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洛陽市扎實推進自然資源管理“一網兩長”制,選齊配強人員,在全市織密一張發現違法違規用地用礦的“天網”,以“長牙齒”的硬措施和
“零容忍”的態度堅決遏制新增違法違規行為,切實扛牢維護“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
織密一張“天網”。2020年12月22日,全省自然資源管理“一網兩長”制度啟動儀式結束后,洛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2021年3月,經市政府常務會議討論通過,并經市委深化改革委員會專題會議研究,正式出臺《關于印發洛陽市自然資源網格化田長制山長制管理實施方案(試行)的通知》,部署自然資源管理“一網兩長”制工作,并按照“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聯動、責任到人”原則,以行政區劃為基礎,劃分相應網格,建立“橫向到邊、
縱向到底”的網格化監管體系,推動自
然資源監管關口前移、重心下移,構建及時發現自然資源違法行為的“天網”,確保全市自然資源得到有效保護。
配齊兩支隊伍。洛陽市高度重視自然資源管理“一網兩長”制隊伍建設,堅持做到每一級網格均由田(山)長和網格員兩支隊伍構成。市、縣、鄉、村四級田(山)長分別由市、縣、鄉政府主要領導和村“兩委”主要負責人擔任。各級田(山)長分別配備相應的網格員,由對應的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班子成員、自然資源所和村“兩委”委員擔任,配合田(山)長開展工作。
用好三種手段。在自然資源管理“一網兩長”制工作推進過程中,洛陽市將“人防”與“技防”結合起來,堅持用好三種手段。用好“千里眼”。整合現有視頻監控資源,將衛星遙感監測、省自然資源廳開發的田(山)長巡查微信小程序、藍天衛士、雪亮工程等資源有機融合,形成遠程可視監控系統。用好“順風耳”。各級田(山)長、網格員使用“掌上田(山)長”巡查App,自然資源系統網格員加裝國土調查云系統,隨時發現、報告、處置自然資源領域違法違規行為,從而實現“發現在初始,解決在萌芽”目標。用好“金鐘罩”。在每一塊田(山)長公示牌上制作宣傳二維碼,實現“碼上有圖片、圖中有文字、打開有語音”等功能,將區域地塊、田(山)長公示、舉報方式等信息通過二維碼集成顯示。
建立四項制度。為更好推進自然資源管理“一網兩長”制工作落地生根,洛陽市規范行為,明確職責,建立四項制度。建立巡查制度,一級網格員每季度巡查一次,二級網格員每月巡查一次,三級網格員每半月巡查一次,四級網格員每周至少巡查一次。建立報告制度,對巡查中發現的問題,隨時通過電話或者微信報告,做到事有人管、責有人擔、抓實管嚴。建立處置制度,對上報的違法問題,一日內核實完畢,經核實屬實的,由縣(區)和鄉(鎮)自然資源主管部門3日內依法處置,確保消除違法狀態。建立“兩法銜接”制度,做好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兩法銜接”,對涉嫌刑事犯罪的,及時移送公安機關。
做到五個追責。為進一步壓實耕地保護屬地監管責任,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將“嚴起來”總要求貫徹到實處,堅決遏制新增違法占用耕地問題。洛陽市出臺《遏制新增違法占用耕地考核獎懲辦法》,在全市建立健全耕地保護考核獎懲制度,凡發生新增違法問題,且未能在規定時間內消除違法狀態的,根據圖斑類型分別追責問責相應工作人員。
與此同時,洛陽市根據境內山地、河流眾多,西部和南部森林覆蓋率較高的實際情況,按照黨中央和國務院印發的《關于推進基層整合審批服務執法力量的實施意見》中“推進行政執法權限和力量向基層延伸和下沉,強化鄉鎮和街道的統一指揮和統籌協調職責。整合現有站所、分局執法力量和資源,組建統一的綜合行政執法機構”的規定,積極探索將原來分散在各部門管理的河長、林長、路長、田(山)長等“多長合一”,巡河員、護林員、護路員、網格員等“多員合一”,在鄉(鎮)一級整合原有分散的季節性收入低或者無償工作的上述隊伍,優先從鄉(鎮)和村、組建檔立卡貧困戶中經公示后選定責任心強、具備完成工作能力的人員,轉變以往“分散管理、各自為營、單兵作戰、單一職責”局面,向“統一領導、統一部署、統一指揮、一崗多責”轉變。
下一步,洛陽市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關于耕地保護的系列重要指示和批示精神,注重統籌謀劃,堅持高標準、高質量,持續加大宣傳力度,不斷深化科技支撐,健全完善長效機制,切實織密保護網、護好飯碗田,讓自然資源執法監管“長牙”“帶電”,為管好自然資源、用好自然資源、助推中原經濟區高質量發展作出洛陽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