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麗

文題亮相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材料一:哈佛有一個著名的理論:人的差別在于業余時間,而一個人的命運決定于晚上8點到10點之間。每晚抽出兩個小時的時間用來閱讀、進修、思考或參加演講、討論,你會發現,你的人生正在發生改變,堅持數年,成功會向你招手。
材料二:有人曾說:“15歲時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18歲時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呀。18歲時覺得英語難,放棄英語,28歲時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語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呀。”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后期就越可能錯過新風景,錯過讓你成功的人和事。
對此,你有怎樣的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談談自己的看法。
要求:選準角度,明確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教師下水文
堅持學習,人生芬芳
荀子曾言:“學不可以已。”這句話在今天依舊有著積極意義。當今社會高速發展,時代風貌日新月異,我們需要堅持學習,才能緊跟世界的步伐,讓自己的人生之路上繁花似錦、芬芳四溢。
堅持學習,要利用好空余時間。哈佛有一個著名的理論:“人的差別在于業余時間。”學習、工作之余的時間由我們自己把控,我們利用好了空余時間,方能更好地掌握自己的人生。齊白石曾給自己立下一個規矩——不教一日閑過,要求自己每天畫一幅畫。哪怕有時由于某些原因沒有完成任務,他也會抽空補齊之前落下的“功課”。齊白石能成為一代大家,與他善于利用空余時間作畫,不斷鉆研繪畫技巧是密不可分的。巴爾扎克多年的創作生涯中,寫出了90多部作品,這些作品一般是他在半夜到中午這個時間創作的。在空余時間,我們可以閱讀、思考、進修。即使起點低、基礎差,只要我們有堅持學習的習慣,我們的思想、行為,一定可以不斷跨越和提升,從而看到不一樣的人生風景。
堅持學習,要刻苦勤奮。“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通往學習之路,唯有刻苦勤奮。司馬光在住的地方放了一個圓枕,當他睡覺翻身之時,枕頭就會滾到一邊,頭就會碰到木板上,人就會驚醒,他便會立馬起床讀書。司馬光用了19年的時間,完成巨著《資治通鑒》,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試想,如果司馬光不是如此勤奮好學,后人恐怕是無福享受到這份精神食糧了。當別人夸贊魯迅是天才時,他是這樣說的:“哪里有天才,我只不過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寫作上了。”他一生撰寫和翻譯了640多萬字,平均每天寫2000多字。試想,如果他不堅持學習、不勤奮努力,怎能成為一代文豪呢?
青年時期,正是努力求學之時,我們要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堅持學習更多的知識與技能,用科技與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讓我們的人生之路繁花似錦,一路芬芳。“堅持學習的人,是十分幸福的人”,讓我們做一個堅持學習、努力進取的幸福之人吧!
學生佳作一
惜光陰、趁年輕、多學習
王 幸
電影《盜夢空間》中有這樣一句經典臺詞:“你愿意放手一搏,還是等到年華老去,心中充滿遺憾,孤獨地邁向黃泉路?”怎么才能做到在年華老去時少些遺憾呢?我認為只有惜光陰、趁年輕、多學習,才能為未來鋪就成功的基石。
學習,在于珍惜業余時間。
哈佛大學有一個著名的理論——人的差別在于業余時間。試想,同為一所大學的學生,上課時,大家都爭分奪秒,全情投入,課程學習可能不分伯仲。而課后,有人選擇拋下功課,恣意放松;有人選擇珍惜光陰,盡一切可能提升自己。“積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塵以崇峻極”,長年累月,必能得償所愿。猶記得本來是經濟學家的周有光利用業余時間從事語言文字學研究,最后從業余走向專業,成為我國“漢語拼音之父”。業余時間用來學習提升,可以讓自己打開另一個新世界的大門。因此,珍惜自己的業余時間,不斷開拓自己的學習領域。
學習,在于嚴于律己、勤勉奮進。
令人嘆服的成就往往歸因于嚴于律己、勤勉奮進。如此堅毅的品質可以幫助我們在有限的時間里創造出更多豐碩的成果。世上難事,唯怕“認真”二字。所有美好結果的捷徑只有一條,那就是運用科學合理的學習手法。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要能按照一定的方法,反復練習,最后才能成功。這個過程中,大多數人會被孤獨、困難、挫折所打敗,也可能會因為控制不了自己的劣根性而放棄,只有嚴于律己、勤于奮進的人才能抓住每分每秒,最后成為自己奮斗進程中的王者。當你把一切困難都踩在腳下后,你會發現先前看似難以逾越的鴻溝已消失于無形。因此,切莫讓寶貴的青春屈服于懶散與放縱,謹記:學習,在于嚴于律己、勤勉奮進。
學習,在于堅持不懈、篤行不怠。
學習,是我們實現理想的跳板。往哪跳,取決于發力方向;跳多高,取決于自己用力的大小。厚積,才能薄發。君可見,屠呦呦經過百次試驗,終發現可治療瘧疾的青蒿素,登上諾獎之巔;君可見,袁隆平躬耕農田數十載,終培育出雜交水稻優良品種,為解決世界糧食問題提供了中國方案。正如蘇子所云:“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求學者,更應篤行不怠,在蓬勃發展的世界里,“博學而日參省乎己”,用知識武裝頭腦,堅定信念,不懈奮進,篤定前行,德技并修,定能日有所長。
在日新月異的當今時代,新時代青年應惜“時間”不斷進取,拓未知領域;挾“勤勉”孜孜不倦,繪錦繡前程;攜“堅持”躬耕畢生,筑光輝未來。
【湖北崇陽縣第一中學(A302)班】
學生佳作二
學習,讓人生更精彩
雷牧川
生活中,大家都渴望成功,可成功并非唾手可得,到底如何才能讓人生更精彩呢?只有學習。正如培根所言:“活著就要學習,學習不是為了活著。”學習,讓人生更精彩。
學習,要善于利用業余時間。哈佛有個著名的理論:“人的差別在于業余時間。”在空暇時間讀一本書,在睡覺之前記一段文字,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你會驚喜地發現自己竟然也能滿腹詩書。胡適在某次演講中談到:“一個人的前程,全靠他怎樣利用閑暇時間,閑暇定終生。”在談及白話文時,胡適便言自己完全是利用業余時間思考并推廣白話文的。王陽明35歲被貶貴州,當時并沒有什么公務,無事之時,王陽明都在思考,長時間的靜心思考,終于在某天悟“道”了,史稱“龍場悟道”。“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利用空余時間讀書、思考,或者做簡單的事情,日積月累,我們定會在某一領域有所成就。
學習,要趁早,并堅持不懈。這里的“趁早”學習,可以指趁年少之時早讀書,因為此時身體狀態、記憶力都處于人生的黃金時期;也可以指趁有學習想法之時早學習,因為此時有充足的學習動力。司馬遷10歲開始學古文,20歲南下游歷,這些都為他寫《史記》奠定了基礎。反觀神童方仲永,最終泯然于眾人,讓人唏噓。究其原因,不難發現,雖說是神童,有著過目不忘的本領,可是后來卻沒有長期堅持學習,才導致如此結局。因此,我們不僅要趁早學習,還要一如既往、堅持不懈地學習。
學習,要能吃苦。“頭懸梁”這個典故講的是孫敬讀書時,用繩子的一頭懸在房梁上,一頭系著頭發,這樣一來,一打盹,頭皮就會被扯痛,疼痛感會讓他立馬驚醒,醒過來后就繼續讀書,在其不懈的努力之下,終成一代大儒。教育家蔡元培為了跟馬相伯學好拉丁文,每天都要步行四五里路到馬相伯家,有天居然凌晨五點就到了馬府。學習,需要吃苦,這是我們通往成功、實現夢想的必經之路,吃苦的過程其實就是成長的過程。
“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輩青年,在求學、求知的道路上要善于利用時間,做時間的主人,趁早學習,堅持不懈地學習,不怕吃苦,這樣才能在未來的挑戰中大放異彩,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讓自己的人生更精彩。
【湖北崇陽縣第一中學(A302)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