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師簡介
陳少娥
畢業于華南師范大學,任教于東莞市東莞中學初中部,中學語文高級教師。從教20年,擔任班主任或級長工作16年。東莞市第十六屆人大代表,南粵優秀教師,廣東省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廣東省中小學“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培養對象,東莞市教育家型教師培養對象,東莞市第三、第四批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東莞市優秀教師,東莞市班主任專業能力大賽優秀指導老師,東莞市中小學第一批初中語文教學能手,東莞市學校家庭教育慧導師。
有一天上完語文課,班主任悄悄過來跟我說:“你有沒有空幫忙和小琪聊聊啊?她情緒很激動,我說什么她都聽不進去。”我很好奇,小琪平時很乖,到底是什么事讓這個中年男班主任都搞不定呢?細問之下,事情原來是這樣的:小琪的媽媽四十多歲了,開放二胎后覺得自己年紀大、精力顧不上,一直沒想要第二個孩子,結果近段時間發現意外懷孕了,夫妻倆考慮再三,覺得二寶的到來是緣分,而且再生個二寶給小琪作伴,以后兩姐弟或兩姐妹也互相有個扶持,于是便決定把二寶生下來。昨天晚上,當他們滿懷高興地告訴小琪這件事情的時候,小琪不但沒有感到開心,而且情緒非常激動,不允許媽媽要這個寶寶,如果一定要留下二寶,她就離家出走。
我先打電話給小琪媽媽,了解昨晚的具體情況,小琪媽媽說:“昨晚小琪一直說要離開這個家,鬧到凌晨三點才睡覺。”我問小琪媽媽,小琪有沒有說是因為什么原因不能要這個二寶?小琪媽媽說:“她擔心我們家養不起二寶,我最后把銀行存折都拿出來給她看了,讓她不用擔心,結果她還是不接受。后來,她爸爸說她只想著自己,完全沒有考慮過父母的感受,太自私了,小琪聽了后就說要離家出走。”小琪媽媽在電話那頭也哭了。一邊是意外得來的骨肉,一邊是辛苦養育了十幾年的寶貝女兒,小琪媽媽左右為難。
放學后,我把小琪叫到沒人的輔導室,關上門。我剛剛問了她一句昨晚怎么回事,能不能說給燒鵝姐(學生對我的昵稱)聽。她本來就紅腫的眼睛流下了眼淚。我耐心傾聽,在小琪斷斷續續的哭訴中,我大概明白了她的想法。小琪不想要這個二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怕二胎奪去了爸爸媽媽的愛,其次也是擔心家里的經濟負擔不起,因為平時媽媽很節儉,她覺得自己的家庭條件不是特別好,怕二寶增加父母的負擔。而且她有一點不滿的就是她認為自己也是這個家的一份子,要不要二胎這件事,父母應該咨詢她的意見,而不是告訴她決定。
我聽了,心里想,這孩子還真的只從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并沒有設身處地站在父母的角度想。
我決定用我的親身經歷跟她聊聊。我跟她講我懷二胎的時候,女兒也是不愿意,怕爸爸媽媽被弟弟搶走了。后來弟弟出生后,發現爸爸媽媽對她的愛并沒有改變,反而因為她上了初中,面臨中考,我們更多地關注她。而且隨著弟弟的長大,弟弟學會關心姐姐,讓姐姐感受到手足之情的溫暖,姐姐越來越喜歡弟弟了。
因為是發生在我身上的親身經歷,我講得很動情,詳細描述了我女兒的心理變化,小琪聽得很認真,到最后說:“想不到燒鵝姐您身上也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呢。”我趕緊說:“是啊,所以燒鵝姐很能理解你當時的心情。”她像找到了知音一樣:“每個人都說我不懂事,只有燒鵝姐您明白我心里的難受。”
聊著聊著,天色漸暗。小琪要去開燈,我靈機一動,讓她等等。我趕忙去找化學老師借了四根蠟燭回來。我點燃一根蠟燭,跟小琪說:“這根蠟燭,代表你的爸爸。”我接著用“爸爸蠟燭”點燃另一根蠟燭:“這根蠟燭,代表媽媽。爸爸遇到媽媽,把愛給了媽媽,可是爸爸的愛有沒有減少?”小琪搖搖頭。我再用“媽媽蠟燭”點燃了第三根蠟燭:“爸爸媽媽生了你,把愛給了你,但是爸爸和媽媽之間的愛,有沒有減少?”小琪再次搖搖頭。最后,我用“媽媽蠟燭”點燃了第四根蠟燭:“媽媽再生個二寶,把愛給了它,可是爸爸媽媽和你之間的愛,有沒有減少?”小琪看著四根蠟燭,又搖了搖頭。“你看看這個輔導室,四根蠟燭的光亮是不是比一根亮多了?”蠟燭的火苗在跳動,小琪環顧四周,若有所思地點點頭。“愛就像燭光,并不會因為分享而減少,反而越分享越多。”小琪終于舒心地露出了笑容:“我懂了,燒鵝姐,謝謝您。”
后來,我們又探討了父母生二胎到底是否需要征得大寶同意的問題。我肯定了小琪作為家庭成員一份子的責任感和參與感,但是我認為道理上生二胎是不需要征得大寶的同意的,因為父母是孩子的主要監護人,只要父母想好了并做好了準備就可以自由要孩子。但是情理上,因為大家都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和大寶做好溝通再生,那當然是最理想不過的狀態。小琪若有所思,沒有完全同意我的觀點,最后我們各自愉快地保留了自己的意見。
接著,我還跟小琪分享了我因為年齡大懷二胎的種種艱辛,小琪知道了原來一個寶寶出生是那么不容易的事情。
最后我還告訴了小琪我和她媽媽的聊天內容,讓小琪知道,其實她的父母無論當初決定不要二胎,還是最后意外懷孕打算生下二寶,出發點都是為她而考慮的。我開玩笑地跟她說:“這個世界上,最可憐的人不是你哦,而是二寶哦,他完全無法決定自己的命運啊。”小琪聽了不好意思地笑了。
深夜,小琪媽媽發來信息,說小琪晚自習回家后態度完全變了,不但同意他們要二寶,而且還倒了水給媽媽喝,叮囑媽媽早點睡覺。
接下來,我時不時問一下小琪:“媽媽狀態如何?”跟她說應該怎么照顧媽媽;當然,我更關心的是她的狀態,小琪有什么想法都會跟我溝通,在良好的溝通和示范中,小琪變得更懂得關心別人了。小琪媽媽也時不時發信息給我,說:“孩子懂事了好多,現在不但學會關心我了,還關心起二寶,天天叮囑我吃保健品,說我年齡大了,更要注重優生優育。”
成年人的言行就是孩子的榜樣,孩子就像海綿,他們很容易吸收我們的一言一行。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評中,他將學會指責;如果孩子生活在猜忌中,他將學會嫉妒;如果孩子生活在被愛中,他將學會如何去愛。小琪在被關懷中學會了如何去關懷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