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明朋 許利 王宗豪 李潔
“您瞧,鼠標一點,全縣鄉村振興各種數據就全出來了……”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楊玉武熱情地給來訪者作介紹。
為給數字鄉村建設提供智力支持,2023年6月,山東省沂南縣出臺《關于加快城鄉融合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提出充分利用網格化、數字化、智能化手段,搭建以“一站登錄、多站互聯、區域聯動、多級互通”為特點的鄉村振興數字化綜合服務平臺,打造以“信息聚類、要素融合、‘集中生智、共享共通”為特色的鄉村“智慧大腦”,助力數字鄉村建設駛入高速路。目前,數字平臺已建設完成,實現了涉農服務智慧化、三資管理透明化、農業監測動態化、鄉村治理自主化,全縣數字鄉村建設初見成效。
“數字+服務”,實現涉農服務智慧化。搭建普惠金融服務平臺,打破農業經營主體“融資難、融資貴”和銀行涉農信貸業務“不敢貸、不愿貸”的困境,實現數據一次采集,多方利用。目前,平臺已導入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家庭承包土地確權等數據150余萬條,導入新型經營主體政務登記信息4000余條。開發信用評價模型,完成系統內農業經營主體的主體畫像和信用評定,發布“魯擔惠農貸”等21款普惠性惠農信貸產品,實現了農戶、經營主體線上挑選對比、申請或發布貸款需求。研發“防返貧監測自主申報”微信小程序,解決規模性返貧風險難預防、返貧農戶難申報等痛點難點,完善防返貧動態監測幫扶機制,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全縣落實脫貧享受政策戶2.5萬戶4.1萬人,監測戶418戶1005人,脫貧不享受政策戶3.6萬戶7.3萬人。
“數字+監管”,實現三資管理透明化。出臺《沂南縣村級“三資”“三務”公開工作辦法》,建立清廉村居陽光村務監督平臺,將小微權力清單、民生資金清單、三資三務信息等進行全方位公開,提高村集體財務工作透明度,方便群眾監督。平臺運行兩年來,村集體年增收6174萬元,涉農信訪同比下降57%。出臺《沂南縣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制度》《沂南縣推行農村集體資金非現金結算實施方案》《沂南縣村務卡結算管理辦法》,搭建“銀農直聯”管理平臺,實現“三資管理系統”和“網上銀行”系統在線直聯;開發“銀農直聯App”,實現“移動審批”,提升了資金使用監管效能,村集體資金運行更加公開透明。目前,全縣15個鄉鎮(街道)全部實行“銀農直聯”結算,平臺線上審核支付3.9萬筆,數額超26.6億元。出臺《沂南縣農村產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針對農村產權交易信息不通暢、交易行為難監管等問題,搭建“沂南縣農村產權交易網”,建立“縣—鄉—村”三級聯動農村產權交易體系,實現產權交易公開透明、全程監管。
“數字+安全”,實現農業監測動態化。以“規范生產、有效監控、方便追溯、依法問責”為目標,搭建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視化監控系統,對農資店、獸藥店、屠宰企業、農產品批發交易市場實現全時段、全方位監控,建立農畜產品生產銷售電子檔案,加強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和禽畜屠宰管理工作,解決農畜產品質量難監管、數據信息重復錄入等問題,逐步建立和完善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保障農畜產品質量安全。以“互聯互通、統一管理、高效便民”為目標,建立農產品價格信息監測體系,通過信息推送、網站公布、外設大屏等方式,為農戶提供農產品市場信息、植保信息、氣象信息等服務,努力解決農產品生產環節天氣難預測、流通環節信息不對稱等難題,為農民開展農產品市場行情分析,搞好種植業結構調整,增強價格監測預警應急能力提供智力支持。
“數字+積分”,實現鄉村治理自主化。針對農村自治主體缺位,參與積極性不高、德治基礎薄弱、“三治”有機融合力度不足等問題,出臺《關于在鄉村治理中推廣應用積分制管理的指導意見》,在鄉村治理中創新推行“積分制”,開發“沂南積分制管理系統”和微信小程序,設立積分兌換超市,以“小積分”推進“大管理”,引導群眾投身環境整治“賺積分、兌美麗”。目前,平臺已錄入信息85.47萬條,積分307條;在岸堤、馬牧池、磚埠等鄉鎮開展的試點中,岸堤鎮82個村建立村民積分檔案2.6萬個,積分累計1.7萬分,群眾積分兌換生活用品近萬元。
(作者單位:山東省沂南縣農業農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