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周口市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全面覆蓋、責任到人”總體要求,深入推進自然資源管理“一網兩長”制,全面壓實耕地保護責任,構建自然資源“全員、全域、全程、全時”
網格化監管新格局。
規范管理,明確責任。周口市印發《中共周口市委辦公室? 周口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推行自然資源網格化管理林(田)長制的實施意見》,確定市、縣、鄉、村四級林(田)長,明確成員單位工作職責、目標任務,逐級壓實各級、各部門責任。各縣(市、區)相繼制定工作方案,在全市全面推行自然資源管理“一網兩長”制,進一步壓實各級黨委、政府自然資源保護主體責任。
充分宣傳,營造氛圍。周口市通過制作宣傳板面、墻體標語、印發宣傳單、出動宣傳車等形式,使自然資源管理“一網兩長”制工作深入人心。鄲城縣通過電視臺、微信公眾號等媒體向社會公示林(田)長名單,在主要地段設立縣、鄉、村三級公示牌547個,標明監管范圍、林(田)長姓名及職責、聯系電話、聯系部門和監管目標等內容。西華縣制作自然資源管理“一網兩長”制標志牌縣級1個、鄉級22個、村級220個,明確林(田)長、網格員職責。太康縣在23個鄉(鎮)785個行政村,設計安裝自然資源管理“一網兩長”制標識牌900多個,并將二、三、四級林(田)長和網格員的姓名、所轄區域、職責分工予以公示,主動接受社會監督等。
建立督查巡查機制。周口市實行月巡查、季督查制度,對轄區內網格點每月定期進行巡查,使自然資源保護工作常態化。鹿邑縣對每周巡查工作進行通報,做到“周通報、月點評、年
總結”,對周通報巡查落后的鄉(鎮),由縣督查局督促落實巡查職責,對周通報連續3次落后的鄉(鎮),由縣政府組織約談。項城市突出集中巡查與日常巡查相結合,做到市級林(田)長每季度巡查調度不少于一次,鎮級林(田)長每月巡查不少于一次,村級林(田)長每周巡查不少于一次。
全面從嚴加強監管。為全面落實耕地、林地保護責任目標,周口市堅持對新增違法占地實行“零容忍”,確保違法占地“零增長”。太康縣長期聘用90名安保人員,組建自然資源執法特勤服務安保隊,配合縣自然資源局和各鄉(鎮)對違法占地行為開展聯合執法。鹿邑縣自然資源局128名黨員干部下沉到村,擔任鄉、村兩級網格員,配合鄉(鎮)政府做好督查指導工作,形成齊抓共管、“雙向推進”監管體系,建立耕地保護“全員參與、全域覆蓋”新機制。商水縣充分發揮行政執法、檢察監督優勢,建立縣級“林(田)長+檢察長”“林(田)長+公安局長”“林(田)長+法院院長”聯席會議制度,實現行政執法和檢察法律監督有效銜接。同時,鼓勵群眾監督舉報,設立有獎舉報電話,舉報屬實的給予獎勵。
建立評比考核機制。周口市著力建立長效監管機制,努力使自然資源監管工作從“人治”變為“法治”,從“短治”變為“長治”。堅持自然資源管理
“一網兩長”制工作“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失職問責”,將各級落實情況納入年度綜合考評,嚴格落實考核獎懲,推動自然資源管理“一網兩長”制落地生根、常態長效。
下一步,周口市將堅決扛穩耕地和自然資源保護的政治責任,進一步完善自然資源管理“一網兩長”制工作機制,推動監管工作更加規范化、精細化、長效化,確保自然資源和自然生態得到有效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