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雁賓
(興仁市融媒體中心(興仁市廣播電視臺),貴州 興仁 562300)
媒體是傳播信息的媒介,既可以理解為承載信息的物體,同樣可以理解為儲存、呈現、處理、傳遞信息的實體,在媒體的介入下,信息能夠通過各種技術手段從信息源傳遞到受信者。隨著信息傳播的技術壁壘被打破,媒體也迎來了創新融合發展時期。一方面,在現代網絡技術與信息技術的加持下,信息傳播的成本大幅下降,傳播效率和效果大幅提升,傳統媒體為了生存與發展就必須要融合現代化技術手段。另一方面,技術的發展豐富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人們通過更加便捷、高效的渠道獲取信息,同時推動了媒體的創新融合發展。在此背景下,編輯的創新意識與融合能力尤為重要,只有編輯順應時代發展對內容進行創新,適應媒體融合發展的趨勢,媒體方能保持在融媒體時代的競爭力和影響力,而如何提升創新意識與融合能力是融媒體編輯面臨的共性問題。
在融媒體時代,信息傳播呈現爆炸增長的趨勢,在此情況下媒體的數量和類型增多,雖然融媒體時代為媒體營造了更為有利的發展環境,但在媒體數量和類型增多的情況下,媒體傳播信息的影響力難以保障,媒體與媒體間的競爭逐漸加劇。部分媒體為搶占先機,不會對信息的真實性進行全面驗證,部分媒體為博取關注,甚至會捏造和發布虛假信息。此外,在融媒體時代,多數媒體編輯的創造力下降,原因在于融媒體時代信息傳播速度較快,當出現“熱點新聞”時,部分媒體為把握時間熱度,會加快信息傳播速度,而力圖提高自身影響力的媒體很多時候都不會留給編輯創作的時間和空間,要求編輯“照搬”熱點新聞的編輯模式,長此以往編輯的創造力便無從發揮,難免會出現水平的下降。究其原因,在融媒體時代媒體之間的競爭會對各類媒體的編輯產生較大的沖擊,倘若編輯無法全面把握受眾的喜好及信息的全局性,便難以編輯出符合受眾需求且內容優質的文案,長此以往編輯創作內容缺乏新意、創作內容同質化嚴重等問題便會接踵而至[1]。
如前文所述,融媒體時代信息傳播方式與受眾需求均發生了變化,在此情況下,媒體傳播信息的方式也必然會隨之調整,融媒體編輯便面臨著創新與轉型的挑戰。一方面,編輯需要根據所屬的媒體類型,選擇合理的融合方式對信息的內容、形式等進行一系列創新。另一方面,傳統的編輯方式難以適應融媒體的發展環境,多數媒體也都處于轉型階段,尚未探索出成熟且適應自身的融合發展模式。在此情況下,如何進行創新、如何適應媒體轉型,都是融媒體編輯面臨的嚴峻挑戰[2]。
在融媒體時代,信息傳播的縱向和橫向深度均有所提升,信息的透明度、公開度更高,受眾接收信息的范圍更廣,獲取的信息更加豐富。此外,融媒體時代為受眾提供了參與信息傳播和討論信息內容的環境,受眾在信息傳播中的發言權和地位進一步提高。以目前應用范圍較廣的移動端新聞平臺為例,多數用戶的移動設備中都會下載各種新媒體平臺,在主動定向或隨機瀏覽中獲取信息,同樣會接收平臺定向或隨機推送的信息。新媒體平臺基于大數據技術,推送的內容更符合用戶偏好,信息內容精簡,契合了用戶碎片化獲取知識的需求,因此受到了受眾的認同和喜愛。而這一方式與以往的媒體傳播方式截然不同,融媒體編輯只有提升創新意識與融合能力,才能保障創作的內容符合受眾需求,使媒體傳播的信息形成一定的影響力。目前,精簡的內容和碎片化時間已經成為受眾獲取信息的常態,融媒體編輯創作的內容越具有新意,越符合受眾的喜好,媒體也能獲得與之匹配的影響力[3]。
在信息傳播中,媒體是傳遞信息的媒介,受眾是接收信息的實體,受眾是否能夠理解信息、信息的內容和表現形式是否能夠對受眾產生預期影響,都是判斷信息傳播價值的重要指標。在融媒體時代下,受眾在信息傳播中不僅僅只是“接收”的角色,還能夠基于信息傳播平臺進行反饋。因此,只有不斷提升自身的創新意識與融合能力,方能保障創作內容能夠激發受眾的共鳴、獲得受眾的認可、表達受眾的訴求,如此方能夯實受眾基礎,為媒體的創新融合發展提供有力支持。此外,融媒體既保留了傳統媒體較強的公信力,又具備新媒體的傳播優勢,二者的結合本就有著較為廣泛的受眾群體,倘若編輯的創新意識與融合能力較強,同樣可吸引不同年齡段、不同文化水平的人群,為媒體的發展夯實受眾基礎[4]。
在融媒體時代,媒體通過平臺發布的信息具有互動性和開放性特點,融媒體編輯的工作環境也發生了一定變化。如前文所述,受眾在融媒體時代不再是單純的“接收”角色,在特定環境下受眾同樣可以成為信息的傳播者,且隨著主流新媒體平臺的不斷推廣,信息傳播也呈現出“全面互動”的趨勢,這也導致很多時候受眾獲取信息的時效性甚至要高于新聞工作者,在此環境下融媒體編輯的工作環境便面臨著一定的沖突,即來自受眾對新聞時效性的需求與新聞采編工作復雜性的沖突,而這一現象也導致傳統媒體的影響力和關注度逐漸降低[5]。
在融媒體時代,融媒體編輯工作的內涵也發生了一定變化。技術發展使融媒體編輯工作不再局限于傳統手段,越來越多的現代化設備被應用于采編工作中,在現代化技術的加持下,融媒體編輯開展工作也不再局限于一時一地,編輯人員必須要做好隨時可開展工作的準備,具有隨時開展工作的認知。此外,融媒體編輯在工作形式上也發生了一定變化,在保障信息編輯質量的基礎上,還需要提升編輯內容的創新性,將現代媒體報道方式與傳統媒體報道方式進行合理融合,為確保實效性還需要進一步壓縮編輯時間,確保信息傳播的創新性、實效性。
在以往的媒體信息傳播中,需要經過信息的采集、整合、處理、加工、報道等一系列的工作,但在融媒體時代,信息傳播的速率變快,編輯人員的工作流程也會進一步簡化和高效化。目前,融媒體編輯的工作不同于以往的線性模式,而是在信息采集的過程中,可同步進行信息整合、處理、加工等一系列操作,編輯工作幾乎與信息采集同頻共振。在此情況下,融媒體編輯便需要轉變思想認知,迎合媒體發展趨勢,主動對工作流程進行優化,如此方能適應融媒體時代的編輯工作。
融媒體時代為信息傳播提供了廣闊的平臺,在現代化技術的加持下信息資源異常龐大,媒體在熱點信息發布上“稍不留神”便會被其他媒體搶占先機。因此,多數媒體為搶占先機,都會大幅壓縮編輯時間,對于已經采集的信息并未全面驗證其真實性,受眾初次了解信息時會迅速形成一定的輿論傾向,但隨著信息的完整度不斷提升,事件鏈條的不斷完善,媒體未經過詳細驗證而報道的信息其真實性便會受到質疑,使媒體自身的公信力降低。而部分媒體并未考慮到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在信息傳播上也帶有明顯的功利性和目的性,為在短時間內博取關注、獲取流量,會搬弄虛假信息或創作同質化內容進行“以次充好”,以上種種行為都會嚴重降低受眾的信任度,而信任一旦失去便難以挽回。因此,為保持媒體健康、可持續發展,編輯在提升創新意識與融合能力時,首先要做的便是保障信息的真實性,以真實信息為基礎開展一系列創作。一方面,融媒體編輯需要驗證創作資料的真實性,對信息進行全局性了解。例如,根據資料豐富事件框架,推理整個過程是否合乎邏輯,過程中是否存在疑點,對于已經確定的事實應進行客觀闡述,對于存疑的細節應實事求是地拋出,不做主觀推斷。另一方面,為確保編輯創作的時效性,編輯人員還需要強化自身處理信息的能力。例如,對以往編輯的信息進行回顧,嘗試以最快速度完成信息的處理和整合,或品讀具有代表性的文學作品,嘗試迅速閱讀單篇情節并在其中提煉關鍵信息。對于創作內容,編輯人員可根據新聞事件在編輯內容中插入視頻、音頻、圖像等元素,需要注意的是,插入上述元素時不能盲目,而是需要根據信息內容而定。例如,信息傳播中存在較為專業的事物或詞匯,此時編輯人員便可在其中插入關于專業內容的視頻或圖像進行解釋,使受眾能夠在圖文并茂的瀏覽中獲得更加豐富的體驗。
融媒體編輯要適應動態變化的媒體工作環境,還需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為自身創新意識及融合能力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在融媒體編輯的眾多素質中,創新意識是關鍵,只有具有創新意識,融媒體編輯才能適應動態變化的環境,使信息的內容、表現形式等均符合時代特征。從媒體長遠發展動機角度來看,編輯人員的創新意識同樣是影響媒體傳播內容質量的關鍵。因此,無論是為了個人終身發展還是媒體的發展,融媒體編輯都需要增強自身素質,提升自身適應時代發展的能力。融媒體編輯應加強對融媒體理念和專業技術的學習,根據所屬的媒體類型,選擇同一領域且編輯質量較高的媒體進行學習,汲取其精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對編輯工作進行全面創新。此外,融媒體編輯也需要打破思維定式,避免將編輯工作局限于傳統模式中,使信息呈現的內容更具有靈活性、多樣性。例如,在傳統媒體的信息傳播中,文字和圖像是主要的要素,在融媒體時代,融媒體編輯便可將VR 技術、微場景技術、BIM 技術等現代化技術手段應用于編輯中,為受眾展示動態、直觀的場景,最大限度地還原信息內容,使編輯工作更具有時代特征,適應時代發展。
創新是一項創造性活動,多數情況下人的創新都是受到一定啟發后產生的。因此,融媒體編輯也可充分利用媒體資源,通過對信息的了解和利用獲取有益的經驗,為自身的創新提供依據。但想要在海量的信息中汲取有益的經驗,就需要融媒體編輯具有靈活的思維,要關注各類媒體的創作形式、創新內容等,避免陷入信息的“泥潭”。融媒體編輯需要對各類新聞創作的類型有一定的了解,在面對不同類型的信息時判斷其表現形式,將其中具有新意的點進行記錄,并根據以往的編輯內容進行“再創作”,以此不斷推動自身創作的創新[6]。在融合能力提升上,融媒體編輯需要把握自身特點,如電視臺類媒體便需要在保留原有視頻播報特點的基礎上,融入新媒體的優勢,如利用目前炙手可熱的短視頻平臺進行新聞報道,改變原有較長的報道方式,在內容呈現上也可改變以往相對單調的背景和主持人播報的形式,運用短視頻剪輯的手法播放各類新聞素材,為剪輯好的視頻素材進行配音,新聞播報稿也可改變以往相對官方的形式,以受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報道,如此便能夠確保融合的有效性。除電視臺類媒體外,如報紙、廣播等媒體也可基于自身特點進行融合創新,以實現創新融合發展。
現階段,信息的傳播主要依靠各類數字化設備,其中以智能手機、平板一類的移動設備在獲取信息中應用最為廣泛。相較于以往的媒體,通過移動端獲取信息更加便捷、高效。一方面,人們通過移動端可隨時隨地獲取信息,信息獲取的時間和空間限制不復存在。另一方面,人們在移動端獲取的信息更加精準,只需要搜索關鍵詞,便可精準獲取所需信息,這也導致了現如今人們“手機不離手”的現象。媒體行業要取得進一步發展,就需要樹立創新意識,正視現階段移動端在信息傳播上的重要地位,建立“以用戶為中心”的思想,圍繞用戶需求對融媒體編輯進行創新優化,確保融合發展的有效性。
如前文所述,在目前受眾對信息的時效性要求越來越高的環境下,媒體獲取信息的能力逐漸成為影響媒體影響力的關鍵。因此,媒體需要拓展信息獲取的渠道,例如,構建有效的線索征集機制,對于在第一時間提供信息源的受眾,或在事件報道中貢獻關鍵線索的受眾,媒體可對其進行一定的獎勵,獎勵可以是媒體創作的文創產品,同樣可以是證書、獎杯,甚至可以直接進行現金獎勵。值得一提的是,只有提供具有傳播價值且真實的信息的受眾方能被獎勵,如此便能夠發動群眾的力量,使媒體自身的信息渠道無限拓寬。
在融媒體時代,編輯人員的創新意識與融合能力是兩項關鍵品質,創新意識決定了創作內容是否讓人耳目一新,是否能夠吸引受眾的注意力,而融合能力則決定了媒體是否能夠適應創新融合發展,倘若編輯的融合能力不足,創作內容很容易“不倫不類”,使媒體影響力逐漸降低。編輯人員需要精準把握時代特征,同樣要避免盲目跟從,要基于所屬媒體的實際特點,根據創作內容的實際情況,以融媒體的手段和技術靈活進行創作,如此方能達成高質量創作的目標。