的集成設計愈加重要。
1)公共空間 客廳作為全體家庭成員的活動空間,既要滿足傳統居住需要,又要具備多變的功能,應打造多功能空間,如親子活動空間、廚房互動空間等。
2)娛樂空間 設置可升降投影儀,既為其他功能空間預留場地,又使家庭影院成為可能。
3)健身空間 利用承重剪力墻設計拉環,合理設置小型啞鈴、彈力帶等健身工具收納空間。
在疫情期間,很多行業面臨重大挑戰,線上辦公等新模式逐漸普及,線上辦公、學習的模式在未來將成為常態,故可在中小套型住宅建筑內部重新規劃起居空間,在其中設置獨立的辦公空間、學習空間。
3.4.1 構建小組團居住模式
將大型社區劃分為小型社區進行單元模式管理,可增進社區居民之間的感情,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數。借鑒開放街區設計理念,結合我國國情,提出本土化設計理念。小組團由2~3棟住宅樓、外庭院及內庭院構成。其中外庭院與其他小組團外庭院共同構成開放式街區,而內庭院僅對小組團內居民開放,在合理抗疫的同時,為居民帶來不同的居住感受。
3.4.2 采用健康社區設計理念
參考健康社區設計理念,提出住宅小區防疫措施,具體如下。
1)減少住宅小區組團的人行入口,在每個人行入口設置社區服務大堂或簡易防疫通道,確保居民在進出社區時體溫正常。
2)在住宅小區內部做好日常防疫管理,增強洗消力度,加快清潔頻率。
3)在住宅小區入口處張貼標語,時刻提醒居民對疫情抱有警惕性與警覺性。
4)對居民回家流線中所有可能會接觸的設施,如門把手、電梯按鈕等進行定期的清潔處理。
5)住宅小區設置獨立的快遞接收室,對快遞收發可能會接觸的區域進行重點清潔。
6)增加住宅小區垂直綠化,提高居住品質(見圖2)。

2 住宅小區垂直綠化(圖片來源:Наталья Маркина)
3.4.3 增設共享娛樂設施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提高,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長。為了創造美好的社區環境,讓居民不出社區也能擁有良好的生活體驗,可在社區內增設共享娛樂設施,如室外健身區、共享綠道等。
在后疫情時代,中小套型住宅建筑設計隨著人們的生活習慣改變而作出相應調整。鑒于此,本文研究分析疫情期間傳統居住空間現存問題,梳理后疫情時代人們對于居住空間的新需求,提出相應的空間優化策略,為未來的居住小區設計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